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教育不仅仅包括课本知识的传授,随着社会知识型人才的饱和,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学生就业压力大,高校学生就业率得不到提升。近些年来,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引入创业教育体制,并且针对现阶段的市场情况积极进行创新调整。经过这些改革,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过于功利化,课堂体系不完善,社会支撑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依旧存在,针对这些问题,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积极探索、创新更加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理念滞后,未引起足够重视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不断加强,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有些高校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只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认为只有难就业的学生才会选择创业,这是提升就业率的一项短期举措;或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企业家的“高大上难”的工程而知难而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理解不透彻,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和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提升。
1.2课程体系不完善,意识薄弱
当前,多数高校均在第一课堂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但与专业教育缺少衔接和融合;第二课堂借助于如“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只有少数感兴趣的学生自发组织参加,缺少连续性。学校对于项目申报书的指导、完善,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的挖掘和帮扶指导很少,更关注比赛成绩和结果,作为学校能够提高声誉的一种手段,参赛学生也更关注自己是否获奖,是否能为评奖评优、入党、就业增加筹码,功利性色彩较重;另外,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还不够开放,未能与社会协同合作,网络创客空间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致使高校创新创业资源短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1.3实践平台简单,形式单一
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较强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渗透和融合。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主要依托创新实验室、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俱乐部、创业社团等开展创新创业比赛、实训、实战项目,但常因受到场地、经费的限制,导致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参与,同時,高校缺少和当地政府、企业的良性合作机制,未能深度挖掘和政府、企业的合作模式,政府、企业的科技园、创业示范园、网上创业园不能共享,难以实现多方共赢。
2.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2.1 合理配置创业课程,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克服现阶段学生创新创业的难题,第一步就是要强化学校内部的课程体系。学校内部的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特点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拓宽教学体系。在基础理论方面进行分析,从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教师要积极对方法与技巧的深入研究。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入新型教学理论,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素材和平台,学校应该聘用具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中进行授课或讲座,学生通过参加讲座以及各种活动,实现思维空间的拓展,了解到更多的创业理论以及市场动态,为日后创业打下基础。在进行高校课程创新方面的设置,必须要秉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同时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要素,教师本身对课程体系的掌握,与教学成败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主观,忽视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体系设置,学习环境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同时学生思维也被牵着走,实践与思考能力都得不到提升,这种教学模式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根本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新型的创业知识与思想都无法传递给学生,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说,强化创业课程的科学设置,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2.2 从大学生自身的教育教学方面入手
2.2.1 丰富创新创业活动载体,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积极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体是学生本身,因此提升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是提升创业成功几率的重要方面。首先,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学生的实践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学校要定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提高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掌握更多的创业知识。多引入创业成功的案例,鼓励学生树立创业的信心,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创业风险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高校以创新、丰富创业教育为目的,开展教学,积极进行教育实践的研究,树立高校创业品牌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
2.2.2 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促进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
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为大学生打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在学校中建立创业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创业实践阵地,以此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首先,学校要根据实际的就业情况,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吸纳更多的创业案例等等,创建属于本校的特色创新创业信息交流平台,学生能够自行搜索资料,咨询问题。在社团创建方面,学校组织专职教师进行社团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积极吸纳学校中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激情的同学加入。做好培训活动,包括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成功案例的分析、失败案例的经验总结、心理疏导、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大学生通过经验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会燃起意想不到的创业热情,找到令人欣喜的创业门路,这对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因此高校要立足自身实际,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充分挖掘政府、社会、企业资源的优势,推进协同、形成合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2015-05-04,2017-04-27.
[2] 尚大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5,(9).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省 650304)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理念滞后,未引起足够重视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不断加强,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有些高校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只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认为只有难就业的学生才会选择创业,这是提升就业率的一项短期举措;或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企业家的“高大上难”的工程而知难而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理解不透彻,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和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提升。
1.2课程体系不完善,意识薄弱
当前,多数高校均在第一课堂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但与专业教育缺少衔接和融合;第二课堂借助于如“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只有少数感兴趣的学生自发组织参加,缺少连续性。学校对于项目申报书的指导、完善,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的挖掘和帮扶指导很少,更关注比赛成绩和结果,作为学校能够提高声誉的一种手段,参赛学生也更关注自己是否获奖,是否能为评奖评优、入党、就业增加筹码,功利性色彩较重;另外,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还不够开放,未能与社会协同合作,网络创客空间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致使高校创新创业资源短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1.3实践平台简单,形式单一
创新创业教育是实践性较强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渗透和融合。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主要依托创新实验室、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俱乐部、创业社团等开展创新创业比赛、实训、实战项目,但常因受到场地、经费的限制,导致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参与,同時,高校缺少和当地政府、企业的良性合作机制,未能深度挖掘和政府、企业的合作模式,政府、企业的科技园、创业示范园、网上创业园不能共享,难以实现多方共赢。
2.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2.1 合理配置创业课程,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克服现阶段学生创新创业的难题,第一步就是要强化学校内部的课程体系。学校内部的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特点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拓宽教学体系。在基础理论方面进行分析,从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教师要积极对方法与技巧的深入研究。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入新型教学理论,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素材和平台,学校应该聘用具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中进行授课或讲座,学生通过参加讲座以及各种活动,实现思维空间的拓展,了解到更多的创业理论以及市场动态,为日后创业打下基础。在进行高校课程创新方面的设置,必须要秉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同时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要素,教师本身对课程体系的掌握,与教学成败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主观,忽视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体系设置,学习环境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同时学生思维也被牵着走,实践与思考能力都得不到提升,这种教学模式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根本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新型的创业知识与思想都无法传递给学生,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说,强化创业课程的科学设置,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2.2 从大学生自身的教育教学方面入手
2.2.1 丰富创新创业活动载体,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积极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体是学生本身,因此提升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是提升创业成功几率的重要方面。首先,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学生的实践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学校要定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提高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掌握更多的创业知识。多引入创业成功的案例,鼓励学生树立创业的信心,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创业风险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高校以创新、丰富创业教育为目的,开展教学,积极进行教育实践的研究,树立高校创业品牌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
2.2.2 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促进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
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为大学生打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在学校中建立创业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创业实践阵地,以此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首先,学校要根据实际的就业情况,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吸纳更多的创业案例等等,创建属于本校的特色创新创业信息交流平台,学生能够自行搜索资料,咨询问题。在社团创建方面,学校组织专职教师进行社团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积极吸纳学校中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激情的同学加入。做好培训活动,包括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成功案例的分析、失败案例的经验总结、心理疏导、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大学生通过经验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会燃起意想不到的创业热情,找到令人欣喜的创业门路,这对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因此高校要立足自身实际,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充分挖掘政府、社会、企业资源的优势,推进协同、形成合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2015-05-04,2017-04-27.
[2] 尚大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5,(9).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省 6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