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pd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的含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以及心理健康的三级目标都隐含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看待和积极促进,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重开发潜能、提高效能、促进幸福,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原则:避免唯“积极”论;正确理解“积极”;正确看待消极的积极意义;动态的看待积极与消极;心理健康是积极与消极动态平衡的螺旋式向上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四种方法: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点;既注重积极体验也注重消极体验;对教育效果进行动态评估;要将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积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方法
  基金项目: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女性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女院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XA201207)
  作者简介:孟彩,女,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26-0073-03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国内外对于心理健康含义的讨论经历了二十多年,陈坚与连榕在总结众家之长后确定了心理健康的框架式观点——“心理健康必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主观感受到积极、快乐、安宁,心理机能充分发挥;二是客观上要对外界适应;三是主客观相互统一。”[1]心理健康的标准需遵循六个个原则,分别是:相对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观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内外统一性原则。这六项原则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因文化、环境不同而不同,健康与不健康是一个连续体;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是状态性问题,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心理健康是有层次性的,可依据需要的满足层次和程度进行划分;心理健康注重个人内在感受和主观体验;心理健康的标准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社会群体和性别是不同;心理健康必须是主客观相互统一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应从心理机能的发展、心理需要的满足、社会价值、适应四个角度来界定。(1)大学生的心理机能在知情意三个心理机能方面已经基本成熟,但还有待完善;(2)在心理需要的满足方面,大学生的发展任务已从对基本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的满足上,过渡到对高级的尊重与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上了;(3)在社会价值方面,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是家庭的希望,处在自身发展的高峰,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4)从适应方面来说,大学生处在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还需要逐渐发展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技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处于一个中等层级以上的水平,且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朝向更高级的心理健康层级。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目标上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积极的,发展性的,着眼于潜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首先以一级目标预防教育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和培养心理素质,激发心理潜能;以二级目标解决心理问题为主,帮助大学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惑与困难,化危机为转机,帮助大学生转化心理问题为发展动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以三级目标治疗心理疾病为辅,配合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进行支持性教育和咨询。
  二、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的孟万金教授于二十一世纪初率先在我国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他提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中西方文化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基础上,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而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用积极的心态解读人及其现象,相信人的潜能,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预防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2]。
  孟万金教授指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在尊重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传播幸福、开发潜能、提高效能、预防和发展为主、全员参与、情境体验、活动参与兼顾认知传授。在方法上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多元智能途径、心理情景剧、心理活动课、心理拓展训练都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在实践中不少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鉴了孟万金教授提出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但效果不一。
  邓士婷提出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上来,将教学目标定为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教学方法上开发多元化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3],该教学方法一方面在考核上遇到了困难,单纯的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很难将教学效果与学生主观情绪状态分开,也很难将教学改革的成效与学生自身内在的变化分开,难以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肤浅,操作性较差;任胜涛提出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全体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帮助个别学生消除心理问题两个方面,在内容上关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体验,在方法上注重学生的积极体验。[4]重视积极的学生体验,提高幸福感必然是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和方法上都追求积极的体验忽视了消极的情绪体验对于幸福感和自我满足感的促进作用,一味的追求积极体验只能落入唯“积极”的圈子里,为了追求积极而积极。
  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更好的发挥作用方面还需要一些原则和方法。
  三、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正确合理的认识积极与消极,从积极角度看,在消极中看到积极,在积极中容纳消极,发挥消极的积极作用,转化与整合消极。
  1.避免唯“积极”论。在教育中要谨防唯“积极”论,一切以获得积极的体验为宗旨是危险的。裴利华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娱乐化倾向,过度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活动形式的丰富性,以及学生反映的热烈性与愉快性,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5],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情绪体验是最终需要学生自己能够自发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而不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或活动中以某种方式引发出来的情景性的积极情绪体验。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应当秉持的态度是积极的接纳和包容,这才是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正确理解“积极”。积极一词,既可以是正向的、好的、光明面的,也可以是努力的、认真的、创造性的。在何种情况下使用“积极”的何种含义,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认真思考。如面对一个失去了的工作机会,是要从“光明面的”来思考,进行普遍性的安慰“它(工作机会)没看上我是它的损失。”还是要努力的、认真的、创造性的来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进行建设性的改造呢?显然,就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来说,普遍性的安慰不是办法,建设性的思考才是必由之路。
  3.正确看待消极的积极意义。消极也有保护功能和提醒功能。Linley认为负性情感体验不是绝对的坏、使人耗竭,相反不愉快和不满的感觉可以激发创造力提高适应性。[6]如果没有对于失去生命的恐惧,也许人们会采取更多冒险的行动;如果没有对于人际关系的焦虑,人们不会精心装扮去参加聚会。适度的消极情绪、消极体验对于人们保护自我、做出更好的表现、追求改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4.动态的看待积极与消极。“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如阳光与阴影,积极与消极共同组成了心理学的完整体系,在这体系中,积极与消极是相对而言的,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在每个个体的人身上,积极与消极也同时并存,并随着个体微观的主客观环境而呈现动态的变化,当主客观环境相互适应协调发展时,主要呈现积极的状态,而当主客观环境不相适应时,则呈现消极的状态。
  5.心理健康是积极与消极动态平衡的螺旋式向上发展。心理健康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动态发展中受个体需要的满足、心理机能的发挥、社会价值的影响,当个体需要被充分满足、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具有较高社会价值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但这种态势也会随着个体需要的动态变化、心理机能发挥的程度、社会价值的变化发生变化,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动态平衡的螺旋式向上发展。
  (二)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调整关注点。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潜能的发掘,积极人格品质的构建,将对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危机的预防转化为发展学生自身的心理资本、心理能量,以降低心理问题、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将对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和障碍的咨询作为辅助的支持性的教育手段,同时,调整对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和障碍的关注点,将对症状的关注点从问题调整为积极寻找症状背后的资源,主要运用支持疗法、短期焦点解决疗法来解决,以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关注心理资本为主,促使学生以发展的模式超越自身问题。
  2.注重所有体验。体验应分为对积极感受的体验和对消极感受的体验,在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体验不应仅是对积极的体验,也不仅是制造积极的体验,而应包括对积极感受的体验和对消极感受的积极体验两部分,对积极感受的体验增加个体的幸福感,对消极感受的积极体验则促进个体对消极感受的接纳、领悟与思考,才能促进积极转化的产生,促进个体幸福感,消极体验同样是重要的。
  3.动态评估。根据孟万金教授的理论,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评估的要点是:(1)大学生入学后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基线水平测评;(2)每学年对学生再进行一次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测评;(3)汇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表现、各项活动表现,判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4)收集大学生的主观体验评价信息,根据四项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综合判断,并以主观体验为主要判断依据,来评估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4.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不能包治百病。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使大学生将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中国教育强调“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必不可少,大学生也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只有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甚至让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来引领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大学生内心,起到教育效果。因此,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并以自我教育为主。
  参考文献:
  [1]陈坚,连榕.心理健康标准三维层次模型探析[EB/OL].[2012-06-18].http://www.doc88.com/p-675409053090.html.
  [2]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41-45.
  [3]邓士婷.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启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3-35.
  [4]任胜涛.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启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28-134.
  [5]裴利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三种偏向与纠正[J].教育探索,2004(10):90-92.
  [6]Linley PA,Josphy S.The human capability for growth through adversity.American Psychologist,2005(3):262-264.
  [责任编辑李漪]
其他文献
【正】 关于财务的职能和作用,是研究财务学科首先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我国一些财经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有不少研究和考察,得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结论。但不足
在全球金融危机深化,橡胶工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的情况下,钢帘线和轮胎企业正在通过产业链一体化运作、上下游合作,来有效提高行业抗击风险能力。这是在2008年12月23—24日召开
摘要:毕业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及规格的重要培养阶段,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教学实践环节。针对近年高职高专院校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早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员和准备工作,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做好撰写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工作,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等举措,从而有效提高了高职高专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选题;论文答辩  作者简介:黎小瑾,女,广东女子职
马来西亚和印尼2月2513发表联合声明,为稳定橡胶价格,在2009年共同削减橡胶产量115,000吨的基础上,两国将加大橡胶树重植面积。
根据海关总署近日发柿的分析报告数据,今年前2个月,中国的服装、玩具和鞋类产品出口继续显著下降。中国出口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同比下降14.5%。其中
【正】 传统经济学研究的是纯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问题,近年来随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都有大幅度提高。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日益成
本文研究了低锌含量的新型硫化活性剂SR709用量对NBR硫磺硫化时胶料各项性能的影响,并与ZnO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R709对NBR硫磺硫化具有明显的活性作用,在1份至5份用量范围内,
一次意外,他不幸摔断了森林公安民警最重要的“本钱”——腿。但热爱警察职业的他,忍着疼痛和不便,依然战斗在破案第一线,十八载默默保护着大瑶山珍稀美丽的金斑喙凤蝶、世界植物
<正>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向现代化,是本世纪最后十年经济建设必须着重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共中央在今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建
由国家商务部立项,中橡协营销工作委员会与商业科技质量中心负责组织20多个单位,本着立足我国轮胎营销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注重提升市场的服务质量,实现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