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电影心理学早期探索的基本形态及其成就——以20世纪20、30年代报刊为中心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n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电影心理学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电影的接受与传播、电影创作与技术应用、早期电影文化,以及电影本体论认知几个方面.虽然心理学对电影的知识迁移在整个早期电影理论脉络中并不是最突出的部分,但这一全新的思考角度在当时人们对电影认识的感性经验与理论反思,电影启蒙教化与商品消费的功能之间左右逢源、互生互补,成为中国早期电影理论发展进程中独特的一支.
其他文献
文章以“台语片”的初始形式歌仔戏电影为例,从传统戏曲与现代媒介融合的视角入手,把歌仔戏电影放在现代性与本土性、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与博弈的历史场域中考量歌仔戏不同以往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并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具有全面系统的理论构架、科学的思想内涵,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
纪录电影与地方的关系,既要回归到具体的电影文本进行考察,也应置于宏大的世界图景中加以比观.国产纪录电影广泛征用地方景观,通过对静态景观、动态景观和复合景观的深描,揭
本文以《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一书为研究客体,从作者张真的时间意识、诗化文体和写作伦理三个角度出发,对该书的写作进行评析,跳脱电影研究学术著作本体,
2019年电影类图书市场总体来看各主题板块没有太大变化,就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而言,仍然是品牌书系之间的竞争,电影研究译著仍占较大比重 国内研究专著选题相对集中,在一定程
20世纪50年代台湾地区影业情况极为复杂,由于影片供应困难,西片趁虚而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技术享受”口号下向台湾地区倾销巨片,由此台湾经历了“立体电影”“陶德
大多数纪录片的创作常囿于“他者”政治的诉求,用影像记录或暴露少数群体的生存状态,创作者往往担任“他者”的代言人.第一人称纪录片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站到了与传统纪录
1909年电影首次进入河南开封,在其后发展的近二十年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态势在1929年以后开始出现转变,到了1931年间,开封出现了第一家专业的电影院,它的出现预示着开封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中国台湾地区电影在殖民当局的主导下,成为宣传殖民实绩与战争动员的工具和媒介.中国“台湾地区教育会”摄制的《幸福的农民》是日据时期记录日本殖民统治
引言rn日常生活与音乐息息相关,音乐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认识、情绪、情感活动等,因此可以说音乐是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生活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欣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