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中的信息化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loveste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T和通信的融合正在改变信息化产业的格局,
  产业链的整合中,电信运营商扮演什么角色?
  
  ■ 嘉宾:祁庆中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 副院长
  ■ 主持人:王培培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与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越来越密不可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部署信息化战略时,会选择IT与通信融合的解决方案,这种融合催生了ICT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链,涵盖了多个行业和角色,如硬件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IC供应商、电信运营商、集成与咨询服务商等。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使其占据产业链的核心,也由此具有更强的资源整合的优势。这种资源整合能够给企业信息化带来哪些改变?会对哪些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我们请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的祁庆中副院长和我们聊聊这个话题。
  
  ICT产业联盟
  
  王培培:作为运营商,中国电信如何在转型的过程中涉足企业信息化这个领域?
  祁庆中:随着电信业的重组,目前所有运营商都进入全业务运营阶段。在此之前,为了保持高速成长,提高盈利能力,电信坚定地走上了业务转型的道路,去年年底中国电信提出了“实施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为实践这一定位,我们有几个核心点:
  第一是“号码百事通”业务,这是面向大众的。对普通市民来说,能够从中得到大量直接的信息和商务服务。例如可以通过这个业务定购机票、酒店、商品,获得服务信息。又如有人需要维修空调,又不知道去哪里找,就可以拨打114这个电话,114会根据用户所处的区域和空调的品牌,给他推荐最近的服务机构。这是呈现在前端客户层面上的,而从后面来看,整合了很多商家,这也是电信的一种盈利模式。百事通就是一个信息平台、媒体平台,甚至是一个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中国电信转型的一个特色业务。
  第二是面向家庭的“我的e家”。包含很多业务的组合捆绑,比如IPTV、宽带、电话结合在一起,为家庭用户提供服务。
  第三个是面向企业的“商务领航”。其本质就是整合中国电信以及合作伙伴的资源为最终的企业用户提供综合的信息化服务。这既包括了基本的通信服务(电话、宽带专线、小灵通等),又包含了中高端的信息化服务,也就是我们业内所称的ICT服务。我们所说的行业信息化也就是ICT为特定行业或者企业提供的服务。
  “商务领航”中的信息化服务有些可能是针对单一行业的,有些是针对多个行业,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比如有个“全球眼”业务,是中国电信对传统视频监控业务的一次巨大变革,让很多企业可以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来实时了解、处理异地的情况。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可以实时了解异地楼盘的进展;保险公司在遇到车险理赔时,如果是小事故则不需要去现场,而直接进行远程理赔;这个业务还服务于政府的平安城市项目,在大量关键区域和交叉路口设置摄像头,可以加强城市的规范管理和治安。像这种服务就不是针对单一行业的。
  另外,还有针对特定行业的服务,例如我们给中国大量县级市、区县等建设的电子政务系统,给当地政府提供包括宽带专线资源、办公自动化(OA)系统、对外发布的门户网站等在内的一揽子服务,政府还可以通过租赁形式使用该服务,我们搭建基础的专线和平台,他们支付租赁费。
  王培培:电信企业的优势在于通信资源,而对于提供一揽子服务来说,比如系统集成、软件服务等并不是电信的强项。电信是如何去整合这些资源的?
  祁庆中:这确实是个关键问题。电信企业做ICT业务和行业解决方案的时间并不长,这也不是电信企业的传统强项,因此在很多方面都遇到了挑战,例如销售人员是否具有这种销售能力、维护人员是否能够做好后期的IT系统维护等。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提高员工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更需要借助庞大的产业合作联盟。
  这种业务会逐步渗透到行业中,例如政府、酒店、物流、公安、交通、制造、能源等。在很多垂直行业中,电信企业对于行业内在的业务流程需求、IT需求的理解并不深刻。而社会上有大量机构对此有长期的介入,已经和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或者已经有了现成的产品。因此我们会和这类机构进行合作,首先在产品层面,以电信的优势产品和他们来合作,融合成更有竞争力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其次在营销和实施层面,运营商直接面向企业客户,但将其中一些更加专业化的IT服务转由这个行业中的合作伙伴来承担,例如其中的系统集成、IT应用开通、长期维护等工作。
  王培培:在这个产业合作联盟中,电信运营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祁庆中:这样一个产业链是很庞大的,包含了多个环节。除了运营商之外,还有客户、软件商、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咨询公司等。
  在这个产业链中,像电信这样的运营商扮演的首先是一个“链主”的角色。这样一个产业链确实需要有一个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和公信力的机构,能够更好协调整个产业链,协调其他机构,整合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电信运营商适合于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其次,是面向企业客户的一个门户和界面。众多的服务都由一个界面来面向客户,这是客户的内在需求,尤其比较复杂的服务,客户希望能够和一个有实力、有公信力的机构来统一接口。
  第三,是总体解决方案的策划者与设计者。我们会组建面向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团队,大部分成员属于电信内部,也会有一些成员来自合作伙伴。这个团队需要对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特点有深刻理解,要求有很好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从整体上来考虑,最终生成一个易于部署的、有规模市场潜力的、有良好效益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还要包括一系列的营销、服务开通、客户服务、维护等业务流程。
  王培培:电信进入在提供ICT解决方案时,重点关注哪些行业?
  祁庆中:中国电信进入ICT行业应用的时间不长,我们也会循序渐进来做。首先会选择长期使用(或潜在使用)电信通信资源比较多的客户和行业。尽管这种解决方案中,客户往往更关注的是IT应用,但整个的解决方案中能够给运营商带来效益的主要还是通信资源。例如政府行业,政府对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各地都在发展电子政务,一些各级行政部门需要传递的重要信息,以前都会采用开会或者传真等,现在可能就需要通过在专网上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形式来实现,这些项目对于电信资源的拉动,以及带来的效益都比较好。而有些行业则比较难以进入,特别是业务流程复杂、软件特征很强的行业,我们的优势不明显,在开展这类业务时的效果也不大好。另外,如果一个行业内的大量客户可能有比较一致的需求、比较一致的业务流程,这样的行业也是我们开发行业解决方案时优先考虑的。
  
  SaaS模式助力中小企业信息化
  
  王培培:作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基地,电信研究院近几年有哪些比较新的技术应用于行业信息化?
  祁庆中:作为中国电信主要的产品研发机构,我们一直不断在开发新的产品,比如全球眼、号码百事通、IPTV等,也采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理念。例如目前比较热的SaaS(软件即服务),我们比较看好这类解决方案,广义来理解,这是由服务商提供的采用平台共享和租赁使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的应用系统。这种方式具有创新性,对客户很实用。比如我们在酒店行业的解决方案,针对一些全国性分布的连锁酒店,我们通过搭建一个公共业务管理平台,通过专线连接到全国,各宾馆都可以远程很方便地使用,这个系统就像在身边一样,这种模式会大大降低酒店的建设成本,又能够快速提升信息化水平、客户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除了酒店行业以外,医院、物流服务企业、政府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学校等也在使用这种模式。
  中小企业对于SaaS这种思路很容易接受,由于资金有限,需求又相对比较简单,这个模式就比较适合。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容易标准化,一致性比较强的行业,特别是连锁型、全国分布的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标准化程度比较高。
  王培培:电信目前提供的SaaS解决方案处于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
  祁庆中:目前还处在探索和初步实践阶段。我们瞄准很多需要一部分通信资源也需要一些应用的行业客户,电信运营商通常是作为一个总集成的角色,并根据需要将部分工作分包给合作伙伴。由于优势所限,比如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系统等软件应用系统,电信还不擅长,即使要涉足这些领域,我们也会选择一个标准化的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大规模应用,通过和合作伙伴形成一个紧密耦合的合作方式,共同来完成。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还比较低下,各行业之间也很不均衡,信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少数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比较高,而多数行业还是比较弱的,比如煤炭、机械制造、餐饮等。中小企业总体上还是处在信息化水平比较薄弱的环节,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还不高,这也是电信运营商借助SaaS等模式进军中小企业市场、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一个机遇。
  
  外包产业方兴未艾
  
  市场研究公司IDC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2008年亚太地区(不含日本)企业信息通讯技术(ICT)外包和管理服务市场收入将达到29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1%。增值的管理服务或者单独的外包市场收入将达91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6%,超过整合市场的增长率。节省成本是推动外包和管理服务行业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经济的不确定性,经营转型的速度将放缓。2008年管理融合通讯市场将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年增长率为26%。
  王培培:在企业信息化领域,目前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什么?
  祁庆中:我认为服务外包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信息化行业中的企业,外包的趋势值得大家去研究。客户对服务外包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种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蔚然成风。尽管现在外包还处于起步期,但市场前景广阔,蕴含的机会也很多。
  服务外包市场的强烈需求源于几个因素。首先,出于成本降低的趋势,企业或者机构更愿意选择具有服务更专业、成本更低的外包服务,专业化分工、规模化运作等特征成为外包的一个优势。其次,外包市场的存在还与我国现阶段大量机构的财务管理体制有关,尤其是国有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一些财务科目的预算额度非常有限,另外如果要审批一大笔特定投入费用比较困难,但是少量多次的费用支付则比较容易批准,这种方式和外包的付费模式比较吻合。第三,在当前的劳动合同管理形势下,企业在招聘员工、控制员工总体规模上越来越谨慎,会倾向于采用外包方式。
  服务外包有多种形式和多种内容,从网络外包、IT应用外包、设备维护外包,到非IT的业务流程外包(比如呼叫中心、内部咨询规划外包),甚至符合法律规范的人力资源外包等,这种机会对于许多机构而言都是值得关注和争取的。电信也在拓展外包业务,希望能够在外包大势中占据一席之地。例如给大中型企业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时,可以同时包括外包服务,如计算机及应用系统的维护外包、规划咨询服务外包、呼叫中心外包等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电信在承接服务总包的同时往往会与其他机构合作。服务外包的趋势已经很明朗,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将会催生出一批大型提供外包服务的机构,针对不同专业领域、覆盖全国多区域,支持服务外包产业成为一个重要产业。
其他文献
物流行业管理软件厂商TOP 10    本评选根据参选企业年度合同额、人员规模、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客户口碑等综合评价。2007年中国物流行业管理软件商TOP 10排名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AMT咨询研究院评论    通过本次对2007年的物流行业信息化的调查发现:  1 应用。物流业,基本包括传统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其业务特点决定了其信息化的建设重点,有很大的差异。总体上
期刊
BI定义    商务智能,由Business Intelligence翻译而来,简称BI,是用信息技术来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和累积商务知识和见解,改善商务决策水平。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它包括如下的工具集合:用户查询和报表工具、OLAP工具、数据挖掘工具、数据仓库、ETL工具、元数据管理工具。  BI软件供应商TOP 10    本评选根据参选企业年度合同额、人员
期刊
某连锁酒店的CIO曾经说过,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成功秘诀就是能够快速复制,将全套的管理方法快速复制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店。这背后是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撑,管理创新只有通过IT的支撑方能落地。  而企业的战略执行同样也离不开信息系统的保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对系统、管理软件的需求空前旺盛。2007年,管理软件行业风生水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关键词:服务、行业化。  服务为导向。无论
期刊
服装/纺织行业管理软件厂商TOP 10    术评选根据参选企业年度合同额、人员规模、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客户口碑等综合评价。2007年中国服装/纺织行业管理软件商TOP 10排名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AMT咨询研究院评论    通过本次对2007年度服装/纺织行业管理软件市场的调查发现:  1 概况。2007年服装/纺织行业具有品牌意识提升,以及由量的变化向质的提升过渡的特点,这决定厂整
期刊
在新一轮的营销变革中,   快速消费品行业不会落伍,  它借助全民网络时代的东风,  开始了快乐的网络之舞!    多年前,信息技术就已在多个行业掀起了管理信息化的浪潮,而如今,互联网开始对各个行业的营销正式发起了变革冲锋,快速消费品作为一种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消费频次高的用品,在这场变革中,成了第一批接受洗礼者,这种洗礼既有营销策略、工具、通路与手段、操作层面的,也包括营销团队、管理制度
期刊
快速消费品行业管理软件厂商TOP 10    本评选根据参选企业年度合同额、人员规模、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客户口碑等综合评价。2007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管理软件商TOP 10排名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AMT咨询研究院评论    通过本次对2007年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管理软件市场的调查发现:  1 市场,快速消费品行业,包括食品、包装商品、饮料等企业。因为这个行业的企业数量多,对渠道、库存
期刊
电子政务行业管理软件厂商TOP 10    本评选根据参选企业年度合同额、人员:规模、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客户口碑等综合评价。2007,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管理软件商TOP 10排名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AMT咨询研究院评论    通过本次对2007年度电子政务管理软件市场的调查发现:  1 概况。2007年度电子政务行业建设呈现出的趋势包括,基于协同、信息管理的建设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使得
期刊
在本书前面几个章节,我们已经看到,一个成功的组织是如何基于学习循环(感知、思考与行动)来制定战略的,这也为我们整合三种不同的战略管理范式(理性学派、演进学派、过程学派)提供了基础。因此,我们将以此为起点来论述战略制定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将战略创新和发展过程视为一种广义的思维整合活动,包括感知和现实的行动。同时,它也是一个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循环。现实总是不同于期望,因此行为也应该经常地进行调整。
期刊
★ 最具知名度奖 ★  ★ 最具发展潜力奖 ★
期刊
管理软件的选择不单单是IT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与企业战略、组织/流程关联在一起。    什么是“成功”?对于此,不同的人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如果查查《现代汉语大词典》,它对成功的定义是:“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目标,也就没有所谓的成功而言。软件的选择也是同样道理,只有事先做好规划,明确方向,才能选好软件,选对软件,从而为企业信息化服务。    软件选型,规划先行    IT规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