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的那边,是浩瀚的大海;
山的那边,是绿油油的麦田;
山的那边,是繁茂的果园;
…………
山的那边,有你牵挂思念的亲人;
山的那边,有你无法忘怀的童年回忆;
山的那边,有你向往的幸福生活;
…………
平地而起的一座山挡住了山这边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人们对山那边的向往。
带着期许,翻过那座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山的那边是什么吧!
生活本就平淡如水,它不会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轰轰烈烈,不要总以为山那边的生活会有风景,山那边不一定会有风景!
杨帆,他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四周都是山的小地方,他从未出过山,因此,他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去山那边看一看是否有美丽的风景。
就如书中所写,他以为杨帆这个名字本身就注定了他应该像海中的帆船一样,扬帆起航,去山的那边体验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之路。
十几年前曾有一群自称是商人的陌生人进入村里,留下了一些书籍,杨帆了解到山那边有传说中的集市、饭店、商店这些他从未听过的東西,那里从不担心没有水的问题,有美丽的景观供他们欣赏。这一切都在山那边。
他白天一遍遍地去老人们那里打听十年前那些陌生人的一切,又一次次地尝试着自己摸索出山的道路,他不知疲惫。
“吱呀……”他轻轻地推开门,摸着黑进了屋,发现父母与妹妹已经睡了,不自觉地将脚步声放得更轻了。进了自己的房间,合着衣服将书放在胸膛上睡着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已经摸索到了一条道路,而那些陌生人的一切也已了解了八九成,如今他可以去山那边好好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了。
商人们再一次来到了村子,这是杨帆没有想到的,可接着,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决定要与他们一同离开,因为在他们口中,山那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一定要去!
杨帆的父亲临走前叫他进屋说了一段话,可杨帆出来后,眼中一闪而过的犹豫在看到那些商人时,很快就消失了。杨帆走了,他去了山那边有风景的地方,那里有幸福的生活。
“所谓幸福的生活,必须是安静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产生真正的乐趣。”这段话,从前杨帆一直不懂,他总以为山那边是美好的,会有幸福的生活,而现在他终于懂了。山那边的确有集市,有饭店,有商店,可这一切都不是杨帆要的幸福生活。在这儿呆的越久,就越会想起山那边父母与妹妹一家人平淡幸福的生活,以及村里人热闹地在树荫下聊天的情景。他后悔了,临走前父亲跟他说:“你一定要决定好,你总心心念念着山那边幸福的生活,未曾冷静地去思考,山那边不一定会有美的风景,你要好好想一想啊,儿子!”
杨帆后悔了,他应该听父亲的话,山那边不一定会有美丽的风景,他从前只想着走到了山那边便会迎来幸福生活,却忘了真正幸福的生活就在身边。
杨帆总会梦见,他站在村子里,鸟儿清脆的叫声盘旋在山间,远方的妹妹正笑着向自己跑来,他望向山那边无声地笑了……
山那边,那条路,绿荫下,我看见外婆摇着羽扇,走在天堂的路上……
爬过山丘,拨开金黄的麦穗,随着阳光照射的方向,就可以看见那鳞次栉比的房屋。看见了吗?那房屋顶上晒着金黄色粮食的就是我外公外婆的家。
我的外公外婆是朴实的农民,自冬到夏,从雪到花,多少个春去秋来,他们总站在那条绿荫小道上,望着将要丰收的麦子,眺望着他们这毕生的事业。
外婆身材瘦小,小时我总是一把抓住她那皮包骨头的胳膊,使劲地张大嘴巴望向她。外婆的身体一直很虚弱,四十多年的气管炎像恶魔般缠绕于身。靠近她时,总会听到急速且沉重的呼吸声,还有那一经震动就支离破碎的咳嗽声,每每这样我总想揽住她的肩膀,希望能替她承担些什么。闲暇时,外婆总喜欢搬一个小凳子,坐在那条棱小道上剥豆荚。坐在外婆旁边,只见那绿油油的豆粒如珍珠般滚落进箩筐,耳边则是风吹绿林的清翠声,鸟儿扑打翅膀的声音,知了之声,以及那依旧强烈的呼吸声……
我总陶醉于外公家那清新自然的景象,每每踏入外公家的门槛,仰卧在被阳光映得发紫的葡萄架下,幻想着一颗冰凉的紫葡萄落在我的额头上……夕阳西落,越来越近的吆喝声,“咩,咩”的欢叫声,让我知道外公赶羊回来了,而回来的外公总抱怨坐在绿荫下乘凉的外婆没有安排好家务。看,他们又吵起来了。
山那边,那条路,绿茵下空无一人。树林依旧沙沙作响,鸟儿依旧喳喳欢唱,却不见那些绿油油的豆子和那个乘凉的剥豆人。
多年来,爬过山丘,我总习惯去看房顶上那金黄的粮食,习惯从远方看那绿荫下劳动的背影,习惯葡萄架下的清爽,外公外婆一进屋就大声的嚷嚷……可这一切都已成过去,但这一切也将永久成为我心底的一本珍书……
山那边,那条路,绿荫下,空无一人。
外公好长时间都没有跟谁争吵了,也好长时间没有出去赶羊了。家门前的篱笆似乎折断了,可外公还站在那里,遥望着那空无一人的绿荫小道……
我慢慢跨过门槛,走到枯萎的葡萄架下,好像一切那么陌生。
山那边,那条路,绿荫下,我走近,看到外婆摇着羽扇,走在天堂路上……
父亲带孩子爬到了山顶,孩子问:“山的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孩子又问:“那么有海吗?”父亲看到孩子纯真与向往的眼神,只好无奈地回答说:“有。还有船,很大的船。”
孩子长大以后,有了本事有了能力,再次回到了与父亲爬过的山峰。他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可是山的那边还是山,依旧是山……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铁青着脸,就像是铁面无私的包公,在一字一句地告诉着他:你的父亲欺骗了你。他终于忍耐不住,失去了耐心,气冲冲地跑去问父亲:“为什么要欺骗我?”父亲说:“孩子啊,我并没有欺骗你,你只是翻过了几座山,而你并没有翻过下一座山,也许山的那边就是海呀!”父亲拍着孩子的肩膀。 孩子听了父亲的话,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等到又一次攒齐了装备,鼓足了勇气,他再一次爬上了那座山。他无日无夜地赶路,翻过了一座座的山,在山中遇到困难时一件件地去克服,渐渐的,多了一些硬朗与朝气,少了一些孩子气。他终于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到了尽头。可是,现实也不是父亲告诉他的那样,山的那边没有海,更没有船,只是一片望不到头的森林。他又一次气愤地向父亲痛哭:“您为什么又骗我?”父亲拉着她坐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对他讲:“你翻过了一座座的山,学会了很多东西,获得了以前没有的硬朗与朝气,那就是收获呀!很多事不一定会有结果,只要你理想的海一直在心中,总有一天,你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见到。”
左拉曾说:“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现实生活中,总是会有人在学习一些东西的时候因为达不到炉火纯青而半途而废,他们没有坚毅地跨越过自己的山峰,没有看到山那边的海。还有的人,因为自己努力了而没有达到自己梦想的高度,而沮丧,而堕落,而痛苦,去怨人尤天,那么这类人是永远也不会看到自己心中理想的海的。
很多年又过去了,孩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山的那边看到了自己儿时想看到的美丽的海。海里有船,很大的船。“父亲果然没有骗自己”。
孩子走到父亲的坟边,跪着说:“父亲,您没有骗我,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见到了山那边的大海。”
父亲的照片映在儿子的视线中,他在笑,仿佛在说:孩子,你很棒……
午时正烈日当头,我站在空旷的山顶,大吼了一声,山那边传来一样的声音,“喂——有人吗?”
那是小时候,来自有些模糊的儿时记忆。我第一次跟着姥爷去爬山,特意挑了个游人较少的中午头。这里的夏天一直闷热,闷得人直从心底生出一股烦躁。但小孩子仿佛不知道累,本来是姥爷领着我,后来倒成了我蹦蹦跳跳着催促姥爷抓紧爬。我的好体力攀登到山顶就用完了,便倚在石凳上,感受着山顶徐徐送来的暖风,心底的燥热也逐渐平静下来。
姥爷站在山顶的最边上,喊我过去试试好玩儿的东西。小孩子最是好奇,姥爷故作神秘的样子惹得我心里发痒,跑着跳着来到山边,学着姥爷的样子站好。姥爷双手张开放在嘴边,做了个喇叭的样子,冲着山那边大喊:“喂!”山那边有人似的,也回应了一声。我觉得新鲜,也学着姥爷比喇叭,大吼:“喂!有人吗?”果然,山那边吼了我一样的话。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雄厚却不张扬,低沉却不浑浊。那午后,我冲着山那边又喊又叫,真以为那声音是那边的人在跟我打招呼。
后来等我玩够了,尽兴了,姥爷才告诉我那声音其实是我自己的回声。我虽然有些失望,却像发现了新天地般,那座山成了我常去的地方,山那边的回声成了我常对话的“朋友”。
就这样,整个童年时期乃至我上了初中,我都会在游客稀少的午后爬上山顶,站到山边,冲山那边大喊。开心时,与那位“朋友”分享我的喜悦,“我好开心啊——”山那边依旧传来雄浑有力的嗓音,仿佛比我更开心似的。不开心的时候我就激励自己,给自己打气:“你一定可以的——你是最棒的——”山那边就会传来鼓舞我的回声,我那些茫然惆怅的小情绪在这磅礴的气势下也会烟消云散。
我喜欢听山那边的回声,我把喜悦的心情分享给它,收获的是两倍的喜悦。它倾听我的内心,化作两倍甚至更多的力量给予我支持,给予我奋斗向上的信心与勇气。对我来说,世界上最使人奋发前进的力量就是山那边传来的回声。
“喂!你好嗎——”许久不见的一个午后,来自山那边的回声。
“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堆满仓……”
90多岁的奶奶拄着拐杖守在爷爷身边,唱着爷爷最爱听的歌。我依偎在奶奶怀里,搂着奶奶佝偻的身子,听着奶奶颤抖的声音,生怕她接受不了爷爷去世的消息。
“乖孙女,从我嫁给你爷爷那天起,就一直待在这山沟子里,没出去过。”奶奶抓着爷爷冰凉的手,思绪已然飘到几十年前。我握着奶奶冻得有些僵的手,静静地聆听。
“那时候落后啊,我们像你这么大就结婚了,结婚一年多,老头子怕我觉得委屈,硬要带我去山那头儿去看一眼,可家里有些农活要干,爹和娘也不愿意让我们出去,我就说不去了,在家待着吧。从那以后,他就一直觉得对我有愧。我是真爱你爷爷的,虽然想出去看看,但也不会在乎这些的。可他傻啊。我知道,他是真疼我。”
奶奶松手抹了抹湿润的眼睛,看着躺在床上睡得无比安详的爷爷。我也是鼻头酸酸的。
我和爷爷、奶奶接触并不多。他们生下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就是我爸。我爸争气,好好学习,凭着自己的本事走出了山沟,有了工作,娶了媳妇,生了我。因为父母工作忙而我又要上学,所以一年中我最多见到爷爷奶奶不超过五次。过年时,我们会在除夕晚上在这个“家”里守夜,这时候他们老两口都笑得合不拢嘴。
爸爸跟妈妈商量,多次要他们二老来城里跟我们住一起。奶奶体贴妈妈,总觉得不方便一直不同意。而爷爷最大的愿望就是带奶奶去山那边看看。
奶奶起身,颤颤巍巍地走过去看着爷爷刻满皱纹的脸,用自己有些干枯的手,轻轻地抚摸着,生怕碰坏了一般。我在旁边小心翼翼地扶着奶奶瘦骨嶙峋的身子。
“孩子,你先出去吧,我想和你爷爷说会儿话。”奶奶终于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我不放心,但她执意如此。我看着奶奶浑浊又泛红的双眼,点了点头,叮嘱好她需要注意的事项,轻轻走了出去,关上门。
奶奶声音很小,我听不清她说了什么。但大约五六分钟她就出来了。她蹒跚地走着仿佛下一刻就要摔倒。我急忙扶她坐在门口的座位上,进屋和爷爷告别。
从医院出来,我跟着奶奶坐上了回山里的大巴。
“你知道吗?”奶奶微声细语道,“有段时间你爷爷背着我早出晚归,在山那边找了块平地种了几棵梨树,因为他知道我喜欢梨树,想给我个惊喜,可后来不知被谁糟蹋了……”
奶奶声音越来越小,我扶着她想让她睡得更舒服,却听见奶奶迷迷糊糊地说:“老头子,我给你唱你喜欢的歌。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奶奶睡着了。 我搂着她,坐在颠簸的大巴车里,望着远处高高低低大小不一的山头,也闭上了眼睛……
那是一座雄伟壮阔的山,山顶处云雾缭绕。少年自小生活在山脚下,一直向往到山那边去看一看。当少年人变为中年人时,他终于攀上了那座山的山顶,看到了山的那边。可是,山的那边,什么都没有。
已是中年的他,虽然吃惊,却并不显得愤怒。从攀登那座山开始,他便从未想过会后悔,如果说当时还是少年的他只为了一览山那边的景色,那么中年的他只是在享受攀登的过程而已。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眼界,自然也有了不同的感悟。
当你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挫折,又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成长时,结局是否成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挫折带给你的礼物,便是更加勇敢地去生活,更加勇敢地去接受成功与失败。
曹文轩曾写过一本书,名叫《根鸟》。书中的少年根鸟因一个神奇的梦孤身一人去寻那梦中开满了百合花的大峡谷和梦中那美好而又可怜的女孩。他抛弃了一切,只为找到梦中的场景,没有人理解他,只有他的父亲在他离开时默默地注视着他的背影。根鸟一直在找,在找一个随时都会消散的梦,终于,在精疲力尽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个大峡谷,而后他伏在百合花中大哭不止。
或许,他也是觉得委屈吧,因为一个不知是否存在的人与物而遭受了这么多的磨难。不过这就是成长。时间飞逝,趁你的血液尚且温热,不妨大胆地去翻一座山,去追一个梦。成长是一段很长的时间的总和,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瞬间的名称。
那座山,一直在那里。吸引着无数人向往,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坚持到达山巅。看过山那边景色的人与攀爬中半途而废的人或许会对自己的儿子有不一样的说法。前者会说:那边的景色十分得美,你长大后一定要去看看;后者可能会一脸不屑地说:山那边也不过如此,你还是好好地在这边生活吧。然而人生若是失去了挫折,又谈何成长?
山的那边,什么都沒有。没有的只是那些相对于山这边没有的事物。山这边,山那边,不都是同一座山吗?只是人们对自己未知的事物总是加以妄想,将其渲染出更加华丽的色彩。而这些道理,你若是没有攀爬过,就永远不会知晓。
历经千百个日夜,终于看到了山那边。正是因为山那边什么都没有,你又回到了山这边,一边下山,一边捡拾曾经因找寻那边而丢下的事物。
那座山给了你去追逐梦想的机会,也给了你找回过往的机会。
我的家坐落在山脚下,山光秃秃的,甚是难爬,更别说在这山上东跑西玩了。山的另一边也有人住,爷爷家便在那里。
小时候去爷爷家,为了省时间,有时就从山上翻过去。但我毕竟是个孩子,每次爬到一半便气喘吁吁,父亲想尽了法子哄我:“快爬嘞,到了爷爷家有糖葫芦吃!”满头大汗的我连望梅止渴的心情都没有,一屁股坐在地上,说什么也不起来。父亲拿我没办法,只好背我往上爬,而我心里则浮现出吃到糖葫芦的画面。
就这样,这座山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邻家的哥哥约我去山上玩,我总是一脸的不情愿,玩一会儿就想往山下跑。父亲似乎看出了我对爬山的厌恶,一天,他打趣儿地对我说:“儿子,给爹跑趟腿,去给你爷爷送个东西呗?”“我才不想爬哩,要不我从山下绕,你别嫌时候长!”父亲脸色并不好看,说到:“吓唬你呢,就知道你不能爬……”那时的我是多么傻啊……
一转眼,我已进入了中学,学习忙得我顾不上家里的活,而父亲也没多要求我什么,只告诉我:“好好上学,有出息了走出这山沟沟。”
中学生活就是早出晚归,一天,我回到家,发现父亲不在,有点不适应,毕竟平时我回到家,父亲总要问上几句:今天学的怎么样?有没有听老师话啊?这样的“安静”连续了好多天,我都没见到他。我终于忍不住,向母亲询问。母亲吞吞吐吐,说是出去办事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见到了父亲,他坐在我的床边,我朦胧的睡眼马上亮了起来,心中的挂念也轻了许多。但仔细一看,发现不对劲,父亲的眼中多了几根血丝,圆润的脸已变得消瘦。“这几天学的怎么样?有没有听老师话啊?”同样的话,这次听却显得格外沉重。不一会儿,他便催我上学去。
走在路上,回头一看,我惊呆了,父亲正背着一个大筐,在那光秃秃的山上爬着。原来,山那边的爷爷病倒了,父亲这几天是去照顾爷爷了……
我无法忘记父亲爬山的那一幕。他艰难地挪动脚下,又不是很协调地向上抓着凸起的石头,瘦骨嶙峋的身躯就这样一点一点移动着,好像要快点到爷爷那里。
我终于明白了山的那边对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他的一片孝心;我终于明白了他的那些叮咛意味着什么,是他对家的责任。
那座在我看来不可逾越的山,在父亲面前却不值一提。
山的那边是父亲作为顶梁柱的责任,山的那边也是我努力的榜样与方向。
山的那边,是绿油油的麦田;
山的那边,是繁茂的果园;
…………
山的那边,有你牵挂思念的亲人;
山的那边,有你无法忘怀的童年回忆;
山的那边,有你向往的幸福生活;
…………
平地而起的一座山挡住了山这边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人们对山那边的向往。
带着期许,翻过那座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山的那边是什么吧!
生活本就平淡如水,它不会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轰轰烈烈,不要总以为山那边的生活会有风景,山那边不一定会有风景!
杨帆,他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四周都是山的小地方,他从未出过山,因此,他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去山那边看一看是否有美丽的风景。
就如书中所写,他以为杨帆这个名字本身就注定了他应该像海中的帆船一样,扬帆起航,去山的那边体验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之路。
十几年前曾有一群自称是商人的陌生人进入村里,留下了一些书籍,杨帆了解到山那边有传说中的集市、饭店、商店这些他从未听过的東西,那里从不担心没有水的问题,有美丽的景观供他们欣赏。这一切都在山那边。
他白天一遍遍地去老人们那里打听十年前那些陌生人的一切,又一次次地尝试着自己摸索出山的道路,他不知疲惫。
“吱呀……”他轻轻地推开门,摸着黑进了屋,发现父母与妹妹已经睡了,不自觉地将脚步声放得更轻了。进了自己的房间,合着衣服将书放在胸膛上睡着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已经摸索到了一条道路,而那些陌生人的一切也已了解了八九成,如今他可以去山那边好好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了。
商人们再一次来到了村子,这是杨帆没有想到的,可接着,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决定要与他们一同离开,因为在他们口中,山那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一定要去!
杨帆的父亲临走前叫他进屋说了一段话,可杨帆出来后,眼中一闪而过的犹豫在看到那些商人时,很快就消失了。杨帆走了,他去了山那边有风景的地方,那里有幸福的生活。
“所谓幸福的生活,必须是安静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产生真正的乐趣。”这段话,从前杨帆一直不懂,他总以为山那边是美好的,会有幸福的生活,而现在他终于懂了。山那边的确有集市,有饭店,有商店,可这一切都不是杨帆要的幸福生活。在这儿呆的越久,就越会想起山那边父母与妹妹一家人平淡幸福的生活,以及村里人热闹地在树荫下聊天的情景。他后悔了,临走前父亲跟他说:“你一定要决定好,你总心心念念着山那边幸福的生活,未曾冷静地去思考,山那边不一定会有美的风景,你要好好想一想啊,儿子!”
杨帆后悔了,他应该听父亲的话,山那边不一定会有美丽的风景,他从前只想着走到了山那边便会迎来幸福生活,却忘了真正幸福的生活就在身边。
杨帆总会梦见,他站在村子里,鸟儿清脆的叫声盘旋在山间,远方的妹妹正笑着向自己跑来,他望向山那边无声地笑了……
山那边,那条路,绿荫下,我看见外婆摇着羽扇,走在天堂的路上……
爬过山丘,拨开金黄的麦穗,随着阳光照射的方向,就可以看见那鳞次栉比的房屋。看见了吗?那房屋顶上晒着金黄色粮食的就是我外公外婆的家。
我的外公外婆是朴实的农民,自冬到夏,从雪到花,多少个春去秋来,他们总站在那条绿荫小道上,望着将要丰收的麦子,眺望着他们这毕生的事业。
外婆身材瘦小,小时我总是一把抓住她那皮包骨头的胳膊,使劲地张大嘴巴望向她。外婆的身体一直很虚弱,四十多年的气管炎像恶魔般缠绕于身。靠近她时,总会听到急速且沉重的呼吸声,还有那一经震动就支离破碎的咳嗽声,每每这样我总想揽住她的肩膀,希望能替她承担些什么。闲暇时,外婆总喜欢搬一个小凳子,坐在那条棱小道上剥豆荚。坐在外婆旁边,只见那绿油油的豆粒如珍珠般滚落进箩筐,耳边则是风吹绿林的清翠声,鸟儿扑打翅膀的声音,知了之声,以及那依旧强烈的呼吸声……
我总陶醉于外公家那清新自然的景象,每每踏入外公家的门槛,仰卧在被阳光映得发紫的葡萄架下,幻想着一颗冰凉的紫葡萄落在我的额头上……夕阳西落,越来越近的吆喝声,“咩,咩”的欢叫声,让我知道外公赶羊回来了,而回来的外公总抱怨坐在绿荫下乘凉的外婆没有安排好家务。看,他们又吵起来了。
山那边,那条路,绿茵下空无一人。树林依旧沙沙作响,鸟儿依旧喳喳欢唱,却不见那些绿油油的豆子和那个乘凉的剥豆人。
多年来,爬过山丘,我总习惯去看房顶上那金黄的粮食,习惯从远方看那绿荫下劳动的背影,习惯葡萄架下的清爽,外公外婆一进屋就大声的嚷嚷……可这一切都已成过去,但这一切也将永久成为我心底的一本珍书……
山那边,那条路,绿荫下,空无一人。
外公好长时间都没有跟谁争吵了,也好长时间没有出去赶羊了。家门前的篱笆似乎折断了,可外公还站在那里,遥望着那空无一人的绿荫小道……
我慢慢跨过门槛,走到枯萎的葡萄架下,好像一切那么陌生。
山那边,那条路,绿荫下,我走近,看到外婆摇着羽扇,走在天堂路上……
父亲带孩子爬到了山顶,孩子问:“山的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孩子又问:“那么有海吗?”父亲看到孩子纯真与向往的眼神,只好无奈地回答说:“有。还有船,很大的船。”
孩子长大以后,有了本事有了能力,再次回到了与父亲爬过的山峰。他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可是山的那边还是山,依旧是山……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铁青着脸,就像是铁面无私的包公,在一字一句地告诉着他:你的父亲欺骗了你。他终于忍耐不住,失去了耐心,气冲冲地跑去问父亲:“为什么要欺骗我?”父亲说:“孩子啊,我并没有欺骗你,你只是翻过了几座山,而你并没有翻过下一座山,也许山的那边就是海呀!”父亲拍着孩子的肩膀。 孩子听了父亲的话,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等到又一次攒齐了装备,鼓足了勇气,他再一次爬上了那座山。他无日无夜地赶路,翻过了一座座的山,在山中遇到困难时一件件地去克服,渐渐的,多了一些硬朗与朝气,少了一些孩子气。他终于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到了尽头。可是,现实也不是父亲告诉他的那样,山的那边没有海,更没有船,只是一片望不到头的森林。他又一次气愤地向父亲痛哭:“您为什么又骗我?”父亲拉着她坐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对他讲:“你翻过了一座座的山,学会了很多东西,获得了以前没有的硬朗与朝气,那就是收获呀!很多事不一定会有结果,只要你理想的海一直在心中,总有一天,你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见到。”
左拉曾说:“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现实生活中,总是会有人在学习一些东西的时候因为达不到炉火纯青而半途而废,他们没有坚毅地跨越过自己的山峰,没有看到山那边的海。还有的人,因为自己努力了而没有达到自己梦想的高度,而沮丧,而堕落,而痛苦,去怨人尤天,那么这类人是永远也不会看到自己心中理想的海的。
很多年又过去了,孩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山的那边看到了自己儿时想看到的美丽的海。海里有船,很大的船。“父亲果然没有骗自己”。
孩子走到父亲的坟边,跪着说:“父亲,您没有骗我,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见到了山那边的大海。”
父亲的照片映在儿子的视线中,他在笑,仿佛在说:孩子,你很棒……
午时正烈日当头,我站在空旷的山顶,大吼了一声,山那边传来一样的声音,“喂——有人吗?”
那是小时候,来自有些模糊的儿时记忆。我第一次跟着姥爷去爬山,特意挑了个游人较少的中午头。这里的夏天一直闷热,闷得人直从心底生出一股烦躁。但小孩子仿佛不知道累,本来是姥爷领着我,后来倒成了我蹦蹦跳跳着催促姥爷抓紧爬。我的好体力攀登到山顶就用完了,便倚在石凳上,感受着山顶徐徐送来的暖风,心底的燥热也逐渐平静下来。
姥爷站在山顶的最边上,喊我过去试试好玩儿的东西。小孩子最是好奇,姥爷故作神秘的样子惹得我心里发痒,跑着跳着来到山边,学着姥爷的样子站好。姥爷双手张开放在嘴边,做了个喇叭的样子,冲着山那边大喊:“喂!”山那边有人似的,也回应了一声。我觉得新鲜,也学着姥爷比喇叭,大吼:“喂!有人吗?”果然,山那边吼了我一样的话。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雄厚却不张扬,低沉却不浑浊。那午后,我冲着山那边又喊又叫,真以为那声音是那边的人在跟我打招呼。
后来等我玩够了,尽兴了,姥爷才告诉我那声音其实是我自己的回声。我虽然有些失望,却像发现了新天地般,那座山成了我常去的地方,山那边的回声成了我常对话的“朋友”。
就这样,整个童年时期乃至我上了初中,我都会在游客稀少的午后爬上山顶,站到山边,冲山那边大喊。开心时,与那位“朋友”分享我的喜悦,“我好开心啊——”山那边依旧传来雄浑有力的嗓音,仿佛比我更开心似的。不开心的时候我就激励自己,给自己打气:“你一定可以的——你是最棒的——”山那边就会传来鼓舞我的回声,我那些茫然惆怅的小情绪在这磅礴的气势下也会烟消云散。
我喜欢听山那边的回声,我把喜悦的心情分享给它,收获的是两倍的喜悦。它倾听我的内心,化作两倍甚至更多的力量给予我支持,给予我奋斗向上的信心与勇气。对我来说,世界上最使人奋发前进的力量就是山那边传来的回声。
“喂!你好嗎——”许久不见的一个午后,来自山那边的回声。
“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堆满仓……”
90多岁的奶奶拄着拐杖守在爷爷身边,唱着爷爷最爱听的歌。我依偎在奶奶怀里,搂着奶奶佝偻的身子,听着奶奶颤抖的声音,生怕她接受不了爷爷去世的消息。
“乖孙女,从我嫁给你爷爷那天起,就一直待在这山沟子里,没出去过。”奶奶抓着爷爷冰凉的手,思绪已然飘到几十年前。我握着奶奶冻得有些僵的手,静静地聆听。
“那时候落后啊,我们像你这么大就结婚了,结婚一年多,老头子怕我觉得委屈,硬要带我去山那头儿去看一眼,可家里有些农活要干,爹和娘也不愿意让我们出去,我就说不去了,在家待着吧。从那以后,他就一直觉得对我有愧。我是真爱你爷爷的,虽然想出去看看,但也不会在乎这些的。可他傻啊。我知道,他是真疼我。”
奶奶松手抹了抹湿润的眼睛,看着躺在床上睡得无比安详的爷爷。我也是鼻头酸酸的。
我和爷爷、奶奶接触并不多。他们生下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就是我爸。我爸争气,好好学习,凭着自己的本事走出了山沟,有了工作,娶了媳妇,生了我。因为父母工作忙而我又要上学,所以一年中我最多见到爷爷奶奶不超过五次。过年时,我们会在除夕晚上在这个“家”里守夜,这时候他们老两口都笑得合不拢嘴。
爸爸跟妈妈商量,多次要他们二老来城里跟我们住一起。奶奶体贴妈妈,总觉得不方便一直不同意。而爷爷最大的愿望就是带奶奶去山那边看看。
奶奶起身,颤颤巍巍地走过去看着爷爷刻满皱纹的脸,用自己有些干枯的手,轻轻地抚摸着,生怕碰坏了一般。我在旁边小心翼翼地扶着奶奶瘦骨嶙峋的身子。
“孩子,你先出去吧,我想和你爷爷说会儿话。”奶奶终于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我不放心,但她执意如此。我看着奶奶浑浊又泛红的双眼,点了点头,叮嘱好她需要注意的事项,轻轻走了出去,关上门。
奶奶声音很小,我听不清她说了什么。但大约五六分钟她就出来了。她蹒跚地走着仿佛下一刻就要摔倒。我急忙扶她坐在门口的座位上,进屋和爷爷告别。
从医院出来,我跟着奶奶坐上了回山里的大巴。
“你知道吗?”奶奶微声细语道,“有段时间你爷爷背着我早出晚归,在山那边找了块平地种了几棵梨树,因为他知道我喜欢梨树,想给我个惊喜,可后来不知被谁糟蹋了……”
奶奶声音越来越小,我扶着她想让她睡得更舒服,却听见奶奶迷迷糊糊地说:“老头子,我给你唱你喜欢的歌。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奶奶睡着了。 我搂着她,坐在颠簸的大巴车里,望着远处高高低低大小不一的山头,也闭上了眼睛……
那是一座雄伟壮阔的山,山顶处云雾缭绕。少年自小生活在山脚下,一直向往到山那边去看一看。当少年人变为中年人时,他终于攀上了那座山的山顶,看到了山的那边。可是,山的那边,什么都没有。
已是中年的他,虽然吃惊,却并不显得愤怒。从攀登那座山开始,他便从未想过会后悔,如果说当时还是少年的他只为了一览山那边的景色,那么中年的他只是在享受攀登的过程而已。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眼界,自然也有了不同的感悟。
当你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挫折,又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成长时,结局是否成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挫折带给你的礼物,便是更加勇敢地去生活,更加勇敢地去接受成功与失败。
曹文轩曾写过一本书,名叫《根鸟》。书中的少年根鸟因一个神奇的梦孤身一人去寻那梦中开满了百合花的大峡谷和梦中那美好而又可怜的女孩。他抛弃了一切,只为找到梦中的场景,没有人理解他,只有他的父亲在他离开时默默地注视着他的背影。根鸟一直在找,在找一个随时都会消散的梦,终于,在精疲力尽的时候他看到了那个大峡谷,而后他伏在百合花中大哭不止。
或许,他也是觉得委屈吧,因为一个不知是否存在的人与物而遭受了这么多的磨难。不过这就是成长。时间飞逝,趁你的血液尚且温热,不妨大胆地去翻一座山,去追一个梦。成长是一段很长的时间的总和,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瞬间的名称。
那座山,一直在那里。吸引着无数人向往,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坚持到达山巅。看过山那边景色的人与攀爬中半途而废的人或许会对自己的儿子有不一样的说法。前者会说:那边的景色十分得美,你长大后一定要去看看;后者可能会一脸不屑地说:山那边也不过如此,你还是好好地在这边生活吧。然而人生若是失去了挫折,又谈何成长?
山的那边,什么都沒有。没有的只是那些相对于山这边没有的事物。山这边,山那边,不都是同一座山吗?只是人们对自己未知的事物总是加以妄想,将其渲染出更加华丽的色彩。而这些道理,你若是没有攀爬过,就永远不会知晓。
历经千百个日夜,终于看到了山那边。正是因为山那边什么都没有,你又回到了山这边,一边下山,一边捡拾曾经因找寻那边而丢下的事物。
那座山给了你去追逐梦想的机会,也给了你找回过往的机会。
我的家坐落在山脚下,山光秃秃的,甚是难爬,更别说在这山上东跑西玩了。山的另一边也有人住,爷爷家便在那里。
小时候去爷爷家,为了省时间,有时就从山上翻过去。但我毕竟是个孩子,每次爬到一半便气喘吁吁,父亲想尽了法子哄我:“快爬嘞,到了爷爷家有糖葫芦吃!”满头大汗的我连望梅止渴的心情都没有,一屁股坐在地上,说什么也不起来。父亲拿我没办法,只好背我往上爬,而我心里则浮现出吃到糖葫芦的画面。
就这样,这座山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邻家的哥哥约我去山上玩,我总是一脸的不情愿,玩一会儿就想往山下跑。父亲似乎看出了我对爬山的厌恶,一天,他打趣儿地对我说:“儿子,给爹跑趟腿,去给你爷爷送个东西呗?”“我才不想爬哩,要不我从山下绕,你别嫌时候长!”父亲脸色并不好看,说到:“吓唬你呢,就知道你不能爬……”那时的我是多么傻啊……
一转眼,我已进入了中学,学习忙得我顾不上家里的活,而父亲也没多要求我什么,只告诉我:“好好上学,有出息了走出这山沟沟。”
中学生活就是早出晚归,一天,我回到家,发现父亲不在,有点不适应,毕竟平时我回到家,父亲总要问上几句:今天学的怎么样?有没有听老师话啊?这样的“安静”连续了好多天,我都没见到他。我终于忍不住,向母亲询问。母亲吞吞吐吐,说是出去办事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见到了父亲,他坐在我的床边,我朦胧的睡眼马上亮了起来,心中的挂念也轻了许多。但仔细一看,发现不对劲,父亲的眼中多了几根血丝,圆润的脸已变得消瘦。“这几天学的怎么样?有没有听老师话啊?”同样的话,这次听却显得格外沉重。不一会儿,他便催我上学去。
走在路上,回头一看,我惊呆了,父亲正背着一个大筐,在那光秃秃的山上爬着。原来,山那边的爷爷病倒了,父亲这几天是去照顾爷爷了……
我无法忘记父亲爬山的那一幕。他艰难地挪动脚下,又不是很协调地向上抓着凸起的石头,瘦骨嶙峋的身躯就这样一点一点移动着,好像要快点到爷爷那里。
我终于明白了山的那边对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他的一片孝心;我终于明白了他的那些叮咛意味着什么,是他对家的责任。
那座在我看来不可逾越的山,在父亲面前却不值一提。
山的那边是父亲作为顶梁柱的责任,山的那边也是我努力的榜样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