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山西震情,灾情,省情的分析与研究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了解和把握地震活动及地震灾情态势,有的放矢地确定防震减灾工作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对策,是卓有成效地开展减灾活动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对1991年山西地震活动和造成的不同类型的震灾与震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供政府和社会各界参考。震情1991年,山西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共发生可记录的地震874次。其中,M_s】5.0地震2次,M_L4—4.9地震7次,M_L3—3.9地震39次。表现特点是: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对研究1988年12月7日斯皮塔克地震前出现的电离层效应给予很大重视。与研究地震活动区天然电磁场的方法有所不同,在电离层研究中使用了精心研究出的无线电物理学
一、前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地震是多地震国家无可回避的命运。可是,绝不能让地震灾害也成为注定命运,则是所有人的愿望。日本民众是在100年前的浓尾地震(1891年)之后才认识到地震防灾问题是个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的。从那以后,与地震有关的各种学科同近代科学一道不断取得惊人的发展。就地震波发生本身而言,已大体上成功地了解到它是伴随形成断层运动的一种激烈的波动现象,目前正对它的详细机理开
<正> 1.前言本文试图通过解面波的反问题,求出西太平洋下面深度浅于220公里的密度结构。过去,在地震学领域,利用面波求出的密度结构可分为三类:(A-1)随深度从3.3增加到3.45或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地壳形变与地震预报研究领域中应用分形理论的情况,阐述了该理论方法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一、前言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作为电磁脉冲(EMP)研究成果是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有源遥感技术,它能看透其他方法所不能穿透的地下固体目标。70年代一些研究人员的试验证明此项技术是成功的,其研究成果发表之后,地质雷达作为新的地球物理方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自地质雷达发明以来,至少举行了4届有关的国际会议,其应用也已从对冰层的射频测深发展到其他许多方
为使读者及时了解我国地震震情,本刊从1992年第8期开始,定期刊登近期的全国 M_L≥5.0、华北地区 M_L≥3.0和首都圈 M_L≥2.0的地震情况(附地震目录表),供大家参考。
1990年第三季度,全球地震活动继续维持第二季度的高水平。7月菲律宾吕宋岛大地震是继6月伊朗大地震之后全球又一次大事件。全球海岭地震带继续频繁活动。亚欧带东段地震活动有暂时减弱的趋势。1991年全球仍将面临高水平地震活动的威胁。
引言1992年4月25日美国加州北部发生了强烈地震。当时本人正在美国关岛,因此有机会收集有关这次地震的各方面报道,包括关岛的《太平洋日报》及美国大陆的一些报纸。根据有关材料汇编了这篇文章,供我国地震预报和地震工程工作者参考。从这次灾情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震前防灾工作是减轻地震损失的关键之一。城市抗震防灾工作对美国是必要的,对中国更为必要。
1992年第二季度,全球地震活动水平较高,6级以上地震达到33次,且有两次7.5级地震。美国加州地区存在发生大地震的潜势。美洲带地震活动尚未平息,但已开始向大洋岛弧带扩散。亚欧带的地震形势发展缓慢,西段有中强地震活动。1991年全球地震活动 A(b)指数比上两年有所降低。
朝鲜的地震监测工作始于1958年。当年我国向来访的朝鲜实习团赠送了1台地震仪,1959年未开始在平壤,随后在元山、海州等地进行了地震观测。7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我国海城、唐山地震之后,朝鲜大力加强了地震监测工作,不仅加设了地震观测台,而且建立了多种前兆观测台。经过10多年的努力,朝鲜已建成了全国(北半部)范围内的地震监测台网(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