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五“要”五“不要”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描写是对人物、环境所进行的具体而生动的描摹、刻画。描写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对象分,可以分为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又有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之分);按角度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按手法分,可以分为细描、白描等;按文体分,有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文中的描写等等。描写的要求是具体真切、突出特征、传达情感、渲染氛围,并间接地为主题服务。
  描写,在西方古典修辞学理论中,是图画或形象的同义词,与叙述同为写作艺术的两极。但在我们的写作中,环境和人物的描绘已经远远地落后于对事件和情节的叙述了。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道:“文之有描写,犹画者之描写人容也。容貌毫发不肖,不得谓之工。即容貌肖矣,而神气毫发不肖,亦不得谓之工。故文章最重描写,而最难者亦无如描写也。”这段话不仅道出了描写的重要性,而且还指明了描写的要求,即不但要形似,更要神似。
  有了描写,文章才能给人以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感受。我们从作品中认识并且记得的人物、景物,往往就是其中描写出的生动的具体可感的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描写就没有文学。
  描写来自观察。人事物景总以自己的不同特征呈现着,我们只有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才能看到、想到、读到、悟到其中的独特之处。鲁迅先生说过:“更好的是观察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在观察时,要把眼光和心思落实到一个人或一件具体的事物、一处具体的景色上,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方面进行反复的、持续不断的观察,不看透想透就不罢休。
  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在谈到作家应该细致、敏锐地观察事物时,这样说道:“必须详细地观察你想要表达的一切东西,时间要长,而且要全神贯注,才能从其中发现迄今还没有人看到与说过的那个方面。为了描写烧得很旺的火或平地上的一棵树,我们就需要站在这堆火或这棵树的前面,直到我们觉得它们不再跟别的火焰和别的树木一样为止。”
  据俄国作家库普林说,契诃夫拥有非凡的观察力。一个人,只要他见过一次,这人的特征他就永远不会忘掉,契诃夫能够一下子抓住整个人的内在的本质,并善于用寥寥数笔勾画出他的轮廓。
  所以,描写首先要注意的是抓住事物特征。同时,在表现其特征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想象,不要直白
  描写要善于调动生活经验和生命感受,善于想象和联想。例如“然而天山的两侧都苏醒了,就像高峻的鼻梁两旁一先一后睁开的两只眼睛”“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荫,绿荫涨满了黄河两岸”这样的句子,就极富想象和联想。张晓风《秋天·秋天》的开头:“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这样的描写,有点有面——既写出了满山遍野的如花的海洋一般的牵牛藤的整体形象,又写出了冲击到“我”窗前的一小片牵牛藤的小浪花的局部形象;有动有静——由远处的“起伏”到近处的“冲击”最后“猛然收势”,戛然而止;有形有色有神——满山地起伏着、紫色的小浪花,富有生命力,如同一个倔强而顽皮的孩子。作者不仅抓住了形象的特征,而且写出了其动感与活力。不仅写得“像”,还写得“活”,不是“纸花”“塑料花”“绢花”式的美丽,而是形神兼备,活色生鲜。再平凡不过的藤蔓,再普通不过的花朵,在作者眼中,却充满了诗意的美。又如刘亮程的句子:“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开花,在有诗心的人眼里,是一个美妙的童话。又如鲍尔吉·原野的句子:“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更了解空气。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像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以蝴蝶的视角来感受空气,居然能够想到浩浩荡荡的“海浪”,实在是平中出奇。
  2.要具体,不要概括
  在描写的语言表达方面,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是:要具体,不要概括。
  譬如看到下面的文字:
  “天空是蓝色的,鸟儿飞来飞去,远方的山模糊不清,绿色的田野散发着好闻的香味。”
  我们会立即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低年级小学生。为什么呢?因为这段描写是以概括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既模糊又毫无重点的场景。我们完全可以对这一景色作出另一番描写:
  “天空是孩子们画中的那种天空,彻头彻尾的深蓝色。绵延的山脉看上去就像恐龙的脊背,人字形的大雁在头顶盘旋。青翠欲滴的田野散发着阵阵新割的牧草的清香。”
  美国新闻学家雷特狄克说:“在人们的心里,蕴藏着各种各样的记忆,如果你能唤起他们心中的这些形象,你的描述就具有了激动人心的力量。想一想我们在海滨度过的时光吧。除了你看到的一切之外,你一定还记得那徐徐吹来的海风,那一阵阵海浪的拍击,你的嘴唇上还留着海水的咸味,那沙粒也还曾抚摸过你的双脚。如果仅仅写出你看到的景象,不就会漏掉许多生动的回忆吗?”
  唯具体,才能别具感染力。就拿中国的古典诗词来说吧,“愁”是一种很抽象的情感,你看不见摸不着,但优秀的诗人可以把它演绎得很具象。
  如李白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多长啊,像三千丈的白发那么长。
  李清照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多重啊,船儿都载不动。
  李煜则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是什么样啊,就像那春水流也流不尽。在这三个李姓诗人笔下,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有了长度,有了重量,还有了形态。
  而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则这样写道: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云鹤的《野生植物》是这样写的:
  有叶/却没有茎/有茎/却没有根/有根/却没有泥土/那是一种野生植物/名字叫/华侨。   显而易见,这里要说明的问题就是,“在细节描写中要具体”。
  如果你读到这样的一个文章开头:“她在公共汽车上专心致志地读着书。”你会怎样评价它呢?
  如果她读的是《安娜·卡列尼娜》《花花公子》《死亡日记》《足不出户学法律》《领域与意识流》或《怎样写浪漫小说》,我们就可以对她的性格有所了解,因为以上的每一本书都反映了一个内心世界截然不同的人物。
  如果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姐在读一本关于死亡的书,我们会深感兴趣;一个小女孩在读《领域与意识流》,我们也同样会感兴趣;而一个老妇在读《花花公子》,我们则会好奇心大发。毫无疑问,这都会比“她专心致志地读着书”使我们对女主角了解得更多。
  因此,当你动笔写作的时候,请记住,不是“一杯饮料”而是“一杯柳橙汁”;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长卷毛狗”;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郁金香”;不是“一顶帽子”而是“一只破毡帽”;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幅梵高的《向日葵》”……
  3.要艺术化,不要照搬生活
  描写的语言要追求艺术化的特征,它应该是独具特色、蕴藉凝练、耐人寻味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将种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训练到炉火纯青,使用起来丝毫不着斧痕。
  例如潘向黎短篇小说《白水青菜》中对男主人公喝汤的感觉的描写:
  就那么一口,整个胃都舒服了,麻木了一整天的感官复苏,脸上的表情都变了,好像一个薄薄的壳被敲碎了,所有的肌肉、每一条纹理都活了起来。真是好汤!
  ……
  后来,他不止一次怀念那时的生活。那种安宁,那种坐在餐桌前等着妻子把瓦罐端上来的感觉,掀开瓦罐的盖子时看到的好看的颜色,第一口汤进口,微烫之后,清、香、甘、滑……依次在舌上绽放,青菜残存的筋脉对牙齿一点儿温柔的、让人愉快的抵抗,豆腐的细嫩滑爽对口腔的爱抚,以及汤顺着食道下去,一路潺潺,一直熨帖到胃里的舒坦。(《小说月报》2004年第4期)
  这里的喝汤,其实是“喝”家的感觉。频繁的应酬使男主人公已经“昏迷了味蕾”,其实是昏迷了情感,只有在妻子每天特地为他精心煲制的汤中才想到了家的温馨。当经不住诱惑而离家别恋的他在身心俱疲之后,不由自主又时时怀念起喝汤的感觉。作家在这段细腻的精致的文字中,把常人无法体会到的喝汤的生理和心理感觉描摹得栩栩如生,可感可知。看起来似乎不动声色,其实已经非常形象独特地演绎了男主人公对家的怀念和失去家的无奈。而文字里边使用的比喻、夸张、比拟、移就等修辞手法,也十分精纯熟稔。
  再譬如郭沫若将“六十五个国家在天安门城楼上欢笑”改成“半个世界在中国的阳台上谈笑风生”,这样的灵感又有几人能够在瞬间获得并划时代地在历史的上空永远闪耀光辉?
  又如屠格涅夫在写一个老太婆死去时只用了这么一句话:“一只苍蝇从她蓝色眼膜从容地爬了过去”,“从容”一词用了比拟的手法,令这带着腐朽气味的画面给读者带来了惊心动魄的印象。
  4.要以景传情,不要为写景而写景
  如汪曾祺《八月骄阳》里的一段话:
  柳树上知了叫得非常欢实。天越热,它们叫得越欢。赛着叫。整个太平湖全归了它们了。
  张百顺回家吃了中午饭。回来,那个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粉蝶儿、黄蝴蝶乱飞。忽上,忽下。忽起,忽落。黄蝴蝶,白蝴蝶。白蝴蝶,黄蝴蝶……
  天黑了。张百顺要回家了。那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蛐蛐、油葫芦叫成一片。还有金铃子。野茉莉散发着一阵一阵的清香。一条大鱼跃出了水面,欻的一声,又没到水里。星星出来了。
  作者用十分细腻的手法,一笔一笔描绘了老舍生命的最后瞬间,极尽渲染之能事。知了的喧闹反衬了主人公的安静,忽上忽下忽起忽落的蝴蝶一如主人公投湖前纷乱的内心世界,而蝴蝶、蛐蛐、油葫芦、金铃子、野茉莉、大鱼等种种生灵的美丽、生机、宁静、祥和,又间接表现出主人公对这个美丽尘世的眷恋。
  又如老舍《月牙儿》中的一段景物描写:
  这是个春天,我只看见花儿开了,叶儿绿了,而觉不到一点暖气。红的花只是红的花,绿的叶只是绿的叶,我看见些不同的颜色,只是一点颜色;这些颜色没有任何意义,春在我的心中是个凉的死的东西。我不肯哭,可是泪自己往下流。
  这里既是写景,更是写人,它通过一个被蹂躏被践踏,处在社会底层的苦恼人的眼睛去看春,虽然也有绿叶红花,但不过是个凉的死的东西。这样,就把人物的悲苦心情更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值得我们学习。
  5.要摇曳多姿,不要呆板单一
  例如下面这段话:
  许多人注意到树会开花,开花时,天空的一角就闪亮着五颜六色;树会结果,长长圆圆大大小小的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玩赏;树会落叶,落一点凉意,落一些愁绪,落一个秋天;树会造型,一年十年百年的造型,千年万年的造型,各自透露着生的意志,流动着美的气质。
  然而,树还有一个迷人的地方,是静。静,是树沉思的方式;静,是树与树交流的方式。一棵树,就有静的感觉;几棵树在一起,就有静的声音;许多树在一起,静就能把不属于静的声音区别出来,驱赶出去;一个森林或者几个森林在一起,静就有震慑邪恶的力量,也是安慰心灵的药剂。
  这段话在用词方面,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四字短语、叠词交错使用,营造出一种参差错落的层次美;句式方面,多用整句,兼以散句,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且长句短句交错使用,有时一个字成句,有时两个字也成句,这又使得语言活泼跳跃;修辞方面,运用排比、反复、对偶、拟人、顶真等修辞,使文章富有表现力;表达方式方面,浓墨重彩的描写兼以凝练的议论抒情,使文章极富生命的张力,摇曳多姿。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重视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学科性质所担负的责任,更是
“向外无限发现世界,向内无限反省自己。”这是一位老师给出的幸福之道。  在香樟树谢幕的季节,我迎来了高二。每天都做大量的课外习题,我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来用。  高一的我,并不是一个勤奋的学生。那时候的我快把自己废成了一块锈铁,塞满课桌的都是各种类型的小说。虽然还不能用堕落来形容自己,但也是不折不扣的不求上进了。其实,我何尝不想勤奋学习呢?只是每当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习题,就没有动力做下去了。  要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王继楠在《教学与管理》第6期上撰文认为,数学文化教学是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的结合,师生双方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在数学文化的互动中形成对数学的理解,
微言语 很多事没有来日方长,很多人只会乍然离场。微言语一个懂你泪水的朋友,胜过一群只懂你笑容的朋友。微言语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这一程,希望
中国写意画陷入困境时,工笔画横空出世,而工笔画之所以能横空出世,彰显精彩,原因在于求新。  何谓求新?不由得想起山东科技大学校训:“惟真求新”。所谓求新,就是想新事物、求新方法、图新变革、创新事业,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科学研究追求的最高境界。草船借箭、空城计是战术上的求新;悉尼歌剧院蛋壳式设计是建筑上的求新;电影《速度与激情七》中主演保罗·沃克的特技复活是科技上
目前很多中学生在写记叙文时都存在着枯燥乏味、不鲜活、空洞虚泛、千人一面的问题。笔者经过调研认为学生不会写细节是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教会学生写好细节就能提高他们的记叙文写作能力,从而把文章写得鲜活有个性。作家李凖曾经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其感染力往往胜过长篇大论的空泛叙述。  那该怎样指导学生学会细节描写呢?笔者认
“2016年4月29日,一颗为文学跃动了74年的心脏在黄土高原上安息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一部《白鹿原》,写出了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历史,让我们看到一个宗族背后民族的起落兴衰。完成《白鹿原》后,陈忠实曾填过一首《青玉案·滋水》,其中写道:“倒着走便倒着走,独开水道也风流。自古青山遮不住。过了灞桥,昂然掉头,东去一拂袖。”小说中的滋水,就是现实中的灞
【摘要】本文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从教学实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技能竞赛、创新创业五个方面对广西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中”,根据评价因子,分析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统筹实践教学资源、强化实训基地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训基地 综合效益 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
【摘 要】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立法保障、提高经费投入、优化师资结构、创新培训模式、规范过程管理、发展农村文化等措施逐步解决。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现实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10-0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提出“
写作,是通过书面文字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它集中反映了人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是学生系统、正规地接触写作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