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完善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本文笔者阐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及其必要性,分析了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就如何完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组织;完善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2-00000-01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1.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即是一种管理制度,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制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制度。
2.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的各种错误和舞弊现象以及不法行为有其特殊作用。此外,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遏制企业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目前改革中普遍重视经济权利的下放,淡漠经济活动内部的至关重要的控制机制,甚至连国有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内部控制经验也都给放掉了。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大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关系不明确,内控组织虚位。产权制度改革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经理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3.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上,没有形成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4.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我国企业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区域: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
5.内控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监督机制不健全。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管理当局要制定各种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和批准、职责划分、设计和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为了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管理阶层必须确保其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的行动已经有效落实。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地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健全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成果以及内部控制的效果。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思路、经营特点、经营规模和管理模式等来建立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设置组织结构要坚持权责明确、相互牵制的原则,以达到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防止和纠正差错、舞弊的目的。
2.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所有的内部控制都是针对“人”这一特殊要素而设立和实施的。再好的制度也必须由高素质的人员来贯彻实施,否则制度将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员工并提高他们的素质,更好地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面向人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培养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经营管理队伍。
3.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密切相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的支持和维护,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融汇企业经营理念,打造和谐企业形象,有利于促进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实施过程中会推动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4.树立风险意识,开展风险控制。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不断提高,管理者必须重视企业的各种风险,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报告等措施,对风险进行全方面预防和控制。
5.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为了加强信息的流动与沟通,企业应设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这个系统要求能够对信息予以获取、识别和加工,并采用便于有关组织及其员工履行其职责时使用这些信息的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有效传递。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控企业营运的状况和组织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以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池国华,樊子君.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李晓慧,何玉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3]程新生.企业内部控制(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梁悠.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J].大众商务,2010:109.
[5]郑小荣,王美英.内部控制法制化的理论依据、法律特征与实践影响[J].当代财经,2010:4.
关键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组织;完善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2-00000-01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1.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即是一种管理制度,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制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制度。
2.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的各种错误和舞弊现象以及不法行为有其特殊作用。此外,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遏制企业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目前改革中普遍重视经济权利的下放,淡漠经济活动内部的至关重要的控制机制,甚至连国有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内部控制经验也都给放掉了。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大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2.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关系不明确,内控组织虚位。产权制度改革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经理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3.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上,没有形成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4.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我国企业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区域: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
5.内控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监督机制不健全。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管理当局要制定各种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和批准、职责划分、设计和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为了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管理阶层必须确保其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的行动已经有效落实。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说没有认真地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健全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成果以及内部控制的效果。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思路、经营特点、经营规模和管理模式等来建立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设置组织结构要坚持权责明确、相互牵制的原则,以达到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防止和纠正差错、舞弊的目的。
2.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所有的内部控制都是针对“人”这一特殊要素而设立和实施的。再好的制度也必须由高素质的人员来贯彻实施,否则制度将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员工并提高他们的素质,更好地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面向人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培养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经营管理队伍。
3.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密切相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的支持和维护,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融汇企业经营理念,打造和谐企业形象,有利于促进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实施过程中会推动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4.树立风险意识,开展风险控制。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不断提高,管理者必须重视企业的各种风险,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报告等措施,对风险进行全方面预防和控制。
5.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为了加强信息的流动与沟通,企业应设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这个系统要求能够对信息予以获取、识别和加工,并采用便于有关组织及其员工履行其职责时使用这些信息的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有效传递。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控企业营运的状况和组织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以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池国华,樊子君.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李晓慧,何玉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3]程新生.企业内部控制(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梁悠.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J].大众商务,2010:109.
[5]郑小荣,王美英.内部控制法制化的理论依据、法律特征与实践影响[J].当代财经,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