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本教学的“适切性”是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语文意识、文本意识和学生意识,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活动切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最终构建高效率的课堂。阅读教学中通过设计主问题落实“适切性”原则,就要求教师应依托文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法,让精练的主问题引领课堂探究活动。
关键词:文本教学;适切性;主问题
文本教学的“适切性”是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语文意识、文本意识和学生意识,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活动切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最终构建高效率的课堂。而教师在落实文本教学“适切性”原则的时候,采用主问题引导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元思维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在研读品味中交流讨论,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享受语文课堂的成功。
一、整理脉络,提纲挈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主问题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脉络,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教师设计主问题要考虑到学生深入探究的需要,还要考虑到所设计的主问题对组织教学活动能够起到的作用。
例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结构严谨、选材典型。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研读文本,首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经过思考,大家一致认为“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是全文的文眼,這句话不仅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而且定下了文本的感情基调。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闻一多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这样的感受?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细读文本,勾画相关语句,梳理课文情节,概括典型事例,感受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
当然,教师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透文本,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计,这样的主问题才能引领学生理清思路,感知文脉,为下一步深入领悟、探究文本奠定基础。
二、突出重点,突破瓶颈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是追求面面俱到,对教材内容不作合理舍弃,这样的做法反而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实际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重点突出,一课一得,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突破瓶颈,获得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人教版教材中有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在教学时,笔者通过趣味性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文章一共介绍了几种云及其光彩?分别有什么特征?预示着怎样的天气变化?文章在介绍“看云识天气”的时候,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你能找出几处?这几个问题既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全面的掌握,也让学生学习了本文最突出、最重要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对文本中其他的说明方法略去不讲,要求学生依据前后学习的文本自读自悟自辨。可以说,探究这些问题就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本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的主问题让学生突破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合理取舍教学内容,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让学生既有探究的空间,又能享受到探究成功的乐趣。因此,教师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要贴合学情,以学定教,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三、多元思考,开放思维
教师设计主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自主解读文本内容,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就要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多维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发现、感悟,进而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例如,执教《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单元教学的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厚的情感,同时品味文本语言的特色”来设计主问题。经过认真思考,笔者将这篇课文的主问题设计为——你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有哪些感受?请你结合文本中的具体语句说一说,可以从关键词和修辞的角度入手。这样的主问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深入思考,获得了自己的感悟。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抓住夕阳下薄雪的特点进行分析,感受到作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夕阳下山腰上的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认为这样的描写非常生动,而且形象可爱,也感受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有的学生抓住“卧”字,品析了“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一句,指出“卧”字用得好,让人感受到济南冬天的图画美与静态美。
开放性的主问题能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文本,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展示阅读收获。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关注生活,陶冶情操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的特征,还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设计主问题时教师也要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散步》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作者莫怀戚一家人在一起散步的小事,教学时我们却可以“以小见大”,发掘出事件中的人文情怀。笔者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作者一家人在散步时起了争执,他们是怎样解决的?你的家庭生活中发生过类似的争执吗?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关注文本内容的同时能够跳出文本,反思自己的生活,指导自己的生活,从而认识到在家庭生活中要尊老爱幼、要孝敬父母。这样,通过正迁移,让正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受到了很好的道德教育。
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还要发掘人文因素,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因而教师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体悟文本情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陶冶学生情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总之,在语文课堂通过设计主问题落实“适切性”原则,就要求教师要依托文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法,让精练的主问题引领课堂探究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能力,享受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陈爱京.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探微[J].中学语文,2015,(12).
[2]高志军.主问题设计让语文阅读教学更有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5).
[3]柏芸云.打蛇打七寸 牵牛牵鼻子——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9).
【课题:此文系江苏省教研室第十期课题“初中文学作品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系列研究论文之一,编号2013JK10-L060】
作者简介:于效胜(1968— ),男,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
关键词:文本教学;适切性;主问题
文本教学的“适切性”是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语文意识、文本意识和学生意识,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活动切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最终构建高效率的课堂。而教师在落实文本教学“适切性”原则的时候,采用主问题引导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元思维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在研读品味中交流讨论,从而获得深刻的体验,享受语文课堂的成功。
一、整理脉络,提纲挈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主问题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脉络,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教师设计主问题要考虑到学生深入探究的需要,还要考虑到所设计的主问题对组织教学活动能够起到的作用。
例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结构严谨、选材典型。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研读文本,首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经过思考,大家一致认为“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是全文的文眼,這句话不仅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而且定下了文本的感情基调。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闻一多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这样的感受?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细读文本,勾画相关语句,梳理课文情节,概括典型事例,感受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
当然,教师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透文本,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计,这样的主问题才能引领学生理清思路,感知文脉,为下一步深入领悟、探究文本奠定基础。
二、突出重点,突破瓶颈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是追求面面俱到,对教材内容不作合理舍弃,这样的做法反而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实际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重点突出,一课一得,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突破瓶颈,获得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人教版教材中有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在教学时,笔者通过趣味性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文章一共介绍了几种云及其光彩?分别有什么特征?预示着怎样的天气变化?文章在介绍“看云识天气”的时候,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你能找出几处?这几个问题既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全面的掌握,也让学生学习了本文最突出、最重要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对文本中其他的说明方法略去不讲,要求学生依据前后学习的文本自读自悟自辨。可以说,探究这些问题就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本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的主问题让学生突破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合理取舍教学内容,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让学生既有探究的空间,又能享受到探究成功的乐趣。因此,教师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要贴合学情,以学定教,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三、多元思考,开放思维
教师设计主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自主解读文本内容,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就要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多维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发现、感悟,进而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例如,执教《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单元教学的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厚的情感,同时品味文本语言的特色”来设计主问题。经过认真思考,笔者将这篇课文的主问题设计为——你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有哪些感受?请你结合文本中的具体语句说一说,可以从关键词和修辞的角度入手。这样的主问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深入思考,获得了自己的感悟。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抓住夕阳下薄雪的特点进行分析,感受到作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夕阳下山腰上的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认为这样的描写非常生动,而且形象可爱,也感受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有的学生抓住“卧”字,品析了“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一句,指出“卧”字用得好,让人感受到济南冬天的图画美与静态美。
开放性的主问题能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文本,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展示阅读收获。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关注生活,陶冶情操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的特征,还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设计主问题时教师也要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散步》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作者莫怀戚一家人在一起散步的小事,教学时我们却可以“以小见大”,发掘出事件中的人文情怀。笔者在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作者一家人在散步时起了争执,他们是怎样解决的?你的家庭生活中发生过类似的争执吗?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关注文本内容的同时能够跳出文本,反思自己的生活,指导自己的生活,从而认识到在家庭生活中要尊老爱幼、要孝敬父母。这样,通过正迁移,让正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受到了很好的道德教育。
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还要发掘人文因素,渗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因而教师在设计主问题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体悟文本情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实现陶冶学生情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总之,在语文课堂通过设计主问题落实“适切性”原则,就要求教师要依托文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法,让精练的主问题引领课堂探究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能力,享受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陈爱京.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探微[J].中学语文,2015,(12).
[2]高志军.主问题设计让语文阅读教学更有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5).
[3]柏芸云.打蛇打七寸 牵牛牵鼻子——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9).
【课题:此文系江苏省教研室第十期课题“初中文学作品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系列研究论文之一,编号2013JK10-L060】
作者简介:于效胜(1968— ),男,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