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课堂教学基础上达到利益最大化,高效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齐突破的状态下才得以实现;有效教学是低投入、高效益的状态下,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与价值观。所以说高效课堂创建源于有效课堂教学,那如何实施信息技术课有效课堂教学,创建信息课堂的高效性,本人认为下面的做法可以达成这一目标的实现: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高效课堂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和互动性都很强的学科,同时信息技术新课改也提倡个性化与协作交流,基于这些特点,使得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问题更为凸显。赫尔巴特曾经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经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良好的课堂管理能使教师有效地教,学生高效地学,是顺利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首先在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每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现状;据调查发现,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网络游戏悄然出现在小学生的生活当中,甚至在有些学生认识中,计算机的主要作用就是玩游戏;更甚者将这种风气蔓延到信息技术课堂上,使学生长时间地沉迷游戏,不仅发挥不了信息技术课原有的教育职能,更重要的是这种风气会严重影响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其次构建信息技术课堂常规,营造良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氛围。信息技术课堂离不开学生实践操作,这使得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不易调控。另外,机房内电脑的摆放形式具有一定局限性,教师在利用电子教室上课演示时,无法做到全方位的人机兼顾,这也一定程度的增加了课堂调控的难度。在这种特定的模式下,用良好的课堂习惯来加强课堂调控显的尤为重要,教师在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的第一节课时,就要明确上课时所要做到的规范如:上课前排队、下课后起立并摆放好椅子、推放好键盘、鼠标等,从每一个细节出发逐一要作出要求,并给学生拟定一句8字诀“坐定、整齐、安静、迅速”让学生熟记于心。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逐渐规范,并不断强化,使其成为学生自觉的习惯,从而保证规范有序的课堂环境。
  二、课前充分的准备,是促进课堂高效性的前提
  对于任何一节课来说充足的课前准备能使一节课更加精彩,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来说,课前准备是否充足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及其课堂效率,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亲自实践、操作;而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会碰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前准备主要包括教学环境和教学素材两方面。其中在教学环境又以硬件环境为基础。
  硬件环境:定期定时的检修电脑,安装检测必要的课时软件,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物质基础。
  教学素材:教学素材准备是教学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从素材中就能看出一节课的教学意图。换句话说一个教师把素材准备好了,课也就成功了一半。信息技术课堂素材可分为: 音乐素材、文字素材、图片素材、动画素材、专题性学习网站、以及“半成品”素材等等。
  三、提高学科素养,是促进高效课堂的保证
  由于信息技术课缺乏良好的开展,教师自身对这门功课重视程度也不是很高,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是信息技术课有效性实施的关键;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教育能力、及人格魅力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表现状况,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素养,促进信息技术课堂得到有效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进行自我学习,积极更新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人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如今面对眼界开阔、知识多元的学生,教师就要成为活水的源泉。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更新比任何一门学科都来得快,教师更需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在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练习的时候,教师巡视学生探索情况,及时加以鼓励和引导,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增近师生互动,对学生表示亲近。虽然是一不起眼的行为,但是它不但可以转移某些潜在的分心行为和注意力涣散行为,而且它还能够让教师监控到学生参与任务的情况,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良好基础。
  四、形象生动的情境,是促进高效课堂的关键
  从信息技术本身来看,无论在课堂导入上,还是在操作讲解上,如果太过专业化,学生就会很难形象的去理解。威廉•格拉泽曾这样说过,需要乐趣是我们的一个基本需求。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认识到情感和智力等方面都感到乐观的重要性。这也意味着,在教学中,我们要向他们传达出乐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采用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导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但其前提必须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有浓厚的参与兴趣。在操作要点讲解方面,我们可以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找寻答案;以三年级上册《花香满园》为例:在本课教学中可采用讲故事导入的方式,图片展示流星,讲述流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流星,并回忆自己的星愿,许许多多的星愿组成了一面星愿墙,从而引出“复制”“粘贴”两个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词。这样逐渐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把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的心理转化为他们跃跃欲试、自愿学习的动力。
  其次要注重对任务的设计。在教学设计情景的同时,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使这些任务围绕情景展开,环环相扣,贯穿课堂的始终,如在《我的E-mail》一课中,采用“亚运祝福小天使”选拔活动为主题,在每一个教学任务中,设置相应的教学游戏如:小小传递员、进驻我家等等;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合理设计各种练习。练习设计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合作交流,完成不同的练习任务,使其各有所需、各有所得。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我们永恒的主题。要求我们做到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的改变教学策略,积极有效地激活学生内隐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和学必然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及紧迫性毋庸置疑,而作为国民教育基石的基础教育要想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则必须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实施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敢想、敢为的创新勇气,不怕挫折的创新意志,乐于创新的创新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从事创新行为所必备的深刻的感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的动手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发挥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师应有和蔼和亲的态度  教师和蔼和亲的态度是学生敢于表达的关键。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当你面对的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要有微笑的脸庞,诚恳的态度相
【摘要】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就阅读素养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发现学生应具备的阅读素养能力即完成高考阅读理解检测应具备的能力中缺失的部分与其阅读理解测试失分部分之间的联系。教师从培养阅读素养底蕴、强化阅读思维训练、建立阅读图式训练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干预,实验学生的阅读素养有所提升、阅读成绩有所提高。  【关键词】阅读素养 考试能力 问卷调查 成绩数据 教学
教学的过程中,常有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习数学到底会有什么收获?现在学的这些数学知识,将来能够派上用场的会有多少?等等。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未来的数学家,而是在于培养人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简而言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大家知道: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呢?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集中注意时,大脑只有一个兴奋中心。学习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大脑中就有好多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会互相干扰,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专心,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学效果才好。  注意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做任何意志上
【引言】太多的时候,班主任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大多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在一遍又一遍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中,自己都被感动了,而学生们却不屑一顾,或者当时有所触动,过后仍依旧;甚至有时会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很委屈,简直是“出力不讨好”。  【背景】当日历翻到了新的2010年时,我明显感到了班里学生的变化。紧张、忧郁、压抑甚至是焦躁,全流露在他们的眼睛里。也难怪,中考在一步一步逼近,
摘要:本文从分配方式必须与社会的性质及其发展阶段相适应;分配方式实现的社会条件及其实现形式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现实形式的选择三方面论述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分配原则的理论及现实内容,对目前我国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动态过程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十二五计划”:“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摘要]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数学。然而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是值得教师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情景类型 操作
摘要: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刻苦钻研的顽强毅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关键词: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心;人生观;毅力;辩证唯物主义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