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13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来源 :中国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vin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RTPCR技术直接从激活的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中扩增出约03kb的hIL13基因片段,经DNA重组技术,插入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4T2中,转化入感受态的大肠杆菌TG1中,成功地构建了hIL13的基因工程表达菌株hIL13pGEX4T2/TG1。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表达的GSTIL13融合蛋白经SDSPAGE证明分子量约36kD,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10%~30%。复性后IL13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可达80~120U/ml。复性后的融合蛋白经凝血酶作用后,可被切割成26kD的GST与10kD的hIL13。 By RT  PCR technology directly from activated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HPBMC) amplified hIL  13 gene fragment of about 0  3kb,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as inserted into the fusion protein expression vector pGEX  4T  2 Transformed into competent E. coli TG1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hIL 13 genetically engineered strains hIL 13 pGEX 4T 2 / TG1. The GST-IL-13 fusion protein induced by isopropylthiogalactopyranoside (IPTG) showed a molecular weight of about 36 kD by SDS-PAGE, and the expression amount was about 10% -30% of the total bacterial protein. Refolding IL  13 fusion protein biological activity of up to 80 ~ 120U / ml. Refolded fusion protein after thrombin, can be cut into 26kD GST and 10kD hIL 13.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严格执法,保护着荆楚人民的卫生安全;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它锐意改革,在促进社会和谐中不断发展。它,就是位于武汉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
目的观察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单克隆抗体CD3(OKT3)对难治性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87例患者,其中ATG组13例,平均治疗总量1000mg;OKT3组74例,平均治疗总量45mg。结果ATG组对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治愈2例;对急性排斥反应治愈
热咳灵临床观察总结湖北中医学院(430061)邱明义,鲁家法,赵映前关键词:咳嗽;中医药疗法;热咳灵;治疗应用热咳灵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而研制的治疗风热及燥热咳嗽的复方
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为腹泻和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关于宿主对该虫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提示,免疫反应在贾第虫感染与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
中药制剂“清金饮”抑菌效果观察陈立忠,王莉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沈阳110032)笔者采用琼脂打孔扩散的方法对中药制剂“清金饮”的抑菌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
本刊讯记者戴慧明为了更好的开展第四个“6·26健康扶贫日”公益活动,6月26日,新民妇婴医院组织医务人员、携带医疗诊察设备到新民市东城街道东郊村,为村民免费体检、义诊,对
“面对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千辛万苦抢救出来的重伤员,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保证手术的病人零死亡!”5月16日是北京首批医疗队在灾区展开救援的第三天,经过三天两夜的奋战,
卫办医发[2007]2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根据《血站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有关规定,我部制作了统一样式的《血站执业许可证》及其副本,现予公布。请你单位自
人类许多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感染或药物摄入可使机体淋巴细胞致敏,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可与机体特定的组织结构如细胞核、受体、胶原或肌肉组织等起反应,从而
为了避免腮腺外科手术过程中损伤面神经,对31具成年尸体(57侧)腮腺内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如下:下颌后静脉直径5.6±1.0mm。下颌后静脉位于面神经上、下干(或上、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