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正式接触小数。在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力求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以具体形象作为支撑,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简单化、形象化,促进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感受到数学之趣。
一、唤起经验,引出小数的教学
小数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小数概念的教学,应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唤起学生的经验世界,从而丰富学习的内容。
教学伊始,笔者先让学生回忆一下都认识了哪些数?学生一下就想到了整数和分数,笔者借机复习了整数和分数的概念,又接着追问:“除了整数和分数,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什么数?在哪见过?”个别学生马上想到了小数,并指出超市里的商品价格是小数。笔者顺势出示事先准备的商品价格单来引出课题,并提出:“这些小数,怎么读,怎么写呢?”
在此过程,从数的复习开始,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并顺其自然地引出了新知识——小数。这样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引入,让学生倍感亲切、自然,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小数的现实意义。通过“怎么读?怎么写?”这样简单的提问,直接引入了小数的读写知识,也为后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二、新旧结合,以形助数,感悟小数的含义
小数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巧借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合理地借助直观图形将抽象的认数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形知识,让数形结合思想在小数教学中渗透。
笔者引导:“我们在认识人民币的时候,知道1元等于几角?”,学生异口同声回答:“10角。”笔者接着出示一个正方形,问:“如果一个正方形表示人民币1元,10角就是要把这个表示1元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多少份?2角又是其中的几份?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元呢?”经过层层的以问引学,让学生知道因为1元等于10角,所以把表示1元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是元,也就是2角,还可以是02元。接着笔者又提出:“1角、4角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元?并说明想法。”有了刚才的引导,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笔者接着问学生,在正方形中,还能找到哪些相应分数和小数?学生们一下就找到了01至09相应的分数和小数(见图1),笔者接着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正方形图,并让他们轻声读一读相应分数和小数,想想有什么发现?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他们发现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零点几就是表示十分之几,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发现。
小数教学的重点就是要突出理解数的含义,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通过“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转化为角,几角就是零点几元”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02元就是2角,再以“1元等于10角,几角就是十分之几”为教学起点,唤醒学生对分数的记忆,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在后续的教学中,借助直观图,学生说、找相应分数和小数就显得游刃有余。通过将生活经验与课堂知识的结合,以形助数的处理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还能突出新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提升知识迁移能力,有效地突破“认识一位小数”的教学难点。
接着,笔者让学生以对应01、对应02这样的方式读数,直到对应09,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涂色为09的正方形,继续涂满出现1,笔者借机指出:这就是小数零点几与自然数1之间微妙的关系。笔者接着出示两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一个涂满颜色,一个涂其中的2份,合起来表示一本笔记本的价格,笔者提问:“一本笔记本的价格是多少元呢?会用小数表示吗?”学生一下就知道用1.2元表示,并能说明理由;接着出示钢笔的价钱,让学生说明两个“3”的含义,并用正方形图表示出钢笔的价钱(见图2)。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初步体会10个0.1就是1,渗透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再借助图形“1个正方形涂满就是1元”,以12元和33元为例,不断丰富学生对小数的体验,从而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一位小数。
三、借形思数,深化小数的本质
在练习提升部分,笔者通过课件演示先把正方形变成一把米尺,让学生在米尺上找小数;再把米尺变成线段,让学生在线段上找小数;又把线段向两边伸展变成数轴,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到笔者说出的几个点,并要求结合图说明理由。笔者接着又提出:“在数轴看得见的地方,能找到小数,看不见的地方,还能找到小数吗?”学生滔滔不绝,举了很多的小数,并发现有说不完的小数。
在总结延伸部分,笔者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并提出:“在正方形、尺子、线段、数轴这些图形中,为什么图形一直在变化,都还能找到同一个小数04呢?”学生有的说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了10份,04表示其中的4份;有的说零点几的小数,和图形的形状没有关系,只要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若干份。最后笔者出示一个部分涂色的三角形(见图3),并提问:“取出其中的4份,能用04来表示吗?”学生异口同声:“不能,因为它没有平均分成10份。”对于学生的回答,笔者给出小结:把图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若干份,用零点几表示,这才是小数最根本的性质。
在这一环节,笔者借助图形的演变,由具象到抽象逐渐变化直观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充实对小数的认识;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思考的机会及较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体验和感受数学概念发现的过程,进一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构建起“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对小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把握也越清晰,同时为培养数感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后面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作了方法上的孕伏。
总之,准确把握认識起点,巧借经验,架起数与形的桥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数,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促进深化小数的本质,使思维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形式。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王振辉)
一、唤起经验,引出小数的教学
小数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小数概念的教学,应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唤起学生的经验世界,从而丰富学习的内容。
教学伊始,笔者先让学生回忆一下都认识了哪些数?学生一下就想到了整数和分数,笔者借机复习了整数和分数的概念,又接着追问:“除了整数和分数,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什么数?在哪见过?”个别学生马上想到了小数,并指出超市里的商品价格是小数。笔者顺势出示事先准备的商品价格单来引出课题,并提出:“这些小数,怎么读,怎么写呢?”
在此过程,从数的复习开始,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并顺其自然地引出了新知识——小数。这样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引入,让学生倍感亲切、自然,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小数的现实意义。通过“怎么读?怎么写?”这样简单的提问,直接引入了小数的读写知识,也为后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二、新旧结合,以形助数,感悟小数的含义
小数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巧借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合理地借助直观图形将抽象的认数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形知识,让数形结合思想在小数教学中渗透。
笔者引导:“我们在认识人民币的时候,知道1元等于几角?”,学生异口同声回答:“10角。”笔者接着出示一个正方形,问:“如果一个正方形表示人民币1元,10角就是要把这个表示1元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多少份?2角又是其中的几份?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元呢?”经过层层的以问引学,让学生知道因为1元等于10角,所以把表示1元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2份是元,也就是2角,还可以是02元。接着笔者又提出:“1角、4角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元?并说明想法。”有了刚才的引导,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笔者接着问学生,在正方形中,还能找到哪些相应分数和小数?学生们一下就找到了01至09相应的分数和小数(见图1),笔者接着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正方形图,并让他们轻声读一读相应分数和小数,想想有什么发现?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他们发现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零点几就是表示十分之几,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发现。
小数教学的重点就是要突出理解数的含义,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通过“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转化为角,几角就是零点几元”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02元就是2角,再以“1元等于10角,几角就是十分之几”为教学起点,唤醒学生对分数的记忆,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在后续的教学中,借助直观图,学生说、找相应分数和小数就显得游刃有余。通过将生活经验与课堂知识的结合,以形助数的处理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还能突出新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提升知识迁移能力,有效地突破“认识一位小数”的教学难点。
接着,笔者让学生以对应01、对应02这样的方式读数,直到对应09,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涂色为09的正方形,继续涂满出现1,笔者借机指出:这就是小数零点几与自然数1之间微妙的关系。笔者接着出示两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一个涂满颜色,一个涂其中的2份,合起来表示一本笔记本的价格,笔者提问:“一本笔记本的价格是多少元呢?会用小数表示吗?”学生一下就知道用1.2元表示,并能说明理由;接着出示钢笔的价钱,让学生说明两个“3”的含义,并用正方形图表示出钢笔的价钱(见图2)。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初步体会10个0.1就是1,渗透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再借助图形“1个正方形涂满就是1元”,以12元和33元为例,不断丰富学生对小数的体验,从而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一位小数。
三、借形思数,深化小数的本质
在练习提升部分,笔者通过课件演示先把正方形变成一把米尺,让学生在米尺上找小数;再把米尺变成线段,让学生在线段上找小数;又把线段向两边伸展变成数轴,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到笔者说出的几个点,并要求结合图说明理由。笔者接着又提出:“在数轴看得见的地方,能找到小数,看不见的地方,还能找到小数吗?”学生滔滔不绝,举了很多的小数,并发现有说不完的小数。
在总结延伸部分,笔者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并提出:“在正方形、尺子、线段、数轴这些图形中,为什么图形一直在变化,都还能找到同一个小数04呢?”学生有的说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了10份,04表示其中的4份;有的说零点几的小数,和图形的形状没有关系,只要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若干份。最后笔者出示一个部分涂色的三角形(见图3),并提问:“取出其中的4份,能用04来表示吗?”学生异口同声:“不能,因为它没有平均分成10份。”对于学生的回答,笔者给出小结:把图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若干份,用零点几表示,这才是小数最根本的性质。
在这一环节,笔者借助图形的演变,由具象到抽象逐渐变化直观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充实对小数的认识;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思考的机会及较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体验和感受数学概念发现的过程,进一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构建起“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对小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把握也越清晰,同时为培养数感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后面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作了方法上的孕伏。
总之,准确把握认識起点,巧借经验,架起数与形的桥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数,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促进深化小数的本质,使思维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形式。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