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云斓兮 红楼灿兮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之间寻绎脉络,至少须由三大方面来思考。
  (一)《红楼梦》一部书,综括融会了中华文化的几大“亮点”:德、才、智、慧、情、文、风、采。这在小说文学著作中,别无第二部可与伦比。
  (二)作者借此巨著表达了他对中华文化的思维方法:能分析,能综合。由整而析,析亦“归元”,不是“为析而析”、“以析得越细为越高”,中华的“析”不等于支离破碎,彼此无关。
  (三)书之大旨,作者自谓是“谈情”,实质是追寻人类生命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什么样的生命生活最真、最善、最美?
  依此三大脉络,可以悟到:《红楼梦》确是一部体现、表现中华文化的伟大著作,绝异于一般习见的追求新奇、“哗众取宠”的庸流常品。
  颇为流行的一种说法(“理论”)是:西方的思维擅长分析,中国的思维只重“综合”,不善“分析”,也不会“分析”,云云。
  是如此吗?《红楼梦》回答了这个问题。
  汉字的“析”,就是拿斧头劈木头。劈后谁也连不上谁,谁也不顾谁了。所以《老子》早就指出:天地宇宙,本为“大朴”(最巨大的整木),朴一散则分离为“器”了。器,指一切后世发展创制的纷纭器具、近现代的科技等等。
  这似乎是“反对”进化发展了?其实也不是“倒退论”。老子主张的只是“器”不要忘记了“朴”,成为破坏“朴”的一片纷纭混乱。
  作者曹雪芹与老子的分别是他不强调“器”的缺陷流弊,却直接继承发扬了老子的“二分法”与“对称论”。
  例如,他创立了“正邪两赋而来”的人类性情禀赋新哲理,也解说“阴阳”并非真有“两个东西”,只是一种宇宙力量的变化与“二分对应”的互相“消长”。
  曹雪芹的思想中没有愚昧的“绝对化”。他与至密之侣脂砚斋都慨叹“好事多磨,美中不足”,等于承认现实中总是有美有不美,有好有不好。他的书一开头大书“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他的辩证思维很高明:真假、有无,还是“二分法”的“对称论”为总纲大旨。
  他的思想中,对人我,对尊卑,对情爱,对男女,对贫富,对荣辱,对兴衰……都是如此。
  评论家说中国思维只重综合,不善分析,这种看法恐怕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事实上,中国思维既知分析,又是也分析、也综合,从未割裂对立。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句成语,最有总括代表性:知事物之万变,悟变虽万而宗唯一而已。
  比如中国医学,最擅分析,药学上看《本草纲目》的“药性”分析,堪称精绝。性分功能而言,浅言即有寒、热、平、补、泻、升、降、宣、敛、滑、涩……种种不同和相辅相克相反的彼此关系,这不仅仅是有别于“支离破碎”、“绝对孤立”,而且是要从中取得一个“气血”、“虚实”的均衡——即“太和”,最大至极的整体和谐,而这方是真正的生理健康和治疗之本。
  这也就是《易经》的思维方式:辨析宇宙人生万物万象,统之于“八”,而“八”又纳之于“阴阳”,然后总归为一个“太一”(大乙),即最大至极的统一整体,亦即“元”者是也。
  曹雪芹写了一百零八位女儿,性格特点各各不同,其差异之鲜明突出,正是世人最为称赏的文学奇迹,然而他强调的却是一个“正邪两赋”和“小才微善”——还是“万变不离其宗”!
  要寻绎《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的精神(形而上)关系,应先理解到这一要点。《红楼梦》之“戚序本”中有一首题诗,开篇云:“阴阳交结变无伦,幻境生时即是真。”正是讲明“分析”与“综合”。这也是有分有合、是二是一的大道理。
  作者曹雪芹以其超群的灵慧之光与诗人之眼,来观察思悟了宇宙万物之后,于是“浓缩”、“聚焦”于一个问题:人是如何产生的?人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
  “开辟鸿濛,谁为情种?”他“上穷碧落下黄泉”,追索洪荒有了天地山界,怎么会有了“人”这个东西——他是“情”的独特的“占有者”——人生、社会、文学、艺术,没有了这个“情”,就一切变样了,甚至消灭了。
  曹雪芹似乎有“物质进化”思想,不妨给以“东方达尔文”的称号。他设想:上古女娲炼石——实际是她发明了烧制陶器,首先是砖瓦,人造之“石”,犹如后世以琉璃为人造之“玉”相类。女娲以土造石,同时又“抟土”做人。石与人同为生育女神女娲所造,故皆由她赋予了“灵性”,是谓“通灵”。
  “灵性”是什么?即知觉、感受、反应、思维、理会、领会的精神功能——其实亦即“人性”;但这个“人性”是高层次的,与真顽愚昧大大不同。
  “灵性”是先天的禀赋。仅仅这,还不是真正的值得欣赏赞美、羡慕倾倒的人,还需要后天的文化教养!
  如何得知雪芹有此思想?很分明而又简单:他说,那石头下世投胎之地是一处“诗礼簪缨之族”。
  这就重要极了!
  这样,“人”的灵性与情,就不再是野蛮低陋的了,就与“禽兽”之“性”与“情”分开了。更吃紧重要的是:其他动物的情与欲是难分的,是任性的、放纵的,而人则必须将“情”与“欲”区辨清白。这就是《红楼梦》“大旨谈情”的宗旨所在。
  在西方语文中,似乎没有一个单词(word)能与汉字的“情”密合相当(correspond)、精恰无移——这也许就是西方读者在理解《红楼梦》上会有困难或偏差的一个因由。
  比如著名学者夏志清(T.C.Tsia)教授在讲《红楼梦》时,就无法翻译“情”字——他只好用两个英文单词组合,命之为“Love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本文的论述,了解电子文件的管理原则、保管的要求等,目的是使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对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者的要求。  關键词:电子档案;原则;管理]  随着电脑的普及与应用,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了技术的巨大支持。计算机带来档案工作手段的变化,电子文件应运而生,那么在档案工作中,电子档案也就成为工作对象之一。同传统文件管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课程较为匮乏,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太少,自身安全保护意识较差。导致大学校园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来,大多数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陆续重视安全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并进行安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创新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内容无法及时适应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他方面的变化,导致大学生安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文言文不但要学,它还在中考的考试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12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语文》规定:“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正确朗读;能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之’‘其—于’‘以—而’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作用,能翻译句子,能理解文章
《明天不封阳台》是作家杜卫东的一篇佳作,文章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一起偶然事件“一只受伤的、需要孵蛋的鸽子落在自家阳台”入手,反映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然界万物的平等,而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和谐相处”却很困难,需要进行深刻的阐发和引导。本文就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来谈谈我是如何引导的。  一、情感导入激发鲜活体验  我们都知道,文本内容
尽管语文教材上每学期都有一部名著需学生阅读,但如今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学校设置的阅读课日渐形同虚设,基本被考试学科所替代。许多语文教师宁愿对课内知识“挖地三尺”,可对于学生课外语文阅读课却不是十分用心。我们的学生呢,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也根本无心、无力进行课外阅读。这样的现状着实让人担忧!  笔者认为,单纯以课本为唯一对象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要从根本
在湖北省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会场上,有两位老师在旁小声讨论:“怎么没把课堂交给学生呀?”“都交给了学生,那老师的素质体现在哪里呢?”后来,在评课时专家也说,依旧有很多老师把学生当工具来展示自己的课堂。确实如此,在一问一答之间,学生被教师领着走过了四十分钟,走过了文本。虽然大赛打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口号,可是学生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疑问,没有激发出“探究”的强烈兴趣,在课堂上依旧亦步亦趋地走在教师
语文课教什么,教学内容如何选择,这对每一个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件既容易又棘手的事。一堂课40分钟,我们从网络或教参上看点、抄点,完全可以对付,而如若我们在课堂上更多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态,关注课堂的生成和有效性,那就不是一件易事。要让学生感兴趣并有所获,必须要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整合重构,做出有效选择,使课堂的指向和落实更加明确有效。本文主要从教学案例的教学目标设计,文本内容的整合重构
所谓悦纳学生,就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赏识学生,愉快地接纳学生,不过分追求完美,不求全责备。经常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拥有愉悦的心境,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为其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是爱学生的力量源泉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简短数字,概括出教师风范。教师历来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道
近几年西方叙事学研究很热,有研究者称之以“显学”。这一门学问中的一些理论也被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者引用,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指引,但能够与教学实践结合并能达到一定层次的还不多见。笔者在研读了西方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之后,对其关于“时间”的分类非常感兴趣,认为把时间分为“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使得语文领域中的一些概念方法立刻简明了,或者说找到了一个非常方便学生理解的切入点。而这一种基于叙事学的切入也突破了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越来越关注课堂的教学细节。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学细节为抓手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细节决定成败”,抓哪些细节呢?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阅读批注”和“笔记添补”两个环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拟从以上两个方面结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阐述如下:  一、落实阅读批注,与文本深度对话  不动笔墨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