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珍贵档案的来历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8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前南峪“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陈列馆”许多人都知道,可是谁又知道,从前南峪村是“抗大”总部所在地的确定,一直到争取陈列馆的建立,都与一份珍贵的档案资料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份珍贵的档案资料就是--抗大编审会编、抗大政治部1941年8月1日出版的——《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特辑》(以下简称《特辑》),现存于邢台县国家档案馆。据了解,该资料目前全国仅此一份,十分珍贵。
  《特辑》原件是32开本的手刻(字)油印本,全书共180页,外面为棕色牛皮纸包皮,封面上半部分是抗大(校刊)24.(期)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特辑字样、下半部分为抗大五周年证章图片、落款为“抗大编审会编、抗大政治部1941年8月1日出版”。书内有本期要目:包括中共中央北方局、十八集团野战军政治部、朱德、彭德怀、左权、罗瑞卿的题词,罗(瑞卿)主任、滕(代远)副校长、何(长工)教育长、张(际春)主任、黄(欧东)政委的演讲词,部队、机关、学校、群众团体、群众的祝贺函电和祝贺歌声、大会通电、纪念特写、从图画中来看纪念大会等7项内容。
  这份资料的获得,有着许多鲜为人知、曲折动人的故事。最初获得这本资料的,就是闻名邢台、受人尊敬爱戴的好老师、好领导——马志芹。
  馬志芹,1935年出生于革命老区邢台县浆水镇坡子峪村,1952年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浆水中学政治教员,邢台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副局长,邢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副书记,邢台市民政局局长,邢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厅级)。
  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浆水中学政治老师的马志芹,自幼崇尚革命历史,胸怀建设家乡和报效祖国的大志。他不辞劳苦,费心尽力,走村串户,搜集、查找到了许多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浆水活动的有关档案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1967年,马志芹在他的姐夫,时任贵州省省委常委、省农林办主任、党组书记张玉环的老家中,找到了一箱抗日战争时期的文件资料,其中有一本抗大编审会编、抗大政治部1941年8月1日出版的《特辑》。据张玉环回忆,当时他在邢台城西游击区组织抗日武装工作,这本书是在他家住过的李志民(1906年出生,1987年去世,湖南省浏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曾任抗大领导)、郭林祥(1914年出生,江西省永丰县人,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兼总政治部副主任。曾任延安抗大总校第二团团长)等有关抗大领导送给的,他视若珍宝,悉心收藏了起来。马志芹得到《特辑》后,上交给浆水中学档案室,学校用于搞传统教育,后又转交给前南峪村“抗大”纪念馆,由郭明臣(前南峪人,原邢台县浆水中学校长,退休后专门研究抗大历史)具体保管,1984年春天,时任县委办公室主任、党史办主任的周来聚(后任邢台县人大副主任,现已退休),了解到前南峪村有一份《特辑》十分珍贵,就反复给郭明臣等村干部做工作,动员他们将《特辑》上交国家,并移交到了邢台县档案馆保存。当时将《特辑》复印了3份,分别由县档案馆、县党史办和前南峪村保存。1984年6月18日,周来聚陪同邢台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带着一份《特辑》复印件,到北京301医院看望在此住院的原抗大老领导何长工。当何老得知是邢台县的人来看望他了,非常高兴,说道:你们是邢台的,老朋友了!浆水好啊,我的第二故乡呀!反扫荡时,我们在那里吃粮食、喝邢台的水,老区人民保护我们,我们没有忘啊!你们回去了一定代我问老区乡亲们好!当年何老已经84岁高龄,让他看了《特辑》复印件后,他依然清醒的肯定了该书就是抗大总部在前南峪时,为了纪念抗大五周年而专门出版的。并在《特辑》复印件封面亲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该书复印件现存于前南峪抗大陈列馆。2016年7月8日周来聚副主任冒着高温酷暑,专门来到县档案馆,就《特辑》一书的来历情况进行了说明,后根据本人的工作日记,就关于抗大总校在浆水前南峪的确认过程给县档案馆写了文字说明。
  1997年,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由邢台县政府和前南峪村共同筹建前南峪“抗大”陈列馆时,《特辑》由县文化局借用,后存放在该局的文物保管所,种种原因无人知道它的下落。但是马志芹老师心里始终装着它,经多方打问,几经周折,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1年10月份的一天,他终于在县文物保管所找到了这本珍贵的档案资料。他给县文物保管的负责人说明了这是县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应该还给档案馆保存。随后他立即骑自行车到县档案馆,找到有关负责人,把情况进行了说明,希望档案馆赶紧把这本资料收回保存。县档案馆当即安排人员将《特辑》取回入馆保存,并于2014年上报国家档案局,作为珍贵历史档案给以重点保护。
  《特辑》编印出版的历史背景是:1941年6月1日,抗大迎来了五周年纪念日,为了全面总结“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办学经验,为了宣传抗大创办5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和对抗日战争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也为了扩大抗大在国内外的政治影响,抗大总校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前南峪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会议由张际春主任致开幕词,滕代远副校长做工作报告,何长工教育长致答谢词,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讲话作指示。会场布置庄严肃穆,矗立在东山上的“太行之光”和西山上的“抗大万岁”八个大字,气势雄伟,遥遥相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会场门口鲜艳的抗大校旗冉冉升起。门口两侧耸立着抗大校徽的标志——骑马跃进的战士图像。门柱两旁分别写着“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八个大字,这是抗大的精神。朱德、彭德怀、左权、罗瑞卿等首长以及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为大会题词。邓小平、刘伯承、杨秀峰等首长在《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了纪念文章。《新华日报》(华北版)特为校庆发表了社论并开辟专版,《解放日报》也刊发了对校庆盛况的报道。罗瑞卿还代表十八集团军总部专程赶来参加了庆祝大会。为纪念抗大五周年,抗大编审会编、抗大政治部1941年8月1日专门出版了《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特辑》一书,将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的重要文件资料和描写庆祝大会盛况的资料集印成册,予以保存,意义十分重大。
  马志芹心里始终装着《特辑》、装着抗大。今年4月20日,他不顾年老体衰,抱病专程到我的办公室,就《特辑》的来历以及争取上级对前南峪抗大纪念碑、抗大陈列馆建设的重视和支持的详细过程,给我讲了将近2个小时。并希望我给他复制一份《特辑》,自己要好好珍藏。我复制好的《特辑》还没有顾得上给他送去,不幸的是,2016年5月13日他溘然病逝,永远离开了我们,时年81岁。
  马志芹老师、周来聚、郭明臣老师、郭成志书记(前南峪村党委第一书记、全国劳模)等一些素有档案情节、热爱家乡、崇尚革命历史、有着强烈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的热心人,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特辑》和有关资料为依据,给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通过组织,不辞劳苦,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反复走访调查、考察认证,与当时在前南峪抗大工作过的许多老干部取得了联系,进行座谈了解,确认了1940年11月至1943年1月,“抗大”总部就设在邢台县山区前南峪村,并在此办学达2年之久这一段光辉而重要的历史,并催生了前南峪抗大陈列馆的诞生。
  一本珍贵的档案资料失而复得,凝聚着马志芹老师等老一辈关心档案工作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老前辈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令人敬佩和感动!感谢有马志芹这样的好老师、好领导关心支持档案事业!他虽然走了,但他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永远地留了下来,并值得我们档案工作者学习、继承和发扬。
  (作者单位: 邢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其他文献
邓华熙(1826--1916),字筱赤,又字小赤,谥“和简”,广东顺德人,清咸丰辛亥(1851)科考举人,是晚清粤籍官员中比较重要的一员。以京官出身,后担任多地地方长官,官至贵州巡抚,赐太子少保衔。  邓华熙曾极力推崇郑观应《盛世危言》所陈述的观点,倡导变法,光绪二十一年(1985年)3月21日上奏:“臣阅候选道郑观应所辑著《盛世危言》一书,于中西利弊透辟无遗,皆可施诸实事,前兵部尚书彭玉麟称为时
抗战时期,张家口是侵华日军所占领的地区之一,也是在日军统治下建立伪“蒙疆政权”的首府所在地。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向华北各地大举进攻,张家口、大同、绥远先后被日军占领,并先后成立了“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三个伪政权。为便于控制这三个伪政权,1937年11月22日,在张家口成立了伪“蒙疆联合委员会”,以协调三个伪政权之间的关系。1939年9月,又将察南、晋北、
摘 要:保罗·奥斯特作为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作家,其作品明显地流露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征——不确定性。《玻璃之城》是其代表作《纽约三部曲》中的一部,小说扑朔迷离的剧情,混杂的人物代称,毫无意义的结尾等无不引人入胜。文章探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的不确定性,从人物形象、语言、情节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旨在帮助了解和研究保罗·奥斯特,也为研究后现代主义的作品提供借鉴。  关键词:保罗·奥斯特;
摘 要:长篇小说《血色莫扎特》呈现出探索现实主义创作路向的创新品格。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小说塑造了一名新式知识分子形象,使其成为时代精神的特殊载体,呈现英雄精神在不同时代中延续、嬗变的流变过程。通过叩问“新零余者”的命运,作家表达了对时代精神的困惑,并试图在哲学思考和现实处境两种维度的坐标交汇处探寻使个体重归生活常态的朴素生存智慧,深化了小说主题。小说巧妙运用“精神辩论”式叙事方法,生成了多元化阐
蜀都古都乃新都,  梧桐遍种散乌樗。  楼盘栉比星罗道,  文物光辉夺目书。  官案清风商贾契,  黎民乐业子耕读。  游人惊叹隆冬暖,  频赞新都胜旧都。  已筑华宅千万间,  繁星狂士俱欢颜。  游龙试举睽睽目,  雏凤欲来切切函。  翁媪频出花苑舞,  子孫旅外圣读贤。  山清水秀桃源妒,  不愿蓬莱蹴作仙。  政令畅通百业欣,  芸生炫富庶民亲。  真龙能治满天雨,  秾物复苏漫水情。  
日前,河北省档案局馆召开党组中心组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省档案局馆长魏四海畅谈学习体会,并对局馆学习“七一”重要讲话提出3点要求。  魏四海表示,看直播、学原文,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感到无比自豪和振奋,展望未来,更有信心、更有力量、更有干劲。  魏四海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
今年,中办、国办以中办发【2014】15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党中央、国务院全面系统指导档案工作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支持。这个文件对档案本身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作出了新概括,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应该如何重视、支持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体制、健全三个体系、加大支持力度提出了
“泰坦尼克”号沉船照尘封99年首曝光  1912年,“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撞上冰山并最终沉没,共有1517人在这场灾难中丧命。悲剧过去99年后,两名幸存者的家属首次公布了一批此前从未公开的“泰坦尼克”号灾难档案,档案中包括“泰坦尼克”号甲板图、灾难现场照片和幸存者的信件。  这份档案一直由斯奈德的家人保管,现在即将在纽约菲利普·韦斯拍卖行拍卖,拍卖价格估计可超过5万英镑(约合78690美元)。韦
一颗颗红心  笑在熱情的五月  饱满 金秋的人生
1943年10月,遵照中共中央决定,一二九师师部与八路军前方总部合并(保留129师番号),中共北方局和太行分局合并,撤销太行分局,由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直接领导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军区的敌后抗战工作。  身为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的邓小平,也从涉县的赤岸村移居山西麻田镇,主持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日常工作。上任初,摆在邓小平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带领根据地军民克服粮食和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