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路路基的施工过程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因为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公路路基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有任何偏差,否则将会给整个工程带来严重的质量隐患。如,在公路施工中常遇到的软土路基及黄土路基,如不认真处理,会使完工后的路面不均匀沉降,降低路面的平整度,不利于公路的正常使用,影响行车的舒适度和安全度,造成人财及物力的浪费。
【关键词】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研究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猛,公路施工质量面临新的挑战。由于行车速度的提高,公路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荷载不断增大,使得现代交通对公路路基、路面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高速公路,要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抗滑性,才能实现高速行车舒适和安全的必要条件,这也是衡量工程质量好坏的标志。影响公路质量的原因很多,比如设计、材料、施工、气候、场地、地质条件等。随着对公路路基、路面质量的更高要求,公路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水平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路基施工質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路基土的填筑、压实度、人员因素、施工工艺等,在施工中要有针对性的控制。
2.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
2.1路基的填土及压实。公路路基的填料性质以及路基的压实度,将会对路基的稳定性及强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根据实际的情况出发,对路基的压实条件以及填土要求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改善,是确保公路路基的质量安全、可靠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并对道路的运载能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1.1路基填料。对路基的填料的选用条件方面,对填料中的最大粒径及最小强度均做出了规定标准。将路床的有关概念也引入至CBR值表征的路基土强度当中。并对路床填料提出要求,要求规定,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的路面30厘米以下的路床,其的填料中CBR的值需要大于8;当路基的填料未能达到要求的最小的强度之时,应及时采取换填、或者是采用石灰及掺合粗粒等稳定的材料进行处理,确保路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1.2路基的压实。目前的路基施工多数采用较大的吨位压路机进行,由此一来,碾压的效果较为明显,质量也有所提高,对路基土压实的程度起到较好的提高作用。要求规定,一级公路及高速公路的路面中底面0.8米至1.5米的部分,其的上路堤的压实度应该要大于或者等于百分之九十五。其它等级的公路的压实度也应按此标准进行,在对路堤的基底进行压实时,其压实度应高于百分之九十三。
2.2路基的路面排水。水对路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均起到重要的影响,多数路基由于受到水的侵蚀而造成病害,为此,做好对路基的排水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形成系统的排水渠道、与地区的排水规划同步协调,在路基的施工过程中,重视施工的排水、防止造成路基的水患,减少损失。
2.2.1地面的排水。通常使用的地面的排水设施为跌水与截水沟、边沟及排水管等方式;高速公路以及一级的公路的排水沟渠,均要求进行铺砌及防护。用浆砌片石进行加固,近几年,混凝土的预制板块随之广泛应用,在对路基的路线两侧的沟渠进行重新布置,使路基工程质量有所提高。
2.2.2路面的排水。路面的排水目的是快速将路面的范围内的降水进行及时有效的排除,减少水渗入路面,减少对路基边坡的冲刷,有利于对路基起到保护的作用,路拱的横坡应该大于等于百分之二。对路面中的雨水进行排出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可以集中进行排水,即在硬路得肩外侧,可设置现浇的沥青或者是水泥混凝土,用以当做拦水带,并与硬路的肩路面共同构成集水槽的流水,间隔20米到50米可设泄水口,让其与路堤的急流槽相互衔接,进而对雨水进行排出。还可在中央的开口或者是利用雨水井对路面的雨水进行排除。
2.2.3地下的排水。对于路基的地下排水方式仍多采用盲沟、渗沟等方式进行,当水的流量较大时,多采用渗沟方式进行排水。对于砂砾料的反滤层应采用带有钢圈或者是滤布以及加劲软式的透水管进行地下排水,其中透水管的直径可为8厘米至30厘米。
3.路基的防护
3.1坡面的防护。对坡面进行防护的目的为了预防地表的水流冲刷,预防坡面的岩土受风化以致剥落,保持与环境的相互协调。随着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的提高,公路路基的边坡通常采用种树或者是种草等防护措施,进行对路基坡面的加固,边坡较高可用砌石进行框格再种草的方法。
3.2冲刷的防护。对于冲刷的防护,可用高强的土工格栅作为石笼,或者用聚胺脂类的土工的织物做护面板,即可减少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并且这种方法较也能减少对土体的不均匀引起的沉降现象。
3.3支挡的防护。当前较为常用的支挡形式是重力式的挡土墙方式,其多数是由浆砌片石砌筑而成,也可 用混凝土的预制块来作为砌体,通常不配钢筋、或者只是配置很少量的钢筋。其挡土墙的形式比较简单,施工也比较方便,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应加以广泛推广。
4.对软土地基的处理
4.1灰土挤密桩。软土地层中的水含量过大、过小之时,应采用灰土挤密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含水量大则可将石灰粉、土粉等填干,这样可以吸收多余的水分。而含水量较小时,应对范围内的土层进行适当沁水及加固;对于成孔的顺序应该先外圈再里圈,而且是间隔进行,并防止浸入水。
4.2抛石填筑。处理软地基之时,还可采用抛石的方法进行填筑,对出现软土或者是弹簧土、积水等路段,可采用填石头进行处理。填石头的高度要露出原有土层的高度为佳。在填石时,还应用推土机将石块进行压实,以免出现软弹的现象,最后则应进行填筑土方。
5. 黄土路基的各项工作
黄土是一种特殊的土质,与其它的粘性土相比,更易因水分的含量多少而发生事故,黄土路基常分为湿陷性和非湿陷性两种,前者作为路基填料,本身结构易受水的侵蚀,若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注意,便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及平整度,引发一系列的工程隐患。因此,黄土路堤的施工亦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路堤施工方面,施工前应做好结合点的填挖事项,清理掉坡面的草木树皮等障碍物,并挖好向内倾斜的台阶,如果路堤的土层具有高压缩性和强湿陷性,且承重力较小时可采用夯实加固的方法;第二,当黄土的含水量低于标准含水量时,应添加足够的水分后再进行碾压,如果其含水量超过标准含水量,则应掺入适量的生石灰进行调和后碾压,也可通过翻松晾晒的方法将其调整至标准的含水量;第三,由于老黄土的透水性较差,含水量不易调节,因此应事先通过实验来确定施工的配料措施,路床最好使用新黄土填筑,而且由于黄土的大块涂料不易粉碎,因此施工前必须将其粉碎,保证施工的连贯性,且填筑路堤是应分层填筑及压实;第四,根据施工路段的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及时修筑拦水沟、急流槽等利于排水的通道,因为黄土易受含水量的影响,因此其应特别注意排水通道的修筑,做好引水措施。
6.结束语
总之,路基对公路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公路的承重层,对路基的填土、压实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等均是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重点内容。路基施工技术关系公路整体的安全与质量,为此,施工时应认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确保路基的质量符合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苏丰兰.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福建建材.2010(06):8-12.
[2]郭卫平.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J].民营科技.2011(07):15-27.
[3]贺明华.浅析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4-15.
[4]范超群.对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的几点看法[J].科技资讯.2011(05):12-20.
[5]王少宁.对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2):14-20.
[6]王丽梅,潘淑燕.对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12):9-15.
【关键词】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研究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猛,公路施工质量面临新的挑战。由于行车速度的提高,公路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荷载不断增大,使得现代交通对公路路基、路面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高速公路,要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抗滑性,才能实现高速行车舒适和安全的必要条件,这也是衡量工程质量好坏的标志。影响公路质量的原因很多,比如设计、材料、施工、气候、场地、地质条件等。随着对公路路基、路面质量的更高要求,公路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水平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路基施工質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路基土的填筑、压实度、人员因素、施工工艺等,在施工中要有针对性的控制。
2.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
2.1路基的填土及压实。公路路基的填料性质以及路基的压实度,将会对路基的稳定性及强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根据实际的情况出发,对路基的压实条件以及填土要求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改善,是确保公路路基的质量安全、可靠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并对道路的运载能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1.1路基填料。对路基的填料的选用条件方面,对填料中的最大粒径及最小强度均做出了规定标准。将路床的有关概念也引入至CBR值表征的路基土强度当中。并对路床填料提出要求,要求规定,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的路面30厘米以下的路床,其的填料中CBR的值需要大于8;当路基的填料未能达到要求的最小的强度之时,应及时采取换填、或者是采用石灰及掺合粗粒等稳定的材料进行处理,确保路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1.2路基的压实。目前的路基施工多数采用较大的吨位压路机进行,由此一来,碾压的效果较为明显,质量也有所提高,对路基土压实的程度起到较好的提高作用。要求规定,一级公路及高速公路的路面中底面0.8米至1.5米的部分,其的上路堤的压实度应该要大于或者等于百分之九十五。其它等级的公路的压实度也应按此标准进行,在对路堤的基底进行压实时,其压实度应高于百分之九十三。
2.2路基的路面排水。水对路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均起到重要的影响,多数路基由于受到水的侵蚀而造成病害,为此,做好对路基的排水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形成系统的排水渠道、与地区的排水规划同步协调,在路基的施工过程中,重视施工的排水、防止造成路基的水患,减少损失。
2.2.1地面的排水。通常使用的地面的排水设施为跌水与截水沟、边沟及排水管等方式;高速公路以及一级的公路的排水沟渠,均要求进行铺砌及防护。用浆砌片石进行加固,近几年,混凝土的预制板块随之广泛应用,在对路基的路线两侧的沟渠进行重新布置,使路基工程质量有所提高。
2.2.2路面的排水。路面的排水目的是快速将路面的范围内的降水进行及时有效的排除,减少水渗入路面,减少对路基边坡的冲刷,有利于对路基起到保护的作用,路拱的横坡应该大于等于百分之二。对路面中的雨水进行排出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可以集中进行排水,即在硬路得肩外侧,可设置现浇的沥青或者是水泥混凝土,用以当做拦水带,并与硬路的肩路面共同构成集水槽的流水,间隔20米到50米可设泄水口,让其与路堤的急流槽相互衔接,进而对雨水进行排出。还可在中央的开口或者是利用雨水井对路面的雨水进行排除。
2.2.3地下的排水。对于路基的地下排水方式仍多采用盲沟、渗沟等方式进行,当水的流量较大时,多采用渗沟方式进行排水。对于砂砾料的反滤层应采用带有钢圈或者是滤布以及加劲软式的透水管进行地下排水,其中透水管的直径可为8厘米至30厘米。
3.路基的防护
3.1坡面的防护。对坡面进行防护的目的为了预防地表的水流冲刷,预防坡面的岩土受风化以致剥落,保持与环境的相互协调。随着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的提高,公路路基的边坡通常采用种树或者是种草等防护措施,进行对路基坡面的加固,边坡较高可用砌石进行框格再种草的方法。
3.2冲刷的防护。对于冲刷的防护,可用高强的土工格栅作为石笼,或者用聚胺脂类的土工的织物做护面板,即可减少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并且这种方法较也能减少对土体的不均匀引起的沉降现象。
3.3支挡的防护。当前较为常用的支挡形式是重力式的挡土墙方式,其多数是由浆砌片石砌筑而成,也可 用混凝土的预制块来作为砌体,通常不配钢筋、或者只是配置很少量的钢筋。其挡土墙的形式比较简单,施工也比较方便,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应加以广泛推广。
4.对软土地基的处理
4.1灰土挤密桩。软土地层中的水含量过大、过小之时,应采用灰土挤密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含水量大则可将石灰粉、土粉等填干,这样可以吸收多余的水分。而含水量较小时,应对范围内的土层进行适当沁水及加固;对于成孔的顺序应该先外圈再里圈,而且是间隔进行,并防止浸入水。
4.2抛石填筑。处理软地基之时,还可采用抛石的方法进行填筑,对出现软土或者是弹簧土、积水等路段,可采用填石头进行处理。填石头的高度要露出原有土层的高度为佳。在填石时,还应用推土机将石块进行压实,以免出现软弹的现象,最后则应进行填筑土方。
5. 黄土路基的各项工作
黄土是一种特殊的土质,与其它的粘性土相比,更易因水分的含量多少而发生事故,黄土路基常分为湿陷性和非湿陷性两种,前者作为路基填料,本身结构易受水的侵蚀,若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注意,便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及平整度,引发一系列的工程隐患。因此,黄土路堤的施工亦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路堤施工方面,施工前应做好结合点的填挖事项,清理掉坡面的草木树皮等障碍物,并挖好向内倾斜的台阶,如果路堤的土层具有高压缩性和强湿陷性,且承重力较小时可采用夯实加固的方法;第二,当黄土的含水量低于标准含水量时,应添加足够的水分后再进行碾压,如果其含水量超过标准含水量,则应掺入适量的生石灰进行调和后碾压,也可通过翻松晾晒的方法将其调整至标准的含水量;第三,由于老黄土的透水性较差,含水量不易调节,因此应事先通过实验来确定施工的配料措施,路床最好使用新黄土填筑,而且由于黄土的大块涂料不易粉碎,因此施工前必须将其粉碎,保证施工的连贯性,且填筑路堤是应分层填筑及压实;第四,根据施工路段的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及时修筑拦水沟、急流槽等利于排水的通道,因为黄土易受含水量的影响,因此其应特别注意排水通道的修筑,做好引水措施。
6.结束语
总之,路基对公路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公路的承重层,对路基的填土、压实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等均是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重点内容。路基施工技术关系公路整体的安全与质量,为此,施工时应认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确保路基的质量符合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苏丰兰.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福建建材.2010(06):8-12.
[2]郭卫平.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J].民营科技.2011(07):15-27.
[3]贺明华.浅析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4-15.
[4]范超群.对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的几点看法[J].科技资讯.2011(05):12-20.
[5]王少宁.对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2):14-20.
[6]王丽梅,潘淑燕.对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1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