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生产中的无菌技术

来源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菌是注射剂的重要质量控制要求之一,近年来注射剂灭菌工艺变更补充申请数量剧增。本文结合日常技术审评工作,从注射剂灭菌工艺筛选研究方面,对注射剂的无菌技术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近几年无菌生产的新技术。
  关键词:注射剂; 灭菌工艺; 灭菌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
  注射剂是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者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一种制剂,在临床应用时直接注射入人体组织、器官或者血液。无菌是注射剂的重要质量控制要求之一,合理并经过验证的灭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是实现注射剂无菌的重要保障。
  赛进公司在注射剂领域的率先突破,改变了中国医药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格局,它专注于重大疾病和高技术难度药物。在无菌注射剂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采用了更为尖端的无菌溶液灌装技术。首次在亚洲实现全隔离联动线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突破了国内普遍采用的高温灭菌技术。生产全程无需高温灭菌,高度的自动化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同时保证了生产过程的高安全性。
  赛进公司生产的近4萬支无菌注射剂抗癌药。作为中国首批直接销往美国市场的无菌注射剂产品,这批药物预计在3天内抵达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再被分发到美国各地的医疗机构。据悉此次销往美国的国内首个无菌注射剂产品,刷新了多个“国内首次”——这家专注于重大疾病和高技术难度药物的蓉企,是国内第一家公司整体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的制药企业;去年7月该公司通过美国FDA国家级专家组的现场检查,今年5月成为第一个产品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的企业。在无菌注射剂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首次在亚洲实现全隔离联动线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突破了国内普遍采用的高温灭菌技术。
  灭菌工艺筛选研究
  灭菌工艺筛选研究注射剂的灭菌工艺,一般可以从原料药的化学结构特点与稳定性、处方筛选研究、生产过程控制研究、不同灭菌工艺的比较研究等等方面考虑进行。注射剂灭菌工艺的选择一般按照灭菌工艺决策树进行,首选终端灭菌工艺如果能够耐受过度杀灭法(F 0≥12),则首选过度杀灭法;如不能耐受过度杀灭的条件可采用残存概率法(8≤F 0<12)均应保证产品灭菌后的无菌保证水平(SAL)不大于10-6。如果有充分依据证明不适宜采用终端灭菌工艺可采用无菌生产工艺。
  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F0<8)无菌工艺的模拟灌装试验。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按照生产工艺的不同可将注射剂分为最终灭菌和非最终灭菌两种,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F0<8)部分或全部采用无菌生产工艺按照2010版GMP要求,需对无菌生产工艺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以此评价其对产品无菌保证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本试验采用经除菌过滤的大豆胰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在与实际生产相同的条件下,连续进行三批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每批为10000支微生物培养结果均无菌生长。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前需满足的先决条件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是一项复杂、系统的试验,试验前必须满足一定的先决条件:(1)洁净厂房及HVAC系统、配制及洗烘灌封系统的确认已经完成;(2)公用工程的验证已经完成,包括纯化水系统、注射用水系统、纯蒸汽系统、压缩空气系统;(3)各种灭菌工艺的验证已经完成包括湿热灭菌、除热原工艺、无菌过滤工艺、配制及灌封系统灭菌;(4)人员已经过无菌操作、更衣程序的培训。
  1.2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
  用经灭菌的0.22μm除菌过滤器,对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进行除菌过滤,滤芯过滤前后均进行完整性测试,将培养基灌装于已灭菌的10支50 mL的试管中,每支灌装12 mL加塞、密封。其中5支样品在23 ~28℃培养14 d另取5支样品在30~35℃培养14 d。14 d内若各瓶中无任何微生物生长,以此作为阴性对照。
  1.3培养基的微生物促生长试验
  取过滤后的大豆胰酪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灌装于已灭菌的14支50 mL的试管中,每支灌装12 mL加塞、密封,其中9支试管每2支分别接种<100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1 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在30~35℃培养7d。另外5支,其中4支试管中接种<100cfu的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在23~28℃培养7 d。7天内接种的各试管的培养基中应出现明显的所接种的微生物的生长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则判定该培养基微生物性能生长试验符合规定。
  1.4模拟灌装
  安瓿瓶经洗瓶机清洗、隧道烘箱除热原后进入灌装线,开启灌装机,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良好调节相关参数后在与实际生产环境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基灌封,2批调节装量为3.5 mL/瓶,灌装速度为20瓶/min/针,第3批调节装量为0.7 mL/瓶,灌装速度为35瓶/min/针。无菌灌装时限为14h。灌装过程中模拟了上述设计的最差条件和干预事件。控制灌装速度设置灌装前中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约灌装3333支,其余时间设备正常运行(不走瓶),灌封完的样品及时传出无菌区。
  2 试验接受标准
  根据GMP无菌附录要求,零污染是进行无菌工艺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目标,若有任何污染发生均应当调查,根据灌装数量的不同,具体标准见表4。
  3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3.1 培养基无菌性检查
  5支样品在23~28℃培养14 d,另5支样品在30~35℃培养14 d。14 d内若各瓶中无任何微生物生长,培养基无菌性检查试验合格。
  3.2 培养基微生物促生长试验
  大豆胰酪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分别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各2支,在30~35℃培养7 d,接种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支,在23~28℃培养7d,进行微生物促生长试验,接种各试管微生物生长良好,空白对照管无菌生长。   3.3 培养基无菌灌装结果
  按照试验中设计的所有最差条件和干预事件,培养基无菌灌装过程中进行了模拟并记录全过程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3.54模拟灌装过程中环境监测
  灌装中各项环境监测均符合标准规定(除干预事件设计的温湿度超标3次外),无菌环境合格。
  3.5结果评价
  在与实际生产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F0<8)的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其过程和结果真实反映了实际生产情况证明了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F0<8)无菌生产工艺对产品无菌保证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廖锐仑. 最终灭菌与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工艺设计的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0):28-29.
  [2]郜丹,任永申,鄢丹,章从恩,严铸云,熊吟,马丽娜,张乐乐,肖小河. 基于生物热动力学的注射剂无菌检查新方法研究[J]. 药学学报,2014,49(03):385-391.
  [3]Tan MS, Ren YS, Yan D, et al. Detection of microorganismsin different growth states based on microcalorimetry [J]. JTherm Anal Calorim, 2012, 109: 1069?1075.
  [4]廖锐仑. 除菌过滤器的选择与小容量注射剂的无菌质量风险[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1):103+105.
  [5]有小娟,鲁珍. 无菌注射剂生产中污染的控制及无菌检查[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421+423.
  [6]陈晓瑾,茹仁萍. 甘草酸二铵磷脂复合物注射剂灭菌方法筛选与灭菌工艺验证[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07):619-621+624.
  [7]Furustrand TU, Clauss M, Hauser PM, et al. Isothermalmicrocalorimetry: a novel method for real-time determinationof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of Aspergillus species [J]. ClinMicrobiol Infect, 2012, 18: E241?E245.
  [8]Oliver G, Jennifer CG, Hans-Joachim A. Overview of rapidmicrobiological methods evaluated, validated and implementedfor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control [J]. Eur Pharm Rev, 2011,16: 9?1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应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的效果探究。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65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将其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中医辨证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1]。为更好的推动医教协同工作的进行,“医教融合”顺应而生。  “医教融合”更好地解决了“医教协同”过程中的的保障问题,更攻克了临床实践教学与基础教学、思政与医德教育脱节、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中采取颈动脉支架介入的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20年2月间收治的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病人的入院先后时间将所有病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各12例。实验组病人在治疗中采取颈动脉支架介入,对照组病人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两组病人进行不同方式治疗,对比发现,在治疗有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的教学方式也在与时俱进。病理学作为一门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课程,其课堂质量对于学生的临床知识储备具有很大影响。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及标本、切片的具体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借助二维码、幻灯片等网络教学模式,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病理学知识储备如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培养理论与实
期刊
摘要:创新基层激励机制应用策略是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新颖实效性与科学规范性的重要措施,也对深化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人才架构及实现管理目标等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简要分析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运用基层激励机制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具体针对的新策略来提高其应用效果。  关键词:基层激励机制;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应用;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凝聚员工向心力及扩大其人才资源优势的主要途径,也是其创建内部竞
期刊
摘要:最新研究发现,自动调节对脑血流起着关键作用,自动调节受损与功能和临床预后不良有关。对自动调节产生的最佳灌注压进行持续监测,可以预防继发性损伤并改善患者预后。对ICU医生而言,床旁自动调节进行连续监测已成为诊疗手段之一,虽然其临床效果有待前瞻性和随机试验研究,但自动调节在为损伤大脑创造最佳生理环境中具有巨大潜力。我们对急性脑损伤自动调节相关的一些最新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其在ICU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期刊
【摘 要】头皮冠状切口手术方式因为其具有很好的切口隐蔽性,在术后基本不会留下太大的瘢痕,很早就被应用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随着方法的不断研究创新,头皮冠状切口手术不仅被应用在口腔颌面的手术中,在颅颌面外科手术中也被广泛应用,如颅颌面畸形矫正、创伤修复、颌面的肿瘤切除以及医美领域中,头皮冠状切口都是最有效的手术切口方式。本文对头皮冠状切口的手术方法以及优点进行论述,以某院收治的多种患者为例,探讨了在
期刊
摘要:血清HBeAg是血清学检测指标之一,随着临床诊断试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已经实现了血清HBeAg的定量检测,其操作简单,所花费的时间短,成本较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因此,近年来血清HBeAg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本文从血清HBeAg定量检测的意义、血清HBeAg定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及血清HBeAg定量检测与乙肝病毒基因定量的相关性三方面对血清HBeAg定量检测技术作系统综述。 
期刊
【摘要】 本文目的是通过报道病例诊疗过程,呈现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新冠肺患者突发分离转换症状的临床诊疗思路及治疗方案的制定。确诊新冠肺患者为一名 46 岁的男性,因核酸复查阳性,突然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不允许医务人员开门及靠近,不停诉说我是新冠病毒,大口向外呼气。有毁物意图。患者拒绝医务人员靠近等症状。既往长期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常感到空虚、孤独,遇事容易冲动激惹。经多次会诊,被诊断为边缘型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利用超声右心声造影诊断卵圆孔未闭的具体方法以及实际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疾病组进行检查。另外选取同期内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利用右心声学造影发泡试验、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进行诊断,对比诊断结果和价值。结果:利用右声学造影敏感度为87.9%,特意行为98.8%,准确性为9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