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恰当的“听话教育”当休矣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daotianxia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前不久,网上曝出一则“双胞胎小姐妹在夏令营遭男教练性骚扰”的新闻。事发后家长气愤地问孩子为何要听教练的,孩子的回答是:“不是你叫我要听老师的话吗?”这一回答令人警醒。“听话教育”是中国人的家教传统,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被父母告诫“要听话”,听家长的话,听大人的话,听老师的话……但这种听话教育显然有不当之处——孩子或许明明感觉不舒服仍要乖乖听话,就难免吃亏、上当甚至受侵害。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那么,什么样的“听话教育”是不恰当的?如何才能让孩子既“听话”——遵守规则,又免受伤害呢?
  

听话应建立在规则之上


  (王女士,34岁,电视台记者)
  我上小学3年级的时候,独自乘公交车上学。一天,在很拥挤的车厢里,一个五六十岁的男子很温和地跟我搭讪,说他是某学校的老师。当司机急刹车的时候,他忽然用腿夹住我的小腿说:“这样就不会摔倒了。”我感觉怪怪的,但又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可随着车子的晃动,我越来越感觉不舒服,于是大声说:“放开我!我好难受!”旁边的乘客纷纷看向我们,男子立即松开了我,并在公交车靠站时落荒而逃。
  后来我才明白那就是性骚扰。成为母亲之后,我对女儿的安全教育特别注重两个方面。
  第一,了解幼儿园的相关教导,对孩子进行强化與补充。
  女儿就读的幼儿园非常注重安全教育,孩子们从小班开始就背诵“儿童十大权利宣言”: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5.不要喝(吃)陌生人的饮料(糖果);6.不要与陌生人说话;7.遇到危险时可以打碎玻璃,破坏家具;8.遇到危险时可以自己先跑;9.不为坏人保守秘密;10.对坏人可以说谎。
  幼儿园的教育非常好,但有一些地方仍需要家长解释与补充。比如“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这一条,并没包括我小时候所遇到的“被大人的腿夹腿”的情况,而有时候孩子穿的是长裤长袖——不是背心、裤衩。所以,不能教条地让孩子背记,而是需要让孩子理解。
  联系我的经历,我觉得只要孩子觉得生理上或心理上不舒服,就说明对方做的事情“不好”,孩子就有权拒绝或不听从。因此我告诉女儿,有些人让你觉得怪怪的,有些人的行为让你透不过气来,不舒服不自由,这些都是警报,你要立即要求对方停下来。如果对方是好人,他会马上停下。反之,若对方不停下,那他一定是坏人。这时你应大声呼救,或寻求别人的帮助。
  再比如“坏人”与“陌生人”的概念。女儿所理解的“坏人”,就是灰太狼、光头强一类的卡通人物。但现实生活中的坏人往往都道貌岸然。如何帮助女儿练就火眼金睛呢?我的办法是跟她强调“陌生人”的概念。我告诉她,除了父母家人之外,所有人都是陌生人,包括同学的家长、老师、邻居等在内——陌生人只有在得到父母授权的情况下才能与小孩接触。
  我借用德国绘本《我不跟你走》来进行阐述。绘本讲的是:放学了,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被接走了,只有露露一个人还站在教室前面等。好几个人过来叫她:“露露,我带你回家吧。”露露跟他们说:“我不认识你,不跟你走。妈妈说了,我得等着她。”要带露露回家的人中,有跟她住在一个小区的邻居,有她妈妈的朋友,有在她家做工的工人,还有她家隔壁的阿姨,可露露想,我并不知道他们的很多生活细节,比如他们的头发是否染过,他们家里有没有养宠物,他们爱不爱挖鼻孔,早上是否跑步,晚上睡觉是否打呼噜……所以他们都是陌生人。
  露露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决而有礼貌地拒绝。即使大人们生气、难堪,她也不为所动。露露没有盲目听从这些大人的话,是因为她牢记着妈妈的话。
  第二,规则最重要,大人小孩都要遵守。
  根据新闻报道:某礼堂发生火灾时,主持人要求孩子们待在原地让领导先走,导致许多儿童死亡。可见,教孩子一味地听话——往往指向的是无条件顺从拥有某种身份和权力的人。
  然而,规则是公平的——遵守规则更容易操作,也更有利于孩子形成一以贯之的世界观。
  比如每次坐飞机,我让孩子阅读飞机座椅背后的安全守则。在飞机上不能大声说话,即使父母或邻座大人违反了规则也是错误的。
  女儿在9岁时参加前往英国的游学营。在她出发前,我跟她一起仔细阅读了举办方给我们的合同、日程安排、行为规则。我一条一条地念给她听,告诉她哪些规则她必须遵守。对于规则之外的事情,她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我每次为女儿选择夏令营,都仔细询问确认合同里要有一条“女生宿舍9点之后会查房,异性不得进入,违约者如何处理”的附加条款。我确保女儿理解这一条规则,并让她知道无论是老师还是领队,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要遵守规则,违反规则的人要受到举报和惩罚。
  女儿渐渐明白,有些大人也是不遵守规则的。很多儿童侵害案中,大人的行为首先破坏了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不应该听从这个大人的话,而是应该拒绝对方并维护规则——比如寻求警察、家长的帮助等。

教孩子坚决而有礼貌地拒绝


  (孙女士,29岁,两个孩子的妈妈)
  作为两个“留守儿童”的母亲,我特别关注各种有关儿童安全的新闻。我努力打拼,希望早点将孩子接到城里读书,在外务工期间一直保持每天与孩子视频聊天,几乎每个月都回家一次陪陪孩子。
  我家老大是男孩。我们觉得男孩子比女孩子面临的危险要少很多,而且男孩能保护自己。所以,平时我们对他基本没有安全方面的教育,对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要听大人的话”。
  老大5岁的时候,暑假到省会来看我们,我们送他进了一个与我们厂有合作关系的暑假托班。在那里,他竟遭遇到了性骚扰!那个披着人皮的补习班老师,被其他家长举报之后被开除,儿子才告诉我:“那个老师也经常摸我的脸,还带我们男生去上厕所!”我听了毛骨悚然,连忙问他:“你去了吗?”老大说:“去了啊!老师让我们去,我们就去了。”我说:“老师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有的话你可以不听。”老大一脸迷茫地看着我——对一个从小地方来到省会城市的孩子来说,“城里老师”的话怎么能不听呢?说起来,老大的这种乖巧听话,与我们家庭教育有关。老大身材较胖,爷爷奶奶和街坊邻居从小就把他当成小玩偶,动不动就亲他摸他。我们也时常教导他要听话,要乖,要随和。   我后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说,让孩子像玩偶一样被亲人抚摸或亲吻,等于否定了孩子的感受,也模糊了孩子与他人的界限,会给孩子认识上制造混乱——只要大人喜欢,就该任由他们抚摸亲吻。文章还说:“一个无法拒绝自己父母、亲人的孩子,一定没有能力拒绝坏人的伤害。”
  从老大身上我充分地汲取了教训。我回家待产二胎的时候,就把这些科学的观念传递给公公婆婆。我二胎是个女儿,全家人如获至宝。
  女儿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发现她是一个非常有界限感的孩子。她不喜欢任何人亲吻她;不喜欢别人拨弄她的头发;初次见面的人,即便是爸爸妈妈的亲人、朋友,她都要慢慢熟悉以后才会靠近……再大一点儿,她喜欢跟小朋友握握手,但不喜欢拥抱。她想要某样东西,你“利诱”她,跟她说“亲一口就给你”或“唱个歌就给你”,她肯定不会照做。
  我欣赏女儿这些天生的特质。对于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小女孩来说,这些自我保护的本能十分可贵。我帮助家人们努力做到两点:1.尊重孩子身体的界限感。2.允许孩子拒绝与家人的亲密接触。
  如果老大要抚摸或亲吻妹妹,我会告诫他:“妹妹是女孩子,你只可以亲她的手,摸她的手,其他地方不可以随便碰。抱妹妹的时候要隔着衣服,不能直接把手伸进衣服里去抱。”由于我一直跟儿子强调这个规则,老大逐渐习惯了“男女有别”,若妹妹不想让他抱,他也会尊重妹妹的想法,不强行抱她。
  我婆婆平时感觉孙女可爱的时候,会说“奶奶亲一口”,凑过去就“强吻”。我跟婆婆沟通了几次——这对大人来说是小游戏,但如果孩子习以为常了,会认为大人与小孩之间可以玩这种游戏。而有些坏人就是以“玩游戏”的方式伤害女童的。
  婆婆很快有了改变,不再随便亲孙女,而且在生活细节中处处尊重孙女。类似的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行为界限,可不能轻视,否则会让孩子产生误解,认为被大人摸摸、亲亲无关紧要。
  今年1月,我们在县城买的房子交房。5月份,我跟丈夫都回到县城找到工作,把两个孩子接到了一起。新的学年,两个孩子进入新学校读书。
  住进新的电梯房之后,有一天女儿独自下楼取牛奶。在电梯里一个老大爷试图捏她的脸——老大爷本意不是性骚扰,因为电梯里还有其他邻居在。女儿立即转头躲开,藏在另一个大人身后高声说:“爷爷,请不要碰我,我觉得特别讨厌!”
  然后,有一位女邻居带我女儿下了电梯,并把她送回我家,把刚刚在电梯里发生的事告诉了我。我向女邻居致谢的时候,她却对我说:“我要谢谢你女儿,她给我上了一课。以后我也要这么教育我女儿!”看着女儿懂得保护自己,我很欣慰。

“听话教育”的几个条件


  (孙女士,上海某幼儿园园长)
  在多起儿童性侵案中,当家长问受害儿童为何要跟坏人在一起,为何任凭坏人摆布时,孩子的回答都让人心惊:“因为他(她)让我这么做。”这足以让家长警醒:“听话”并非孩子人生旅途中最好的安全气囊,反而可能害了孩子。那么,家长是不是据此就应该教育孩子“怀疑一切,挑战权威,不要听话”呢?这无疑是在走极端。正确的做法是,平衡两者的关系——既帮助孩子远离侵害与骚扰,又让孩子尊师重教有礼貌。方法是,给“听话教育”附加几个条件,让自由与规则并行。
  首先,“听话”的前提是彼此尊重。
  教育学家洛克说:“如果希望孩子尊重你和你的命令,你要十分尊重你的孩子。”尊重孩子是指:認同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的感受。如果孩子感觉被尊重,他很容易产生自信,会很有安全感,敢于坚持自我;如果孩子的感受、意见总是被否定、驳斥,自然而然,他也很难尊重别人,更无法自重。
  在第一个案例中,母亲教孩子用“舒服自由”的感觉来判断大人的命令或建议(特别是针对肢体接触方面)是否应当听从,就是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办法。
  许多老一代人以过去的经验养育孩子,认为孩子的感觉不重要。在第二个案例中,孙女士跟老人沟通——让他们看到当下儿童所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也告诉他们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允许他们拒绝各种令他们讨厌的身体接触。
  其次,让孩子明白世界的复杂性,告诉他要提防坏人,但同时要告诉他好人永远比坏人多。
  每位家长都应该先教孩子敬畏规则、尊重师长。然而,有些家长偏执于孩子的世界应该纯洁无瑕,却忘记了在复杂的世界里,越纯洁的人越容易受到伤害。
  父母首先要做遵守规则的人,同时教孩子遵守规则。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规则不是某个人的,而是全社会的。我们不必盲从于任何人,但要在班集体、公众场合、同龄人中遵守规则。坏人会得到规则的惩罚和教育,遵守规则的孩子则会得到保护与奖励。
  最后,敬畏身体,了解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某些人只有在特定的职业角色中才能触碰他人的身体。
  有句希伯来箴言:身体是灵魂的圣殿。中国古人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教育孩子敬畏身体,要从亲人做起。在第二个案例中妈妈教育哥哥,“妹妹是女孩,有些地方不可以随便碰,抱妹妹的时候要隔着衣服”。
  只有在家里就懂得保持身体界限感的孩子,在外面被成年人——特别是有光环和权威的成年人突破界限的时候才会迅速反应,保护自己。
  针对特别年幼的孩子,我们可以告诉他:“你的头发、胸、屁股,都是你独有的,绝对不能让爸爸妈妈以外的人随便碰。”还要让孩子明白,某些人只有在“上班”的时候出于工作需要,才能触碰他人的身体,比如理发师给顾客理发、美容师为顾客做美容、医生(护士)为病人做检查的时候,而且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消息,今年第四季度,电子客票将试点运营,乘客或可实现“刷手机”“刷身份证”直接进站乘车,而无须换取纸质车票,明年将在全国高铁推广。  (摘自2018年7月6日《新京報》)
期刊
记者日前从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军10.6万个有偿服务项目中,应停的10万个项目已全部按期停止。  (摘自2018年7月5日《解放日報》)
期刊
2017年底的一天早上,年近八旬的刘老太因在行驶的公交车上擅自行走,结果不慎摔倒,到站后便自行下车。可是,第二天晚上,她感觉身体不适,被家人送往医院,并留院治疗16天。出院后,其家属找到公交公司要求赔偿,但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刘老太一纸诉状将公交公司告上法庭,索要各项损失近4.8万元。法院会支持她的诉求吗?乘客车内跌倒  2017年12月29日7时许,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阴雨绵绵,家住柳北区的刘老
期刊
1919年,一个中国小伙子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和素描。在那里,他游历了西欧各国,参观过大英博物馆和国家画廊以及皇家学院的展览会,还有法国的卢浮宫美术馆,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然而他在大开眼界的同时并不是对绘画更有兴趣,而是莫名地陷入了一种悲观情绪中。回到学校后,他甚至再也不画画了,成天坐在自己的小画室里发呆。  那是一个周末的午后,小伙子正像往常一样待在画室里暗自伤神,他的
期刊
教育部日前表示,3年来,在校园足球上,中央财政经费累计投入6.48億元,带动各省区市投入近200亿元。教育部官员指出,校园足球发展到今天,高水平的足球苗子开始出现了。  (摘自2018年7月3日《科技日报》)
期刊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批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的通知》,依法终止234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已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这不仅是近年来完善和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监管方式的重要成果,也突显了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坚决推进淘汰更新,优化升级的政策导向。截至2018年6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2342个,其中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共1090个。  (摘自2018年7月5日《中國青年报》)
期刊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抗战由此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新起点。  1937年7月7日这一天,驻丰台镇的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开到宛平城北边龙王庙至大瓦窑一带举行演习。傍晚19时30分演习开始。一部分日军扮作假想敌,开到东面大瓦窑一带。天完全黑下来后,另一部分日军便向假想敌位置移动。22时40分,一阵枪声打破了寂静。清水节郎立即下令中
期刊
江苏省南京市一位老人膝下有三个子女,但因工作较忙,无暇照顾老人。老人的妻子去世后,家真成了“空巢”。为解独居、寂寞之苦,老人请了一个住家保姆。谁知,老人病逝后,保姆手持一纸遗赠扶养协议,以老人生前已将房屋一半份额遗赠给了自己为由,霸占了老人的房屋。老人的子女对保姆手中的遗赠扶养协议拒不认可,并通过继承的方式将房屋进行了过户,且限期让保姆搬离。因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保姆便一纸诉状,将老人的三个子
期刊
妹妹出国深造,委托姐姐照顾老父亲和房子,并承诺只要姐姐照顾好父亲,将来就把房子送给姐姐。然而,父亲因翁婿不和回老家独住,姐姐对父亲疏于照顾。气愤之余,妹妹催姐姐一家从她的房子里搬出去,姐姐却向她讨要8年的房屋保管费。为此,一对亲姐妹反目并闹上法庭……  妹妹得到出国深造机会,房子和老父托姐姐照管  姜萍和姜霞是一对同胞姐妹,老家在山东菏泽农村。姜萍今年40岁,姜霞比姐姐小4岁。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却
期刊
傻豆是我在驾校的一个同车学员。实际上他姓窦。这位窦先生在学车时反应总是慢好几拍,脾气本来就不好的教练经常在他的耳边大吼:“你是傻吗?再怎么教也教不会!”窦先生报以耐心而又谦虚的微笑,回答:“我会注意,我会加油的!”时间一久,我们给这个反应慢但脾气极好的窦先生取了一个外号叫傻豆。  熟识之后,傻豆告诉我他是开服装店的,专做改良汉服。傻豆学车慢,但他很会拉生意,没过几天就有同车女学员在他那里敲定了一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