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摄之徒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aoso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手记
  王大莉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象中国这样,拥有如此庞大的业余摄影爱好者队伍。
  他们不以摄影为生,却喜好摄影,并为之苦苦追求,探索。
  他们是摄影界不容忽视的鲜活力量。
  他们也是我们办好摄影刊物的重要依靠。
  了解这些业余摄影者的创作状况,关注他们创作中的问题,展示他们创作的成绩,研究他们的创作轨迹,是《大众摄影》的编辑十分乐意投入去做的事情。
  新年伊始,我们特地赶制了“好摄之徒”专辑,作为贺岁礼物,奉献给广大“好摄之徒”们。
  “好摄之徒”,关键是一个“好”字。“好”者,“爱”也。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先生曾作过研究,英文法文拉丁文中,“爱”是“非职业”一词的意译。1927年,刘半农先生在《北京光社年鉴》第一集“序言”中写道:“光社是个非职业的摄影同志所结合的团体。”他们的生活,“浅一步说,是爱的生活。深一步说,是兴趣的生活”。他们“在一件特别嗜好的事物上用工夫”,“其目的只在求得自己快乐。只是利用剩余的精神,做一点可以回头安慰我们自己的精神的事”。“他们并不想对于社会有什么贡献。也不想在摄影艺术上有什么改进或创造,若然能于有得些什么,那也是度外的收获。”然而,正是这种超然物外的挚爱,使他们对摄影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收入本专辑的七位景况迥异的影友,与参加专题座谈的“13人小组”的成员们,秉承摄影先贤的传统,迎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敏捷地思考着,勇敢地行动者,愉快地生活着,奋力地创作着。他们和广大的“好摄之徒”一起,正以全新的精神风貌,“在一件特别嗜好的事物上用工夫”,我们祝愿他们“求得自己快乐”,同时也守望着他们“度外的收获”。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花草繁茂的季节,花卉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拍摄花卉也是许多摄影爱好者乐此不疲的事。不过多数花卉照片主要是记录花卉的形态,将镜头对准花芯,你会发现另一个缤纷世界,你能从另一种途径来看色彩和构成,所以本期演兵场的主题就是“微距拍花”。  在商业图片中,微距效果的花卉照片也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尽管微距拍花的技术难度不是特别复杂,但是需要特别细心地去观察、去摆布、去拍摄。首先,稳固的三脚架必不可少,因
期刊
[结缘性瞬间]这是决定性瞬间和延续性瞬间的折中;是在尊重对象前提下的“非偷之窥’”和“无强之迫”。  对于布列松的“偷窃”,有些重视主客互动关系的摄影家并不认同。  法国摄影家尚路普-谢夫认为,一张好的人像,是相机前后两个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因而,唤醒了内在光热的对象才有“光晕”,才会“上照”,这种“珍藏下来的一刻”包含了比“决定性的一瞬”更深的东西。  阿根廷女摄影家伊娃-鲁宾斯坦更明确表示不
期刊
摄影使平淡的人生变得多彩,使老年的生活变得年轻。摄影留下了历史的真实;抽象摄影更为人生留下了绚丽的梦幻。  ——陈炳石(抽象摄影小组成员)     生命 陈炳石(73岁)摄   构成 王美珍(女75岁)摄   能量 刘中民(78岁)摄   刚柔相济  刘晓秦(女60岁)摄   昆明湖北京/刘焕义(68岁)摄   恬静北
期刊
上篇介绍的是风景摄影的装备篇,不知影友们在春暖花开之际实践了没有?春季正是新枝吐绿、百花争艳、鸟语花香、蜂蝶乱舞的时节,为了配合影友们出门采风,我这次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位日本昆虫摄影家的装备供大家参考。  日本著名的昆虫摄影家海野和男先生1947年出生于东京,少年时代就迷恋蝴蝶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后考入东京农工大学,主修“昆虫行动学”,一边学习一边用镜头记录昆虫的习性。1994年出版了画册《昆虫的形态
期刊
认识潘朝阳是在1991年,他与我是《福建商报》的同事。  他进《福建商报》时,还是个略显稚嫩的小伙子,身材也嫌单薄,不过气度却很有一些,尤其是那双睿智的眼睛,让你会想到,这小伙子将来准会在什么地方让你吓一跳。  朝阳的性子跟他的名字一样充满朝气,声音大,频率急,办事风风火火,打电话、接电话很少超过三分钟,有时刚刚还在办公室打电话,待你一抬头,人已不见了——后来才知道,转眼间,他已经一头扎进报社的暗
期刊
“带孩子上学”、“带孩子逛公园”、“带孩子去麦当劳”是家长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写照。近两年,家长嘴里又多了一句话:“带孩子去影楼”这几年,儿童摄影迅速兴起,带着孩子去专业儿童影楼拍照也流行起来。  儿童摄影到底在家长心目中是什么印象,他们对儿童摄影还有什么希望。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日前,编辑部请来了一位家长——中广国际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建筑师夏南和北京“Smile Baby”(微笑宝贝
期刊
我第一次摸相机很早。因为母亲当过摄影记者并爱好摄影,所以,家里有一架120相机。那时,我才十来岁,根本不知道相机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对我来说,照相机就是我从未玩过的新玩具,很新奇。当然,这么贵重的东西,我父母是不会让我当玩具玩的,最多是摸上几下,那是真正意义上的“摸相机”。  开始玩摄影是从下乡开始的。我下乡在黑龙江嫩江的山河农场。农场处在丘陵地带,一南一北各有一个死火山。一年当中
期刊
作品248号 梁雪松摄   1998年夏摄于内蒙古萨岭河畔。时间为下午阵雨过后。   拍摄器材:宾得67中画幅相机,200mm中焦镜头加高坚渐变灰虑镜;曼富图144B三脚架,胶卷:Delta100;光圈f/16,速度不详。   放大器材:海鸥斜桥放大机;Rodagon 80mm放大头及MGDIV.IM放大纸。   炉前工 许评摄   此照片为鞍
期刊
纪实摄影是充分展现摄影本体特征的一类创作,它要求摄影者具有敏锐的心灵、尖利的眼睛,能够迅速、准确、熟练地运用技术手段从纷杂的现实环境中捕捉有意义的瞬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在纪实摄影方面的教学方法,是带领学生深入生活现场训练眼睛的观察能力;做社会调查、分析、讨论,用头脑理智地认知社会大背景,用心灵去感受被摄对象的生存状态。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将已学到的摄影技术手段、造型语言综合运用,在不断的拍摄
期刊
针孔照相机是一种古老的成像工具,它不需要镜头、反光镜或其他光学部件,而是让光线穿过一个小孔,在暗箱形成外部景物的倒像。它最早起源于19世纪达-芬奇和其他画家用来绘画的“暗箱”,也是现代照相机的前身。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摄影界反璞归真的发展趋势和愈演愈烈的复古倾向形成,针孔相机又赢得了许多人的青睐,从互联网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热衷于针孔成像实验的专业摄影家和业余摄影爱好者的网站,并且花样翻新,很是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