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中 我还在继续往老里走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plus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2014年威尼斯电影节,吕中第一次看完《闯入者》的成片,流泪了。观众的掌声持续了10分钟,吕中跟一旁的导演王小帅说,他们看懂了。第二天,吕中去海边拍照,遇到一位当地的中年妇女,对方认出了她,过来打招呼,说她还沉浸在故事里没能走出来。
  吕中在《闯入者》里饰演大半辈子活在内疚中的老知青老邓。故事前半段展现了老邓在新时代的无所适从、日常家庭的琐事和紧张、两代人之间的“互相闯入”,后半段讲老邓藏了多年的秘密:为把二儿子生在北京,她伤害了另一家人老赵。王小帅想借老邓表达他的历史观: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受害者的故事,好像是别人影响了我们的命运,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对历史有责任,我们在日后要更好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剧本打动吕中的正是王小帅的角度。“我们以前的讲述一般都站在受害者的立场。要知道,在这个社会,做错事的人一般不会承认错误。”吕中说,我们都相信,人和社会不做错事情是不可能的。但能承认和反思就是进步。
  吕中优雅的声音在半空忽然停住了——几个从外头闯进咖啡馆的年轻客人大声说话,干扰了她。于是我们换了个包房。在后来的两小时里,只要有突兀的声音,吕中就会沉默。她需要大量的安静——这也是她几十年来拍戏从不用助理的原因。她一个人跟着剧组吃盒饭,一个人四处转场。王小帅理解她,“她不想有人跟她说话,因为那股气场要一直保持,人来人往就散掉了。”
  采访当天,75岁的吕中穿着普通的黑色羊毛衫,散发着不容入侵的气场。大多数时候她看上去极具正气,但有时又会狡黠一笑,有些孩子般的直爽。在王小帅看来,吕中身上的混杂气质很符合片中的老邓,“亲切得像邻家奶奶,又有强势的一面。知识分子的味道、工人的感觉都有一些。”
  在王小帅看来,吕中身上有“强大的时间感”,“烙下了我们建国以来的整段经历”。18岁就参加工作的吕中下过乡,修过岳城水库,割麦子、披棒子、拉板车……因为家庭出身,她受过一些坎坷。对这些复杂的过去,吕中的姿态就像座堡垒,“这事你不用写了,我也不会跟你多说的。” 她说,“年轻时吃点苦是好事”,她起码学会了“得夹着尾巴做人”。
  有一场戏很打动王小帅:强势的老邓面对生活的无力掌控,坐在饭桌上对已经离世的老伴说,这个家啊,我拢不住了。她拿筷子的右手不自觉抖动。“这个抖动在老年人的习惯里很常见,吕中把一个人孤独又恐惧、焦虑又坚强的矛盾内心表现出来了。”
  她与石榴饰演的复仇者孙子之间有一场暧昧“床戏”:老邓在睡午觉,梦见闯入她一家人生活的男孩像幽灵躺在她身边,轻轻抚摸她的手臂,镜头一转换,男孩手持一把刀砍到她身上,她吓醒了。吕中说,她从这段戏里看出了“人性”,“老邓伤害过别人的阴影浮现出来了,她内心很恐惧。老邓又是那么孤独,需要体贴。这个男孩虽是为报复而来,可他也是一个人,很需要人情的关怀。各自有各自复杂的心绪,但都需要温暖。”
  故事结尾,老邓提醒男孩“警察来了”,最后男孩却从高楼摔下。镜头给吕中一个长达数秒的表情特写,“一辈子的茫然聚焦在这个瞬间”。吕中特别喜欢这个镜头,称其是“伟大的停顿”。在话剧舞台演了42年的北京人艺的老戏骨吕中说,节奏是戏剧的灵魂,“像交响乐一样。节奏可以叙述故事,表明人的心理状态。这么一个大的停顿,一下子打到了观众心里。”
  老邓一角让吕中获得了第8届亚太电影大奖影后。
  在此之前,吕中演过很多母亲,从《走进共和》的慈禧到《神探狄仁杰》的武则天,再到《老有所依》中的“作妈”方琼。这些母亲身上多少也有吕中自己母亲的影子:有些强势,习惯“我说你听”,跟下一代没有建立平等的关系。吕中的母亲跟父亲离异后,对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更加急切,幼时的吕中学钢琴、学画画……从初中开始,她给全家人做饭,一毛钱买10斤西红柿,放在窗台上一排排往下吃。压抑的成长环境让吕中很早就发誓未来要给孩子更自由的教育方式。她说,不要做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

演戏让我学会做人


  人物周刊:当年是主动走上演艺道路的吗?
  吕中:我从小就喜欢演戏,老跟着姐姐在马路上模仿别人。但我本来是要学建筑的,因为各种原因,也包括背景的原因,结果就没学成。我也很喜欢表演,性格又开朗,我的文学老师就推荐我到河北省戏剧学院。也考过戏曲学院,但因为家庭问题没被录取。所以说,我的选择其实还是有社会背景的。
  人物周刊:后来你从河北话剧院回到北京人艺,你的首场演出是在《茶馆》里演了一个小太监。那时你已经40岁了。
  吕中:小太监小牛。当时童超老师告诉我,你不要觉得他(小牛)没什么台词,你要去了解这个人物为什么这么做。于是我看了无数的书去理解他。太监遭受了非人性的残害,但他们也需要在宫里争得一席之位,他们的内心深处很狡诈。
  人物周刊:当时在欧洲巡演他们邀请你出来谢幕?
  吕中:欧洲人很喜欢哑剧。当时德国媒体写了一篇文章,说我演的这个小太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赢得做人的一席之地。本来小角色是不用上台谢幕的。导演就说,观众这么重视你,你要出来谢幕啊。
  人物周刊:后来你走向屏幕了,在《走向共和》里演慈禧,有人质疑你给慈禧翻案。
  吕中:一提到慈禧,人们就觉得她专横跋扈、骄奢淫逸,但是很多人有没有想过,在男人当政的时代,一个女人居然在那么高的位置待了47年,旁边的男人都是吃干饭的?你想她是一般人吗?如果她只是一个骄奢淫逸的女人,那些有能力的大臣能扶她吗,早让她滚一边去了。关键还是我们如何看待历史,一棍子打死绝对是错误的。
《闯入者》剧照
电视剧《走向共和》剧照,吕中饰演慈禧

  影视要给观众一个真实的历史观。否则观众就是看热闹,我就迎合观众口味?你喜欢什么我给你拍什么?那不是乱套了吗?你总是要引导怎样用真善美的角度、怎么用人性的角度理解世界。
  人物周刊:你长达六十多年都在话剧舞台演出,那段经历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吕中:演戏。做人。
  人物周刊:学会了做人?
  吕中:因为只有你做人做明白了,才懂得演戏要表达什么。如果我做人做不明白,我怎么去理解武则天,我怎么去理解老邓?我要理解所有我创作的人物,我不断地创作,不断地演戏,不断地分析人物。所以说演员这个职业非常好,它让我活了无数人生。但反过来,我也会照镜子,也会思考,我应该怎样做人。
  人物周刊:你说过演戏是人学。
  吕中:对,因为我琢磨了这么多人,所以我就明白了,哦!谁都是有局限的。
  人物周刊:你演过女王、小人物,多复杂的人物角色,自己反而简单了吗?
  吕中:对啊,爱怎么着怎么着吧。就是这些角色反过来给我营养,我反而简单了。

我不和别人较劲,也不跟自己较劲


  人物周刊: 北京人艺有一句话:要热爱我们的艺术,不要热爱艺术中的我们自己。但现在时代不太一样了。现在大家都喜欢讲“粉丝经济”。
  吕中:演艺圈是很容易出名,所以你们做宣传的太重要了。为什么重要?我这说一句题外话,好多演员是靠你们写、你们宣传捧起来的。
  人物周刊:你对名利场比较清醒,跟红得比较晚有没有关系?
  吕中:这跟我们剧院老一代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你像于是之老师,他一辈子也没得过什么奖。但他们就是认为要通过演戏给人以真善美的教育,这是他们一直奉行的信仰。
  人物周刊:你有过为了钱去演不喜欢的戏吗?
  吕中:不喜欢的戏那就不演啊,我又没有经纪公司。跟你说句心里话,现在有的演员报酬高到什么程度,我不苟同。为什么?你要知道组里面一些场工已经十几年都没涨钱了,人家也是人,跟你是一样的人啊。当然你可能贡献大一些,但这是综合性的艺术啊。我跟你说,休息最少的就是场工们。你就这么值钱吗?
  人物周刊:你也不拍广告?
  吕中:不拍,因为广告我也不知道它做了要干嘛,而且真正它是怎样的,我又不清楚。我得做一件我明白的事情,对不对?对大家有益处的事,我才去做呢。不明白,我做它干嘛呀。
  人物周刊:你说了好几次“明白”。
  吕中:因为我不较劲,我不和别人较劲,我也不跟自己较劲。
  人物周刊:小时候你父母离异,母亲对你很严厉,家庭出身的问题也给你们带来一些动荡。这些往事让你痛苦过吗?
  吕中:孩子年轻时候吃点苦有好处。我也是逐渐活明白的。我18岁就走到这个圈来了,那时我心气儿特别高,第一次上舞台,我就把自己画了一个大猫脸,把全台人都逗笑了。后来被批评了,我才知道舞台上不是你想干嘛就干嘛的。我还想过写剧本,后来真正落笔的时候,我发现写不出来。慢慢就知道了,人得是这样的。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性格有没有欣赏的地方?
  吕中:我不欣赏我自己。你看外面的大世界,那边有梧桐树,还有枫树、杨树,每个人过自己的呗,我干嘛欣赏我自己?我原来是急脾气的人,什么事都要求快,然后对别人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所以和我相处开始可能觉得(难),但是时间长了会觉得我很透明,不用防备我。(笑)
  人物周刊:每天还看书吗?
  吕中:看,各种各样的书。我这个人挺怪,书也不吝好坏,演戏也不吝什么戏。新的《我爱我家》要我去演一个爱推销的老太婆,把我给画成那样了,我也去了。我职业就是演员,各种角色我都得演,你说这世界大不大,真大。什么样的人都有,我干嘛非得演特别棒的那种,我本身就是一普通人。
  人物周刊:你演过慈禧、武则天,她们都是有野心的人,你自己没有野心吗?
  吕中:我没有野心,就这么走过来了,没觉得自己怎么样,我还是我。我也没多一块儿也没少一块儿。我还在继续往老里走,还是那样继续地老下去,不定哪天就病了。
  人物周刊:但75岁演女主角,还拿奖,你的生命力还是很强的。
  吕中:我觉得我这人第一爱思考,爱想事儿。这人到底怎么回事儿呀,这人到底怎么来的呀?怎么就成人了?告诉我说猴变的,现在的猴子不变人了?我不信,然后呢,不断琢磨。
  人物周刊:你停不下来。
  吕中:我就是这样,有事儿我就做了,而且没有止境,我从没觉得自己怎么样,我要怎么样,我要达到怎么样。我要什么呀,我能达到什么呀,能走到哪天就走到哪天吧,我很快就不能走了。
  人物周刊:你怕老吗?
  吕中:不怕,生老病死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是大自然规律。我现在就面临这个问题,好多事儿都忘掉了,记不住。不管你是谁,你多么了不起,都一样要面对这个过程。所以我说,乐观面对。
其他文献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以评选最差的方式对抗这个焦点迅速转移的社交媒体时代,在那些糟粕中的“极品”被新的信息取代前,向他们致以最后的关心。  CNN黄金时段新闻节目主持人唐·雷蒙被《哥伦比亚新闻评论》选为2014年度最差记者。电视直播并不容易,但雷蒙在今年的一系列失态为学界和业界提供了一个研究案例:如何选择恰当的话语。  3月20日,在马航事件中,他问乘客,MH370是否有可能被黑洞吞没,“我知道这很
一开场就让主角盘腿坐在半空中的《鸟人》其实并非一部超现实(Surrealism)电影。它更是一部“超级现实主义”(super-realism)电影——就像主角在舞台上轰掉自己的鼻子后,本来要狠命批评它的剧评人,用这个词盛赞了他,称他发展了这种新的舞台表演方式,用剧院里难得一见的鲜血。  主角里根·汤姆森(Riggan Thomson)曾是超级英雄电影演员,饰演的鸟人家喻户晓。但他拒绝了饰演《鸟人4
“平凡成就伟大”2016新捷达上市首映礼在广州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新品上市发布的盛会,更是捷达在中国车市历经25年传奇历练的里程碑。时代的发展、个人的奋斗、人车的结合,都融汇为一幕幕精彩的镜头,于活动开场之际,唤醒每一个人的“国民情捷”,引发到场嘉宾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丕杰在新捷达首映礼上表示:“捷达,是一汽-大众生产的第一款汽车,是一汽-大众“创·享 高
家住云南中缅边境卡场镇的小客车司机赵师傅清楚地记得,2015年1月6日晚,有大约一百多名伐木工人和货车司机从缅甸那边跑了回来。那天晚上,小镇上的十多辆小客车和三轮车都用上了,运力还是不够。后来,从外地来了3辆大车,才把人送走。随后,他们连夜又去了腾冲的古永和滇滩……大约一周后,也是晚上,又有一百多人从卡场跑回中国。赵师傅听逃回来的人说,一起跑回来有一千多人,路上都跑散了。他们不敢走大路,听说靠南边
小镇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表面幸福,自给自足,人人都活得像行走的鸡汤,面带微笑,时刻准备拥抱。直到这个生态系统被突然投进了一条黑鱼。英剧《福斯特医生》中的女主角嘉玛就是这样一条黑鱼,美丽优雅、职业高尚、收入丰厚,有一个在外人看来十分美满的家庭,丈夫优秀、儿子聪颖,一个优秀的中产家庭的样本。  是的,你知道我又要说“但是”了,一个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开头——妻子发现丈夫有了外遇,证据仅仅是一根金发和一支口
匈奴人、马扎尔人、蒙古人、土耳其人、德国人、苏联人,都相继踏足过这片土地,现在它在雾中,一片寂静  巴托克伴我出发  我在布达佩斯租得一辆崭新的黑色VolkswagenPolo手动挡。检查完车况,把随身带着的GPS固定在挡风玻璃上,是匈牙利时间上午11点10分。  我的目的地是匈牙利南部城市佩奇(Pecs)。这里距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不远,曾是罗马帝国的边疆,也曾被蒙古人的铁骑蹂躏,后来又被土耳其人
就在人们以为真人秀节目已经才思枯竭的时候,一档以情感为主题的真人秀又横空出世,3对明星,以真实身份出现在节目里,由节目组依照年龄、性格、外形等标准进行搭配,组成临时情侣,向屏幕前的观众表现爱情生活的全部过程,相识、相处。第一次出现在节目里的3对“情侣”,是崔始源和刘雯、林心如和任重、乔任梁和徐璐。  在组成屏幕情侣搭子之前,他们曾经过DISC性格测试、MBTI恋爱类型测试,最终亮相后,的确毫无违和
杜甫的诗名,在他生前并不显著,甚至在整个唐代都不算显赫——如果与王维、李白相比的话。到了宋代,局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欧阳修不喜欢杜诗,但这不妨碍他的重要门生王安石和苏轼推尊杜诗。其后,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宋朝的重要诗家,都大力揄扬杜诗。毫不过分地说,是宋人奠定了杜甫的诗圣地位。  宋代之后,人们对杜甫的赞美之词更是铺天盖地了。在各式的议论中,不少说得玄乎其玄,仿佛杜甫的每一首诗都好、每一句
我做咨询的时候,最怕遇到“乐天派”的客户。  他们貌似什么都明白。不用我开口,坐下就能揭批自己的问题。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表情还笑眯眯的,仿佛对自己的问题既看得透,也放得下。焦虑和痛苦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实际的心态是云淡风轻、大而化之的。还能豁达地拿自己的毛病抓哏,自嘲:“祖传XX症,专治老中医!”跟这种人相处,当然很放松。但是对于他们的问题,一丝着力的点都没有,只能是束手无策。好在他们也不急迫:“
rwzkhouchuang@126.com  我从上中学开始,就树立了一种价值观,觉得一个人活得“功利”,是不光彩的。念大学的时候,每天跟朋友厮混到半夜,白天蒙头大睡,看电影、看漫画,理直气壮地翘课和抄作业,嘲笑早起的哥们儿,瞧不起他们排队占座的谦恭。我们吃宵夜的时候,那些穿着廉价职业装的室友才刚下班,精疲力尽地回到寝室。累死累活也挣不到钱,何苦?不就是想混进大公司吗?我笑:“你们小时候是饿怕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