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值得去的地方
十年前的丽江,让人心醉神迷。
我第一次去丽江是1998年,当时丽江老城还在。对那里的第一印象是真正的画廊只存在于丽江。纵使北京、上海所谓画廊的艺术水准,也无法与之匹敌,丽江画廊的水准才是中国一线的。或因为丽江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好地方,将这种氛围与艺术相结合,自然造就了丽江老街画廊一番独特的风情。
遗憾的是,一场地震将丽江这种特有的铅华洗尽,“天然”画廊也就此消失。翻新之后的街道,几乎找不回丽江原有的痕迹。经济发展的驱动似乎让丽江的城市建设和开发有些过度,而丽江的历史文化风貌也遭受“浩劫”。
我曾经仔细琢磨过:为什么丽江的风情会因自然灾害而受到影响?个中缘由在于它或许缺乏更加深厚的历史底蕴。比如像大理这样的城市,厚重的历史沉淀似乎更容易使其承载住一个城市的变迁。
时至今日,依然对我有诱惑的地方已经很少了,一定要说的话,腾冲或许是仅剩的其中之一。但我的隐忧与担心挥之不去:被俗世物质污染的破坏力,要比“文革”的破坏力更大。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甄选“最爱城市”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能否帮我脱离现实,进入另一个世界。因为,现实生活压力太大,如果能脱离物质层面,进入到文化层面,会让人的精神愉悦很多,而十年前的丽江就提供了这样的状态。
在城市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但城市是人造的,各种形态无不是在表达人们各式各样的欲望。城市让人感觉到的是人类的伟大和无所不能。但回到自然界你会发现,在那个环境里,人其实是非常渺小的。正如同将人类放置于历史长河中来看,人类文明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最向往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说白了,其实只是一种物象。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追求快乐的生活态度。
这和宗教有些像。我认为,宗教的本质都是哲学,是让人如何快乐的哲学。在思索如何快乐的过程中,分化出了各种门派,同时,各类派系为了世俗利益的纷争,又产生了不同的形式。
国人修行,讲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大隐隐于市,不在乎外在束缚,讲求的是内心状态。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对我而言,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自然、自在。想通了这一点就会发现,其实生活方式并不复杂。
不过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无法做到如此洒脱。一旦处于这个社会关系中,都无法做到自然、自在。要维系现有状态,必须维持一个庞大的关系体系,一旦处于关系网中,便不可能做到“自然”了,而人也变成了一个谋生的工具。
现实中,只能尽可能地追求自然、自在。当赚钱和追求舒心的生活发生冲突,如何选择其实并不取决于个人喜好,而取决于生存状态。对我而言,公司目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二次创业,就算现在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我也不可能对公司不管不顾,跑去单纯地满足内心喜好,享受生活。
所以,在现世中,我会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文艺性的活动,比如看电影、看书,这些来自不同人的精神体验,可以让我通过别人的经验间接体会不同的生活方式。
最影响我的人
知名导演谢飞不仅是我求学时期的老师,更是我的人生导师。
谢导给我们讲授《导演艺术》这门课。一次,他当堂给我们分析自己的作品《本命年》。《本命年》的主演是姜文,片子当时刚刚在“西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银熊奖”。谈到这部片子的镜头运用和导演意图,谢飞毫不避讳地告诉我们,姜文给这部片子提了五处修改意见。谢导还向全班学生坦言:经过与姜文的认真讨论,他采纳了其中的很多建议。在谢导看来,这些修改对影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件事要是放在现在,很多导演不但不承认采纳了别人的意见,甚至会强行将别人的功劳收归己有。但谢导不是那样的人。他没有别的想法,的确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也正因为如此,他得到了我更多的尊重。要知道,姜文当时只是一个年轻演员,他是电影学院的副院长,但谢老丝毫没有顾及这些辈分、资历的差异,非常谦和地和年轻人讨论,这对激发一个年轻人的干劲和热情不言而喻。
像谢飞这一代的导演,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尊重每个个体的人格,这不是简单的技艺,而是个人魅力。在我后来做企业的过程中,我一直用这个故事提醒自己,要学会尊重别人。
出于对谢导的敬重,在他拍《益西卓玛》时,我们公司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在拍摄过程中,谢导非常严谨,将每一笔花费认真的跟我们核实,没有丝毫遗漏。坦率地说,文人身上常会有的一些“做作”的“虚招”,在谢导身上完全看不到。他流露的是传统文化的精髓真实、自然,这也是我自始至终一直没有学会的。
最喜欢看的作品
我本身是学电影的,闲暇时喜欢看看电影。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电影非常多。但有一部电影,我看了四遍,那就是拍摄于2004年的法国经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影片讲述的是一名音乐家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所学校后进班的老师。面对校长残暴高压的教育手段,音乐家决定用音乐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当时,公司正好在做EVD电影的项目,我借机看了这部电影。其实,从专业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并不复杂,它的故事从叙事到结构都非常简练,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但是却异常温暖。让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最妙之处,是电影音乐的出色表达。现在,我想到这部电影,其中的音乐形象就会呼之欲出。因为对人而言,情绪和记忆都是无形的东西,音乐则能给人深刻的记忆点。
《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配乐常常恰到好处,在你的情绪刚被点燃的时候,音乐会适时响起,进一步调动你的情绪。
我个人非常喜欢音乐,这部电影则充分释放了音乐的潜能。电影是声和光的艺术,如果在家看电影,对剧情的感受至少要损失20%。因为音乐的音量和立体感,会直接影响电影的效果。
我想,中国人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电影院会成为人们常去的地方,而我也期待,能有越来越多的像《放牛班的春天》这样的电影出现,将声和光的艺术淋漓尽致的呈现给观众。
只爱避世天堂
十年前的丽江,让人心醉神迷。
我第一次去丽江是1998年,当时丽江老城还在。对那里的第一印象是真正的画廊只存在于丽江。纵使北京、上海所谓画廊的艺术水准,也无法与之匹敌,丽江画廊的水准才是中国一线的。或因为丽江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好地方,将这种氛围与艺术相结合,自然造就了丽江老街画廊一番独特的风情。
遗憾的是,一场地震将丽江这种特有的铅华洗尽,“天然”画廊也就此消失。翻新之后的街道,几乎找不回丽江原有的痕迹。经济发展的驱动似乎让丽江的城市建设和开发有些过度,而丽江的历史文化风貌也遭受“浩劫”。
我曾经仔细琢磨过:为什么丽江的风情会因自然灾害而受到影响?个中缘由在于它或许缺乏更加深厚的历史底蕴。比如像大理这样的城市,厚重的历史沉淀似乎更容易使其承载住一个城市的变迁。
时至今日,依然对我有诱惑的地方已经很少了,一定要说的话,腾冲或许是仅剩的其中之一。但我的隐忧与担心挥之不去:被俗世物质污染的破坏力,要比“文革”的破坏力更大。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甄选“最爱城市”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能否帮我脱离现实,进入另一个世界。因为,现实生活压力太大,如果能脱离物质层面,进入到文化层面,会让人的精神愉悦很多,而十年前的丽江就提供了这样的状态。
在城市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但城市是人造的,各种形态无不是在表达人们各式各样的欲望。城市让人感觉到的是人类的伟大和无所不能。但回到自然界你会发现,在那个环境里,人其实是非常渺小的。正如同将人类放置于历史长河中来看,人类文明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最向往生活方式
大隐于市
生活方式说白了,其实只是一种物象。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追求快乐的生活态度。
这和宗教有些像。我认为,宗教的本质都是哲学,是让人如何快乐的哲学。在思索如何快乐的过程中,分化出了各种门派,同时,各类派系为了世俗利益的纷争,又产生了不同的形式。
国人修行,讲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大隐隐于市,不在乎外在束缚,讲求的是内心状态。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对我而言,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自然、自在。想通了这一点就会发现,其实生活方式并不复杂。
不过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无法做到如此洒脱。一旦处于这个社会关系中,都无法做到自然、自在。要维系现有状态,必须维持一个庞大的关系体系,一旦处于关系网中,便不可能做到“自然”了,而人也变成了一个谋生的工具。
现实中,只能尽可能地追求自然、自在。当赚钱和追求舒心的生活发生冲突,如何选择其实并不取决于个人喜好,而取决于生存状态。对我而言,公司目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二次创业,就算现在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我也不可能对公司不管不顾,跑去单纯地满足内心喜好,享受生活。
所以,在现世中,我会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文艺性的活动,比如看电影、看书,这些来自不同人的精神体验,可以让我通过别人的经验间接体会不同的生活方式。
最影响我的人
谢飞让我学会尊重人
知名导演谢飞不仅是我求学时期的老师,更是我的人生导师。
谢导给我们讲授《导演艺术》这门课。一次,他当堂给我们分析自己的作品《本命年》。《本命年》的主演是姜文,片子当时刚刚在“西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银熊奖”。谈到这部片子的镜头运用和导演意图,谢飞毫不避讳地告诉我们,姜文给这部片子提了五处修改意见。谢导还向全班学生坦言:经过与姜文的认真讨论,他采纳了其中的很多建议。在谢导看来,这些修改对影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件事要是放在现在,很多导演不但不承认采纳了别人的意见,甚至会强行将别人的功劳收归己有。但谢导不是那样的人。他没有别的想法,的确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也正因为如此,他得到了我更多的尊重。要知道,姜文当时只是一个年轻演员,他是电影学院的副院长,但谢老丝毫没有顾及这些辈分、资历的差异,非常谦和地和年轻人讨论,这对激发一个年轻人的干劲和热情不言而喻。
像谢飞这一代的导演,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尊重每个个体的人格,这不是简单的技艺,而是个人魅力。在我后来做企业的过程中,我一直用这个故事提醒自己,要学会尊重别人。
出于对谢导的敬重,在他拍《益西卓玛》时,我们公司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在拍摄过程中,谢导非常严谨,将每一笔花费认真的跟我们核实,没有丝毫遗漏。坦率地说,文人身上常会有的一些“做作”的“虚招”,在谢导身上完全看不到。他流露的是传统文化的精髓真实、自然,这也是我自始至终一直没有学会的。
最喜欢看的作品
没有商业元素却异常温暖
我本身是学电影的,闲暇时喜欢看看电影。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电影非常多。但有一部电影,我看了四遍,那就是拍摄于2004年的法国经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影片讲述的是一名音乐家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所学校后进班的老师。面对校长残暴高压的教育手段,音乐家决定用音乐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当时,公司正好在做EVD电影的项目,我借机看了这部电影。其实,从专业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并不复杂,它的故事从叙事到结构都非常简练,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但是却异常温暖。让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最妙之处,是电影音乐的出色表达。现在,我想到这部电影,其中的音乐形象就会呼之欲出。因为对人而言,情绪和记忆都是无形的东西,音乐则能给人深刻的记忆点。
《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配乐常常恰到好处,在你的情绪刚被点燃的时候,音乐会适时响起,进一步调动你的情绪。
我个人非常喜欢音乐,这部电影则充分释放了音乐的潜能。电影是声和光的艺术,如果在家看电影,对剧情的感受至少要损失20%。因为音乐的音量和立体感,会直接影响电影的效果。
我想,中国人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电影院会成为人们常去的地方,而我也期待,能有越来越多的像《放牛班的春天》这样的电影出现,将声和光的艺术淋漓尽致的呈现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