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在转轨过程中工人失业问题及解决策略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ouxing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破产、倒闭、出售、兼并和股份制改革等手段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不仅仅是将中小型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同时排放出大量的原有人员,形成一个断裂的特殊群体(孙立平,2004)。据统计,在这一过程中,国有单位人员由1995年底的11261万人降至2004年底的6710万人,共减少了4551万人,比例为40%。据国家发改委预计,2006年城镇需要安排2500万人,城镇新增劳动力900万人,下岗4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840万人。按政策需在城镇安排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和退役军人300万人,而2006年新增加岗位800万个左右,再加上自然减员提供岗位共计1100万个,那么将有1400万个劳动力剩余,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
  
  一、国有企业工人失业原因的分析
  
  (一)国有企业工人失业的理论原因
  国有企业工人是一身兼二任的,作为公民,与其他人一样,是全民资源的共同主人;作为国有企业工人,其身份是雇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仍然是商品,即使国有企业职工也不例外,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劳动者个人无权实际占有任何一家企业的生产资料,而是与企业建立了劳动合同关系。换句话说,劳动者实际上让渡了自身所有的劳动力,把它交付给企业经营者支配,并为此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平时所说“工人是企业的主人”指的是工人的前一个身份,而作为全民资源的主人,其主人身份地位的体现是通过工人阶级整体及其利益代表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来实现的。作为雇员,其权利和其他经济成分中工作的劳动者基本相同,都依法享有法律赋予的各种劳动和福利的权利。因此,国有企业如果解雇工人,只要合理合法就是正当的市场行为,与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行为并无二致。
  
  (二)国有企业工人失业的客观原因
  
  1.人力资源过剩引起的失业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几百万人,要安置如此巨大的劳动人口就业,本身就是一项沉重的社会负担,全社会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国有企业在安置劳动力就业中一直担当着主要角色,甚至是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地位常与其规格相关(雷洁琼,2001)。因此,为使企业地位及其个人地位不断上升,企业负责人往往热衷于不断扩充企业,致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而冗员现象也就越来越严重,两个人的活三个人干甚至四个人干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调查,国有企业的冗员要占到企业职工总数的1/3,以此推算,全国国有企业冗员5000多万。为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然要求这些富余人员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负责人表示,2004年上半年,全国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为284万,下半年,由于国有企业关闭及改组改制,全国预计增加约200万失业人员。
  
  2.经济结构调整引起的失业
  经济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企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煤矿、冶炼、建筑行业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比较艰苦,由于过去实行“统包统配”的用工制度,硬性要求企业按比例搭配招收女职工,现在女工过多,成为富余人员。同时纺织等行业适合女工工作,由于职工顶替等原因,却吸收了过量的男职工,在安排上也发生困难。还有像纺织、电子、精密仪表等行业的工人,受劳动条件的局限,到一定时期,就难以坚持本岗位工作,成为富余人员。我国的制造业也正在经历极其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过程,许多初级工业产品也居世界前列,大部分工业制造品出现供过于求,或者供求基本平衡,相当多的生产部门能力过剩或者利用不充分。例如机床、彩电、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50%以下;空调器、微波炉、复印机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40%以下(衡孝庆,2003)。因此,在这些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职工失业。
  
  3.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
  技术进步会加剧结构性失业,结构变动较快时期正是失业高峰期。熊彼特(schumper,1939)认为,技术变革过程生来就是不规则和不平衡的,那些革命性的新技术可以担负起“创造性的毁灭飓风”,在这种飓风中,随着新产品和新工艺投资的增加以及新市场的开辟,会把一些老行业、老技术、老工艺和就业机会一扫而光。国有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提高科技含量,提升技术创新的能力。技术进步速度愈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就愈快,含有传统的旧技术的工厂与部门在市场的竞争力就愈差,排斥和下岗职工人数就愈多。这种激烈的科技竞争对工人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靠吃“大锅饭”混日子的低素质工人必须被淘汰。这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国有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措施之一。
  
  4.经济体制转轨引起的失业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作岗位的分配与人员的安排由政府部门包办,实行的是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就业方式是一次安排定终身,工作性质、工作岗位、工资标准、升级制度、劳动保障等统统由国家说了算。在这种统包统配和“铁饭碗”式用工制度下,企业不能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需要来增减劳动力,结果是不需要的人被引进来了,不想要的人却辞退不出去,企业代替社会沉淀多余的劳动力。“冗员过多”既是政府包办的恶果,也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在市场进行资源配置体制中,刚性的统分统配机制逐步被市场选择机制所替代,企业可按照自己的产量结构、技术结构的要求,同比例优先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就使过去的隐性失业人员被排挤出来,成为显性失业人员。
  
  (三)国有企业工人失业的主观原因
  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首先,从管理者角度看,一个企业经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水平密切相关。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差、不负责任、决策不当、失职渎职、贪污腐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不得不付出巨额的财政补贴,靠“输血”来维持。这种无生命力的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很难有所作为,企业效益低,产品质量差而卖不出去,致使大批职工无事可干,成为失业人员。据包头市对84户非正常亏损的国有企业调查,71%的企业亏损原因在于经营者管理不善(刘茂才,2004)。其次,从职工角度看,国有企业中部分职工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设备更新,企业需要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导致原来的一部分职工成为富余人员,成为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数年龄偏大、身体较弱、观念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能力,失业在所难免。
  
  二、解决国有企业工人失业的策略   
  对国有企业工人失业现象解决的宏观思路是: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劳动用工制度以及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是发展经济的必然前提,也是解决失业工人的根本所在。但要区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或采取推进的办法,或采取抑制的手段。
  
  (一)建立就业服务网,提高失业人员素质,以培训促进再就业
  企业和部门对富余职工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对那些由于技术进步造成的失业工人来说,更新知识、更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才是他们最需要的。企业失业工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信息相对闭塞,要建立覆盖全市、省、乃至全国的就业服务信息网。例如,攀枝花市从1998-2003年先后投资近500万元构建覆盖全市的劳动力市场及信息网络系统,拨付350多万培训经费,对2.9万名企业失业人员进行在就业培训。从2002年起,全市在32个街、办(镇)建立了就业服务中心,122个居委会建立了就业服务站,仅2002年就帮助9000多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二)扩大企业合理就业的再吸纳力
  目前我国正处在加速国有企业改革、分流企业富余人员的过程中,但这并不等于国有企业再没有吸纳富余人员的余地了。从现实的情况看,一些国有转轨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扩大招工,兼并其他企业,增加了劳动力。我国已经加入WTO,在新的发展格局下,要对符合体制转轨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使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起到增加长期和高质量就业的作用。促使国有企业产生吸纳职工的内在动力,挖掘企业寻找富余职工出路方面的潜力,而不应当简单把“排出人员”作为增加效益的唯一途径。
  三株药业集团在遭遇销售市场突变的情况下,面对15万人之多的富余人员,采取了“无情下岗,真情分流,竞争淘汰,给予培训,生活补贴,择优返聘”等多种措施,实现了“软着陆”。
  
  (三)增加劳务输出
  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国有企业失业工人大多数有一技之长,对他们进行培训后,通过对外承包公司进行劳务输出。虽然自1978年以来,我国劳务输出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2年,中国仅占世界出口人员总额的7%,而劳务输出占人口比重:埃及9%,巴基斯坦10.7%,中国仅0.06%。
  
  (四)转变就业观念,制定优惠政策
  凡愿意脱离企业自谋出路的下岗职工,可视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安置费;暂时保留供给关系的,在由企业支付生活补贴的同时,鼓励他们到社会上从事其他有劳动性收入的工作。对企业失业人员,政府可提供无担保小额贷款的经济支持与创业指导,使他们从事个体私营经营活动,并在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五)加快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扩大就业容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又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人都享有劳动权利,具有就业机会。从总体上来看,经济增长与就业容量之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创造出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社会就业能力也就相应扩大。首先,发展灵活多样、适应能力强的中小型企业,它们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吸纳就业人口的主要渠道。据国家有关资料统计,2000年我国共有520万下岗职工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就业,占当年安置下岗职工总数的2/3(顾兆贵,2003)。其次,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如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卫生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六)加强立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失业承受能力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是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国家对企业的社会保障改革措施是:其一,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失业保险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再就业和经济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国务院1999年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规定了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享受标准和给付等,但我国失业保险社会化程度低、覆盖面窄、保险基金来源单一、统筹范围小、管理不够科学。其二,调整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并做实个人账户基金。国务院要求围绕促进就业再就业开展并轨工作,充分考虑政府、企业和职工等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如对40对以上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并轨人员,可以补贴30%养老保险金,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各负担50%;对于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或工龄已满30年的不再并轨,可以采取企业内部退养的办法,并有企业代缴社会保险费。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在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20日至12月1日,受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协会的委托,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牵头,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协办的考察团赴德国、荷兰、英国,圆满完成了考察、培训、交流任务
企业的发展建立在良好的资金基础上,相应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非常重要.为确保企业顺利运行,企业需要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文中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弊端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对 Cu2 + 、Fe3+ 在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 (CTMAB)存在下同时与苯基荧光酮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 ,发现它们与苯基荧光酮均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Cu2 +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5
本文从医院财务内控角度出发,从制度、人员、流程设计等角度分析当前医院收费票据应如何加强管理,以防范财务风险,希望能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启发.
采用快速循环流化床而使粒子、液体处于循环状态操作 ,粒子不会外溢堆积 ,可使床层在相对稳定状态下进行工作 ,从而克服普通三相流化床返混大 ,转化率低的缺点 The use of f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产权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产权市场,就要探索产权市场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就要把产权市场放到整个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全过程中去研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