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物之所以称为食物,就是因为其含有可以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
食物在烹制加工时其营养素有所损失。您知道哪些环节出了问题吗?
经过总结,我们发现:食材储存的时间越长,营养素损失越多;食物烹调时间越久,营养素损失越多;食物在烹调时的处理越多,营养素损失越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环节如果不加以注意,也会增加一些不应该有的损失。今天呢,我们就这些环节跟大家探讨一下,看看到底是谁偷走了我的营养!
在食物的烹制过程中,有几个环节应注意营养流失:洗、切、初加工、肉类腌制、炒、调味、收汁等等。
1.合理加工 我们在洗菜的时候,如果先切后洗,那么就会有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和可溶性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流失于水中。在淘米的时候,如果反复搓洗米,其中的B族维生素和抗氧化物也会大量损失。
2.适时切配 中华美食享誉世界,号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就是说:菜肴做得越精细越好,滋味烹制得越鲜美越好。但是,从营养角度而言,菜肴切配得越细,其表面积越大,接触空气的概率也就越高,那么营养素损失也就越多了。
3.适度焯水 食物在烹制之前,还需要有初步加工,比如有的蔬菜切好了需要用沸水焯烫一下,如果您锅里的水太少、火太小,那么焯菜时间就会加长,这时候蔬菜中很多的营养素就会随汁液更多地流失,而且一些娇气的维生素就更容易氧化损失。当然,有些蔬菜是需要多焯一会儿的,比如含草酸过多的竹笋、含毒扁豆碱的豆角等等。
4.上浆挂糊 很多新鲜的肉类食物在烹制前需要上浆挂糊,因为这样的菜肴烹制后的口感非常好。比如说,我们在腌制牛柳的时候,可以用盐、味精、绍酒、蛋清和淀粉将肉片抓匀,然后在适当的油温下滑熟。这本是保护营养的很好手段,但有些人却处理失当,反而加重了营养素的损失。很多人喜欢用小苏打、食碱、嫩肉粉甚至火碱来腌制肉类,然后再上浆挂糊,这样加工的肉类会更加滑嫩,但是其中的营养素会大量损失。有的朋友在熬粥的时候喜欢放碱,觉得这样粥不仅好熬,而且比较容易黏。其实,这种方法熬的粥,米和豆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都有不少损失。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用碱熬的粥血糖生成指数更高,因为米中的淀粉颗粒糊化程度高,消化速度快,那么血糖怎么会控制得住呢?
5.急火快炒 我们在炒菜时候都需要用油来炝锅,很多朋友喜欢把油烧冒烟后放入葱、姜,炝出香味了再炒菜。油脂中有丰富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磷脂、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营养素在经过高温之后很容易氧化。这是高温偷走了油脂的营养!而炒菜时,如果火力太小、炒菜时间太长,那么食材因为受热而收缩或细胞壁软化破裂,其中大量的营养素如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E、叶黄素等等就会随汁液流到锅里。
6.少量用盐 在炒菜时,很多朋友喜欢多放盐或早放盐,认为这样才能让菜肴够味!其实,如果用盐过多或用盐过早,会使蔬菜中的汁液流出过多,不仅营养素损失,而且还会让菜失去脆嫩的口感。而肉类菜肴如果放盐过早的话,会让蛋白质过早凝固,不但很难消化,而且其中的腥臭气味挥发不了,汤汁中鲜美的滋味也渗透不进去,菜肴不好吃!
7.适当加醋 俗话说,补钙不补镁,补完就后悔。镁是我们骨骼中的一种重要的营养素,缺少它,我们的骨骼也会不健康。这种营养素在深绿色的蔬菜中含量极为丰富,但是有时却会因为烹饪不当而被悄悄偷走了。但是,在炒菜时如果加醋,那么醋酸中的氢就会马上替换掉叶绿素中的镁,这样镁就被偷走了!
8.勾芡收汁 很多朋友在炒完菜之后,锅里的菜汤就一倒了之。您知道吗?这些菜汁中不仅仅有调料和油脂,还有很多溶出来的营养素!包括水解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和可溶性的矿物质、抗氧化物……如果此时用适量的水淀粉勾芡,那么不但可以把这些营养物质重新附着在食物的表面,而且还会在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起到保温和抗氧化的作用。
食物在烹制加工时其营养素有所损失。您知道哪些环节出了问题吗?
经过总结,我们发现:食材储存的时间越长,营养素损失越多;食物烹调时间越久,营养素损失越多;食物在烹调时的处理越多,营养素损失越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环节如果不加以注意,也会增加一些不应该有的损失。今天呢,我们就这些环节跟大家探讨一下,看看到底是谁偷走了我的营养!
在食物的烹制过程中,有几个环节应注意营养流失:洗、切、初加工、肉类腌制、炒、调味、收汁等等。
1.合理加工 我们在洗菜的时候,如果先切后洗,那么就会有大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和可溶性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流失于水中。在淘米的时候,如果反复搓洗米,其中的B族维生素和抗氧化物也会大量损失。
2.适时切配 中华美食享誉世界,号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就是说:菜肴做得越精细越好,滋味烹制得越鲜美越好。但是,从营养角度而言,菜肴切配得越细,其表面积越大,接触空气的概率也就越高,那么营养素损失也就越多了。
3.适度焯水 食物在烹制之前,还需要有初步加工,比如有的蔬菜切好了需要用沸水焯烫一下,如果您锅里的水太少、火太小,那么焯菜时间就会加长,这时候蔬菜中很多的营养素就会随汁液更多地流失,而且一些娇气的维生素就更容易氧化损失。当然,有些蔬菜是需要多焯一会儿的,比如含草酸过多的竹笋、含毒扁豆碱的豆角等等。
4.上浆挂糊 很多新鲜的肉类食物在烹制前需要上浆挂糊,因为这样的菜肴烹制后的口感非常好。比如说,我们在腌制牛柳的时候,可以用盐、味精、绍酒、蛋清和淀粉将肉片抓匀,然后在适当的油温下滑熟。这本是保护营养的很好手段,但有些人却处理失当,反而加重了营养素的损失。很多人喜欢用小苏打、食碱、嫩肉粉甚至火碱来腌制肉类,然后再上浆挂糊,这样加工的肉类会更加滑嫩,但是其中的营养素会大量损失。有的朋友在熬粥的时候喜欢放碱,觉得这样粥不仅好熬,而且比较容易黏。其实,这种方法熬的粥,米和豆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都有不少损失。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用碱熬的粥血糖生成指数更高,因为米中的淀粉颗粒糊化程度高,消化速度快,那么血糖怎么会控制得住呢?
5.急火快炒 我们在炒菜时候都需要用油来炝锅,很多朋友喜欢把油烧冒烟后放入葱、姜,炝出香味了再炒菜。油脂中有丰富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磷脂、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营养素在经过高温之后很容易氧化。这是高温偷走了油脂的营养!而炒菜时,如果火力太小、炒菜时间太长,那么食材因为受热而收缩或细胞壁软化破裂,其中大量的营养素如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E、叶黄素等等就会随汁液流到锅里。
6.少量用盐 在炒菜时,很多朋友喜欢多放盐或早放盐,认为这样才能让菜肴够味!其实,如果用盐过多或用盐过早,会使蔬菜中的汁液流出过多,不仅营养素损失,而且还会让菜失去脆嫩的口感。而肉类菜肴如果放盐过早的话,会让蛋白质过早凝固,不但很难消化,而且其中的腥臭气味挥发不了,汤汁中鲜美的滋味也渗透不进去,菜肴不好吃!
7.适当加醋 俗话说,补钙不补镁,补完就后悔。镁是我们骨骼中的一种重要的营养素,缺少它,我们的骨骼也会不健康。这种营养素在深绿色的蔬菜中含量极为丰富,但是有时却会因为烹饪不当而被悄悄偷走了。但是,在炒菜时如果加醋,那么醋酸中的氢就会马上替换掉叶绿素中的镁,这样镁就被偷走了!
8.勾芡收汁 很多朋友在炒完菜之后,锅里的菜汤就一倒了之。您知道吗?这些菜汁中不仅仅有调料和油脂,还有很多溶出来的营养素!包括水解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和可溶性的矿物质、抗氧化物……如果此时用适量的水淀粉勾芡,那么不但可以把这些营养物质重新附着在食物的表面,而且还会在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起到保温和抗氧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