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作为“一种否定的治疗”——读蒋立波的诗

来源 :野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2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读蒋立波的诗,我首先遭遇的是一段从未具体成型的记忆。这份记忆指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个人与历史忽然发生紧密的交集,又很快决绝地分割,身在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永远的失落,青春期无法弥补的裂痕,但我们未必能分辨,这种失落和裂痕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构成了我们这一代人“无法被命名的部分”。立波的诗让我看到,一个时代或者某个悲剧性事件,会有如此强大的滞留力,当时间裹挟着我们从青年向老年奔赴的时候,我们会越来越频繁的向后张 When I first read Jiang's poems, what I first encountered was a memory that has never been specifically shaped. This memory refers to the late eigh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personal and historical sudden close intersection, but also quickly resolved to partition, in which we can feel a forever lost, adolescent irreparable rift, but we It may not necessarily be able to tell what this loss and rift really means and it constitutes the part of our generation “that can not be named.” The poem of Li Po shows me that there will be such a powerful retention force in an era or a tragedy that we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backward when the time goes from young to old age
其他文献
经常在主流媒体上读到一些地方党政官员“亲民、爱民、为民”“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生动事迹报道,每每感慨万千:怎么好官都在别人那里,我怎么就与好官无缘?难道只能怪
“有一件事坚定不移:无论是在正午还是到夜半,永远有一个尺度适用众生。而每个人也被各各指定,我们每个人走向和到达我们所能到达之所。”t——荷尔德林:《面包和葡萄酒》一
马年开春的一天,老伴从外面回来,交给了我一把钥匙:“这是××家的报箱钥匙。她家订了两份报纸,两口子没空看,知道你在家闲着没事,又爱看报纸,就把报箱的钥匙给你了。你这回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有人说它掀开了八十年代中国的扉页,是整整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象征;还有人干脆说它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真正的思想启蒙……它曾一度被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成功范例广为宣传;也曾
法国的流行服饰业可以算是早期的文化创意产业,其威力仍然延续到二十一世纪。目前英国的服装设计师虽然接掌法国名牌服饰的设计总监,但巴黎仍然是世界的时尚中心。最近,法国
从别人眼里看到自己的相貌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似乎穿透模糊的云翳之后的近距离相对,来自眼睛深处的接纳和默契让人诧异又欣喜。那个小小的鼓起来的椭圆型晶体,仿佛泉水和镜
见证了岁月变迁的老建筑,每一寸都保留着时代的印记,只有当你用心去触碰和体会,才能感受到它的精致与优雅。要是有时间到上海的那些旧大楼、旧公寓里走一走,也许就会体会到,
<正>按:曹靖陶(1904—1974),字惆生,号看云楼主(或作看云楼主人),安徽歙县入,擅诗,二十——三十年代,在沪、宁一带从事新闻工作(曾任《时事报》编辑),与众多名家交往密切。著
2014年8月26日傍晚,杭州城中心的贴沙河边纳凉聊天的入不少,有位徐大伯打了个喷嚏,不料把一口假牙喷进了河里,这口假牙是花了万多元才配上的。旁边有人毫不犹豫纷纷下河打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