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初中物理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当今初中物理课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很不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在初中物理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当今初中物理课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很不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前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应试教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以往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考试和升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书呆子,大多数是高分低能,学生走向社会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传统的应试教育越来越突显现出它的落后性,为了摆脱这种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的是考试升学,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很多,但是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就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往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听话,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始终跟着老师的思路,唯老师命是从,这样就限制了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基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就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更不怕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与生俱来的潜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在讲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课时,就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找找身边有哪些东西是凸透镜,有的学生以前经常拿放大镜做玩具,有的学生还在太阳底下用放大镜烤死小昆虫,以前这些行为都被认为是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被老师批评,可是在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创新的新的教育形势下,这些形为不再是大逆不道的违纪行为,学生天生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正是这些行为让他们知道了放大镜就是凸透镜的一种,他能把大阳光聚集到一个点,那个点的温度很高,可以把小昆虫烤死甚至把火柴头或是纸片烤着,我不但对学生用放大镜烤死小昆虫的行为不批评反而加以鼓励,让学生在玩的同时思考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只是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注意防火,不要随意用放大镜把可燃物烤着,以免引起火灾。在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主宰者,我给了学生创新的机会,较好地把握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本课节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凸透镜?有的学生当时就举手说爷爷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这样的作业设计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应用,因此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书呆子,实践证明,以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那种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型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往往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势,不能很好地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的教育模式下,在课堂上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便将来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如在讲授《蒸发》一课时,让学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蒸发?提前预习时给学生留下数个参加实践的家庭作业:(1)让学生帮家长洗衣服,并把衣服晾干;(2)让学生帮家长蒸馒头,并提醒学生注意在蒸馒头过程中锅里水的量的变化。在课堂教学时首先检查学生的家庭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让学生叙述帮家长洗衣服和晾干衣服以及帮家长蒸馒头的过程,并提出问题:(1)在晾干衣服的过程中湿衣服里的水哪去了?(2)蒸馒头过程中锅里的水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水会变少?少的那部分水哪去了?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蒸发的概念,这样的做法首先让学生从实践入手,从生活中学到了知识,不但使学生容易掌握,使学生容易接受,比以往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概念的教学方法要先进得多,更主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家庭实践,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热爱劳动的精神,还能让学生实践中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学生印象很深,轻易不会遗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到阅读,往往让人想到语文学科,其实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所必备的能力,其它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同样需要阅读,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非常重要。
物理学科有很多概念、定理、定律,这些概念、定理、定律都是通过文字来表述的,而且这些概念、定理、定律表达都比较严密,差一个字可能意思就变了,要想让学生理解掌握这些概念、定理、定律,就要让学生先从字面上先阅读这些文字表述。我在课堂教学中就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做法是:在讲课之前首先给学生列出阅读提纲,并给学生列出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通篇阅读课本,这样学生阅读时就有目的性,减少了阅读的盲目性,对于课本上的重点段落特别是概念、定理、定律的描述内容提醒学生反复阅读,比如我在讲授《浮力》一课时,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轮船为什么能在海上航行而不沉下去?(2)一个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会沉下去?一个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就漂起来?(3)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4)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并在阅读过程中回答这些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当今的教育改革已经全面铺开,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模式,在这种新的教育形势下,只有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初中物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在初中物理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是当今初中物理课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很不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前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应试教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以往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考试和升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书呆子,大多数是高分低能,学生走向社会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传统的应试教育越来越突显现出它的落后性,为了摆脱这种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的是考试升学,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很多,但是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就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往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听话,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始终跟着老师的思路,唯老师命是从,这样就限制了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基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就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更不怕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与生俱来的潜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在讲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课时,就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找找身边有哪些东西是凸透镜,有的学生以前经常拿放大镜做玩具,有的学生还在太阳底下用放大镜烤死小昆虫,以前这些行为都被认为是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被老师批评,可是在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创新的新的教育形势下,这些形为不再是大逆不道的违纪行为,学生天生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正是这些行为让他们知道了放大镜就是凸透镜的一种,他能把大阳光聚集到一个点,那个点的温度很高,可以把小昆虫烤死甚至把火柴头或是纸片烤着,我不但对学生用放大镜烤死小昆虫的行为不批评反而加以鼓励,让学生在玩的同时思考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只是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注意防火,不要随意用放大镜把可燃物烤着,以免引起火灾。在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主宰者,我给了学生创新的机会,较好地把握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本课节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凸透镜?有的学生当时就举手说爷爷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这样的作业设计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应用,因此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书呆子,实践证明,以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那种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型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往往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势,不能很好地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的教育模式下,在课堂上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便将来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如在讲授《蒸发》一课时,让学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蒸发?提前预习时给学生留下数个参加实践的家庭作业:(1)让学生帮家长洗衣服,并把衣服晾干;(2)让学生帮家长蒸馒头,并提醒学生注意在蒸馒头过程中锅里水的量的变化。在课堂教学时首先检查学生的家庭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让学生叙述帮家长洗衣服和晾干衣服以及帮家长蒸馒头的过程,并提出问题:(1)在晾干衣服的过程中湿衣服里的水哪去了?(2)蒸馒头过程中锅里的水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水会变少?少的那部分水哪去了?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蒸发的概念,这样的做法首先让学生从实践入手,从生活中学到了知识,不但使学生容易掌握,使学生容易接受,比以往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概念的教学方法要先进得多,更主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家庭实践,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热爱劳动的精神,还能让学生实践中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学生印象很深,轻易不会遗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到阅读,往往让人想到语文学科,其实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所必备的能力,其它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同样需要阅读,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非常重要。
物理学科有很多概念、定理、定律,这些概念、定理、定律都是通过文字来表述的,而且这些概念、定理、定律表达都比较严密,差一个字可能意思就变了,要想让学生理解掌握这些概念、定理、定律,就要让学生先从字面上先阅读这些文字表述。我在课堂教学中就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做法是:在讲课之前首先给学生列出阅读提纲,并给学生列出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通篇阅读课本,这样学生阅读时就有目的性,减少了阅读的盲目性,对于课本上的重点段落特别是概念、定理、定律的描述内容提醒学生反复阅读,比如我在讲授《浮力》一课时,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轮船为什么能在海上航行而不沉下去?(2)一个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会沉下去?一个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就漂起来?(3)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4)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并在阅读过程中回答这些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当今的教育改革已经全面铺开,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模式,在这种新的教育形势下,只有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