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大进步。思维导图通过图形、颜色等将地理知识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思维导图的模式有认知心理学与教育学的意义,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对高中生的地理教学来说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着重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高中地理对一些文科生来说是高考路上的“拦路虎”。高中地理虽然偏文但是其思维方式偏理,这样就容易导致地理在文综中拉分。本文引入了思维导图的地理学习方式,希望对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一、思维导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1.思维导图的优点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这种思维导图通过绘图、颜色等将人思维中的知识组织落实到纸张上。因此更具有形象性、组织性、逻辑性,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并且通过思维导图,我们也可以将我们的知识进行一次有效的梳理,这样就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思维导图对于高中地理这科知识结构复杂,思维逻辑性强的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2.高中地理的特点
综合性是高中地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情社会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多变性等综合在高中地理中。我们要不断根据局部的地理环境,适当地分析人情社会多变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浩大而繁复的工程,如果没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这个迷宫中,我们很快就会迷失自己。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1.分析教学的目标,准备备课的笔记
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对整门课程以及教学单元进行分析,从而在宏观上对教学目标进行把握,对教学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思维导图的准确确立。教师要做好备课笔记,这样在进行思维导图时,对知识点容易连接,并且可以有重点地进行突出,有助于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掌握。
例如,在高中地理“洋流的认识”一课中,教师的思维导图的构成中,洋流的分布位置以及洋流的名称是整节课的重点,在思维导图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备课笔记将重点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这样整个洋流在这节课中的知识点就重点突出,并且整个知识框架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对洋流知识的整体掌握。
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学习
根据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的心理学理论,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学习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自发地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意义的建构,这样最后形成一个整体,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教师在教授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时候,教师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我们在学习“地貌”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将不同地貌的特点、形成等混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对不同地貌进行意义的建构,这样只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意义建构,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混淆程度才降低,有助于高中生对“地貌”知识点的学习。
3.明确问题,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引导学生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并且应用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去。因此,教师对学生在宏观上的知识点进行引导完毕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明确问题,绘制思维导图。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就可以将有关的知识点进行连接,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从宏观上和微观上综合把握,提高其地理学习能力。
4.小组合作,完善思维导图
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使得小组之间不同的社会成员就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对思维导图进行不断的完善。小组之内的不同成员的交流,不同思想的碰撞,就容易解决在学习的道路上碰到的疑难问题,从而不断地对思维导图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科学,更加成熟和更加全面。
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同时思维导图符合我国高中地理这个学科的特点,并且适应了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对我国高中生地理的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讨,希望对思维导图在全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推广有一丝帮助。
(作者单位:云南省罗平县第三中学)
高中地理对一些文科生来说是高考路上的“拦路虎”。高中地理虽然偏文但是其思维方式偏理,这样就容易导致地理在文综中拉分。本文引入了思维导图的地理学习方式,希望对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一、思维导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1.思维导图的优点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这种思维导图通过绘图、颜色等将人思维中的知识组织落实到纸张上。因此更具有形象性、组织性、逻辑性,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并且通过思维导图,我们也可以将我们的知识进行一次有效的梳理,这样就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思维导图对于高中地理这科知识结构复杂,思维逻辑性强的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2.高中地理的特点
综合性是高中地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情社会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多变性等综合在高中地理中。我们要不断根据局部的地理环境,适当地分析人情社会多变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浩大而繁复的工程,如果没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这个迷宫中,我们很快就会迷失自己。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1.分析教学的目标,准备备课的笔记
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对整门课程以及教学单元进行分析,从而在宏观上对教学目标进行把握,对教学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思维导图的准确确立。教师要做好备课笔记,这样在进行思维导图时,对知识点容易连接,并且可以有重点地进行突出,有助于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掌握。
例如,在高中地理“洋流的认识”一课中,教师的思维导图的构成中,洋流的分布位置以及洋流的名称是整节课的重点,在思维导图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备课笔记将重点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这样整个洋流在这节课中的知识点就重点突出,并且整个知识框架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对洋流知识的整体掌握。
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学习
根据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的心理学理论,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学习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自发地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意义的建构,这样最后形成一个整体,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教师在教授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时候,教师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我们在学习“地貌”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将不同地貌的特点、形成等混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对不同地貌进行意义的建构,这样只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意义建构,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混淆程度才降低,有助于高中生对“地貌”知识点的学习。
3.明确问题,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引导学生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并且应用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去。因此,教师对学生在宏观上的知识点进行引导完毕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明确问题,绘制思维导图。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就可以将有关的知识点进行连接,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从宏观上和微观上综合把握,提高其地理学习能力。
4.小组合作,完善思维导图
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使得小组之间不同的社会成员就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对思维导图进行不断的完善。小组之内的不同成员的交流,不同思想的碰撞,就容易解决在学习的道路上碰到的疑难问题,从而不断地对思维导图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科学,更加成熟和更加全面。
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理念,同时思维导图符合我国高中地理这个学科的特点,并且适应了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对我国高中生地理的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讨,希望对思维导图在全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推广有一丝帮助。
(作者单位:云南省罗平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