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安徽省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不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命题中的重头戏。它直接影响着学生高考语文分数的高低。然而,学生很多的失分并非来自学生自身的能力,而是来自题目命制的失误。因此题目命制的质量影响着高考的公平性,影响学生的得分,也影响着学生的未来。笔者在指导学生备考的过程中,发现近年安徽省现代文阅读命题中存在一些不足。为避免走老路、蹈故常,笔者不揣谫陋,把拙见胪陈于此,以祈引起重视。
  不足表现一:选择的文本失当
  毋庸讳言,现代文阅读的选文不一定出自名家,但理应是名篇。只有好的“料子”“坯子”,才能裁制出漂亮的“衣服”。因此要想命好题,第一步就要选好文。入围高考的选文理应如《新课程标准》所说“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是语言、结构、章法,还是文体特征、主题等都应该是经得起品读、耐得住琢磨的。然而安徽省2009年选的《董师傅游湖》,2012年选的《往事》(二)显然就不具备上述特征。
  作为一篇小说,《董师傅游湖》的文体特征并不明显,读来更像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小说是叙事性极强的文体,叙事是小说的突出功能。而《董师傅游湖》全文共41句话,与情节有直接关系的叙事话语只有7句,更多的是作者交代性的语言。比如“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得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小说的前四段都是这种笔法写下来,让读者觉得缺少了品味的空间。同样在读这篇小说时,读者会发现作者表达主题的意愿太过强烈,基本上每一段都有而且不止一处的流露作者观点的语句。情节、人物成了作者观点的点缀,这是典型的马克思所批判过的“席勒式”的创作方式。由此可见,命题者选择的这篇小说很难说是篇优秀的小说。
  2012年选的是《往事》(二)。作为高考的选文,笔者认为这篇散文有以下不足:一是情感的不真实、显豁。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我”和父亲的灯下对话。主要围绕“我”想去做灯台守,遭到父亲的质疑展开。“我”强烈地向往着去做灯台守,认为灯台守是伟大的、高尚的、富有诗意的,并为之处心积虑了三年。然而父亲却说灯台守不要女孩。这像一盆冷水泼灭了我燃着的梦想。读到此我们很难相信为自己高尚的理想处心积虑三年,却不知道实现这一理想的条件。如果知道实现这一理想的条件,前面的对话就显得多么不真实、做作。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早就指出文学作品,“写景宜显,写情宜隐”,然而通读这篇散文,我们会发现“我”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高尚与伟大,一再地强调灯台守的伟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二是语言的晦涩、藻饰。通读全文,作者在语言上的雕琢痕迹是非常明显的。可能是时代的原因,作者处在文白交替的时代,文中大量的不文不白的词汇,也使得文风不够畅达。“支颐”、“言次”、“慰安”、“中边”等等,这些生僻的词汇使得文章显得晦涩拗口。这样语言风格的文章缺少典范性,选入高考,笔者认为也是失当的。
  不足表现二:命题语言和参考答案的失范
  梳理近年安徽省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语言,笔者还发现存在表述失范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题干语言表述的指向不够清晰明了,甚至存在歧义现象。比如2010年选文《碑》的第12题题干表述为:“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其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就既可以理解为“景物的特点”也可以理解为“景物描写的手法”。而从答案来看,命题者考查的是后者。就这个题干问法而言,学生不答手法其实也不应该扣分。其实如果命题者对题干稍作修改,就会避免理解上的分歧。“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手法和作用作简要分析”,指向就很明确,学生自然也会把景物的特点涵盖在答案中。同样,2013年选文《樱桃》的第13题题干的问法也存在两解,兹不一一赘述。二是提供答案术语过于艰深,学术化气息太浓,严重超越了高中生的认知水平。2010年选文《碑》的第14题探究题提供的答案就存在上述弊病。“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悲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何谓“暖笔、亮笔”,命题者语焉不详,这样的理论术语让学生和老师如堕五里雾中。2013年选文《樱桃》的第13题题干问“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的第一点就匪夷所思:“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展开,行文舒徐自然。”联系全文来看,这样的答案大概只有命题者可以想得出来,“行文舒徐自然”这样的理论术语大概也只有教授文学理论的教授、博士们会用。命题者大概忘了,应考的只是十七八岁的高中生。还有《樱桃》的第12题题干问“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了便于研读,笔者把该句摘录下来:“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春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很显然,这是道考查“语句作用”的题型。那么我们就需要从内容上该句写了什么,结构上该句与上下文什么关系,主题上该句对主题有什么作用,三个维度来组织答案。以这样的思维路径,我们不难得出该画线句的作用:①突出强调“樱桃”在传统文化中是“春天逝去信号”的感伤特征。②与下文作者赋予“樱桃”新的内涵形成鲜明对比。③有利于突出文章主题,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息。这样的答案可能更符合常态的思维习惯,也可能更合乎高中生的认知、鉴赏水平。而命题者给出的答案是:“①转入对樱桃寓意的阐发。②为樱桃新的寓意作衬托。③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从阅卷结果来看,该题的赋分为4分,而难度系数为0.21。得分如此之低,这不能不让人深思,答案的规范是多么重要。不按常理的、不“接地气”的、不合规范的答案,直接干扰学生的正常得分。“阳春之曲,和者必寡”,我们的命题者拟制答案时不可不慎。
  不足表现三:参考答案内容的失准
  高考题提供的答案最基本的要求应该准确、全面、严谨而有条理。然而近年安徽省现代文阅读命题者所拟制的答案,却存在着明显的失准现象。笔者下面就胪举几例,供方家正之。
  安徽省2009年选的《董师傅游湖》的第11题题干表述为“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命题者提供的参考答案为“董师傅领小翠游湖”。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关于情节理论的经典命题,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是个故事。‘国王死了,王后死于心碎’就是个情节。”可见情节强调了前后事件的因果情感逻辑。这一理论也早就为我国的文艺理论家所接纳。如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童庆炳教授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已采纳了这一著名论断。由此来看,安徽省提供的答案就不符合“情节”的特征,而是“故事”了。这一失准的答案就暴露出我们省命题专家小说理论的滞后和不足。
  2013年选文《樱桃》的第13题题干问“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命题者提供的答案为:“①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展开,行文舒徐自然。②在前五段叙述社会生活变化的基础上,借樱桃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丰富文章内涵。③后三段从不同层面提示樱桃寓意,升华文章主旨。”纵观全文,这样的答案也是不够严谨的。文章前面写桐庐的变化,桐君祠正在重修整修、古铜树生发新芽都表现了桐庐的未来充满生机,丰富、坚实、健旺。在此基础上,后三段写樱桃,实际上是借樱桃的形象和寓意来进一步表现桐庐的的生机。可见,前面的内容为后面集中写樱桃做铺垫,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因此参考答案中应该补足这一点才更为完整。同样,2012年安徽省选的散文《往事》(二)的第11题问“‘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而提供的答案中很显然也少了“灯台守是光明的使者的象征”这一种重要的信息。
  以上就是笔者在指导学生备考时,发现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中的一些不足。不揣冒昧,“无意揭伤疤,有意引疗救”。毕竟高考对考生来说太重要了。
  郑伟,赵文汉,语文教师,现居安徽阜阳。责任编校:郑利玲
其他文献
父亲在山坡上种杉木。父亲和父亲一样的村里男人都在山坡上种杉木。村里的男人自古如此。在故乡的山梁上,随处是郁郁葱葱的杉木林。故乡人所居住的楼房都是用这种杉木建成的。精致而别雅地存于山间。故乡人故去后,又用山梁上的杉木做成棺材下葬,终归于尘土,与草木枯荣。如若不考虑生活中的艰辛,居于此般乡间,便是童话。  小时候,父亲总会叫上我们兄妹几人跟他一起上山给杉木林铲除杂树和荒草。记得一个下午,我们干活累了,
【摘 要】“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诉求。在小班化的班级管理中应充分体现这一诉求,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一套富有激励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帮助孩子树立制度意识。具体可从“内化目标,建立制度框架,激发民主意识;因生制宜,完善评价制度,激发进取意识;集思广益,健全管理制度,激活创新意识”三方面着手优化小班班级管理,让每个学生的内心都能被搅动起来,激励他们努力向前,在各个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摘要】在新课改形势下,教育部门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指示,需要向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转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要求。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基于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张琼仙,重庆市潼南中学校。  在新课改形
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的,它由教室环境、教学设备、学生和教师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着。如果缺少了恰当的组织和引导,即使课前再详细的分析和设计,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二个关键环节即为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  课堂教学组织与引导,就是让学生在一个民主、宽松、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兴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得到全面发展。这需要从课堂的切入点、学习动机
【摘要】地理教学应关注课堂的“品”和“质”,通过创设“有温度”的教学情境提升课堂“品位”,以“真实”的教学情境推动学生“品味”。有“品质”的教学情境关注文化蕴含、历史温度、学生经验,重视劣构问题的提出与情境的贯穿。  【关键词】地理情境;温度;真实;品位;品质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3-0073-05  核心素养是能力、品格
2017年10月12日,美国海军官方网站正式发布了一条关于AN/AES-1机载激光水雷探测系统实现初始作战能力的事实文件,引起了各国反水雷作战专家的广泛关注。历史背景  水雷自16世纪应用于海战以来,凭借其价格低廉、部署简单、隐蔽性好、破坏力巨大、威胁时间长等诸多优势成为世界各国有效打击敌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有力武器。据统计,目前世界上50多个国家(不包括美国)的军火库中有300多个型号的总数超过2
《窦娥冤》位列元杂剧四大悲剧之首。剧中,关汉卿以他个性的手笔,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既反映了无官不贪,无狱不冤的社会现实,又以“窦娥三誓”的夸张与用典、窦娥显灵的夸张与想象,营造了悲剧气氛,反映了窦娥们的理想与愿望。在剧中,窦娥既指斥天地“不分好歹”“错勘贤愚”,又只能依靠天地来“动地惊天”“感天动地”。这是窦娥的矛盾和命运,这也是关汉卿的矛盾和命运。   四典引出三誓愿。《窦娥冤
南迦巴瓦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峰,海拔7782米。藏浯意为 “雷电如火燃烧”,“直刺苍穹的长矛’。其位于中国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的米林县派镇,为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同时,与其紧邻着的雅鲁藏布江自大峡谷中绕着它转了一个马蹄形的弯,随后通向印度洋方向,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
本届印度航展延续了上届航展的发展思路,自始至终贯穿着“印度制造”的主题,旨在加大力度推动武器和装备的国产化,降低本国对进口武器的依赖,充分体现了印度政府积极推动本国制造能力和水平的经济发展思路。  2月14日至18日,第11届印度航空航天与防务展在班加罗尔附近的耶拉汉卡空军基地举行,共有72架飞机参加了地面展示和飞行表演,但引人关注的依然是军用航空装备。在号称“亚洲规模最大”的印度航展上,印度国内
【摘 要】长时探究是指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一个自主的、较长时间的、连续不中断的观察实验活动。但在日常科学课堂教学中,长时探究更多时候处于“高冷”的尴尬地位。对此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活动,设计任务”“呈现任务,有序推进”“展示成果,提升思维”的步骤,提升长时探究的有效性。  【关键词】任务驱动 长时探究 电和磁  长时探究是指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