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o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新理念。语文教师应当改变过去只重分数重技能的教育观,积极探寻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领域。叶圣陶先生在《作文与做人》一文中也强调指出:“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综观江苏省近几年高考作文:2002年“心灵的选择”,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6年“人与路”,2009年“品味时尚”,一直到2010年“绿色生活”,2011年“拒绝平庸”,2012年“忧与爱”等,越来越彰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高要求。但就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现状来看,我们对学生作文深处的素养培养还是有缺失的。
  一、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江苏高考作文分值为70分,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作文教学,致使高中作文教学日趋功利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作文教学走向了困乏而低效的状态。
  1.从学生角度看
  首先,心理态度方面。学生虽深知70分的作文在高考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分量,但对作文的厌烦心理仍十分严重,写作兴趣不浓厚,甚至畏惧作文。即使是在教师的“高压”下完成了课堂作文,也多是敷衍了事。
  其次,内容思想方面。大多数学生作文内容较空洞、虚假,没有生气。一是他们的心理尚不够成熟,思想认识水平较低,且带有空虚消极的情绪;二是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他们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认识,作文与生活脱节。
  2.从教师角度看
  首先,是指导思想的懈怠轻视。大部分教师注重基础教学,但到了作文教学课时便敷衍草率,甚至没有作文教案。在命题时,出题随意化、老套化,导致多数学生不感兴趣。
  其次,是写作技巧的过度强调。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常给学生讲解作文的写作技巧,一味强调议论文、记叙文的结构模式,认为写作教学只要能让学生应付考试,得到较高的分数就行,片面强调作文的机械化技巧性训练,忽视了能发挥长远作用的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再次,是批语评价的随意草率。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学生花了精力完成作品后都期望得到教师的评价,但由于时间限制,很多时候教师会居高临下地给学生打个分数了事,或者草率写上一句不痛不痒的评语,这无形之中浇灭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语文教师应该在传授写作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
  1.尊重个性,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尽相同,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具备宽容的胸襟。学生可以评论国家大事,也可写平凡小事;可以立足现实,也可遨游幻境;可以赞颂美好的生活,也可抨击社会的阴暗。这样才能展现学生最本真的个性体验,才会出现丰富多彩的个性观点和思想火花的碰撞。否则,就会使学生被束缚在重重的规范之中,泯灭了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2.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和感悟。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开始被要求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然而,到了高中阶段,却无心发现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其实,走在校园里或游览于名胜古迹间,哪怕是一泓清泉或是一片树叶,都可以带来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静心去亲近大自然,捕捉事物的自然之美,心中的细腻情思才会淌出源源清流。
  3.关注社会,丰富生活阅历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对于学生作文来说,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但多数青少年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参与社会的能力还不够。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提高写作能力。比如,笔者在指导写作取材时,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国际重大问题,从“抢盐风波”、“毒胶囊”、“钓鱼岛事件”、“PM2.5”到“厉行节约”、“奶粉限购令”、“雅安地震”等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从而逐步增强关注生活、阅读生活的忧患意识。
  4.沟通心灵,体验真情实感
  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近年来一直在呼吁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他说:“高考作文要得高分,不在于用了多少名言名句,关键是要写出真情实感。”如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要求记叙文重在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上下功夫,切忌胡编杜撰。据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家庭生活,真正融入亲情,并注重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表露真情实感。以高中生实际年龄所能有的心灵体验为限度,以生活、朴实和真切打动人,抛弃假大空。
  5.素材熏陶,注重阅读积累
  写作技能的提高不能独立地进行,语文教师应合理地给学生提供优秀的写作素材以进行熏陶感染。一方面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语文课本资源,如司马迁、李白、文天祥等历史人物故事,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名人的言行和诗词文赋来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此外,阅读是学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考作文备考的重要渠道。譬如2013年江苏高考材料作文《探险者与蝴蝶》,原文正是出自2011年第4期的《读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重视在阅读中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辨事理,增长见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使内心感染到高尚的气息。
  6.有效评价,彰显人文关怀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肩负起在作文中教会学生求知、做人的重要责任,所以教师要改变评判者的角色,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平等交流的评价平台。在实际指导中,要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不足之处,以评促改,指导学生进行反复修改,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也可以引导学生互批作文,学会与人交流,真率地讨论,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水平;甚至可以开办校刊,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让更多人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此外在批改学生的作文、周记时,可以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正确指导。精撰的批语、有效地评价在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学生健全人格上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作用。
  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具有较高的生活素养和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成为更全面、更完美、更成功的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以作文促做人,以做人促作文,正确处理好“做人”与“作文”的关系,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26301)
其他文献
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和自然科学类文章是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内容。但在备考复习中,学生对这两类文章的阅读多存畏惧,原因是考生对这两类文章的材料较陌生,考生知识储
1.前言    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是指以家庭伦理道德为内容,对广大高中学生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高中语文蕴涵着丰富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资源,现行教材都不同程度地蕴藏着家庭伦理道德内容,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道德伦理化阶段,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认识上的误区    在学校教育中,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并未引起教育者和
在新形势下,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语文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将个人的专业素质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相应的改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重新构建新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  一、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对语文课的学习可以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使自身专业能力
在国内众多管理咨询专家中,王希苏的经历有些特殊:中山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哈佛大学比较文化博士后,麻省理工学院MBA;
高中物理实验是高考的重要考点,而在实验中合理应用图像解决问题更是热点.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各个物理量的关系错综复杂,多为非线性关系,因此,绘制出有关两个物理量的图像也多以曲线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日渐重视人本管理,以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因而,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显得日益重要起来。那么,企业应当怎样安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学习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独立的阅读学科理念 
高考作为常模参照性考试,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选拔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合格新生,同时又对中学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科高考分数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虽然不应该用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