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有效而恰当的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桥梁.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实证研究,探究初中物理教师在当前教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达到提高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水平的目的.
1课堂提问的几个误区
1.1问题设计“脱离化”
有时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回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多囿于教材,脱离学生的智力水平,其结果或者是由于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不会作答.例如在压强应用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想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过程,问学生“扁担是如何减小压强的?”可是现在的学生有多少干过农活,有多少人见过农具.
1.2问题教学“结论化”
教学实践中,重问题结论、轻思维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讨论由情境而引发的问题,最后教师提供问题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学生经历了自主思考问题的过程,但教师真正关注的是学生的答案是否与自己的期望一致.当得到的是学生不够准确或近似的答案时,教师难免会对这些回答敷衍了事,进而急忙转问其他学生,直到问到他所认可的答案为止.这里的问题讨论只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手段,教师并没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有对问题解决的方法、思路等方面的启发与点拨,更无暇顾及学生在探索问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例如,有位教师在上《物质的物理属性》的预设活动二中提出了“请同学生说说水与酒精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却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第一位同学说它们的密度不一样,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它们的蒸发快慢不同,这位教师可能感觉到这位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又没有回答自己预想的答案:气味的不同,就没有肯定该学生的答案,更没有大力表扬这位同学的积极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就损伤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苗头.
物理课堂出现如此现状,究其原因是物理教师对有效提问的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非常有必要了解有效提问的内涵和策略.
2有效提问的内涵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提问的实质是学生能自觉地揭示认知中的矛盾和冲突,征求他人的帮助以确定自己进一步思考的过程.它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头脑中有问题意识;二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并试图表述问题;三是能够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有效的课堂提问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
3有效提问策略
3.1优化提问的意识
物理教师优化提问的意识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3.1.1建立对课堂提问的基本认识
从问的本质出发,理解不同情境中的“问”,比较课堂提问与其它场景中的“问”之间有何异同.通过这些对比建立自己对课堂提问的认识和观点,界定自己对提问的理解.通过对提问的深入的思考捕捉物理课堂提问的核心,体会问给课堂带来的裨益.
3.1.2丰富课堂提问的经验
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年轻教师更容易抓住课堂提问的关键点,提出的很多问题直指大部分学生思考的误区和思维的关键点.我们相信,这是教师在多年工作中积累的结果.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学生对它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但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的年龄和智力发展水平却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课堂中学生的认识存在相当多共性的内容.通过观察、积累和分析,教师就能够迅速地丰富自己提问的经验,反思问题对学生的影响,不断提升自己提问的意识,在实践中磨练出最优质的提问.
3.2设置发问点策略
发问点是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切入点.教学过程中通常在重点和难点的地方设置问题.对于重点知识,学生在初学的时候往往感觉很简单、好理解,其实并没完全领会其中的深意及其在不同情况中的应用.在这里设疑发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反复揣摩以达到正确的理解.难点知识是学生不易理解、易混淆的地方,设置问题可以分解问题的难度,把握思考的方向,达到排疑解难的目的.
3.3进行提问训练
应该把提问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1)陈述法:指把观察到的现象直接问题化的方式.比如学生观察筷子在水中发生弯折提出这样的问题:“筷子在水中为什么会向上弯折?”这种提问方式只是把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描述后加一个问号就可以了,只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的学生一般可以在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实验操作、资料介绍中应用这种方法提问.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把现象的认识转化为一个科学的问题,缺乏明确的探究方向,所以这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提问方式,或者说这只是学生提问意识的一种表现方式.
(2)列举法:指在观察现象时,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改变观点进行思考的方法.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提问:能否它用?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代用?能否调整?能否多用?等.
3.4提问的注意事项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同时尊重学生差异.问题应该是向全班同学提出,让大部分学生思考回答的问题,而不是让少数学生回答大部分问题.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还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应当看到,处于发展过程的学生可塑性很大,其个别差异具有不稳定性,某一方面的短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一些老师下意识地只叫可能知道答案的学生,并把这作为一种自我强化的策略.他们只想要“正确”答案,更多的是关心知识点和按部就班地上课,而不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其实教师需要意识到,无论他们上课计划得多么万无一失,学生常常会在观点的理解上出差错,这就要求教师用不同的程序和例子进行重教.如果教师想要准确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材料,就需要从有代表性的学生样本中获得反馈,其中包括胆小的学生和学困生.老师通常不怎么叫很少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诸如害羞的学生或学困生.那些回避在大家面前回答问题的学生,需要给予机会学会成功地参与.并且,如果学生知道老师只会叫举手的同学,他们就会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叫一下不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启发学生大胆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提升物理教师的魅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促进和谐课堂的发展.
1课堂提问的几个误区
1.1问题设计“脱离化”
有时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回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多囿于教材,脱离学生的智力水平,其结果或者是由于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不会作答.例如在压强应用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想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过程,问学生“扁担是如何减小压强的?”可是现在的学生有多少干过农活,有多少人见过农具.
1.2问题教学“结论化”
教学实践中,重问题结论、轻思维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讨论由情境而引发的问题,最后教师提供问题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学生经历了自主思考问题的过程,但教师真正关注的是学生的答案是否与自己的期望一致.当得到的是学生不够准确或近似的答案时,教师难免会对这些回答敷衍了事,进而急忙转问其他学生,直到问到他所认可的答案为止.这里的问题讨论只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手段,教师并没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很少有对问题解决的方法、思路等方面的启发与点拨,更无暇顾及学生在探索问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例如,有位教师在上《物质的物理属性》的预设活动二中提出了“请同学生说说水与酒精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却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第一位同学说它们的密度不一样,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它们的蒸发快慢不同,这位教师可能感觉到这位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又没有回答自己预想的答案:气味的不同,就没有肯定该学生的答案,更没有大力表扬这位同学的积极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就损伤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苗头.
物理课堂出现如此现状,究其原因是物理教师对有效提问的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非常有必要了解有效提问的内涵和策略.
2有效提问的内涵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提问的实质是学生能自觉地揭示认知中的矛盾和冲突,征求他人的帮助以确定自己进一步思考的过程.它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头脑中有问题意识;二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并试图表述问题;三是能够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有效的课堂提问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
3有效提问策略
3.1优化提问的意识
物理教师优化提问的意识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3.1.1建立对课堂提问的基本认识
从问的本质出发,理解不同情境中的“问”,比较课堂提问与其它场景中的“问”之间有何异同.通过这些对比建立自己对课堂提问的认识和观点,界定自己对提问的理解.通过对提问的深入的思考捕捉物理课堂提问的核心,体会问给课堂带来的裨益.
3.1.2丰富课堂提问的经验
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年轻教师更容易抓住课堂提问的关键点,提出的很多问题直指大部分学生思考的误区和思维的关键点.我们相信,这是教师在多年工作中积累的结果.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学生对它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但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的年龄和智力发展水平却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课堂中学生的认识存在相当多共性的内容.通过观察、积累和分析,教师就能够迅速地丰富自己提问的经验,反思问题对学生的影响,不断提升自己提问的意识,在实践中磨练出最优质的提问.
3.2设置发问点策略
发问点是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切入点.教学过程中通常在重点和难点的地方设置问题.对于重点知识,学生在初学的时候往往感觉很简单、好理解,其实并没完全领会其中的深意及其在不同情况中的应用.在这里设疑发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反复揣摩以达到正确的理解.难点知识是学生不易理解、易混淆的地方,设置问题可以分解问题的难度,把握思考的方向,达到排疑解难的目的.
3.3进行提问训练
应该把提问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1)陈述法:指把观察到的现象直接问题化的方式.比如学生观察筷子在水中发生弯折提出这样的问题:“筷子在水中为什么会向上弯折?”这种提问方式只是把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描述后加一个问号就可以了,只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的学生一般可以在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实验操作、资料介绍中应用这种方法提问.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把现象的认识转化为一个科学的问题,缺乏明确的探究方向,所以这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提问方式,或者说这只是学生提问意识的一种表现方式.
(2)列举法:指在观察现象时,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改变观点进行思考的方法.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提问:能否它用?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代用?能否调整?能否多用?等.
3.4提问的注意事项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同时尊重学生差异.问题应该是向全班同学提出,让大部分学生思考回答的问题,而不是让少数学生回答大部分问题.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还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应当看到,处于发展过程的学生可塑性很大,其个别差异具有不稳定性,某一方面的短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一些老师下意识地只叫可能知道答案的学生,并把这作为一种自我强化的策略.他们只想要“正确”答案,更多的是关心知识点和按部就班地上课,而不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其实教师需要意识到,无论他们上课计划得多么万无一失,学生常常会在观点的理解上出差错,这就要求教师用不同的程序和例子进行重教.如果教师想要准确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材料,就需要从有代表性的学生样本中获得反馈,其中包括胆小的学生和学困生.老师通常不怎么叫很少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诸如害羞的学生或学困生.那些回避在大家面前回答问题的学生,需要给予机会学会成功地参与.并且,如果学生知道老师只会叫举手的同学,他们就会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叫一下不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启发学生大胆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提升物理教师的魅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促进和谐课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