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6年,拥有“面粉大王”和“纺织大王”荣誉的荣德生在上海被绑架,绑匪开价百万美金,他回答:“我是一个事业家,不是一个资本家,我所有的钱全在事业上面,经常要养活数十万人,如果事业一日停止,数十万人的生活就要发生影响。……诸位这次把我弄来,实在是找错了人,不信你们去调查。”
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平日一袭长衫,布衣布鞋,一顶普通的瓜皮帽,饭食简单,不求特殊。他的座右铭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沈兆霖1852年写的这副隶书对联不仅挂在梅园的的大厅,听说晚年他自己的居室挂的也是此联。
他信佛,晚年素食,方士、巫术也有些相信,早年还曾想以堪舆为业。每次遇到大事,他都要到寺庙进香。他既敬和尚,又尊“仙人”,每逢大兴土木,他都要请仙人宣示动土时间、方位等。他是过渡时代的人物,他相信中国旧的一切。在他的自述中,可以看到很多有关风水、相面、梦示的记载,一次他生病用西医的办法打针,马上就可以好的,他却不肯,用中国旧法,挣扎了3个月才起床。
风水是他的特殊喜好,对风水地舆之道有几十年的经验,50岁后,每当春秋佳日,有空他常会约上同好数人,外出寻地,足迹几乎遍及江南名山。
但,梅花才是他一生的最爱,这有无锡的梅园为证。1912年,他在离太湖边不远的山坡上买下一处旧时的私家花园,并陆续在周边买地扩大,几年间种下梅花三千株,加上其他花木,到1914年就已粗成规模,他自称“一生低首拜梅花”,亲手题写了“梅园”二字。近百年后,梅园初建时他在大门口手植的紫藤仍在,梅花依旧年年盛开。从荣巷到梅园,他还修了一条马路。他没有把梅园据为私有,关起门来独自享受,而是免费对外开放,梅园从此成为无锡的重要一景。有人送他对联:“使有粟帛盈天下,常与湖山作主人”。当年甚至有人称他为“梅园孔圣人”。作家郁达夫来梅园,曾在里面的太湖饭店小住,他在《感伤的行旅》中说:
“我在此地要感谢荣氏的竟能把我的空想去实现而造成这一个梅园,我更要感谢他既造之后而能把它开放,而又能在梅园里割出一席地来租给人家,去开设一个接待来游者的公共膳宿之场。”
我最喜欢梅园里陶古渔的一副对联:“万顷烟波宜水月一生知己是梅花”。当年小商小贩在梅园穿梭来去,荣德生不但没有将他们挡在外面,反而为梅园能给他们带来生计而高兴。
张謇有诗“梅花早说梅园好”。1943年初,无锡仍在日本占领之下,69岁的荣德生听说先人墓木被人偷砍,第一次返回故乡,当天就去了梅园,门口的一对大梓树不见了,园内建筑门窗都无,匾、对皆空,只有老梅开花,分外精神,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六年不见,久别重逢,梅花仿佛在含笑迎接,比起往日更胜,登上山顶,环顾太湖的湖光山色,依旧美好。那天他在细雨中凝望徘徊,不知不觉布衫已湿。
1949年梅花盛开时,荣德生看见游客满园,有人因为爱花而折花,他心中忧虑,这种公共道德,不知何时才能提高程度,普遍改进。1955年9月荣毅仁根据父亲遗愿,将梅园送给当地政府,不再是私家花园,只保留乐农别墅一部分作为纪念父亲之处。
半个多世纪后,我第一次到梅园正赶上梅花开放。因为花开的缘故,梅园的门票要30元一张。荣德生自述从小到上海钱庄做学徒,后来自办实业,省俭勤奋,才有事业半天下,但他未尝忘农,所以给自己起的别字就叫“乐农”,1919年他在“梅园”修的别墅就叫“乐农别墅”,那是一幢简朴的半中半西的二层小楼,三间二进,外表毫不起眼,里面也不奢华。豁然洞读书处的学生、江南大学的教授曾先后把这里当宿所。
荣家兄弟常对子侄辈讲“有力量要贡献社会”,这里面既有父亲荣熙泰对他们的影响,父亲临终前嘱咐他们,如有余力,要尽力于社会,从一家到一族一乡推至一县一府。更有张謇这个榜样对他们兄弟的影响,荣德生平生推崇并处处仿效张四先生。张謇以大生纱厂为起点,建设家乡南通,荣家同样以实业为基础,开发无锡也是以靠近荣巷的开原乡一带。梁启超说起中国的地方自治,常以无锡与南通并举。1928年3月,虞洽卿为《茂福申新卅周纪念册》写序,开首就说:“吾国之所以实业名家者,南通张氏外,端推无锡荣氏。”当年免费向社会开放的梅园就是一个小小的证据。
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平日一袭长衫,布衣布鞋,一顶普通的瓜皮帽,饭食简单,不求特殊。他的座右铭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沈兆霖1852年写的这副隶书对联不仅挂在梅园的的大厅,听说晚年他自己的居室挂的也是此联。
他信佛,晚年素食,方士、巫术也有些相信,早年还曾想以堪舆为业。每次遇到大事,他都要到寺庙进香。他既敬和尚,又尊“仙人”,每逢大兴土木,他都要请仙人宣示动土时间、方位等。他是过渡时代的人物,他相信中国旧的一切。在他的自述中,可以看到很多有关风水、相面、梦示的记载,一次他生病用西医的办法打针,马上就可以好的,他却不肯,用中国旧法,挣扎了3个月才起床。
风水是他的特殊喜好,对风水地舆之道有几十年的经验,50岁后,每当春秋佳日,有空他常会约上同好数人,外出寻地,足迹几乎遍及江南名山。
但,梅花才是他一生的最爱,这有无锡的梅园为证。1912年,他在离太湖边不远的山坡上买下一处旧时的私家花园,并陆续在周边买地扩大,几年间种下梅花三千株,加上其他花木,到1914年就已粗成规模,他自称“一生低首拜梅花”,亲手题写了“梅园”二字。近百年后,梅园初建时他在大门口手植的紫藤仍在,梅花依旧年年盛开。从荣巷到梅园,他还修了一条马路。他没有把梅园据为私有,关起门来独自享受,而是免费对外开放,梅园从此成为无锡的重要一景。有人送他对联:“使有粟帛盈天下,常与湖山作主人”。当年甚至有人称他为“梅园孔圣人”。作家郁达夫来梅园,曾在里面的太湖饭店小住,他在《感伤的行旅》中说:
“我在此地要感谢荣氏的竟能把我的空想去实现而造成这一个梅园,我更要感谢他既造之后而能把它开放,而又能在梅园里割出一席地来租给人家,去开设一个接待来游者的公共膳宿之场。”
我最喜欢梅园里陶古渔的一副对联:“万顷烟波宜水月一生知己是梅花”。当年小商小贩在梅园穿梭来去,荣德生不但没有将他们挡在外面,反而为梅园能给他们带来生计而高兴。
张謇有诗“梅花早说梅园好”。1943年初,无锡仍在日本占领之下,69岁的荣德生听说先人墓木被人偷砍,第一次返回故乡,当天就去了梅园,门口的一对大梓树不见了,园内建筑门窗都无,匾、对皆空,只有老梅开花,分外精神,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六年不见,久别重逢,梅花仿佛在含笑迎接,比起往日更胜,登上山顶,环顾太湖的湖光山色,依旧美好。那天他在细雨中凝望徘徊,不知不觉布衫已湿。
1949年梅花盛开时,荣德生看见游客满园,有人因为爱花而折花,他心中忧虑,这种公共道德,不知何时才能提高程度,普遍改进。1955年9月荣毅仁根据父亲遗愿,将梅园送给当地政府,不再是私家花园,只保留乐农别墅一部分作为纪念父亲之处。
半个多世纪后,我第一次到梅园正赶上梅花开放。因为花开的缘故,梅园的门票要30元一张。荣德生自述从小到上海钱庄做学徒,后来自办实业,省俭勤奋,才有事业半天下,但他未尝忘农,所以给自己起的别字就叫“乐农”,1919年他在“梅园”修的别墅就叫“乐农别墅”,那是一幢简朴的半中半西的二层小楼,三间二进,外表毫不起眼,里面也不奢华。豁然洞读书处的学生、江南大学的教授曾先后把这里当宿所。
荣家兄弟常对子侄辈讲“有力量要贡献社会”,这里面既有父亲荣熙泰对他们的影响,父亲临终前嘱咐他们,如有余力,要尽力于社会,从一家到一族一乡推至一县一府。更有张謇这个榜样对他们兄弟的影响,荣德生平生推崇并处处仿效张四先生。张謇以大生纱厂为起点,建设家乡南通,荣家同样以实业为基础,开发无锡也是以靠近荣巷的开原乡一带。梁启超说起中国的地方自治,常以无锡与南通并举。1928年3月,虞洽卿为《茂福申新卅周纪念册》写序,开首就说:“吾国之所以实业名家者,南通张氏外,端推无锡荣氏。”当年免费向社会开放的梅园就是一个小小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