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医疗产业集群模式及其知识竞争力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引言
  产业集群是一种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是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区域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无论是劳动密集型集群还是知识、技术密集型集群都在一定程度上给集群及其内部的企业带来降低成本、提升集群创新能力、提高集群适应能力和扩大集群竞争优势等效用。
  知识竞争力是指国际上衡量一个区域将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转化为知识经济产出以及社会财富的能力。知识竞争力也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核心要素。哈金斯将一个经济体的知识竞争力定义为:创造新的想法、思想、程序和产品,并且把它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财富的生产力及能力。它不仅包括提出新创意的能力,还包括开发其经济价值的能力。
  集群的形成、效用和价值是与该集群的知识竞争力密不可分的,从知识竞争力的视角分析集群,特别是医疗集群这种新兴集群,不仅为现有的产业集群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即将形成的新集群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 医疗集群知识竞争力的模型构建
  1.集群知识竞争力的重要性
  知识竞争力作为当代经济体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企业或集群发展的效益、潜力和可持续性。知识竞争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基础, 直接决定了一个经济体在知识经济时代所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①相丽玲基于三大知识竞争力体系(2006)提出,知识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应包括知识经济产出、人力资本、知识资本、金融资本、基础设施和知识的经济转化能力等六大要素。② 赵建英(2008)根据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提出了衡量集群的知识竞争力的六个要素:知识产品要求要素、高级投入要素、产业配套要素、竞争与合作要素、学习与创新要素、政府政策要素。 赵建英:《产业集群知识竞争力的六个要素》,《经济管理》2008年第9期。
  2.医疗集群的知识竞争力模型构建
  医疗机构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其特有的知识资源。医疗产业集群内的知识资源更为丰富和多样,如何加强知识管理,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增强知识的竞争力,是该集群面对的主要问题。此外,医疗产业作为知识型服务业,肩负着不断创造新知识、新技术转化成经济产出,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是造福于民,为老百姓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更高超的医术和更优质的服务。因此,根据影响医疗集群知识竞争力的六大要素,笔者构建了以高级投入为基础,政府政策为引导,知识型服务业基础设施为保障,产业配套为支撑,竞争与合作为激励,学习与创新网络为动力的知识竞争力模型。
  其中,高级投入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这三大资本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都是命脉、是核心,而经济体的优势和价值也是三大资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合理整合的结果。人力资本作为集群企业高级要素资本的核心资本,是所有资本中最宝贵的资本。李永华等(2006)认为人力资本存量和流量水平是城市产业集群生成的关键因素, 它们在产业集群的最终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产业出现、产业聚集、产业集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永华、吴治国、石金涛:《论产业集群生成机制中的人力资本要素》,《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6期。知识资本是集群的重要发展资本,它决定着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1969)最早提出知识资本的概念, 他认为知识资本在本质上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无形资产, 而是一种思想形态的过程,是有效利用知识的过程, 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 [美]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著:《权力的分析》,陶远华、苏世军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87页。范徵( 2001 ) 认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本质是知识资本的协同整合, 但不是所有的知识资本都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构成成分, 知识资本只有具有价值创造性、难以模仿性、可延展性与可自更新性才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范徵:《核心竞争力——基于知识资本的核心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2、143页。同样,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金融资本正是产业集群培育和创新的推动器。再融资过程中,集群的形式有着明显的优势,魏守华(2002)、费淑静等(2004)认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由于空间的聚集和产业的专业化,在与金融机构的动态博弈中,有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成本上升,形成社会资本共生与信用优势;政府政策要素无论在集群经济或是区域经济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积极的引导集群或者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还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便利。M·E·Poter(迈克尔·波特)依据多国产业实践调查结果指出,在支持和强化产业集群上,政府扮演着关键角色;基础设施是经济体社会 、经济活动的基本载体。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基础设施承担着集群内部及与外界交流、沟通、共享、创新等一系列知识经济活动,对集群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经济体的知识竞争力提供了必备条件和潜在发展能力;产业配套要素对于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是必要条件,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既为集群内企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又能够吸引更多企业进入集群,扩大规模效应;集群内各个企业,一方面,作为一个整体但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合作能够取长补短、共同创新,另一方面,企业之间避免不了互相竞争,因此,竞争和合作又是集群知识竞争力的又一大影响因素;集群学习最早是欧洲区域创新环境研究小组的学者们提出的,是指产业区(集群)内的成员企业为了应付技术不确定性挑战而采取的协调行为。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避免闭门造车,才能更多的创新,增加集群知识价值,提升知识竞争力。
  这六个要素共同决定着集群知识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集群的创新能力,决定着集群能创造出多少价值并转化成知识和经济产出,而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经济产出能力又关系着集群是否能持续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内生可持续循环。
  三、新型医疗产业集群——上海国际医学园区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是在卫生部支持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推的新概念医学科技园区。该园区以先进医疗器械制造业和现代医疗服务业为核心,涉足医药研发、销售和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等领域,以打造高科技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高端医疗服务平台为目标,力争建成一座环境优美、科技领先、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医学科学城,以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为导向,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医学园区。根据两大核心产业定位,融合现代的规划理念,科学地将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分为六个主要功能区,包括: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区、医学研发区、国际医院区、国际康复区、医学院校区和国际商务区。 http://www.simz.gov.cn/.
  1.上海国际医学园的优势
  1.1 政策优势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是依托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建立的。园区是在国家卫生部和上海市政府重点支持下建立的“中国唯一大型国际化医学产业园区”,是火炬计划国家级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也是国家级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1.2 区位优势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占地11.79平方公里,位于浦东的心脏位置。园区集上海七大交通干线于一体,同时,空运、海运、公路等多种交通工具均可选择,方便快捷,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为长三角地区22个城市的约1亿人口带来了福利;国际医学园区的建立更是为全国医学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高提供了平台,让全国的医疗服务机构更便捷、更高效的学习到国内外的领先技术,从而提升全国的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上海作为太平洋上最重要的枢纽之一,有助于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中外交流合作,达到“引进来,走出去”的双赢目标。
  1.3 科研优势
  上海国际医学园的又一大特色是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在园区的六大功能分区中有两个是为科研建立的: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区和医学研发区。前者旨在创建国际水准的研发、制造、展示、流通、服务为一体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打造生物医药领域研发的高地;后者是为了建立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临床医学研发、基础医学研发、医疗器械研发以及生物医药研发机构,以配合医院、医学院校和医疗器械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四、上海国际医学园的知识竞争力
  1.上海国际医学园知识竞争力的六大要素
  1.1 高级投入要素
  高级投入要素是产业集群知识竞争力的基础因素,因此研究高级投入要素是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焦点所在。
  1.1.1 人力资本
  国际医学园六大功能区中的医学院校区,旨在与世界上医学和医疗器械教育方面的著名院校合作办学,并建成开放式实验室,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医护和医疗器械专业人才,从而全面带动上海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此外,园区专门建立了留学生创业园,为海归人士搭建了发挥自身才能的平台,为将人力资本转化成经济效益创造了更多条件。在集群形成后,大量人力资本涌入集群内,人力资本流量增大、存量提高,通过这些人力资本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有价值的思想和知识,并转换成产出价值,使得产业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从而提高集群的知识竞争力。
  1.1.2 知识资本
  西门子亚洲科技园、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所、整个园区采用电子监控系统和分区实行智能化物业管理告诉我们,上海国际医学园在坐拥高中低多层次人力资本的同时,还拥有强大的科技支撑和高智化的信息系统。
  1.1.3 金融资本
  根据上海国际医学园的集群性质和特点,首先,目前入驻的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世界500强的龙头企业和本土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都是具备充足金融资本和雄厚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因此,一般来说,本身不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加之,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可以推出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综上原因,上海国际医学园在金融资本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有利于集群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而且有助于吸引更多更强的企业进入集群从而提高可持续知识竞争力。
  1.2 政府政策要素
  上海国际医学园是在国家卫生部支持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推,是火炬计划国家级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国家政策的扶持,使得医学园集群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并给予该集群较高的定位目标。其次,政府在有意识的引导集群发展,比如在引进人才、进出口条款、外资企业审批、土地招标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为集群提供了完善的后备支持,积极进行产业扶持,大力推进了医学园的快速发展。 最后,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上海市政府也在致力于不断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及周边配套设施,改善投资环境,提升集群的竞争力。
  1.3 知识型服务业基础设施
  知识型服务业的基础设施旨在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集群内知识的交流、共享、传播,促进知识创新,提高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的的能力。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基础设施由4个要素组成: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知识型服务机构;社会化知识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传媒网、计算机网络,等等。 申静、孙荣:《试论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情报理论与实践》,第31卷2007年第6期。
  上海国际医学园除了以上分析的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还包括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总部基地,也就是知识性服务机构——医谷·现代商务园,它以履行服务现代医学企业办公、研发、展示、采购等为主要职能,发挥着知识传播、交流、共享的作用。成为集群内各个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此外,整个园区凸显智能化、科技化,无论从通信、网络的角度,还是园区信息系统的方面,都具有完备的、人性化的基础设施,大大方便了集群内部企业的沟通,从而促进竞争和合作。
  1.4 产业配套要素
  产业配套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内容,集群中的产业配套状况影响着集群内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包括产业内的生产研发环节,还涉及到提供服务的其他各类要素,包括中介机构、物流中心等。
  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六大功能区的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区中,在打造国际水准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的同时,重点引进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相关跨国企业,并专注于相关产业服务外包基地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区内配套设置相应的物流中心,保税仓库,消毒中心,知识产权保障等相关辅助设施和服务机构。这些配套设施的建立,首先,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其次,集群内企业都是致力于医疗技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医疗信息系统等医疗相关的产业,产业发展关联度高,有助于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第三,配套设施的完善能够有效地发挥医疗集群所具有的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产业价值的增长不仅能防止现有企业“跳槽”,还能吸引集群外有实力的企业进入集群,更能促进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1.5 竞争和合作要素
  集群内部的竞争和合作是集群的重要产物,而集群企业间的竞争和合作决定着集群能否良性的、持续的发展。在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合作能产生功能互补,创造更多的价值,适度的竞争会激发集群内企业的竞争意识,增强企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上海国际医学园自开园以来,入驻企业和机构已达到50余家,其中医疗器械类20家,生物医药企业15家,医疗机构项目6家,相关配套项目10家,在科研、技术、教育、资源等方面,这众多的企业都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6 学习与创新网络要素
  集群学习包括集群内学习和向外扩散学习。在集群内部,企业和机构之间进行知识的转移和共享,既能增强企业的知识竞争力,又能提升整个集群的竞争力。但是,如果一味的闭门造车,很难找到创新点,所以集群还需要向外学习,特别是向其他的相关行业集群或企业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创新。
  目前,中国有两大新型医疗产业集群,分别是位于西南地区心脏的“成都国际医学城”和长三角核心区的“上海国际医学园”,二者不仅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辐射区域指向性,二者在产业结构方面也是有不同的侧重点的。“成都国际医学城”是从医疗、健康管理、医药、医学旅游等方面形成的医疗健康产业链,侧重于医疗、旅游和商务相结合,突出“中医”优势,打造高端医学产业集群;“上海国际医学园”重点建立高端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链,侧重研发,着力吸引外资企业及高级人才,形成高科技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高端医疗服务平台。这两个医疗集群各有所长,所处地域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二者在集群建设、医疗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等各个方面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提升竞争力。
  2.小结
  综上所述,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不仅具有政策优势、区位优势、科研优势、医疗优势,同时也具备了知识竞争力的六大要素,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正如园区规划所说,这里将变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便捷﹑信息畅通、机制灵活﹑创新创业氛围浓郁,集聚效应优势凸显、初具规模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医学示范园区。
  六、结论
  在本论文中,笔者运用了国内外关于知识竞争力的理论知识,对产业集群知识竞争力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和概念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上海国际医学园的医疗集群案例,论证知识竞争力对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如医疗集群这种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知识竞争力往往代表了该经济体的核心发展动力,因而,发展经济体知识竞争力将成为经济体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其他文献
2035年的街头,一家贩卖成功的店铺开张了。东方尚未破晓,风铃叮当作响,店铺的木门被轻缓地推开。  一个身穿笔挺西装的年轻人步入店内,自信地说道:“店主先生,您好!我是一所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律师。您瞧瞧这些证明,有入学证书、演讲比赛获奖证书、法理竞赛一等奖证书……”  店主按住了他的手:“我的孩子,它们只是换取成功的门票。凭这些门票,还不足以在我的小店里换到你所希
一  经济社会分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活在急剧变迁社会中的个体需要不断调适自我以适应社会变革发展的需求。在发达地区的农村,由于男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妇女的家庭经济贡献率较低,年轻妇女难以发挥其主动性而变得消极内向。经济分化和阶层分化带来的农村妇女的社会心态和社会地位变动,及由此所需的社会适应机制亟待关注。  2009年至今,笔者多次赴浙江沿海农村驻村调研,发现当地妇女的
内容提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和必 然要求。它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规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 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唯一正确 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科学的理论体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时代,随着消费意识形态的广泛蔓延,审美意识形态的无限扩张,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的日渐突出,作为社会感性表征的审美文化,已构成这一时代文化转向的显著标志,并越来越多的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极为复杂而深刻的影响。从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看,所谓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某种意义上是指作为社会感性表征的审美文化的生成与构建。审美文化作为社会感性表征,不仅代表了一种描述文化总体性的重要概念与范畴,
内容提要 城市新区作为大城市地区未来人口和产业调整重要的扩散和转移区域逐渐兴起,如何令这些新区合理承接大城市地区的经济、产业、人口等资源,迅速健康地发展,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以快速成长中的西部重要大城市西安市的东部新区——浐灞生态区为例,通过对浐灞生态区以生态为导向的实践的分析,从生态理念、环境修复、产业构建、空间发展等方面探讨生态导向下城市新区的健康发展模式,为国内其它新区建设提供
内容提要 诗歌历来被认为是民族文化和文学的精粹。中英诗歌虽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背景下由不同的诗人们创作而成,但由于这些作品用来表现人间的喜怒哀乐这些基本的人间情感,故即使不同时代和不同语言的诗歌也存在很多的相似性。本文力图以文学的可比性为基础,分析爱伦坡诗歌《乌鸦》与贾谊《鹏鸟赋》之相异与相似 。  关键词 爱伦坡《乌鸦》 贾谊《鹏鸟赋》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
内容提要 《老子》中有五章提到“自然”,隐含的实际主语不尽相同,词性也有变化,需要分别对待。道的自然是无待的,人的自然是有待的,前者是实然概念,后者是应然概念,若二者区分不清,《老子》的自然很容易被误解与利用。故本文借助“无待”“有待”二词将这两个层面的自然分开而论。“无待自然”是道的自然,指道不依赖任何条件,本来如此的特性,其人格代表是“圣人”,圣人是合乎自然的理想人格形象;“有待自然”是万物的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在已有的工人阶级意识研究中存在三种不同路径:集体主义方法论视角、个体主义方法论视角和文化转向视角。这三种研究视角的基础都是生产。而消费社会的出现对工人阶级意识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笔者试图将三种视角加以综合,以文化转向的视角为主要的方法论,把消费社会的结构性因素和个体主义对阶级意识的表达考虑进来进行研究。这样既避免了文化视角中相对主义的缺陷,又能更好地兼顾社会结构
有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得到一家报纸提供的旅游机会——前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当轮船行驶到欧洲某个地区时,旅客们有一天的自由活动时间。马克·吐温和几个爱好探险的旅客便打算乘小艇到附近一座未开发的小岛上去看看。  出发前,马克·吐温在自己的包里放入了食物、水等各种必需品。在他往包里放防身用的武器时,一个叫威廉的旅客大笑着说:“这个就不必带了,既沉重又占空间。而且据我了解,这座小岛面积很小,上面的
适合话题:  经验;人生;  走好每一步;  脚踏实地  2019年,王景春凭借电影《地久天长》中饰演的刘耀军一角,获得了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在剧中飾演机械厂工人的王景春,有许多在工厂中做焊工的戏份,很多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表示担心他会因此而受伤。实际上王景春不仅曾专业学习过电焊,还取得过电工五级的证书,在电影中他把过去学到的那些技术全用上了。用王景春自己的话说:“这戏是给我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