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众多语文老师在多媒体教学上是花样翻新,让人目不暇接。大有不使用多媒体就没办法上好课的趋势。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过犹不及的做法,有心要对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使用做一个理性的思考。本文着重谈一谈多媒体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画音随意,喧宾夺主
  
  一味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画面生动,声情并茂,将投影画面弄得花里胡俏,课堂上音乐飘荡不断,导致宣宾夺主,图文脱节,干扰学生视听,分散学生注意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助于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直观性,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若教师一味追求新奇、刺激,迎合学生好新鲜的囗味,将插图弄得过分夸张、变形,或者在不该插图的地方插了图,而插图之后没有解说,纯然为了点缀画面,求得所谓的美化效果。课堂上所选播的音乐不经过严格的挑选,与教学内容并不融洽和谐。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图片与音乐应严格挑选,要讲究实效,宁缺毋滥。图片选用要注意色彩的合理搭配,图文的有机结合,不仅要能给人以感观上的舒适感,而且要便于以图释文,据文解图。音乐的选用要注意营造和谐的气氛,渲染特定的心境,有助于营造氛围,调动情感。
  
  二.情景预设,缺乏交流
  
  教学中大量运用多媒体演示,课堂由原来的被教师把持、控制,变成现在完全被多媒体课件控制。课件是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也是事先准备好的,那么在课堂上就必须按照事先预设的情景来执行,而语文课堂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一些新奇的火花常常在师生的交流、碰撞中产生。结果是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执行、学生死盯屏幕的过程,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事实上,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不应只是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引导者。教学媒体也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另外,按照全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但教师在注重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信息功能的同时,有时无意中把教学过程程式化了,固定的程序控制了整个课堂。在一个多媒体课件中,教师设定了一个固定的程序,体现的是教师上课前已有的教学构思,教师在课堂里做的只是顺着这样的程序去操作、演示、教学!要学生按教师的“圈套”发展,就得引导学生“上钩”,一旦学生“不配合”,就只好代替他们回答。这种课件的程式,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何谈提高?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诱导下,学生便很少有兴趣、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用心体悟文章的语言文字,留在学生知识库存里的只是被教师“咀嚼过了的面包”。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来说没有比这样的教学更乏味的了,又谈何来的探究式教学呢?什么东西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没有了语文课堂的灵活、机智、生动、活泼,这是有悖于先进的课改理念与课改精神的。
  
  三.想象丢失,审美缺失
  
  在一些讲解古诗或散文的运用多媒体的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图解诗文的现象,就是用图形、图像表现诗文内容,使人看图知义。它实际上就是想象的丢失。比如讲《望天门山》,老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义,根据诗歌内容设计情景图:将两座山绘成门的样子,两山夹缝中滚滚长江水奔腾而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之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我们知道,诗歌的语言精练、准确、形象,它所表现的内容高度集中、概括,并具有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这种画只存在于读者的心中,想象之中。诗配图画的做法,使学生被动接受画面(这些画面往往牵强附会或者粗制滥造),使学生不必想象,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诗歌欣赏缺乏了想象,还有诗味吗?一碗香喷喷的“阳春面”经这这么一折腾就变成了一杯寡淡无味的白开水。语文之所以为“语文”,就因其自身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风格,但有些多媒体教学已经偏离了语文的轨道。板书和朗读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更能体现语文特征的两个要素,但我们常发现许多教师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整堂课不见一字。本来适合用黑板随机书写,逐字逐句呈现的内容,非要用课件进行“电子翻版”,汉字独特的审美结构、语文课的文化味都不能得到体现。机器的声音决不能代替教师的范读,也不能代替学生的朗读。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甚至表演,用声音、体态、表情传递信息,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思维,也能体现语文教师的魅力与涵养。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自己朗读,在读中体味情感,品味语言,这些远非听听录音,看看录象所能企及的。
  目前,语文多媒体教学还处在探索、实践的阶段,我们既要看到多媒体给教学带来的便利,也应当注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要注意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一教学辅助手段。
  
  陈红忠,教师,现居湖北十堰。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密度波分复用(DWDM)滤光片的需要越来越大。而高精度高性能的光学薄膜膜厚监控系统是制备DWDM 滤光片的关键。文中论述了所建立的制备用于100GHz~50GHz DWDM 滤光片的高精度高性
占圆圈目的:在活动中感知集合的形成,学习分类、数数、比多少;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力。准备:粗绳一条或若干方块积木围成一个大圆圈。玩法:刚刚的奶奶和刚刚及四邻的孩子(
据国家发改委监测,11月初与去年同期相比,仔猪、活猪和猪肉价格分别上涨2.5%、14.1%和11.0%。今年下半年猪价持续上涨原因主要有:①供大于求的矛盾缓解。今年前5个月, Accor
扇贝是人们常食用的海鲜,含有极为丰富的锌和钙质,以及硒和锰。锌在体内是100多种酶的活性辅基,补锌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活力,提高免疫力;补钙可壮骨强身,预防骨质疏松;补硒和补锰可提高机体抵抗力,防病防癌。来一盘蒜蓉粉丝蒸扇贝,对老人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具体做法如下。  取新鲜扇贝6个,粉丝、大蒜、青红椒、小葱适量。新鲜扇贝清洗肠泥,用刷子将贝壳刷净,用小刀将内肉切下备用。粉丝用清水浸泡5分钟
初中物理教学,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从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从教师教学情景的设置、从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从教材内容的分化、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等方面出发,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教学内容情景化——是产生“兴趣”的基础  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讲相对运动,举第一次
鉴于高等真菌(如灵芝、云芝)发酵液具有高浓度、大颗粒、颗粒柔性和呈非牛顿液体性质,但表观粘度不是很大等特征,造成目前市售粘度计或流变仪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流变测量等情况,本
当幼儿受到伤害性威胁或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逃避伤害和减轻紧张焦虑的措施,这就是幼儿的心理防卫。心理防卫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理防卫是指人们采
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CO2浓度,测量了不同条件下NaOH溶液对CO2的瞬时捕集效率E,实验气体以流量1L/min通过200mL浓度为5mol/L的NaOH溶液,使用多孔滤板、三孔和单鼓泡器时,E分别为95%、78%和77%。用多孔滤板鼓泡器,气体流量为0.5、1.0、
探索型类题的题型较多,它是能力型题,而对能力的考查是多种多样的,既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又要考查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等.这类题在中考中屡屡出现,现举例说明其分类及解法.
信用证欺诈是指信用证受益人利用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和单据交易原则 (即《UCP5 0 0》所确立的信用证是独立于其所基于的商务合同之外的自足的法律文件 ,银行只审核单据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