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y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究其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办学特色。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完备的经营与管理体系和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学术氛围对当今高校有诸多启示。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术自由的学术氛围,贯彻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改善学校的经营与管理是我国高校提升自身实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书院;办学特色;启示
  作者简介:张笑予(1988-),男,安徽宿州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甘肃?兰州?730000)
  中图分类号:G64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014-01
  书院萌芽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明,普及于清代,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之久,为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对我国当今高校如何办出自身特色进而提升自身实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书院的办学特色
  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书院是一种教学机构,也是一个学术研究场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书院最突出的办学特色之一。书院的教师大多是在各自领域造诣精深的知名学者,如讲学于象山书院的陆九渊,讲学于白鹿洞书院的朱熹,讲学于丽泽书院的吕祖谦等等。他们一方面致力于学术交流与研究,建立自己的学派,扩大影响;另一方面又收徒开课,宣传自己的理念,把学术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派的传承者。如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王守仁,他在龙岗书院和稽山书院的教育实践中注重教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与弟子一起批判程朱理学,发展心学,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编写了心学教材《传习录》,对阳明学派的形成起到重大作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书院不仅成为孕育新的学术思想、产生新学派的孵化器,也使书院成为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
  2.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学术氛围
  书院倡导学术自由,具有兼容并蓄的学术氛围,不仅允许自己书院的教师不拘形式、不拘地域的讲学,还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学者讲学。如“朱熹不持门户之见,延请陆九渊到自己主持的白鹿书院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还把他的讲义刻石立于院门”。[1]同样朱熹也到其他书院讲学,宣扬自己的学说。如“乾道三年,朱熹从福建来到长沙,在城南、岳麓书院讲《孟子》“道性善”与“求放心”两章,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枯’。”[2]书院盛行“讲会”制度,讲会是不同院之间或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研讨会,其目的是探求真理、争鸣学问。历史上最具盛名的讲会当推“鹅湖之会”,即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受吕祖谦之邀来到江西信州鹅湖寺举行讲会,就关系“理学”与“心学”的中心议题“教人之法”展开辩论,一时学者云集,盛况空前,成为我国学术交流史上的经典。[3]学术自由可以使书院师生接触到不同学派的学说及其观点,在与各学派的比较中探求真知,增长学问,兼容并蓄可以使不同的学说共生、共存,在彼此的对立与交流中融合,衍生新知识、淘汰旧知识。
  3.别具特色的日记教学法
  书院在教学过程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指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如圣堂讲学、习礼、分斋教学和集中讲授等。长江中下游龙门书院的日记教学法,特点也十分鲜明,“龙门书院章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有两个笔记本,一本为行事日记册,另一本为读书日记册,规定学生每天的行事日记必须分四个时间记录:早起、午前、午后和灯下。读书日记与行事日记一起每五天上交一次。在书院没有课堂指导,也少有讲会的情况下,行事日记册能使山长了解学生们每五天所完成的功课。”[4]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和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养成自我监督与自我评估的好习惯,这与当今高等教育界所倡导的终身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4.独特的经营管理与筹款模式
  书院有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根据《岳麓书院志》和《白鹿书院经久规模议》等资料记载,此时的管理体系已经基本完备,书院的最高负责人是山长,以下是副山长、助教、讲书、监院、首士等,每一个职务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分别管理书院生徒的授课、考核、生活和书院经费、祭祀、保卫安全等。这套体系虽然后来各代有一些变化,各个书院因为规模不同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差别不大。”[5]兴办书院首先要有办学经费,比如书院的修建与维修、聘请山长、聘请管理人员都要给束修和薪水,因而没有稳定的收入做基础是不可能发展书院教育的,具有私学性质的书院具有独特的自我筹款模式:将自己的学田租出或雇人耕种,直接收入用作办学和养学的经费;把以货币形式存在的书院财产划分为办学资金和养学资金两部分,办学资金用来创办书院和维持正常开支,养学资金用于发商生息;把多书院多余的房子租给他人,收取租金、出版书籍,获取收入。书院完备的管理和自我筹款模式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济基础。
  二、对我国高校的几点启示
  1.坚持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道:“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一种机构,主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主要职能,它与高深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如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布鲁贝克所言:“高等教育与中等、初等教育的主要差别在于教材的不同:高等教育研究高深学问。”[6]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书院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的内容是与当时学术发展密切联系的知识。大学作为全国高等人才的汇聚之所,有着从事科学研究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和人才资源,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法,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2.敢于百家争鸣,直面国际竞争
  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就是盛行“讲会”制度,不计门户之见,鼓励百家争鸣。在构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我国高校应推崇学术自由,允许持不同学术观点的教师共存争鸣,鼓励学生勇于质疑、自主学习。高校师生应以开放的治学态度、兼容并蓄的胸怀,打破各个高校之间的门户之见,使各种学术观点得以比较、交融与发展。办学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大学生存和竞争的态势,“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强有力地保护民族化、本土化、个性化的高等教育,并以相当的竞争力去抢占国际智力资本市场,是每所高校都不能回避的问题。”[7]加入WTO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对我国高校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世界高校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竞争。中国古代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学者们为了弘扬自己的学说不远千里去其他书院讲学。这启示我国高校也要敢于争鸣,直面世界范围的竞争。
  3.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贯彻终身教育理念
  当今世界知识的传播与创新层出不穷,而学习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比单纯获取某一知识更具有现实意义。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新的教育问题和教育需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这要求人们在智力、体力、情感等方面做好准备。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者保罗·朗格朗认为:“这些问题和需求的广泛程度和复杂性将动摇整个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石。”[8]中国书院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己读书钻研。龙门书院独创了别具特色的“日记教学法”,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学的内容和心得。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倡导了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培养我国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继续学习的能力,在大学教育阶段贯彻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是我国高校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4.高校的发展要加强自我“造血”功能
  书院是我国古代具有高等教育程度的办学机构,构成书院的经济来源主要有御赐、官拨、民捐购置和自产。作为书院经济来源之一的“自产”形式主要有:学田租赁、房屋租赁、出版书籍等。书院通过这些经济活动从多渠道获得资金来促进自身发展。在落后的农业经济条件下,书院尚能以自己独特的经营管理方式获得巨大发展,这对我国当今高校的发展有诸多启示:高校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直接的资金支持,也要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发扬自身的科研和文化优势,谋求自身稳定的经济来源。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而具体的措施也应各具特色,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造血”模式是当今高校办出特色、提升实力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元晖,尹德新,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142.
  [2]张玉蓉.宋代书院办学特色评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9):83.
  [3]朱汉民.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61.
  [4]朱汉民,李弘祺.中国书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165.
  [5]金敏,周祖文.儒家大学堂——长江流域的古代书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0.
  [6]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2.
  [7]郭剑波,郑红午.政府管理模式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浅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6):19.
  [8]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22.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教育者的自我发现”这个主题,实际上隐喻着全球性的教育变革之方向,未来的教育,应当是全面指向自我的一场伟大实践活动。  所谓自我发现,准确地说是向内看。原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发现儿童、如何解放儿童、如何教育儿童甚至如何关照儿童,然而依据我的观察,未来的方向正好倒过来,要从向外看逐渐转到向内看。  每天在学校里,我的感受非常强烈,很多教育工作者深陷迷茫之中,尤其是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格式化以后,仿佛
期刊
在2017年全球网络技术大会(GNTC)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作了题为《互联网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主旨发言,通过近5年来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全球竞
期刊
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一种独特气质,是一所大学的魅力所在。它对于大学的重要性犹如灵魂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但近些年来在一些高校里出现的种种现象表明大学精神还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针对此现象提出了大学精神培育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和三个着力点。  关键词:大学精神;培育;原则;着力点  作者简介:王琳璐(1977-),女,河北邱县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广东?广州?
在2017年全球网络技术大会(GNTC)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教授就全球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发表主题演讲,题目是《IPv6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创新的机遇与挑战》.他主要介绍了互联
期刊
摘要:解答“钱学森之问”须改变专才培养模式,树立育才先育人的通识教育观念。“通中西、通古今,有知识、有见识”是通识教育在中国的应有之义。加强通识教育的三点建议是:应加强我国高等教育中民族文化归属感的生成;强调思维能力的提高,提倡研究性学习;提高高校教师通识教育意识及能力。  关键词:通识教育;育才先育人;民族文化归属感  作者简介:李滢瑜(1974-),女,湖南岳阳人,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
在2017年全球网络技术大会(GNTC)上,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所长段晓东做了《IPv6进展及对新一代IP网络的思考》主题演讲,介绍了近10年来从4G/LTE向5G无线网络技术框架国际标准
期刊
目前国外的IPv6情况rn1. IPv6的渗透率增长非常快,每年增长10%.rn2013年IPv6会议召开时,各国最高运营商的IPv6渗透率是30%以上,现在运营商基本是80%以上,每年增长10%,增长速
期刊
摘要:合理科学的招生宣传工作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能够为高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准确贯彻国家的招生政策,也利于加深家长与考生对学校的了解。但招生宣传工作也存在不实宣传、非规范竞争、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等问题与不足,需要从制度上、队伍建设、发挥高校自律性、强化监督等方面加以规范,才能使得招生宣传良性开展。  关键词:高校;招生宣传;生源  作者简介:张广磊(1977-),男,江苏赣榆
语文教师,说高尚,如蓝天白云;说光荣,少有学生会忘记自己的中学语文教师;说卑微,似滩谷砾石;说平凡,无非是大千世界一份谋生的职业。但就算一颗砂砾,也占据着一份宇宙空间,应当有合格的硬度,承担起一份责任。年少时,常听到一个成语,叫“纲举目张”。到如今,我认为,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握有从业之纲,对中学语文学科的本质有所了解。  一、中学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  1.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期刊
摘要:加强高职校园精神文化与企业精神文化的融合是校企文化全面融合和校企深化合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创建独具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从方向策略、机制策略和途径策略三个方面提出了融合校企精神文化、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精神文化;融合  作者简介:李良(1972-),男,江苏徐州人,苏州大学阳澄湖校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助理,讲师。(江苏?苏州?21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