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诞生了数不清的经典著作。《论语》更是先秦时代流传至今的思想名著,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高中生读《论语》,这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自身的成长都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高中生《论语》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给出了优化提升阅读效果的策略方案。
关键词:高中生;《论语》;现状及措施
《论语》作为一部极具思想性,极具启发意义的经典著作,其在国家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因如此,国家一直提倡让青少年多读《论语》,从中获得启发,汲取经验。但在高中的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下,高中生能够用来学习《论语》的时间精力都非常有限。如何对《论语》进行精读、细读,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1高中《论语》阅读的现状及问题
1.1学生对《论语》的阅读兴趣不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论语》等古文经典缺乏兴趣。除非作为考点或者必背必读的文章,学生才会去加以记背阅读。而在一些推荐阅读,扩展阅读教材中,《论语》并不很受学生的关注。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读本,其中选出了《论语》中《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当仁,不让于师》等多篇文章。但是在我们的观察了解来看,多数学生连一篇完整的选读文章都没读过。
1.2学生对《论语》的阅读较为肤浅。兴趣不足,时间有限,这使得学生即便阅读《论语》中的内容,也往往是粗略一看,没有深入的思考探究。老师曾经专门问过一些同学对于《论语》文章的了解,发现学生的了解十分有限,认知错漏较多。比如对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其中“长沮、桀溺耦而耕”的故事,不少同学连故事情节都说不清楚。这就说明了学生对《论语》的阅读十分的肤浅,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水平。
2提高高中生《论语》阅读质量的措施方法
2.1精读细读《论语》,开展主题讨论。其实在《论语》中,很多文章都是含有深刻的思想道理的,是需要我们进行反复研究的。为了提升高中生对《论语》的阅读质量,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细读。开展主题讨论,就是要围绕某个主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探究,在相互交流借鉴、辩论对话中加深理解,形成认知。
比如对“长沮、桀溺耦而耕”这个故事,老师给出的讨论主题是:如何看待“天下有道不与易”的说法?孔子是否真的抱着“不与易”的态度处世为人?在这个主题下,同学们展开讨论。有的认为“天下有道不与易”是指一种宏观的社会思想。“鸟兽不可与同群”,我们应该求同存异,不需要过度干预世间万物的存在和发展。但从微观角度来看,孔子其实还是主张“易”的。他的很多治世思想的出现,就是为了通过政策主张等的干预来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所以我们要理性而辩证的看待《论语》中的思想主张,活学活用。
2.2聆听大家讲座,感受《论语》的内涵魅力。其实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论语》的研究一直都在持续。近年来国学兴起,有关《论语》的研究品读、讲说解读类文章、视频、栏目数不胜数。为了提高大家对《论语》的认识,老师也会在网上寻找一些好的讲座素材、视频栏目给大家进行参考借鉴。
比如于丹在百家讲坛上关于《论语》的讲座,还有贾志刚的《说论语》,以及很多国学大家、文化名人对《论语》的思考解析类文章、视频讲座等。我们讲这些具有思想深度、学术高度的素材资料和《论语》的文章内容相对照,在这样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认知。相比高中生的认知能力、经验阅历,大家名人的讲座评说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新颖有趣的观点,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2.3从《论语》看现实,以文化指引现实。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还会尝试将《论语》的阅读和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相结合,让学生从《论语》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现实,提出意见想法。比如孔子曾经提到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理性的认知态度。那么从现实生活来看,人们应该如何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呢?很多同学認为,一种思想观念或者思想品性的形成,固然和个人素养素质有关,也和外部环境有关。当今时代,很多人在自媒体、朋友圈、贴吧论坛任意发表言论,不懂装懂,一知半解,这种表现就是不务实,缺乏自我的客观的审视和评判。而要改善这个情况,就需要净化网络环境,这也正是国家在做的事情。同学们在对照现实的阅读中,对《论语》的认识更深了一步。
结语:
高中阶段的《论语》教学,我们不能只关注考点、知识点的教育传授,更要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传承发展思想文化内涵的角度着眼,积极做好《论语》的阅读教育指导。教师要灵活采取措施,实现对《论语》的精读、细读,挖掘《论语》中的精神内涵进行传承。这样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学森,高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小”“大”之辨——从程翔老师《论语》起始课说开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7):78-79.
[2] 阮茁茁.结构形态法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实施策略初探——以《论语》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5):9-10+16.
[3]陆国琴.端正“三观”教语文——《论语》阅读起始课之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2):55-56.
关键词:高中生;《论语》;现状及措施
《论语》作为一部极具思想性,极具启发意义的经典著作,其在国家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因如此,国家一直提倡让青少年多读《论语》,从中获得启发,汲取经验。但在高中的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下,高中生能够用来学习《论语》的时间精力都非常有限。如何对《论语》进行精读、细读,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1高中《论语》阅读的现状及问题
1.1学生对《论语》的阅读兴趣不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论语》等古文经典缺乏兴趣。除非作为考点或者必背必读的文章,学生才会去加以记背阅读。而在一些推荐阅读,扩展阅读教材中,《论语》并不很受学生的关注。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读本,其中选出了《论语》中《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当仁,不让于师》等多篇文章。但是在我们的观察了解来看,多数学生连一篇完整的选读文章都没读过。
1.2学生对《论语》的阅读较为肤浅。兴趣不足,时间有限,这使得学生即便阅读《论语》中的内容,也往往是粗略一看,没有深入的思考探究。老师曾经专门问过一些同学对于《论语》文章的了解,发现学生的了解十分有限,认知错漏较多。比如对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其中“长沮、桀溺耦而耕”的故事,不少同学连故事情节都说不清楚。这就说明了学生对《论语》的阅读十分的肤浅,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水平。
2提高高中生《论语》阅读质量的措施方法
2.1精读细读《论语》,开展主题讨论。其实在《论语》中,很多文章都是含有深刻的思想道理的,是需要我们进行反复研究的。为了提升高中生对《论语》的阅读质量,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细读。开展主题讨论,就是要围绕某个主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探究,在相互交流借鉴、辩论对话中加深理解,形成认知。
比如对“长沮、桀溺耦而耕”这个故事,老师给出的讨论主题是:如何看待“天下有道不与易”的说法?孔子是否真的抱着“不与易”的态度处世为人?在这个主题下,同学们展开讨论。有的认为“天下有道不与易”是指一种宏观的社会思想。“鸟兽不可与同群”,我们应该求同存异,不需要过度干预世间万物的存在和发展。但从微观角度来看,孔子其实还是主张“易”的。他的很多治世思想的出现,就是为了通过政策主张等的干预来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所以我们要理性而辩证的看待《论语》中的思想主张,活学活用。
2.2聆听大家讲座,感受《论语》的内涵魅力。其实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论语》的研究一直都在持续。近年来国学兴起,有关《论语》的研究品读、讲说解读类文章、视频、栏目数不胜数。为了提高大家对《论语》的认识,老师也会在网上寻找一些好的讲座素材、视频栏目给大家进行参考借鉴。
比如于丹在百家讲坛上关于《论语》的讲座,还有贾志刚的《说论语》,以及很多国学大家、文化名人对《论语》的思考解析类文章、视频讲座等。我们讲这些具有思想深度、学术高度的素材资料和《论语》的文章内容相对照,在这样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认知。相比高中生的认知能力、经验阅历,大家名人的讲座评说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新颖有趣的观点,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2.3从《论语》看现实,以文化指引现实。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还会尝试将《论语》的阅读和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相结合,让学生从《论语》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现实,提出意见想法。比如孔子曾经提到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理性的认知态度。那么从现实生活来看,人们应该如何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呢?很多同学認为,一种思想观念或者思想品性的形成,固然和个人素养素质有关,也和外部环境有关。当今时代,很多人在自媒体、朋友圈、贴吧论坛任意发表言论,不懂装懂,一知半解,这种表现就是不务实,缺乏自我的客观的审视和评判。而要改善这个情况,就需要净化网络环境,这也正是国家在做的事情。同学们在对照现实的阅读中,对《论语》的认识更深了一步。
结语:
高中阶段的《论语》教学,我们不能只关注考点、知识点的教育传授,更要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传承发展思想文化内涵的角度着眼,积极做好《论语》的阅读教育指导。教师要灵活采取措施,实现对《论语》的精读、细读,挖掘《论语》中的精神内涵进行传承。这样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学森,高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小”“大”之辨——从程翔老师《论语》起始课说开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7):78-79.
[2] 阮茁茁.结构形态法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实施策略初探——以《论语》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5):9-10+16.
[3]陆国琴.端正“三观”教语文——《论语》阅读起始课之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