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特征差异的随机森林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来源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充分发挥遥感影像中多种特征的优势及不同时相影像对象之间特征差异优势,本文利用预测精度高性能稳定的随机森林算法,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差异的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基于变化向量分析法对影像进行像元级变化检测,并多尺度分割检测结果;然后,提取每个对象在前后时相影像上的光谱、纹理特征及特征差值作为随机森林的输入数据,在像素级检测结果基础上选择分类样本构建分类模型;最后,利用训练好的分类模型提取最终的变化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利用对象特征差值提高变化检测精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将InSAR技术应用于地表监测成为研究的热点.为确定煤矿采空区历年地表沉降情况,采用PS-InSAR技术,利用历史存档降轨数据,提取研究区不同时期地表变形速率图.结果表明,PS-InSAR技术能够获得采空区地表毫米级变形监测结果.
为评估准天顶系统(QZSS系统)对GPS兼容频率伪距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本文基于IGS跟踪站实测数据,分析了QZSS系统对GPS单频、双频、三频伪距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经分析发现,QZSS系统能有效改善GPS卫星可见数与卫星空间几何构型,改善率都在25%以上,同时QZSS能明显提升GPS伪距单点定位精度,对于GPS单频和三频伪距单点定位精度提升量在4%以内,对于GPS双频伪距单点定位精度提升量在25%以内.
以广东省高精度DSM更新项目为例,浅析了广东省机载LiDAR高精度DSM生产方法,重点阐述了基于机载LiDAR点云数据生产高精度DSM的整个生产流程各个步骤的关键技术与数据处理的技巧,为同类型DSM更新项目提供借鉴.
为研究第10个国家级新区——金普新区的道路发展情况,本文以RS和GIS技术为支撑,利用金普新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道路数据、高分辨率影像及外业核查结果,计算了路网密度和道路网络的通达性,研究和分析了金普新区道路的通达情况.结果表明:大连金普新区道路网络密集、通达性良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部分街道由于规划布局、经济水平及地形的影响,通达性与整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针对地理空间信息在政府部门间的交换和共享能力不足问题,基于嘉兴政务地理信息的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本文探讨了政务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框架设计及共享交换流程、数据库设计与功能模块设计,利用案例应用分析展现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效果,有助于推进政府部门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和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土地利用数据承载着人口分布的重要信息,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最为常见,但该方法未考虑地表覆盖的空间聚集性.本文以江苏省为例,以县级为研究单元,基于2010年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 30)中的人造地表数据,构建江苏省各县人口统计数据与各县人造地表面积之间的人口空间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选用表征人造地表斑块空间聚集性特征的因子——平均邻近指数(Mean Proximity Index),以下简称MPI.利用县级人造地表面积与人造地表斑块MPI构建人口空间化模型,并比较单一人造地
针对对于BDS-3双频组合短基线RTK定位性能分析较少的问题,本文基于一组自测试短基线实验数据,采用非组合和宽巷组合两种模型进行数据解算,详细分析了BDS-3卫星B1C/B2a、B1I/B3I以及BDS-2+BDS-3定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任一双频组合短基线定位精度都可以达到厘米级,BDS-3卫星B1I/B3I组合定位精度优于B1C/B2a,BDS-3整体定位精度优于BDS-2,BDS-2+BDS-3 B1I/B3I组合定位精度最高.
传统征管模式下,由于宗地与税源信息不对称,存在纳税人申报不实,少报、瞒报的问题,导致税源底数不清,造成税收流失.本研究提出利用WebGIS、WebServices技术建设税务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以国土“一张图”为基础数据,以实现宗地与税源的在线自动关联匹配为重点,查找土地税收中漏征、漏管与申报面积不实的应税土地,形成“自动关联比对、现场巡查核查、自动预警监控”的以地控税管理新模式.
运用曲线拟合、自回归法和指数平滑法对基坑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初步预测,并利用蚁群算法将曲线拟合、自回归预测和指数平滑预测进行组合,实现最优权重的选取,完成组合模型的设计和实现.最后对某基坑监测数据预测和分析表明,基于蚁群算法的组合模型综合利用了单个模型的特点,预测结果比单一模型的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
为了使GNSS测量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并保持与原有数据的一致性,需将其归算至城市坐标系.本文阐述了城市坐标系建立的方法理论,总结了将GNSS测量成果归算至城市坐标系的一般步骤,并利用GNSS实测数据进行验证与分析,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为GNSS测量成果归算至城市坐标系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