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师生互动的深度与限度

来源 :教育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jl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互动关系和深度学习的形成,影响高品质课堂的建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但是课堂师生互动有内在的限制--一是主体自身存在规定性,二是课堂情境生成了规定性。课堂师生深度互动的实践追求是:立足课堂师生差距具体化深度互动目标,按照教学内容进程计划性把控师生互动节奏,基于互动深化需求增加课堂用心和耐心。
其他文献
说起低碳生活,在我们家,最不折不扣的践行者,便是我妈妈。为啥?因为她简直就是绿色出行方式的形象代言人——出门,能步行的,坚决不骑车;能骑自行车的,坚决不骑小电驴;能骑小电驴的,坚决不开汽车。为此我可没少吃苦头,只要是跟着妈妈出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无须问,“11路”(两条腿)肯定是首选的交通工具。
阿嬷说:“人生就是总和力!”阿嬷说:“游泳不是靠泳裤,靠的是实力!”阿嬷说:“人到死以前都要有梦想!没实现也没关系,毕竟只是梦想嘛。”…………说出这些充满智慧的话的阿嬷是谁呢?她就是日本喜剧泰斗岛田洋七(本名德永昭广,下文简称昭广)的外婆,一位慈祥和蔼、心态乐观的老太太。
炎炎夏日,我整日汗流浃背。漫漫暑假,屋外知了叫个不停,让人更加心浮气躁。妈妈趁机诱惑我:“带你去避避暑,凉快凉快?”于是怕水的我被她忽悠到了游泳馆学游泳。第一天,我们六个学员全副武装,坐在泳池边听教练讲闭气要领。讲完后,教练让我们下水。尽管从泳衣、泳帽、泳镜到充气护膊、护腰一样不落,但我这只旱鸭子看着水波荡漾的泳池,就像是看着一个巨大的、狞笑着的妖怪,紧张得心脏直打鼓。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留下的“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让我对西陵心生向往。清明节小长假里,我终于和家人来到湖北,游览西陵峡。早晨,我们从旅馆出发,冒着细雨来到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坚固的大坝横卧在江面上,江水浩浩荡荡奔腾而下,卷起巨浪。望着气势宏伟的大坝,我不禁想起修建大坝的劳动者,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筑就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在我的记忆里,爸爸因为忙碌,每年生日都没好好过过。这次,我和妈妈为了给爸爸一个惊喜,早早去订了蛋糕,晚上再准备一桌丰盛的菜肴,就等爸爸回来了。傍晚,我一遍又一遍打电话,催促爸爸早点儿回家。爸爸却有些为难地说:“太忙了……我不一定能回来。”我恳求道:“就这一次嘛!您一定要回来吃晚饭!”在我的再三请求下,爸爸答应回来吃晚饭。
克服工业文明时代因资本逻辑及其异化劳动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确立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中劳动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劳动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应当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秉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凸显人-自然-社会共生共享的生态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理想。劳动教育生态价值取向将“生态人”培养作为其教育目的,为通向人的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性的目标图景。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课程育人”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途径之一。长期以来,理科课程由于其学科特点,落实“德育”任务的形式势必与文科课程有着较大的差异。以现行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理科课程标准文本为研究对象,从显性呈现和隐性渗透两个方面针对课程标准落实德育内容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从总体分布、纵向趋势以及学科比较(数学、科学、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视角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我国中小学理科课程标准落实德育内容的一些主要结论,以期为我国理科课程的相应设置提供一些启示。
数学教材研究是中小学数学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运用文献计量法与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分析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研究418篇核心期刊文献,研究发现:中小学数学教材研究的核心作者为高校教师,主要研究机构为师范类高校,部分研究团队已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研究的热点主题为数学教材比较研究、内容研究、使用研究、教材中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研究;研究的演进历程分为改革起步、发展波动、快速上升、平稳探究等四个阶段,这与我国实行的教育政策和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相连。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再出发需把握方向性,紧跟新时代教材建设方向来指
文本内容必须要经过教学化处理才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更加匹配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服务于学习,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文本内容特点,教师关于文本内容的合理化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内涵:从促进学生理解出发丰富文本内容;从学生知识内化出发搭建内容框架;从学生认知理解出发优化文本内容输出;从吸引学生投入出发生动i全释文本;从促进知识应用出发搭建内容情境。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效的知识理解一定是认知工具与认知策略的结合。“可视化”就是这样一种认知(智力)工具,它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复杂性知识理解的模型,呈现复杂性知识的位置、结构、性质,为复杂知识创造认知弹性,对复杂性知识给予超文本扶持。使用“可视化”工具可以促进知识梳理、加工和迁移;探索未知路径,完成知识简化;创建知识节点,实现思维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