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研究校外培训机构的合理地位和有效治理问题,笔者通过深度访谈等方法,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提出当前校外培训机构的角色应定位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者”、学生兴趣的“拓展者”、放学后的“照顾者”。同时提出校外培训机构应从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管理规范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外培训机构 角色定位 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基于高考体制导向和市场需求,校外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更是大量涌现。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阶段,学生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达48%,参加校外培训已经成为学生受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营,但是校外培训机构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校外培训机构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监管和保障,很多从业人员并没有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其次,在笔者实地考察校外培训机构时,发现许多培训机构没有从业资质,零零散散分布在小学附近,教学条件不达标,教学空间狭小,存在安全隐患。最后,收费标准不统一,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收费依据。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同类课程每课时的费用在七八十元到二三百元之间随意浮动,且未见相应的收费依据。校外培训机构的高额收费让许多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和服务行业的组成部分,应明确角色定位,形成与校内教育的平衡关系,以满足新世纪现代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本文采用田野調查的方法,从家长视角来分析校外培训机构所承担的角色,并对其治理路径进行探析。
二、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此次调查基于学生家长的深度访谈,对陕西省渭南市F小学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情况进行调查。之所以选择这一调查对象,是因为该校是当地的公立小学,于2015年成立,学校新,硬件设施齐全。由于是新成立的学校,严格执行着教育政策,采用小班教学,每班人数不超过五十人,家校联系频繁,教育政策能有效地向学生家长传达沟通,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比较先进,对基础教育普遍比较重视。
2018年12月,笔者进入F小学,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该学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部分家长进行调查和访谈。笔者在调查时发现,一个五十人的班级,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生人数可达三十人,报班率高达百分之六十。而且,报名的培训机构性质多样,有和文化课相关的培训机构,也有如演讲与主持、芭蕾、书法、声乐、童艺、架子鼓等兴趣班,涵盖面较广,利于全面研究。笔者从中选取了十名学生家长展开针对性访谈,以期了解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校外培训机构的角色定位
(一)学校教育的“补充者”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许多家长担心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便将目光投向校外培训,这种选择,或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成绩,或是为了提升弱势科目,可以看作是对学校文化课教育的补充。在这种情况下,校外培训机构就成为了学校教育的“补充者”。
李女士是四年级一位学生的家长,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她在访谈过程中表示,孩子教育要从小抓起,学到的东西越多,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少。而学校教育受众面是整个班级,老师在教学中要兼顾全班学生,讲的内容比较基础,学到的知识有限,因此给孩子报了数学提升班,这样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以后升入初中很有好处。李女士说:“给娃报了好几个班,就想让他趁着年龄小,多学点东西,学校老师教的对他来说太简单了,每天作业在学校一会时间就写完,还不如让他多学点,对以后升学有好处,不是说要赢在起跑线上嘛。”
所以,可以看出校外培训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补充学校教育的第一选择。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培训机构通过超前教学、加大难度和深度的办法来拉开学生的成绩差距(这在语、数、外三科主干课程上表现尤为明显),给家长造成了不报课外培训班就必然成绩落后的心理压力,因此许多家长在周末时间给学生报了大量的课程,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在叠加效应和剧场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应试教育不断被强化,青少年成长的应有之权常被忽视。
(二)兴趣的“拓展者”
在访谈过程中发现,随着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很多家长为学生报了兴趣类辅导班。有些家长认为,拥有一技之长,可以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对以后的成长更有利。有些家长则认为,兴趣班可以发现学生潜能,培养思维能力,协作能力,促进全面发展。虽然现在很多中小学开辟出“社团活动”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许多家长认为,学校的社团活动只能浅显地给学生讲一讲,让学生感兴趣,要真正深入学习,还是要在校外报班。“学校社团活动挺好的,但是像我的孩子,很喜欢弹钢琴,我就想让她深入学一学,一方面拓展兴趣,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对以后个人发展规划也有好处。如果要钢琴考级,孩子一个人静不下来,必须有人陪着一起练,纠正出错的地方,那就一定要报班。”某家长如是说。
所以,校外培训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了新的角色,成为发展学生业余兴趣爱好的“拓展者”。
(三)放学后的“照顾者”
对许多双职工家庭而言,父母工作时间往往和子女的上学时间存在冲突,于是一种托养式的机构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日常所说的“托管班”。任选一所小学,我们都可以在附近发现许多托管班。这些托管班主要作用是在学生中午放学后为学生提供午饭,并提供场地让学生午休。下午放学后为学生提供晚饭,并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等到九点左右再由家长接回家中。一些空巢家庭的儿童,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无人照看,可以在托管班办理“全托”,一直住宿在托管班。有位家长说:“每天工作朝九晚五,六点下班根本赶不上接孩子放学,一天工作之后也不想做饭,还不如交给托管班,能管一顿饭,还能看着让写作业,不浪费小孩时间。” 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托管班的存在大大减少了生活琐事。一方面,一般情况下,小学在四点左右放学,而家长大多六点钟左右下班,因此没有办法接孩子放学,更谈不上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所以托管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一方面,托管班老师经验充足,对课本知识点的把握较好,在学生作业辅导上效果不错。出于以上的考虑,很多家长报了托管班,托管班取代了家长的角色,成为了学生放学后的“照顾者”。此类托管班多数为非正式经营机构,隐匿在各个小区,往往是政府监管的盲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但是又因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而长期且为数众多地存在着。
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路径探析
校外培训机构在家长眼中承担着多重角色,市场需求的肥沃土壤让校外培训机构遍地开花。而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又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才能让校外培训机构更正规、有序运行,更完美地扮演家长所需要的各种角色呢?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依法规范、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协同治理”,[1]基于该基本原则,笔者认为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规范机构办学资质,加强政府监管
“和学校教育相比,培训机构只能是一个助学单位”,不能违反教育规律,不能超前、超量教育。对于当前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秩序混乱的情况。所有的办学点要纳入教育部门的统一监管体系。要加强教育质量和教学内容的监管,加强师资队伍的监管。政府作为市场监管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体系,以此作为监督依据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政府应重点筛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消除危害学生生命健康的安全隐患。依法审批登记,确保证照齐全,对没有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机构,应督促其办理证照。[2]政府监管是校外培训机构高效有序运行的关键,向大众明确培训机构费用收取标准,制定清晰的收费依据,并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及时向公众公布新政策,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二)提升课程品质,增强核心竞争力
现在的校外培训行业正面临着转型,素质教育成为新一代教学方式的关键点,将从过去机械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那么,校外培训机构该如何才能在市场潮流中保持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呢?课程产品升级是竞争的关键因素。校外培训机构不应仅仅将知识讲授作为课程内容,而应该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优秀品德,培养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和要点,立足教辅定位,从减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除此之外,校外培训机构应增强创新能力。创新课程模式,从“教师课堂”转变为“学生课堂”,从“教师主讲”转变为“教师启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思考性。以创新为核心,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校外培训机构应加强自身管理,证照齐全,配备拥有从业资格的教师人群并组织进行相关培训,最大程度增強自身竞争优势。
(三)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全面发展
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不应仅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应以培养健全的“社会人”、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型人才为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义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良好品格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其次,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家庭教育具有特殊作用,家长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多沟通交流。家长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选择存在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的情况,有时候被一些机构或他人的过度宣传和误导而盲目跟风。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加校外培训,专精而不求多,有的放矢选择培训机构,不能以成绩提升作为唯一的目标。最后,家长应正确看待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关系,以学校教育为重点,重视学校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将校外培训作为有力补充,二者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
[2]刘效光.呼和浩特中小学生民办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内蒙古大学,2018.
[3]刘芳.促进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健康发展[J].北京观察,2017(01).
[4]芮小兰,丁桂兰.当前教育培训市场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挑战[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3).
[5]刘建林.北京市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需求现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6]袁倩,肖伟颜.中小学生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原因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第8卷,第6期.
【关键词】校外培训机构 角色定位 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基于高考体制导向和市场需求,校外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更是大量涌现。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阶段,学生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达48%,参加校外培训已经成为学生受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营,但是校外培训机构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校外培训机构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监管和保障,很多从业人员并没有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其次,在笔者实地考察校外培训机构时,发现许多培训机构没有从业资质,零零散散分布在小学附近,教学条件不达标,教学空间狭小,存在安全隐患。最后,收费标准不统一,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收费依据。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同类课程每课时的费用在七八十元到二三百元之间随意浮动,且未见相应的收费依据。校外培训机构的高额收费让许多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和服务行业的组成部分,应明确角色定位,形成与校内教育的平衡关系,以满足新世纪现代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本文采用田野調查的方法,从家长视角来分析校外培训机构所承担的角色,并对其治理路径进行探析。
二、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此次调查基于学生家长的深度访谈,对陕西省渭南市F小学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情况进行调查。之所以选择这一调查对象,是因为该校是当地的公立小学,于2015年成立,学校新,硬件设施齐全。由于是新成立的学校,严格执行着教育政策,采用小班教学,每班人数不超过五十人,家校联系频繁,教育政策能有效地向学生家长传达沟通,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比较先进,对基础教育普遍比较重视。
2018年12月,笔者进入F小学,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该学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部分家长进行调查和访谈。笔者在调查时发现,一个五十人的班级,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生人数可达三十人,报班率高达百分之六十。而且,报名的培训机构性质多样,有和文化课相关的培训机构,也有如演讲与主持、芭蕾、书法、声乐、童艺、架子鼓等兴趣班,涵盖面较广,利于全面研究。笔者从中选取了十名学生家长展开针对性访谈,以期了解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校外培训机构的角色定位
(一)学校教育的“补充者”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许多家长担心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便将目光投向校外培训,这种选择,或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成绩,或是为了提升弱势科目,可以看作是对学校文化课教育的补充。在这种情况下,校外培训机构就成为了学校教育的“补充者”。
李女士是四年级一位学生的家长,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她在访谈过程中表示,孩子教育要从小抓起,学到的东西越多,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少。而学校教育受众面是整个班级,老师在教学中要兼顾全班学生,讲的内容比较基础,学到的知识有限,因此给孩子报了数学提升班,这样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以后升入初中很有好处。李女士说:“给娃报了好几个班,就想让他趁着年龄小,多学点东西,学校老师教的对他来说太简单了,每天作业在学校一会时间就写完,还不如让他多学点,对以后升学有好处,不是说要赢在起跑线上嘛。”
所以,可以看出校外培训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补充学校教育的第一选择。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培训机构通过超前教学、加大难度和深度的办法来拉开学生的成绩差距(这在语、数、外三科主干课程上表现尤为明显),给家长造成了不报课外培训班就必然成绩落后的心理压力,因此许多家长在周末时间给学生报了大量的课程,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在叠加效应和剧场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应试教育不断被强化,青少年成长的应有之权常被忽视。
(二)兴趣的“拓展者”
在访谈过程中发现,随着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很多家长为学生报了兴趣类辅导班。有些家长认为,拥有一技之长,可以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对以后的成长更有利。有些家长则认为,兴趣班可以发现学生潜能,培养思维能力,协作能力,促进全面发展。虽然现在很多中小学开辟出“社团活动”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许多家长认为,学校的社团活动只能浅显地给学生讲一讲,让学生感兴趣,要真正深入学习,还是要在校外报班。“学校社团活动挺好的,但是像我的孩子,很喜欢弹钢琴,我就想让她深入学一学,一方面拓展兴趣,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对以后个人发展规划也有好处。如果要钢琴考级,孩子一个人静不下来,必须有人陪着一起练,纠正出错的地方,那就一定要报班。”某家长如是说。
所以,校外培训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了新的角色,成为发展学生业余兴趣爱好的“拓展者”。
(三)放学后的“照顾者”
对许多双职工家庭而言,父母工作时间往往和子女的上学时间存在冲突,于是一种托养式的机构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日常所说的“托管班”。任选一所小学,我们都可以在附近发现许多托管班。这些托管班主要作用是在学生中午放学后为学生提供午饭,并提供场地让学生午休。下午放学后为学生提供晚饭,并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等到九点左右再由家长接回家中。一些空巢家庭的儿童,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无人照看,可以在托管班办理“全托”,一直住宿在托管班。有位家长说:“每天工作朝九晚五,六点下班根本赶不上接孩子放学,一天工作之后也不想做饭,还不如交给托管班,能管一顿饭,还能看着让写作业,不浪费小孩时间。” 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托管班的存在大大减少了生活琐事。一方面,一般情况下,小学在四点左右放学,而家长大多六点钟左右下班,因此没有办法接孩子放学,更谈不上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所以托管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一方面,托管班老师经验充足,对课本知识点的把握较好,在学生作业辅导上效果不错。出于以上的考虑,很多家长报了托管班,托管班取代了家长的角色,成为了学生放学后的“照顾者”。此类托管班多数为非正式经营机构,隐匿在各个小区,往往是政府监管的盲区,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但是又因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而长期且为数众多地存在着。
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路径探析
校外培训机构在家长眼中承担着多重角色,市场需求的肥沃土壤让校外培训机构遍地开花。而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又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才能让校外培训机构更正规、有序运行,更完美地扮演家长所需要的各种角色呢?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依法规范、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协同治理”,[1]基于该基本原则,笔者认为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规范机构办学资质,加强政府监管
“和学校教育相比,培训机构只能是一个助学单位”,不能违反教育规律,不能超前、超量教育。对于当前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秩序混乱的情况。所有的办学点要纳入教育部门的统一监管体系。要加强教育质量和教学内容的监管,加强师资队伍的监管。政府作为市场监管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体系,以此作为监督依据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政府应重点筛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消除危害学生生命健康的安全隐患。依法审批登记,确保证照齐全,对没有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机构,应督促其办理证照。[2]政府监管是校外培训机构高效有序运行的关键,向大众明确培训机构费用收取标准,制定清晰的收费依据,并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及时向公众公布新政策,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二)提升课程品质,增强核心竞争力
现在的校外培训行业正面临着转型,素质教育成为新一代教学方式的关键点,将从过去机械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那么,校外培训机构该如何才能在市场潮流中保持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呢?课程产品升级是竞争的关键因素。校外培训机构不应仅仅将知识讲授作为课程内容,而应该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优秀品德,培养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和要点,立足教辅定位,从减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除此之外,校外培训机构应增强创新能力。创新课程模式,从“教师课堂”转变为“学生课堂”,从“教师主讲”转变为“教师启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思考性。以创新为核心,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校外培训机构应加强自身管理,证照齐全,配备拥有从业资格的教师人群并组织进行相关培训,最大程度增強自身竞争优势。
(三)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全面发展
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不应仅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应以培养健全的“社会人”、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型人才为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义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良好品格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其次,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家庭教育具有特殊作用,家长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多沟通交流。家长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选择存在理性与非理性交织的情况,有时候被一些机构或他人的过度宣传和误导而盲目跟风。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加校外培训,专精而不求多,有的放矢选择培训机构,不能以成绩提升作为唯一的目标。最后,家长应正确看待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关系,以学校教育为重点,重视学校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将校外培训作为有力补充,二者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
[2]刘效光.呼和浩特中小学生民办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内蒙古大学,2018.
[3]刘芳.促进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健康发展[J].北京观察,2017(01).
[4]芮小兰,丁桂兰.当前教育培训市场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挑战[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3).
[5]刘建林.北京市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需求现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6]袁倩,肖伟颜.中小学生参加校外教育培训原因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第8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