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母亲淋巴细胞输注给子女,治疗EB病毒相关淋巴瘤,并取得较好效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遗传中心主任、血液研究室主任朱平课题组的这一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血液》上。
儿童EB病毒(一种疱疹病毒)相关淋巴瘤恶性度很高,迄今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常年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抗病毒治疗或者化疗均不能达到满意效果。在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资助下,朱平课题组开展相关研究。他们在临床治疗中注意到,有一种儿童淋巴瘤类似的疾病,称为“移植后EB病毒相关性淋巴增殖病”,采集供者的淋巴细胞输注给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异体排斥反应,很可能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针对上述问题,朱平设想,妊娠时期母亲和胎儿间会发生双向血流交换,很可能在母亲和孩子体内存活着对方的细胞(微嵌合状态),他们的淋巴细胞也很可能相互识别,不容易发生排斥反应。如果母亲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活性,能够清除EB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就有可能用淋巴细胞输注的方式治疗这类疾病。
研究人员建立了更为敏感的检测母亲和孩子体内存活着对方的细胞的微嵌合状态的检测技术,发现许多母亲体内存在孩子的微嵌合体,最年长的孩子已经达30岁,证实相当多的母亲体内长期存活着子女的细胞。他们在确定5名儿童EB病毒相关淋巴瘤患者母亲体内都存在孩子微嵌合体,采集母亲淋巴细胞,分别对这5名患者进行大剂量输注,患者均在输注后一周左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淋巴结肿大迅速消退,EB病毒消失,并且没有一例发生明显移植物抗宿主病。
儿童EB病毒(一种疱疹病毒)相关淋巴瘤恶性度很高,迄今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常年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抗病毒治疗或者化疗均不能达到满意效果。在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资助下,朱平课题组开展相关研究。他们在临床治疗中注意到,有一种儿童淋巴瘤类似的疾病,称为“移植后EB病毒相关性淋巴增殖病”,采集供者的淋巴细胞输注给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异体排斥反应,很可能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针对上述问题,朱平设想,妊娠时期母亲和胎儿间会发生双向血流交换,很可能在母亲和孩子体内存活着对方的细胞(微嵌合状态),他们的淋巴细胞也很可能相互识别,不容易发生排斥反应。如果母亲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活性,能够清除EB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就有可能用淋巴细胞输注的方式治疗这类疾病。
研究人员建立了更为敏感的检测母亲和孩子体内存活着对方的细胞的微嵌合状态的检测技术,发现许多母亲体内存在孩子的微嵌合体,最年长的孩子已经达30岁,证实相当多的母亲体内长期存活着子女的细胞。他们在确定5名儿童EB病毒相关淋巴瘤患者母亲体内都存在孩子微嵌合体,采集母亲淋巴细胞,分别对这5名患者进行大剂量输注,患者均在输注后一周左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淋巴结肿大迅速消退,EB病毒消失,并且没有一例发生明显移植物抗宿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