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对中医院校翻译教学的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中医药外向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提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探讨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中医药;跨文化交际能力
  近年来,中医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神奇的魅力正走向世界,世界各地纷纷掀起学习中医的热潮。为了向世界更好地传播中医及其文化,适应中医学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我们迫切需要一批既有扎实的中医专业知识,又有深厚的外语功底的中医英語翻译人才。今天在校的中医专业学生对今后把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推向世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加强中医英语翻译教学,重视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中医院校英语教学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目前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和翻译教学现状
  翻译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中医药文化的推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14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上,李照国教授指出“中医翻译人才队伍有待建设,人才培养紧迫紧急,并指出需要将普通翻译与专业翻译相结合。中医药院校应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完善翻译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实践能力,建设适合中医药院校特点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目前在各中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越来越重视翻译能力的培养,然而中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对翻译并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大学英语教学对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的翻译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学英语教材偏重于英语基础知识,其内容与中医药各专业并不相关。翻译能力只停留在简单浅显的语言转换,学生中医药文化翻译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没有得到提高。所以学生在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仍然很有局限性,距离国际间的翻译和学术交流,开展工作的目标相差甚远。
  二、重点研究跨文化传播学是翻译研究的新视角
  跨文化传播学属于传播学的分支,研究不同文化之间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关注在不同文化、国家和民族之间传播系统的差异,现已发展成为一门具备自身独特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该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文化与传播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理解、合作与共存的可能及其机制。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行为,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方式,翻译的实质就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过程和交流活动。从跨文化传播学的视角来研究翻译,将实现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将翻译置于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中,从宏观,动态的视角探究翻译活动,从这个方面来看,可以体现翻译的社会文化地位,突出其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所以翻译绝不仅是转换两种语言或文字的刻板活动,而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甚至迁移。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最理想的状况是传播双方将各自的文化、价值标准融汇,对文化差异达成共识,最终创造出新的文化、新的价值标准,彼此都能够接受,最终达到成功传播。王秉钦先生曾指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传通,必将置身于人类文化交叉这个宏大背景和综合关系网络之中,必将置身于世界科学这个开放的复杂体系内,从其他学科特别是新兴学科汲取营养,借助学科群的知识,扩宽自身研究的视野和思路,推动自身的发展。”
  因此从跨文化传播学是一个宏大的理论框架和视角来研究翻译,通过将翻译功能理论引入不同译本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文化观念,源语作者的文化背景,译者的文化心理和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等。
  三、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结合中医院校自身特色,重点研究翻译教学模式和策略。
  中医英语的翻译教学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处于起步阶段,其涉及面广,不仅涉及中医院校专业知识,还涉及英语综合能力,以及翻译理论知识。笔者认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将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结合翻译功能理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思考和研究,促进翻译能力培养和文化意识提高同步发展,从长远发展促进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
  从跨文化传播视角研究翻译和翻译教学,探索翻译教学的模式和策略,如何在翻译教学中重视中医文化的导入,如何有效融入中医词汇的教学,如何设计教学实践,如何丰富教学评估等,研究难点是这意味着将翻译置于文化研究的大环境中,即翻译的文化转向,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和深层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进而揭示文化对中医翻译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尋找文化差异和文化趋同,以及现有的中医术语翻译中出现的文化意义偏离的现象,唤起学生在翻译中文化意识,在翻译实践中注意避免文化遗漏。
  中医要走向世界,中医译者必须实现英语和中医的双通,在此基础上,中医药的翻译应该充分考虑普通受众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和消化程度,强调传播和输出的策略,有效地策略是达到目的的途径和手段。[1]所以,针对英语读者的翻译,应该充分考虑译语取向的可读性标准,让英语读者接受,除了遵循忠实的翻译标准,还需要兼顾文本的可读性,在翻译的输出过程中采取向译语归化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葛小琴. 国际传播与翻译策略[J]上海翻译 2009.04
其他文献
【摘要】:主动行动”与“反向歧视”,这是美国公民平等权利保护问题中非常具有争议的话题。本文希望通过对美国平等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及黑人问题的现状进行描述,从而分析美国黑人平等权利保护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主动行动;反向歧视;公民权利;平等  一、引言及概念界定  “主动行动”与“反向歧视”是有关美国黑人平等权利保护问题的两个概念。“主动行动”是美国为保护黑人的平等权利所提出的,而“反向歧视”是
期刊
【摘要】:本文在综述近年来国外对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国外文献综述;反思  1.前言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学者们通过揭露翻译在政治角度的本质体现,探究为翻译创造权力重构的线索和可能性。无论是在文化研究领域还是在翻译研究领域, 无论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后殖民主义都是一个热门话题。  2.国外文献综述  印度裔美国学者伽亚特
期刊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大同化的问题开始得到大众的重视,文化传承与保护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历史文化街区浓缩着一座城市、一片地区的历史风貌和历史传统格局。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现存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景观设计五项原则,为东北地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关键词】:东北地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问题与思考  1.东北地区历史街区景观存在问题  1.1 公共设施系
期刊
【摘要】:“要了解安东尼·高迪,首先必须了解他不是一个一般的建筑师,也不是历史学家所理解的那种建筑师。不能将他的设计归类于传统建筑或限制在某种明确风格内,也不能把他看成是某位大师的优秀追随者。高迪的设计,体现了他所处时代的风格。”[1]本文从民族文化入手,试图探寻高迪建筑设计风格的根源。  【关键词】:安东尼·高迪;民族文化;关系;建筑风格  1、成长背景  高迪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对手工艺的材料、
期刊
【摘要】:上帝是否存在以及上帝存在的证明是西方神学家和大多数哲学家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从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目的论证明、康德的道德证明、帕斯卡尔的打赌证明、个人的宗教体验这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方面来论述其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关键词】:上帝;存在;证明   一、绪论  中世纪时期,上帝主宰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人们安安心心地耕地、种小麦、烤面包、纺织。从不必担心我做这个工作是为了什么?人生的意
期刊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 交际双方常因为文化上的不同产生误解、冲突,甚至导致交际失败。本文通过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一些语用失误的实例说明语用失误的民族针对性和语用信息的重要性并对英汉学习词典的编写提出意见,以期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英汉学习词典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或任何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
期刊
【摘要】:近年来,大学以科研为主的导向评价教师业绩,大学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导致不少大学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了科研工作上,疏忽了教书育人的主要职责,对学生放任自流,这一状况是造成大学教学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大学教师被赋予的主要教育使命,以扭转大学教育的失衡局面。本论文从多个层面论述了大学教师的使命:转化知识为力量的中介、社会良知、独立人格、仁爱之心、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提
期刊
【摘要】:作为先秦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先后吸收了儒,法,墨等几大家的思想学说,形成了最有后世启发意义的——“荀礼”。“荀礼”从“性恶”论展开“分”“别”论辩,并试图运用“礼法并用,王霸并举”的举措对社会各阶层给予有针对性的秩序构建,最终达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国家管理層、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局面。荀子的“礼”不仅对整个中国封建制度都有着典范意义,并对当代社会也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对“艳遇中国”这一主题,江绍雄在中国传统元素现代化的过程中,大胆的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设计理念,并在图形上努力彰显现代设计的视觉。这种互补性的融合,创造出一种世界级而无限的语言,沟通了中西文化。  【关键词】:创意;传统文化;设计理念;“艳遇中国”  “艳遇中国”这一知名品牌是中国著名创意设计师江绍雄创立的。他以东西文化交流与融合为设计宗旨,在理解和把握其传统文化元素内涵的基础上,以其独
期刊
4月16日 慕善村·土掌房  慕善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哨冲镇,村民多被称为“花腰彝”。慕善村从外围看来建寨地址依然沿袭少数民族建寨选址的惯性,选在向阳背阴、开阔凉爽的缓坡半山腰,建筑多为彝族典型的民居样式——土掌房。土掌房在建筑特点上类似北方的四合院,一般为三间两耳或五间两耳,正房分为上下两层,以土、石、木为材料,屋顶与北方的坡型屋顶存在较大差距,为土质平顶。《新唐书》中有提到,南诏时期的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