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6种蔬菜害虫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措施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752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对6种常见蔬菜害虫黄曲条跳甲、小菜蛾、蓟马、温室白粉虱、斑潜蝇、斜纹夜蛾的危害特点以及发生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生物药剂为辅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旨在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蔬菜害虫;发生规律;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9-013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9.041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d in detail the harm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rrence rules of 6 kinds of common leaf vegetable pests, such as 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 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Thrips,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 Leafminers, Spodoptera litura. It proposed that biological control and physical control were the main methods,while high efficiency, low toxicity and safe pesticides were the assistant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attain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vegetable production.
  Key words Vegetable pests;Occurrence regularity;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南方地區气候环境等条件最适合蔬菜生长,是我国蔬菜的重要产区。长期以来,由于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复种指数高,农药使用次数频繁,害虫抗药性增强,害虫危害日益猖獗,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经实地调查发现,南方地区蔬菜害虫发生最多、危害最重的害虫主要有6种,分别为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蓟马、粉虱、斑潜蝇Liriomyz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对南方地区6种重要蔬菜害虫发生规律和绿色防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蔬菜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1 黄曲条跳甲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
  1.1 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 黄曲条跳甲在南方地区年发生7~8代,世代重叠,每年的3—5月和9—11月是其危害高峰期。黄曲条跳甲在南方地区危害猖獗,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尤其是苗期蔬菜。黄曲条跳甲成虫常聚集在叶背啃食,幼虫蛀食菜根,最终造成整株生长不良或死亡。在南方地区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第一,南方气候温暖,黄曲条跳甲可全年繁殖,无明显越冬现象;第二,南方蔬菜以露地种植为主,菜农忽视了对黄曲条跳甲地下幼虫和蛹的防治;第三,重茬和连片分批种植,导致该虫虫口基数大,而且通常幼苗一出土即可危害;第四,菜农用药间隔期短,用药量增大,导致该虫抗药性强,防治效果差。
  1.2 绿色防控
  1.2.1 物理防治。黄曲条跳甲成虫具有趋光性、趋黄性和趋绿性,可利用杀虫灯和黄板诱杀。防虫网可以物理阻隔成虫飞来危害,尤其在秋季害虫暴发前使用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生产中以网目数40目、白色防虫网覆盖在防效和产量上均可达到最佳效果[1]。
  1.2.2 信息素诱杀。黄曲条跳甲在取食十字花科蔬菜时,会释放出信息素引诱黄曲条跳甲雌雄虫聚集取食,添加黄曲条跳甲信息素的黏虫板具有明显增效效果[2],因此通过信息素加黄色黏虫板防治黄曲条跳甲,是目前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另外,赖建辉等[3]通过田间试验得出15%烟碱对黄曲条跳甲具有62.14%的忌避率和一定的保苗效果,因此可尝试在苗期利用烟碱降低黄曲条跳甲危害。
  1.2.3 天敌防治和生物杀虫剂。目前黄曲条跳甲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天敌防治和微生物防治。菌株Ma6孢子悬浮制剂对黄曲条跳甲成虫防治效果较好[4]。昆虫病原线虫已商业化生产用于防治黄曲条跳甲幼虫,通过减少幼虫种群数量,从而减轻对蔬菜的危害[5]。这2种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环保等特点,避免了化学农药引起环境污染的问题,且黄曲条跳甲不产生抗药性,是防治菜心黄曲条跳甲的较理想措施。
  2 小菜蛾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
  2.1 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
  小菜蛾在南方地区年发生约为20代,世代重叠,繁殖能力强,田间虫口数量增长快,适合在20~30 ℃的环境中生长发育,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在南方地区,出现2—5月和9—12月2个高峰期,且秋季明显比春季危害严重。小菜蛾成虫寿命雄蛾为10~16 d,雌蛾6~14 d,卵期3~11 d,幼虫期12~17 d,蛹期8~14 d,低龄幼虫啃食叶肉,仅留下一层表皮,3~4龄幼虫可将叶片啃食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吃成网状或仅留叶脉。
  2.2 绿色防控
  2.2.1 天敌防治。小菜蛾的已知天敌昆虫达291种,分为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目前广泛运用的小菜蛾寄生性天敌有菜蛾盘绒茧蜂、半闭弯尾姬蜂、菜蛾啮小蜂、稻螟赤眼蝶、斑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6-7]。小菜蛾捕食性天敌种类有异色瓢虫、中华草蛉、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等共22种以上[8]。叉角厉蝽对小菜蛾幼虫叉角厉蝽极具捕食潜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9]。在田间运用中,应加强菜农对天敌栖息地的保护,以及加深对天敌应用的认识。   2.2.2 生物杀虫剂。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的负面影响,小菜蛾抗药性日益增强,兼顾低毒、低残留、不易产生抗性和高效的生物药剂逐渐被应用。小菜蛾的生物杀虫剂主要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和植物源杀虫剂。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是应用最广和防效最好的2种小菜蛾生物农药。广泛运用的小菜蛾真菌类杀虫剂有白僵菌[10]、绿僵菌[11]及玫烟色棒束孢等[12]。小菜蛾细菌性杀虫剂有苏云金杆菌[13]。小菜蛾病毒性杀虫剂有小菜蛾颗粒体病毒[14]。植物源小菜蛾杀虫剂主要有苦参碱、印楝素等。但由于植物源杀虫剂作用速度较慢,市场上存在植物源杀虫剂随意复配高危化学农药进行售卖的不良现象。因此,可采取多种绿色防控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做好虫情预测,适时采取应急措施。
  2.2.3 信息素和物理诱杀。小菜蛾的性信息素研究已经较成熟,诱芯类型主要分为毛细管诱芯和天然橡胶诱芯,搭配各种诱捕器使用。章金明等[15]研究表明诱捕器的形状影响诱蛾效果,表现为翼形诱捕器>水桶形诱捕器>三角形诱捕器或漏斗形诱捕器>干式诱捕器,翼形诱捕器可显著提高诱芯的诱捕效率。黄庆文等[16]研究表明,干式诱捕器对小菜蛾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水盆型诱捕器和黄板。市场上受欢迎的小菜蛾诱捕器以屋型、三角型诱捕器和黄板为主。
  3 蓟马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
  3.1 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
  我国蔬菜上发生的蓟马有20多种,其中西花蓟马、瓜蓟马、烟蓟马、葱蓟马和花蓟马危害最为严重,主要危害茄果类、瓜类和豆类蔬菜。在南方地区,蓟马年可发生10~20代,发生高峰期在10—12月和3—5月。蓟马雌虫可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具有避强光的特性,直接危害可导致果实畸形、叶片呈白色斑点连成片、花蕾受侵则不能正常开放;间接危害为传播病毒,如西花蓟马能传播Tospoviru属的2种病毒:嵌纹斑点病毒和番茄斑点萎蔫病毒,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西花蓟马本身的危害。
  3.2 绿色防控
  3.2.1 天敌防治。蓟马的天敌有螨类、蝽类、赤眼蜂、草蛉、瓢虫和蜘蛛等。黄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和尖狭下盾螨(Hypoaspis aculeifer)一直用于防治蓟马,但尖狭下盾螨对蓟马若虫和蛹有一定的防效,对成虫无防效。将2种螨结合起来一起释放,可使黄瓜钝绥螨的防效由50%提高到88%[16]。蝽类天敌由于其捕食量大、捕食效率高,因此在高密度蓟马种群防治效果尤为明显,如小花蝽(Orius insidiosus)在蓟马迅速扩张期对蓟马成虫和若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7]。
  3.2.2 信息素和物理诱杀。蓟马对颜色有趋性,通过悬挂有色黏板,可监测和诱杀成虫,从而控制蓟马种群。研究表明蓟马对蓝色、黄色、白色和粉色具有一定的趋性,对蓝色的趋性最强,因此以蓝板为主的蓟马黏虫板在农业生产中广泛运用。且蓟马引诱剂搭配蓝板使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取得了良好的诱捕效果[18]。
  3.2.3 生物杀虫剂。目前用于防治蓟马的生物杀虫剂主要是微生物源和植物源生物药剂。Spiosad是土壤放线菌的衍生物[19],对西花蓟马的防效达90%,且对粉虱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和小花蝽(Orius insidiosus)等天敌安全。广谱性的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对蓟马也有较好的防效,能迅速降低种群数量。植物源类的蓟马生物杀虫剂有苦参碱和印楝素,这2种研究较多且效果较好。
  4 温室白粉虱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
  4.1 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
  温室白粉虱在南方地区棚室中1年发生10余代,且世代重叠。温室白粉虱可从4月中旬一直持续到11月底,露地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温室烟粉虱完成1代约30 d,成虫羽化后1~3 d可交配产卵,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卵历期7.0~9.5 d,若虫历期9.5~13.6 d,伪蛹历期6.0~7.5 d。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均喜欢聚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褪绿、黄化、植株萎蔫,甚至引起整个植株死亡。
  4.2 绿色防控
  4.2.1 天敌防治。温室白粉虱的天敌昆虫有很多,如草蛉、丽蚜小蜂、瓢虫和小花蝽等。汤方等[20]研究表明中华草蛉1龄、2龄和3龄幼虫对温室白粉虱卵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丽蚜小蜂是用于大量防治溫室白粉虱的寄生性天敌,可寄生温室白粉虱的若虫。东亚小花蝽和微小花蝽取食白粉虱的卵,可有效抑制白粉虱种群繁衍。
  4.2.2 物理防治。白粉虱具有强烈的趋黄习性,在温室内悬挂黄板诱杀成虫,是目前最常用的绿色防控措施。通常应在害虫发生初期开始悬挂黄板,用于防治和监测害虫。使用黄板需要注意悬挂高度应随作物生长适当调整,一般建议悬挂在蔬菜顶端15 cm左右;悬挂密度可视虫口密度适当增减,一般建议使用300~450块/hm2,诱虫效果最好;当黄板粘满虫体后,要及时更换新的黏虫板。除黄板外,还可以在温室朝阳光处,张挂银灰色反光幕和黏胶锡箔纸驱杀白粉虱。
  4.2.3 生物杀虫剂。赤座霉菌(轮枝菌、座壳孢)和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常用于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病原真菌,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及非靶标生物安全[21],但不能与杀菌剂混用。广谱性的植物源杀虫剂对温室白粉虱也有较好的防效,如印楝素、苦参碱等。
  5 斑潜蝇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
  5.1 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
  斑潜蝇在南方温暖条件下,全年均能繁殖,一年可发生16~24代,在广州地区从4月开始,6—10月为危害高峰期,11月以后逐渐下降。07:00—14:00是成虫羽化高峰期,羽化后当日即可交配,成虫取食和产卵一般均在白天进行,雌虫把卵产在部分伤孔表皮下,卵经2~5 d孵化,幼虫期4~7 d,幼虫对寄主植物造成的损失最大,幼虫刚一孵化即开始钻蛀取食,用口钩不断刮食叶肉,残留在上表皮,形成白色蛇形隧道,常被称为“鬼画符”。雌成虫通过产卵器在叶面上刻点进行取食,雄虫需要通过雌虫形成的刻点进行取食。   5.2 绿色防控
  5.2.1 天敌防治 斑潜蝇天敌共发现17种,幼虫期的寄生蜂种类最多,其中底比斯釉姬小蜂(Chysocharis pentheus)和冈崎潜蝇姬小蜂Chysonotomyia okazakii(Kamijo)为广东地区斑潜蝇寄生蜂的优势种,对斑潜蝇的自然种群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22]。瓢虫、草蛉、小花蝽及蜘蛛等捕食性天敌是斑潜蝇幼虫末期和蛹期的主要天敵。
  5.2.2 物理防治。斑潜蝇具有趋黄习性,张挂黄板可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根据作物定悬挂高度,如荷仁豆悬挂高度1.5 m,悬挂450~600张/hm2,粘满及时更换,控制效果较好。在闲置期,可采取高温闷棚和翻土覆膜等方式,使其温度超过60 ℃,达到杀虫和杀卵的目的。
  5.2.3 生物杀虫剂。斑潜蝇生物杀虫剂中具有较好防效的植物源类生物药剂,可选用0.5%印楝素乳油和0.5%藜芦碱,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可选用10%除虫脲悬浮剂、25%灭幼脲悬浮剂、5%卡死克乳油等。
  6 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
  6.1 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 斜纹夜蛾在南方地区1年内可发生8~9代,世代重叠,可周年发生危害[23],斜纹夜蛾在全年有大小高峰期,小高峰为5月上旬—6月上旬,大高峰在7—9月。斜纹夜蛾幼虫一般6龄,少数7龄或8龄,3~5龄是主要危害期。3龄前幼虫仅食叶肉,留下上表皮及叶脉,通常聚集在卵块附近取食,3龄后分散取食,被害植株的叶片成缺刻状,且抗药性大大增强,4龄后进入暴食期,多在傍晚出来危害,能取食植物的叶、茎、花和果实,严重时会造成光杆。
  6.2 绿色防控
  6.2.1 天敌防治。斜纹夜蛾的天敌种类很多,有169种,但在斜纹夜蛾生物防治中运用较少。研究和使用较多的有蜘蛛类、捕食蝽类和寄生蜂。蜘蛛类主要有草间小黑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前凹豹蛛(Pirata procurva)和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捕食蝽类主要有烟盲蝽、小花蝽、叉角厉蝽和红彩真猎蝽(Harpactor fuscipes)等。寄生蜂主要有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rodeniae)、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双斑侧沟茧蜂(Microplitis bicoloratus)和斜纹夜蛾盾脸姬蜂(Metopius rufus)等。蒋杰贤等[24]研究表明草间小黑蛛、拟水狼蛛和叉角厉蝽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12、26.00和10.11头;王广鹏等[25]研究表明小花蝽能捕食斜纹夜蛾的卵和若虫;烟盲蝽对斜纹夜蛾初龄幼虫的捕食强度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猎物密度越高,捕食量越多[26]。陈乾锦等[27]研究认为侧沟茧蜂寄生斜纹夜蛾1~2龄幼虫,在田间平均寄生率为22.31%,最高可达54.80%,对斜纹夜蛾种群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双斑侧沟茧蜂已被成功饲养并在实验室用于斜纹夜蛾生物防治评价,在斜纹夜蛾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28]。
  6.2.2 生物杀虫剂。近年来,由于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不合理使用,斜纹夜蛾的抗药性明显增强,使用生物药剂防治,能在短期内杀死害虫,并对天敌和生态环境安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斜纹夜蛾的微生物源生物药剂有苏云金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球孢白僵菌等。另外,还有病毒、线虫和微孢子虫等病原物制剂。如斜纹夜蛾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极敏感,可连续不断感染斜纹夜蛾幼虫,并造成大量害虫死亡。此病毒还可与其他药剂混用,与昆虫天敌、性诱剂诱捕等措施协同运用,提高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近十几年商品化的印楝素、鱼藤、烟碱等植物源杀虫剂,在斜纹夜蛾防治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6.2.3 信息素和物理诱杀。信息素诱杀和物理诱杀均是重要的绿色防控措施,在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数量、减少农药使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9]。斜纹夜蛾性诱剂已在虫情测报和害虫防治中广泛应用,相比传统的黑光灯和糖醋液,性诱剂具有更好的诱捕效果、更精准的虫情预报。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是目前在斜纹夜蛾防治中应用最广的杀虫灯,其原理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波、色等特性,配以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害虫。何永学等[30]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在蔬菜田中诱杀斜纹夜蛾;母婷婷等[31]对烟田斜纹夜蛾进行诱杀,防治效果均十分明显。金立新等[32]研究表明,频振式杀虫灯对西兰花菜地、甘蓝菜地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达70.37%和72.34%。
  7 小结
  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推进蔬菜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根据蔬菜虫害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在作物防治适期采取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生物药剂为辅的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可实现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有力推进化学农药负增长进程,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 邱英东.覆盖不同目数防虫网防治黄曲条跳甲及对小白菜产量影响的试验[J].上海蔬菜,2016(4):41-42.
  [2] 戴建青,韩诗畴,李军,等.黄板加信息素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田间诱集作用[J].南方农业学报,2013,44(3):422-425.
  [3] 赖建辉,赖荣泉,赖成连,等.不同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种群的忌避作用及其保苗效果[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7(4):604-606,610.
  [4] 何越超,陈江,史梦竹,等. 黄曲条跳甲高致病力绿僵菌的筛选及培养特性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7,32(2):189-194.
  [5] 陈瑞,王国迪,陈寅通,等.昆虫病原线虫和黄板对黄曲条跳甲的控制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0):1886-1887,1891.   [6] 舒锐豪,孔庆华,张伟东,等.小菜蛾卵作为赤眼蜂中间寄主的寄生适合度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14,51(3):787-794.
  [7] 邓金花,顾俊荣,董明辉,等.几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差异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5):77-78.
  [8] 章金明,黄芳,张蓬军,等.春季十字花科作物田间蜘蛛种类调查[J].浙江农业科学,2013(6):705-706.
  [9] 孟凡超.叉角厉蝽对小菜蛾控制作用的基础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1.
  [10] 徐延平,仇飞,黄渤,等.一株小菜蛾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及其可湿性粉剂的田间药效试验[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29(3):376-383.
  [11] 张建伟,王中康,申剑飞,等.小菜蛾高致病力绿僵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特性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28(1):53-61.
  [12] 吕利华,何余容,武亚敬,等.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致病力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J].昆虫学报,2007,50(6):567-573.
  [13] 蔡吉林,束长龙,宋福平,等.对小菜蛾协同增效的Cry1和Cry9类蛋白组合的筛选[J].植物保护,2013,39(10):66-70.
  [14] 莫美华,庞雄飞.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对小菜蛾防治作用的评价[J].生态学报,1999,19(5):724-727.
  [15] 章金明,吕要斌,林文彩,等.诱捕器形状对小菜蛾性诱剂诱捕效能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7):1004-1007.
  [16] 黄庆文,陈斌艳,钟德春,等.几种诱捕器对小菜蛾的诱集效果试验初报[J].广西植保,2008,21(2):1-2.
  [17] JACOBSON R J,CHANDLER D,FENLON J,et al.Compatibility of Beauveria bassiana(Balsamo)vuillemin with 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Acarina:Phytoseiidae)to control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Thysanoptera:Thripidae)on cucumber plants[J].Biocontrol science & technology,2001,11(3):391-400.
  [18] 王静.球孢白僵菌与巴氏钝绥螨对西花蓟马的联合作用及高效诱虫板的应用[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19] SCHOONEJANS T,VAN DER STAAIJ M.Spinosad,a new tool for insect control in vegetables cultivated in greenhouses[J].Mededelingen,2001,66:375-386.
  [20] 汤方,李生臣,刘玉升,等.中华草蛉对温室白粉虱卵的捕食功能反应[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2):132-134.
  [21] 王国庆,周尔槐,罗稳根,等.白僵菌防治温室大棚白粉虱药效试验[J].生物灾害科学,2015,38(3):217-220.
  [22] 曾玲,吴佳教,张维球.广东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初步研究[J].昆虫天敌,1999,21(3):113-116.
  [23] 祝树德,陆自强,陈丽芳,等.温度和食料对斜纹夜蛾种群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1):111-114.
  [24] 蒋杰贤,梁广文,王奎武.几种天敌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J].上海农业学报, 2001,17(4):78-81.
  [25] 王广鹏,张帆,孙庆田,等.小花蝽人工大量饲养研究进展[J].昆虫天敌,2006,27(2):83-90.
  [26] 许庆辉,孟玲,李保平.烟盲蝽对不同密度斜纹夜蛾初龄幼虫的捕食和搜寻行为[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30(2):178-182.
  [27] 陈乾锦,张根顺,官宝斌,等.烟田斜纹夜蛾侧沟茧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2):199-203.
  [28] LUO K J,TRUMBLE J T,PANG Y.Development of Microplitis bicoloratus on Spodoptera litura and implications for biological control[J].Biocontrol,2007,52(3):309-321.
  [29] 郁樊敏,丁国强,彭震.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长江蔬菜,2009(6):15-17.
  [30] 何永學,谢昌宏,韦应贤.浅析频振式杀虫灯对斜纹夜蛾等菜田害虫的诱杀效果[J].广西农学报,2004(4):5-6.
  [31] 母婷婷,高小俊,秦剑波,等.太阳能诱虫灯对烟田害虫的诱杀效果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5):50-52.
  [32] 金立新,陈春华,茹水江,等.频振灯对蔬菜昆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及防虫效果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6(6):675-67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实用的水样环境DNA提取方案。[方法] 采用滤膜法和沉淀法对2个不同大小的水域进行eDNA提取并对所获得的eDNA进行PCR扩增。其中,滤膜法设置50、100、200 mL 3个水样体积试验组,每组3个平行;沉淀法设置10、20、40 mL 3个水样体积试验组,每组3个平行。[结果] 大型水塘水样经滤膜法处理后获得的eDNA浓度更高;小型水池采用滤膜法和大型水塘采用沉淀法处
期刊
摘要 立足于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对当代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寻求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创新点,创建人文化、生态化的校园景观环境特点,以求更好地体现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针对性、策略性及前瞻性。在创建有形的校园景观的同时,营造无形的校园特有氛围。  关键词 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9-0111-05  
期刊
摘要 [目的]全面分析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营养元素特征,为喀斯特生境植被恢复和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现有文献为基础,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贵州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结果]在贵州喀斯特植物中,营养元素的变化从Cu(0.018 g/kg)到Ca(28.28 g/kg),黄色石灰土生境中植物叶片的N、K显著高于黑色石灰土;低坡位生境下的植物叶片Ca、K含量显著高于高坡位,原生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廣西滨海农田土壤养分现状、时间变化特征,以及与我国主要滨海地区土壤养分性质的差异,服务广西滨海农田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与地力提升,丰富我国海岸带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选取广西滨海主要农田类型甘蔗、木薯、菜园、水稻田和抛荒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现状特征,并将其与该区第二次土壤普查、我国主要滨海地区(环渤海、黄海、东海)农区土壤
期刊
摘要 药用植物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内生真菌寄生在健康的植物组织内部,是植物微生态系统中的天然组成成分。自然界许多药用植物中蕴藏着丰富的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长期进化中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工业发酵、生物制药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与宿主植物关系的概述,有助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
期刊
摘要 研究了正造及反季节龙眼树体叶片及顶芽中内源激素IAA、GA、ABA、iPA、ZR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及顶芽ABA含量最高,IAA次之,ZR、iPA及GA含量极低。氯酸钾处理可导致叶片及顶芽iPA含量迅速升高;叶片GA含量远高于顶芽,而ABA以顶芽中富集量最大;ZR以顶芽含量较高;虽然IAA在叶片和顶芽都有较高水平,但变化幅度不大。综合各激素变化情况认为,花芽分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黑蒴育苗方法。[方法]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播种基质、水分、播种深度和种子处理4个因素出发,探讨对黑蒴出苗率的影响。[结果]种子处理对播种育苗试验结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播种深度影响较大,其余2个因素对播种育苗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差异性均较小;通过试验结果分析选择出最佳的播种育苗方案为:以珍珠岩与红壤土作为栽培基质,3 d浇一次水,播种深度0.3 cm,种子用自来水浸泡24 h后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黄花柳资源的变异特性。[方法]以黄花柳3个无性系为材料,通过柯尼卡CR-400全自动色差计对其叶色参数进行测定,通过乙醇提取方法对其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使用Pocket PEA快速荧光仪对其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叶绿素含量与L、a均呈显著负相关;金枝黄花柳的叶色偏黄、叶绿素含量较低,但其潜在光化学活性最强,对强光胁迫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普通黄花柳叶色偏绿、叶绿素
期刊
摘要 从时空演变的角度探讨都市古村落的演变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的古村落管理建议。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古村落时空演变模型,以“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广州市黄埔古村为例,总结其演变历程与演变机制,结合对黄埔古村的发展预测,提出适宜的管理对策:转变旅游开发模式和经营模式,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保护古村落传统文化、格局和建筑。  关键词 黄埔古村;时空演变;海上丝绸之路;可持续旅游  中图分类号 F590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牛初乳冻干粉(LBC)及其产品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0~7 d的LBC和常乳冻干粉(LM),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EGF、TGF-α和IGF-1的含量。[结果]2 d内牛初乳冻干后平均干物质含量为200 g/L。第1天LBC中EGF(7.0 ng/g)、TGF-α(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