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学家——杨贤江同志曾经说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于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而且青少年的可塑性强,特别需要在此阶段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当前青少年培养中,体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从我校中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培养角度出发,谈谈我校在进行中学生体育教学时,应该如何正确培养中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以此来响应杨贤江同志的教育思想和伟大号召。
关键词 杨贤江 体育教育观 中学生 体育行为 培养策略
一、我校中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培养现状及误区
对我校中学生参加体育教学的实践发现,当前我校中学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较高,大多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健康的体育行为及运动误区:
(一)健康体育意识缺失
体育意识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较为丰富,是指人们在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不健康的体育意识会阻碍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即使参加体育活动,也不能用正确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增进健康。大部分中学生认为进行体育锻炼就是为了增强体质,并没有关注到运动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事实上,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比如,可以增强儿童和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可以减缓他们的学习压力等。通过体育活动,还可以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竞争意识、集体团结意识,形成顽强奋斗的品格,为今后适应漫长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体育知识缺乏
虽然我校大部分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但他们对科学体育知识的了解非常缺乏,对常用的运动常识不重视,锻炼的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不遵守运动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如何科学健身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中大多数人忽视科学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总的来说,中学生中常见的科学体育知识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运动前后,忽视做热身或放松活动。正式的体育健身运动前做充分的热身或准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体从安静或休息的状态到运动状态,有一个过渡和适应的过程。然而,根据调研显示,我校只有一小部分的同学在运动前每次都做或经常做准备活动。
2.运动后大量饮水和随意进食。进行体育运动时,人体会大量出汗,这时机体对水的需要量也会相应地增加。很多中学生在运动时有大量饮水的习惯,无论是运动中还是运动后,又渴又累时一口气能喝下1瓶矿泉水甚至更多,而且还有很多同学喜欢喝冰水。事实上,这样会加重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的负担,容易损伤身体。
3.运动损伤防范意识弱。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由于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所以常常会出现一些运动意外伤害及损伤。专家告诉我们,运动损伤并非运动员的专利,只要你运动,也许因方法不当,也许是姿势不正确,或热身不够等原因,都会导致运动损伤。对于运动损伤的预防,正确的方法并非敬而远之,而是预防胜于治疗,在运动开始前就把运动风险降到最低。
(三)体育技能不规范
体育技能是指体育方面的技巧与能力,是体育的综合素质之一,也是指完成体育技术动作的专业能力。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与学生使用不合理体育技能有关。体育运动对抗性强,争夺激烈,存在着较多的身体接触,具有一定的人身危险性,在比赛激烈进行的过程中发生某些身体上的摩擦、冲撞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能合理地运用体育技术动作,纠正一些错误的方法和意识,大部分的运动伤害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中学生健康体育行为误区的解决对策
正如杨贤江同志说的:“青年人必须具有健全的人生观,要对运动的真义了解和掌握,否则,纵是强健,纵是无病,与真实的人生无补”。他认为体育必须就能增“进世界之幸福”,“要为人群谋福利”,这样才能对实践人生的责任有所帮助。下面就些误区,我给出如何正确培养中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健身科学知识水平
教师应通过课堂内外各种教育方式向学生传授健身科学知识是学校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将学生的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学生中某些不良的锻炼方式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缺乏必要的健身科学知识所致,通过系统的健身科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破除无知和愚昧,抵制不良体育行为和习惯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学校健康体育行为培养主要是使学生产生和形成各种有益于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健康体育行为,抵制各种不健康的体育行为,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当前,卫生保健观念正从依靠医疗机构的“依赖型”向依靠自己的“自助型”转变,自助型的核心就是培养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发展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三)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学校培养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其主要载体是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两者在培养学生健康行为方面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而通过两者相融合,一方面可以使体育课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也使健康教育课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两者的交叉与渗透不仅能改变单纯从书本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呆板和枯燥状况,同时也突破了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罗时铭.杨贤江体育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2).
[2] 孟峰年.甘肃省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4):53-56.
[3] 闫瑞红,刘蓉等.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3):94-97.
摘 要 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学家——杨贤江同志曾经说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于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而且青少年的可塑性强,特别需要在此阶段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当前青少年培养中,体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从我校中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培养角度出发,谈谈我校在进行中学生体育教学时,应该如何正确培养中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以此来响应杨贤江同志的教育思想和伟大号召。
关键词 杨贤江 体育教育观 中学生 体育行为 培养策略
一、我校中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培养现状及误区
对我校中学生参加体育教学的实践发现,当前我校中学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较高,大多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健康的体育行为及运动误区:
(一)健康体育意识缺失
体育意识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较为丰富,是指人们在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不健康的体育意识会阻碍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即使参加体育活动,也不能用正确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增进健康。大部分中学生认为进行体育锻炼就是为了增强体质,并没有关注到运动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事实上,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比如,可以增强儿童和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可以减缓他们的学习压力等。通过体育活动,还可以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竞争意识、集体团结意识,形成顽强奋斗的品格,为今后适应漫长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体育知识缺乏
虽然我校大部分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但他们对科学体育知识的了解非常缺乏,对常用的运动常识不重视,锻炼的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不遵守运动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如何科学健身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中大多数人忽视科学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总的来说,中学生中常见的科学体育知识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运动前后,忽视做热身或放松活动。正式的体育健身运动前做充分的热身或准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体从安静或休息的状态到运动状态,有一个过渡和适应的过程。然而,根据调研显示,我校只有一小部分的同学在运动前每次都做或经常做准备活动。
2.运动后大量饮水和随意进食。进行体育运动时,人体会大量出汗,这时机体对水的需要量也会相应地增加。很多中学生在运动时有大量饮水的习惯,无论是运动中还是运动后,又渴又累时一口气能喝下1瓶矿泉水甚至更多,而且还有很多同学喜欢喝冰水。事实上,这样会加重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的负担,容易损伤身体。
3.运动损伤防范意识弱。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由于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所以常常会出现一些运动意外伤害及损伤。专家告诉我们,运动损伤并非运动员的专利,只要你运动,也许因方法不当,也许是姿势不正确,或热身不够等原因,都会导致运动损伤。对于运动损伤的预防,正确的方法并非敬而远之,而是预防胜于治疗,在运动开始前就把运动风险降到最低。
(三)体育技能不规范
体育技能是指体育方面的技巧与能力,是体育的综合素质之一,也是指完成体育技术动作的专业能力。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与学生使用不合理体育技能有关。体育运动对抗性强,争夺激烈,存在着较多的身体接触,具有一定的人身危险性,在比赛激烈进行的过程中发生某些身体上的摩擦、冲撞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能合理地运用体育技术动作,纠正一些错误的方法和意识,大部分的运动伤害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中学生健康体育行为误区的解决对策
正如杨贤江同志说的:“青年人必须具有健全的人生观,要对运动的真义了解和掌握,否则,纵是强健,纵是无病,与真实的人生无补”。他认为体育必须就能增“进世界之幸福”,“要为人群谋福利”,这样才能对实践人生的责任有所帮助。下面就些误区,我给出如何正确培养中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健身科学知识水平
教师应通过课堂内外各种教育方式向学生传授健身科学知识是学校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将学生的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学生中某些不良的锻炼方式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缺乏必要的健身科学知识所致,通过系统的健身科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破除无知和愚昧,抵制不良体育行为和习惯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学校健康体育行为培养主要是使学生产生和形成各种有益于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健康体育行为,抵制各种不健康的体育行为,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当前,卫生保健观念正从依靠医疗机构的“依赖型”向依靠自己的“自助型”转变,自助型的核心就是培养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发展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三)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
学校培养学生的健康体育行为,其主要载体是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两者在培养学生健康行为方面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而通过两者相融合,一方面可以使体育课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也使健康教育课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两者的交叉与渗透不仅能改变单纯从书本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呆板和枯燥状况,同时也突破了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罗时铭.杨贤江体育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2).
[2] 孟峰年.甘肃省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4):53-56.
[3] 闫瑞红,刘蓉等.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3):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