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30亿投建全球最大一体化乳业基地 中新乳业有望达成深度利益共同体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sw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西兰当地时间11月21日,在习近平与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的共同见证下,中新两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务实合作。其中,伊利集团总投资额达到30亿元人民币的乳业项目尤为引人瞩目。这一金额创下了中新两国有史以来投资规模的历史记录;同时由于其覆盖包装、生产、深加工、科研等多个领域,一旦完工即将成为全球目前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习近平主席与约翰?基总理共同为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揭牌,同时见证了伊利等相关多项合作协议的签署。这是中新两国一揽子合作中首个揭牌的项目。
  四项合作创纪录
  伊利20亿二度布局南半球
  作为全球排名前10的乳品企业,伊利集团本次与新西兰的合作受到了新方的格外重视。在中国乳企与新西兰相关机构签订的协议中,伊利集团是唯一一家同时签署两项合作的企业;而除此之外,伊利在此次习近平主席访新的外事活动中,不仅参与了揭牌和签约两个重磅环节,还受邀参与了中新农业展及欢迎午宴,无论是项目的合作额度,还是参与外事活动的频次,都刷新了多项中新经贸合作上的历史纪录。
  在与怀马特市的合作中,伊利集团拟新增20亿元人民币投入,投建全大洋洲最大的综合乳制品生产基地。至此,加上一期投入的12亿元,伊利在新西兰的投资额已超过30亿元,成为目前在新西兰投资额最大,合作最广的中国乳企。
  伊利集团在对外发布的公告中透露:新增的投资将主要用于四个单元的建设。这四个单元分别为:生牛乳深加工项目、UHT液态奶项目、奶粉生产及包装项目。其中,生牛乳深加工项目投资额为2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整个新西兰最大的、科技含量最高的生牛乳深加工项目;UHT液态奶项目投入近5亿元,同样系新西兰最大的液态奶项目;而奶粉项目的投资额度最大——伊利将投入13余亿元新建奶粉生产及包装项目。短短2年之内,仅在奶粉及相关领域,伊利在新西兰的投入已超过25亿元。这一点也从侧面证明了新西兰乃至整个大洋洲在伊利战略版图中的重要性。
  业内资深专家宋亮认为:“新西兰是全球最具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的牛奶生产国,也是第一个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而中国的增长趋势及巨大的市场体量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决定着中国乳企的良好发展趋势。”
  宋亮还表示:“中澳自贸协定中关税政策的落地,至少要在4~5年之后。况且,澳大利亚的出口关税在10%~15%左右,即使完全取消,新西兰等国的成本优势依然存在。因此,从成本和资源两个角度看,新西兰比同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拥有更多的优势。深化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将是中新两国乳业寻求突破共赢的必经途径之一。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乳品企业,伊利的布局,则让这一趋势提前明朗化了。”
  宋亮介绍,怀马特市坐落在新西兰南岛坎特伯雷大区,奶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新西兰全境约42%的原奶产自这里。
  潘刚大打“创新牌”
  伊利全球研发“南北呼应”
  伊利集团与新方签订的另一个备受瞩目的项目则主要聚焦科研领域。也正是这一项目的高含金量,让伊利与其他企业拉开了差距。
  据介绍,林肯大学系南半球唯一的农业和食品专业大学。据双方签订的协议显示:伊利集团将与林肯大学就彼此独特的资源及技术优势,开展深入合作,全面聚焦乳业全产业链策略,并将未来几年第一步的研究重点,集中于乳制品的营养创新及安全技术研究。另一个关键的要素是,位于南岛的林肯大学与怀马特市同样都座落于坎特伯雷大区。地缘优势为产学研的转化创造了天然的便利因素。因此,林肯大学的加盟,也标志着伊利位于新西兰南岛、辐射整个大洋洲的综合性生产项目正式向一体化的乳业基地升级。
  自年初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公开发表“反式创新”言论开始,伊利集团有关创新的举措就不断加码升级。南半球的本次合作,承袭了此前在欧洲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的经验和思路,都是选择通过依靠乳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及独特科研资源,来对接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换言之,多个海外研发中心或海外研究项目成立之后,将有越来越多的伊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国际专家团队及专利技术为其量身定制的营养产品。
  “让创新引导需求,用需求刺激创新。”潘刚表示,“在全球乳品行业中,中新两国都拥有不可替代的发展优势。我们要做的,就是加深合作,尽快把各自的发展战略对接起来。短时间看,企业的频繁互动有利于两国乳业结成更好的产业联盟;而长时间看,我们的终极目标,仍然是为消费者带去全球最好、最优质的产品。”
  “全球乳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创新的驱动。对此,我们非常欣赏伊利集团在国际合作中对创新的重视,并且对此次的深层次合作而感到高兴。”林肯大学校长Andrew West表示,“双方的合作成果,一定会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其他文献
对于券商来说,11月是一个特别忙碌的月份。  11月14日,A股市场再度迎来券商IPO——国信证券首发申请通过。3天后,又有安信证券宣布曲线上市。  已经上市的19家券商也没消停。光大证券股票自11月17日停牌,公告显示公司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同日,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也公告因重大事项开始停牌。  显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以及“一码通”等各项政策的推出,证券行业的
期刊
日前,嘉实基金旗下专业财富管理品牌——嘉实财富与美国知名金融服务公司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在京举办了高端客户沙龙,双方就国内外高净值人群在财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与现场60余位高端客户进行了探讨与交流。嘉信理财创始人Charles Schwab之女、嘉信理财主席成员Carrie Schwab-Pomerantz,嘉信理财执行副总裁James McCool,嘉实财富副董
期刊
投连险重新焕发生机,前10月新增保费同比大涨143%  近三年,平安保险旗下的平安进取账户(收益51%)、招商信诺旗下的灵动A型账户(收益33%)、海康人寿旗下的稳健型账户(收益31%)、泰康保险旗下的避险型账户(收益19%)的收益率在各类账户中分列第一  在排名前列的投连险长跑优秀选手中,太平人寿的整体实力最强。但是公司对于投连险热情不高致使规模增长有限  随着保险资金投资范围的放开,投连险产品
期刊
券商曲线登陆IPO市场又迎新军。11月17日,中纺投资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称公司获注安信证券100%股份资产,安信证券借此曲线上市。  与以往不同的是,安信证券此次并非借壳,而是将证券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据悉,此次重组的两家公司为同一大股东——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从市场表现来看,中纺投资复牌后已经连续三个“一”字涨停。  公开资料显示,安信证券此次作价183亿。对于这一数字,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认为,
期刊
“我的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创作时的全部水平和精力,认认真真地画好每幅作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收藏我作品的藏家负责,这是我画画这些年的座右铭。”青年女画家温素洁告诉《投资者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的审美体系更多地依附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理念,而不仅仅是视觉审美。因此,一个要想在中国画道路上走得更远的画家,首先要认真做人,其次才是认真画画。这两者都做到了自己的极致,自然而然也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期刊
两位数的涨幅,六年来的新高,随着2014年只剩下最后一个多月,耕耘于开放式债券基金(简称“债基”)的投资者今年大获丰收已是板上钉钉。据Wind数据,截至11月17日,874只债基(分类单独计算)今年以来整体上涨,平均涨幅高达11.1%。其中,867只实现正收益,占比高达99.1%。  今年的债基牛市明年是否继续?对于新发债基来说,目前有无较好的建仓时机?《投资者报》“基金经理面对面”栏目就上述问题
期刊
券商看市  上周(11月17日-21日)A股并未能在沪港通正式启动的刺激下走出上涨行情,反而利好出尽“见光死”。上证综指随着市场对沪港通热度的进一步降温,连续多个交易日走低。盘面上,题材股再度表现抢眼。而券商、银行、保险、煤炭、有色等蓝筹板块的炒作稍有降温。后市究竟是看好中小盘还是蓝筹?接受采访的券商分歧明显加大。  国泰君安力挺中小盘,认为2015年中小盘仍将呈现主题性牛市格局。国泰君安称,在无
期刊
天量天价——需要密切关注周级别的成交量变化  今年可是相当热闹的一年!先有IPO重启,接着是房地产限购政策放开,现在“沪港通”又正式开闸了。“APEC蓝”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稀罕物,反倒是严重的雾霾让人感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经济增速放缓、银行存款减少等负面消息也不绝于耳。基本面就是这个样子了,几千万股民赖以生存的股市该何去何从呢?  “‘双11’那天真是神啊!”大虎感慨道
期刊
牛市中虽然猪都能飞上天,但要取得超越指数乃至超越同行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要依赖选中强势牛股。  主动管理型股基最近一年重仓股共1.9万只/次,其中,涨幅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的为3830只/次,占比仅20%。因此,寻找会擒牛股的基金和基金公司,对投资人而言具有独特意义。  嘉实、易方达、广发旗下的基金擒到的牛股数量最多,均超100只/次,平均涨幅也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凸显大公司深厚投资实力
期刊
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即所谓的别人觉得你冷,其实自己并不见得那么冷。目前的沪股通和港股通似乎正在陷入这样的境地。  “130亿元、48.45亿元、26.12亿元”与“18亿元、8亿元、2.53亿元”,这是沪港通正式启动后3天内“北上南下”的流入资金数据。据Wind数据显示,沪股通开通当周,额度使用率已降至两成,港股通每日额度使用率仅为2.41%。  沪港通会否步港股直通车的后尘?沪港通会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