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砂河砂混合砂浆物理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来源 :混凝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y1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河砂资源限制,为探寻海砂替代河砂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可能性及程度,采用2%、5%、10%、20%四种取代率,以海砂中氯离子含量和贝壳含量为试验参数,研究海砂部分取代河砂后混合砂浆物理及力学性能,并与普通水泥砂浆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掺入海砂后,混合砂浆密度和流动性降低、分层度提高、凝结时间缩短;氯离子有助于混合砂浆早期强度提高,其中海砂取代率为20%时,氯离子对砂浆早期强度增强效果最明显;贝壳对混合砂浆抗压、抗折强度有不利影响,且随海砂取代率提高,不利影响越明显;试验中海砂最佳取代率为10%,各项性能指标与普通水泥砂浆相差不大,满足建筑工程标准.
其他文献
采用快速碳化与氯盐浸泡干湿循环制度模拟沿海城市人防工程实际服役情况,研究二者共同作用下的相互影响.试验表明:碳化作用加速了混凝土内部对流区内的自由氯离子扩散,提高了自由氯离子含量;经过氯离子侵蚀后的混凝土抗碳化能力有所提高,氯离子浓度越高,抗碳化性能越好.对比发现酚酞法测得的混凝土碳化深度位置与化学法测得的混凝土碳化深度位置有所区别.
以过硫酸铵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引发丙烯酰胺在水泥净浆体系中进行常温原位交联聚合,制备了互穿网络结构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水泥水化热测试仪对该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并进行抗压、抗折强度和凝结时间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形成初期,聚合物快速聚合形成网络结构,缩短了复合材料的凝结时间,并使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显著增加.聚合物形成的网络结构对水泥颗粒的包裹,
为了研究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弹塑性阶段截面应力分布特点,以平南三桥为工程背景,分别推导了钢管混凝土拱肋在弹性、弹塑性阶段应力分配的理论公式,并与有限元数值仿真试验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弹性阶段,钢管与混凝土应力是按照弹性模量进行分配,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的弹性模量大于普通混凝土,因此UHPC的压应力约为钢管的25%,而普通混凝土仅约为18%,同时在该阶段混凝土还具有较大的压应力储备;在弹塑性阶段,钢模量减少,混凝土应力持
研究了全珊瑚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性能,并与普通混凝土做了对比,同时分析了不同掺量、不同长度的玄武岩纤维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前期珊瑚混凝土的收缩值与普通混凝土没有明显差距,中后期珊瑚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值增长速率变快且收缩值高于普通混凝土;珊瑚混凝土的徐变规律与普通混凝土类似,为前期增长速率较快,后期逐渐平缓,试验中后期珊瑚混凝土的徐变度明显大于普通混凝土;玄武岩纤维可以提高珊瑚混凝土抵抗收缩和抵抗徐变的能力,当玄武岩纤维体积掺量为0.12%时,其275 d的收缩应变和徐变度与未掺加纤维的珊瑚混凝土相比,
建筑工程材料的电磁防护能力对于信息安全日趋重要,常规混凝土无法达到电磁屏蔽性能,而钢纤维或碳纤维混凝土无法兼顾宽频电磁波的屏蔽和吸波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还原铁粉(Fe3O4)作为掺料,制备一种新型电磁屏蔽混凝土,并设计基于端口法和弓架法的电磁波反射率和透射率试验,定量评价了不同掺量水平和厚度条件下混凝土试件对于电池波的屏蔽和吸波特性.结果如下:首先,当加入还原铁粉后显著提升其材料的吸波能力,但是铁粉掺量对于反射率影响不大;其次,当掺量超过200 kg/m3时,试样受谐振特性影响反而降低其透射率;通过
采用0.5 mol/L硝酸溶液浸泡方法,对净浆、砂浆和混凝土开展了加速溶蚀试验,研究了抗压强度、钙离子累计相对溶蚀量和溶蚀深度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硝酸加速环境下的溶蚀过程满足Fick定律,砂浆和混凝土的溶蚀速度较接近,且明显快于净浆;抗压强度随钙离子累计相对溶蚀量和溶蚀深度的增长而线性下降;钙离子累计相对溶蚀量与溶蚀面积比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且与试件类别和水灰比无关,0.5 mol/L硝酸加速环境下,两者之间的比例系数为0.56,表明溶蚀区约56%的钙离子被溶蚀掉.
将矿渣微粉-粉煤灰-脱硫石膏构成三元胶凝体系替代部分水泥,并掺加聚苯乙烯颗粒,开展复合墙体材料力学性能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水胶比、胶凝比、替代水泥率以及聚苯乙烯颗粒体积掺量等因素对复合墙体材料7、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发现各因素影响复合材料7、28 d抗压强度的主次顺序有差异,分别为聚苯颗粒体积掺量>替代水泥率>胶凝比>水胶比、聚苯颗粒体积掺量>替代水泥率>水胶比>胶凝比;得到了复合墙体材料7、28 d抗压强度的最优化组合;且对各因素影响抗压强度的趋势进行了指标-因素分析.此外,方差分析表明:各因
为促进机制砂的应用,合理控制机制砂MB值,试验研究了MB值对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孔结构分析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机制砂MB值得增大,混凝土减水剂掺量呈现增加趋势,MB值在0.35~1.05之间,混凝土减水剂掺量增加趋势相对较为缓慢,而MB值超过1.40之后,混凝土减水剂掺量增大趋势更为明显;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机制砂MB值得增大,呈现先缓慢增长后迅速下降得趋势;混凝土弹性模量随着机制砂MB值得增大,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随着机制砂MB值的增大,混凝土碳化深度变深,MB值低于1.05时,碳化深度变深的
为研究温度处理对生物质电厂灰理化特性及其对胶砂强度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别对电厂灰以50℃为区间,自400℃到700℃进行灼烧处理,对灰样的粒度分布、烧失量、化学成分、XRD物相及其电厂灰水泥胶砂的力学性能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灼烧对电厂灰物相晶体影响很小,可以除去生物质电厂灰中的杂质,降低烧失量,优化粒度分布,400℃时烧失量已降低至2.17%,SiO2+Al2O3成分含量较高(82.93%),当处理温度在400℃以上时,未燃碳含量降低不明显.OPC/TBA胶砂强度明显高于OPC/GBA胶砂强度,且掺
流变性能是矿物掺合料的一项重要性能,目前缺乏适用的表征方法,能够区分、评价不同种类、不同品质和不同掺量矿物掺合料的流变性能.研究分析了矿物掺合料胶砂流动度全过程曲线,表明在跳桌振动后期存在矿物掺合料之间流动度差距缩小的现象,而且胶砂流动度比区分度较小,也不能反映矿物掺合料在减水剂作用下的流动性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聚羧酸减水剂调整胶砂水胶比为0.4,采用跳桌跳动次数为15次的流动度作为矿物掺合料流变性能的表征方法,适用于区分、评价矿物掺合料的流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