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shan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科目是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个大方向。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从音乐艺术的本质出发,“以美引趣,立美育人”,形成热爱学前教育专业、热爱幼儿的专业情感。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进行音乐技能教育及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德育渗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寓德育于美育之中。这种严格的训练之下,方能逐步增长自控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建立不怕困难、坚持学习的良好意志品质,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一、坚持德育渗透,加强音乐艺术熏陶效应
  (一)德育渗透在声乐课程教学中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材中的歌曲,大多题材丰富、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声乐教学小仅是简单地传授歌唱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借用歌曲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触动学生的灵魂,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歌唱中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合唱这种艺术教育形式,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合唱奠基人、著名的指挥家马苹顺教授指出:“合唱活动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少年儿童的高尚情操和集体观念。”一方面,合唱强调声音的协调,即“均衡+和谐”,个人的声音再好也小能突显出来,只能融入大家的声音里,才能发出和谐的声音。这种强调共性的艺术,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精神。另一方面,作品折射的深刻内涵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唱支山歌给党听》、《走向复兴》、《青春舞曲》、《黄河颂》、《太行山上》等混声合唱曲目,小仅旋律优美,还具有极强的思想教育作用。
  (二)德育渗透在钢琴课程教学中
  学前教育的学生,要在视唱课程中掌握识谱能力,并积累一定曲目量的儿歌。很多优秀的儿童歌曲,都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这此教材中的丰富德育内涵和深刻哲理,需要教师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例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匀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形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过程。
  (三)视唱课程中渗透的德育教育
  视唱课程不仅包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可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告诉学生,学习并演唱大量的儿歌,是为幼儿教学服务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必须有更高的自觉性,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做到为人师表。
  二、创新德育教学模式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過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合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摆脱过去传统的单纯唱歌和乐理知识的单纯技术训练,强调了唱歌、欣赏、演奏知识、音乐故事、创作、练习等兼容并蓄,相互叫叉渗透。器乐进课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尤其通过音乐课的特点针对目前学生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又不可避免的带来思想素质上孤独缺少集体精神等毛病,而通过音乐教育中的齐唱、合唱、领唱等形式锻炼了团队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并能帮助她们学会合作与忍让,比如合唱声部有时次要声部应让位于主要声部,而第一声部也不一定永远是主要声部,这样的锻炼对学生很有必要。
  音乐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自己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三、寓德于教,改进德育教学方法
  (一)在感触生动的音乐形象中激发情感
  在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富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很多歌曲以鲜明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达情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教学去引导学生认识人生。例如在欣赏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引子,讲述聂耳在何种情况、何种原因下创作的,同时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觀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受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让学生目睹那双因地震被压在废墟下仍紧握着笔的拳头、那些为给灾区献血而排成长龙的队伍、写着“小伙伴们,挺住!”的横幅以及在废墟下的孩子们齐声高唱《国歌》、《团结就是力量》的场景,此时此刻,谁能无动于衷?
  (二)在教学美妙的乐曲声中渗透教育
  音乐的思想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教师要善于把美育和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通过歌声享受美的旋律,又能从中获得教益。如:在教唱《祖国颂歌》的时候,通过学唱《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等,让学生体验每一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的不同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三)在欣赏音乐的审美中塑造高尚情操
  年轻人爱时尚、爱追星、爱谈论心目中的偶像,喜欢青春派的流行音乐。那么如何让高职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真善美,音乐欣赏课是一个极好的载体。利用音乐欣赏课,创编系列辅助教材,可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凄美动人的民间爱情故事以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述时,不但丰富了故事的内涵,也给欣赏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欣赏迭宕起伏而优美的曲调之中,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心灵受到震动、情操得到升华。这样,一个培养高尚情操的动因便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变得冷静而慎重地对待恋爱这一问题。
  (四)在音乐的体验中塑造健康的人格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给了学生以实践的舞台。在实践中,学生成为传播“真善美”的小使者。在音乐的舞台上,学生不但在艺术水平有所提高,而且可以体验到心血的付出。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的心灵,真善美无一例外都能从音乐教育中获得。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聆听、冥思、欣赏是前提,演唱演奏是载体,教师富有魅力的引导是接口,而学生参与其中是关键。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内课外,举办合唱、轮唱、对唱的演练,讲音乐家小故事,即兴表演歌舞,创编音乐作文,点歌会等活动,让学生多侧面体验音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可以说,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也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陈丛林.关于市场经济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1(10).
  [2]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11(04).
  [3]雷湘竹.让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的“教学场”[J].学前教育研究,2011(04).
  [4]杨达.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12).
  [5]闰静.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J].教育探究,2009(12).
其他文献
我的一个老乡在一个机床厂打工,每次见着他,都是一手的黑油灰。他说:“特别难洗。但我只要回家见老娘,都是洗干净了再回去的。”  我让他解释一下原因。他说,他每天要上十几个小时的班,做的也全是重体力活。每个月回家送钱的时候,他年迈的母亲总是不忙着接钱,而是要拉着他的手问:“孩子,你做的啥活?苦不苦?”  第一次回家时,他对妈妈说:“我做的活舒服着呢!就替人接接报纸看看大门。工资1000多块。”妈妈高兴
传播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信息的交换,是心理意义上的社会塑造。大众传播的教化功能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其积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本文浅析了大众传播与其对象受众。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师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6Y206]  摘要:在傳统的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的讲授,较少涉及实践教学,同时,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也相对陈旧,这显然不利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培养应用型音乐表演人才,提高他们的舞台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必须革新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模
民国初期的文学代表作有《玉梨魂》、《断鸿零雁记》《、芸兰泪史》这三部著作。前两种的作者为大名鼎鼎的徐枕亚、苏曼殊,后一种的作者喻血轮则鲜为人知,而他的著作却屡屡畅
企业基层干部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特殊而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长期工作在企业一线,担负着执行上级决策、沟通协调、组织计划的安排、工作落实、反馈信息等具体工作。企业基层干部
城镇供水企业是社会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厂是供水企业的基层部门,是自来水生产的基地。随着人们对生活用水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水厂员工的社会责任更加重大,加强水厂思
期刊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与开放性输液在产科麻醉中应用价值.方法:遴选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产科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过程中输液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这是没人作过的题目。  国立师范学院,简称国师(杨绛《我们仨》作“蓝田师院”,不确切),直属教育部,1938年11月创办于湖南安化县蓝田镇,院长廖世承(1892~1970)。  储安平,1909年生,1966年后下落不明,著名政论家。1932年毕业于私立光华大学政治学系。1936年至1938年游学欧洲。  1940年11月,储安平应聘为国立师范学院公民训育学系教授。公民训育学系,简称公训系,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