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变革对绘画中人文性价值取向的影响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e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技术工具处于不断革新的变化之中,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网络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深深影响着当代审美追求、认识方式与评价思维模式。当下的技术在拓展了艺术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做出了贡献,但它也给大众带来不容小觑的审美失范后果。一方面,人们靠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传播媒介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获得进入现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它却使人们沉浸在逃避现实的网络虚拟乌托邦幻象世界。所以处理好继承与创新是当下亟待的议题。
  关键词:技术;艺术变革;媒介传播;图像过剩;审美心理;失范
  一、技术与艺术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原始时代人们用矿物质和动物油脂在墙壁上记录什么动物可以被猎取,而有些物种危险系数很高需要远离。这是简笔符号时期,这时候的艺术的特点是发挥图画清晰直观的认知功能。
  当人类会使用火,农耕文明也随之而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人们划分占领自己群落内的自然物质资源。族群的融合促使分工的细化,也就促进了技术的进步,文字时代随之来临。抽象的概念承载着文字传播,文字著书记录天文、地理、工造和社会。古人企图把人类探索自然和战胜自然的智慧成果综合系统化,经典不衰的文学书法艺术诞生于此。如中国的四大名著、脍炙人口的诗词书法艺术和西方的莎士比亚戏剧文学都是文字时代顶峰的象征,这一时期艺术的特点共性是抒发与肯定人的价值与感受为主题。
  人类历史在肯定自我的这一大氛围下到现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的能力和创造力已经大大提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风潮现如今已渗透到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出门都必须随身携带手机,它是地图、钱包,信息的接收和传输都由它完成。照相机、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催生我们当下所处第三个时代——信息化读图时代。
  二、当代技术与艺术生长温床
  信息化读图时代的特点是人们被无处不在的视觉图像所包围,它是难以抗拒的甚至强迫性的。长篇且严肃的语言和文字进一步简化成简单直白的短句短语,因为人们已经没有耐心来反复品味理解这些相比图像而凸显枯燥乏味的长文句子,无暇推敲咀嚼文化背后的深层次内涵,不停在寻找轻松简单、浅显易懂的方式来传达表现。像社交软件中的恶搞表情包斗图现象,短语音和表情图的高频率使用就是很好的佐证。我们万事追求效率,企图把任何事物都以短平快的方式展现给他人,如快手、抖音、直播风潮,这样风靡全民成功短平快化的案例不勝枚举。信息能够穿透空间障碍,传递得更快、更广了,但也与自己的生活无关了。人们失去了社会活动的参与感,信息开始使公共话语变得无聊又无能。艺术在这样技术变革形成的文化版图温床上生长,着实不得不令人反思。
  艺术越来越大众化世俗化。像小便池都可以作为艺术品展览这种惊奇事件当然更容易被大众记住和作为饭后谈资。达达主义艺术的观念是企图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不该是一部分的小众精英化艺术。在这一倡导下当然也诞生了一些优秀的地区个性民俗文化,但媒体的娱乐性传播让大众接触到的是什么呢?却是恶搞的眼球效应,如给蒙娜丽莎加上两片小胡子,语文课本的“杜甫很忙”涂鸦事件,网络炫富现象。现成品艺术在大众手里变成了恶搞博人一乐的滑稽戏仿,缺乏人文文化性和思想性。
  艺术不再像古希腊那种伟大的崇高或者温婉的优美。大众喜欢的艺术只要是引起人的快感就可以被人谈论和相传。但大众没有区别出快感和美感的不同,甚至把两者混淆等同起来。美感需要想象与情感的参与,追求事物的真善美,它是心与物的交融。而快感则是功利性的感官新奇刺激,它是肤浅短暂的。但美是不朽的,在历史洪流中留存下来的那些经典不灭才是美感。快感不仅有瘾而且稍纵即逝。
  一味追求快感的后果就是人们的视觉感官阈值被不停拉高。人们在网络媒体上不停搜索惊奇,刚接收了好多惊奇或荒诞的新闻,还没来得及反思思考,下一则“惊奇”又引入眼帘,或者沉迷于直播“网红”不真实的美丽外表中。快感就像有瘾的毒药,这样媒体需要不停提供猛料才能留住用户。但制造舆论噱头和寻找卖点则往往是出于迎合低级趣味和牟取私利的目的。
  在竞相逐利的后工业消费时代中,技术的进步不光使物质极大地丰富过剩,像商家营销、企业文化更是借助“图像生产”这一浪潮来刺激着消费需求,培养着大众的消费行为和习惯。我们越来越看重商品的符号意义。购买玫瑰花就象征着爱情,当恋人接过鲜花的那一刻,它也就完成了它的符号中介意义。好像在这个商业化消费时代,你购买什么,你就是什么人、拥有什么身份,商品背后的符号中介竟然和自我确信等同起来。商家把图像“注意力经济”导向“影响力经济”的符号中介系统,影响着人们对品牌的象征意义需求大于对它实际的功用需求,用购买商品来自我确证。我们制造了太多太精美的商品,但我们却不知道如何幸福、自己到底真正需要什么,把手段和目的混为一谈。
  三、现代人心理生存现状
  马克思说共产社会将使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恰恰相反的是在当今社会人们却在逃避自由。
  自由就是拥有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当人出生到成年后开始脱离家庭最初的纽带,开始获得微薄的自我掌控感及自由感。 但人们面对快节奏的现实时,孤独感和焦虑感充斥心中,轻微的受挫和失败就能让人感到无助和无力。外界督促人积极进行资本积累,这样才有自我存在感。它号召人们成为这经济洪流世界中的一颗螺丝钉。这使人更加感到无力和无助,毫无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可言。感到焦虑和无聊是现代人的常态。
  在如此生活体验有的人选择放弃个性逃避自由。逃避自由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把自己与他人捆绑——施虐与受虐。如依赖、溺爱、家暴。第二种方式是自虐,破坏自己和破坏世界。如沉迷网络、恐怖主义等。沉迷游戏的娱乐中暂时远离了焦虑和孤独,这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是消极的短暂“闲暇自由”。恐怖主义用破坏世界摧毁全部的行为来赢得所谓的自由——世界都不存在了,也就没有不自由和纷争压迫了。   艺术作为一种审美形式可以引导人们找到真正的生命解放和精神自由,当人超越主客体对立的心与物化的层次,人自然获得相对自由。自发性的审美活动,使人沉浸于美感的自我陶醉和熏陶,它是自由而不孤独、无功利和非占有的,它是美感而非快感。
  技术工具的娱乐性使现代人们变得拖延、逃避自由。试问下在如此生活体验下艺术如何被创作与欣赏、接受?
  四、关于失范现象的反思与建议
  若我们沉溺在现代媒介制造的愉悦中,不可自拔,这让我们丧失严肃思考的能力,社会也难以获得创新和发展的活力。所以处于走马观灯碎片化时代的我们需要与技术工具保持一定合适的距离,现实世界无法容忍但用拖延、网络集体无意识这种破坏自己的方式来逃避更不可取。我们应该保持清醒,技术工具不该压制生命、自我奴役。
  (一)理清定位
  网络媒体虽然方便了现代人的各方各面,但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手机、电视的目的就是寻求乐子,它的定位就是放松人们心情的工具,过度则会成为放弃思考的木偶。支离破碎的信息扰乱我们的注意力,这样的后果导致人们失去耐心和好奇心、玩物丧志。我们要清楚通过网络媒体渠道接触的信息和经验大多无法使人有逻辑的思考,又无法对人们当下的生活实际行动有实质性的影响。
  (二)明晰重点和尺度
  电报电视摄影这些技术的变革也是使得我们的生活中接触的信息越来越碎片化,这些碎片只能表达一个具体的瞬间,但却无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它是涣散无重点、无聊而琐碎的。这就需要我们养成高度自我监控的自省意识,有了第一个理念工具之后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定期检测问询自己,如:这一天做了那些事?找到了事情重点没?有没有分散注意力拖延?为什么?娱乐的時间适度吗?拿支笔写在纸上。人具有惰性所以需要定期检测并做出积极主动的调整。通过教育和训练,人们可以获得高自觉自控的能力。
  (三)艺术创作要利用好当下的技术生态,创新艺术表达的方法与手段
  当下大众的文化活动匮乏,经过一周的劳碌或因时间、精力的原因,双休日大多选择宅在家里上网刷手机。但有一个地方却是人们聚集的文化消费场所——电影院。映像艺术(摄影、电影、电视)的发展是技与艺共同发展的结合。电影在情景氛围的营造、可重复复制性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艺术通过电影这一技术材料的载体更加符合和顺应当下艺术表达的趋势。所以我们用电影作为切入方式来丰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引领大众审美素养的手段是顺应时势的选择。但当下的映像(电影、电视、摄影)艺术良莠不齐。有的总是流于表面“技术炫耀”,而穷于思想。在我们走出影院感叹影片的惊艳特效之后却毫无思辨、情感的波动。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做好艺术创作观念和技术载体的深刻转变才能使当代审美素养健康的发展。如网络视频微课堂、喜马拉雅、多媒体教学、个人微信公众号的都可以作为培养大众审美素养的阵地。所以我们也可以顺应短、平、快的时代趋势顺势而为,创新新的符合现代大众审美心理需求而又兼具培养美感的艺术、文化。
  五、结语
  技术和艺术都是以人为出发点,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艺术相对于科学来说是相对自由的,科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本质与规律,艺术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现。技术从某方面来说延展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欲望如各种梦幻、情感、情绪、愿望。艺术反映特定技术生态时期下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它们之间不光有矛盾碰撞,更有交叉和融合。人、艺术、技术、社会四者之间互动频率越来越高,并折射出审美文化价值观念和艺术精神场域氛围特征的变化。我们不该一味做象牙塔里的盲目赞颂者,更该保持批判的睿智和锋芒,这样技术和艺术才都能永葆创新的活力,人才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楚小庆.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形式与审美文化表现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2016,(02):11.
  [2]刘燕燕.论网络视觉传播的失范及重构[D].湖南大学,2013.
  [3]魏冉.从情感世界的认知谈传统艺术审美的发展[J].华章,2011,(34):20-21.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脑心康Ⅱ口服液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PCI)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1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脑心康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目前民办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陕西目前民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的分析,结合西安欧亚学院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在带给高校一定程度自主权的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如何规避与防范高校
“侃大山”与健康文/赵德满,杨华有图/于大忠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健康长寿,人们在不断地探求养生之道:有的漫步旷野,享用大自然恩赐的清新空气吐故纳新;有的翩然舞池,伴着悠扬的乐曲陶
摘 要:清末民初,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不断涌入国门,从而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冲击,由此引起了文化与艺术的全面革新,促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巨变。作为外来画种的油画自开始传入中国就一直处于不断探索前进中,文章以民国时期的油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隐喻的现实主义观念,折射出的对中国现实主义精神的思考。  关键词:民国时期;油画风格;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一词是在19世纪法国出现的,通常又称写实主义,但现实主
本文介绍了一些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和方法,如学会速读全文,详读细节,要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能进行逻辑推理,学会猜词悟义,并养成阅读好习惯。
咳嗽是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颅囱经·病证》提出:"孩子气脉未调,脏腑脆薄,腠理开疏。"清代吴鞠通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将这种生理现象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目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为基础,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得到具有剪切功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丝氨酸类蛋白酶B。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SplB基因,同源重
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河流系统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以往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中,常以防洪为主要目的,修建了大量的堰坝、堤防、硬质化边坡外,这些工程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