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年我因县城学校实行老师交流机会,进入了县一中新的学校教学,由于县一中是县高中剥离开的原省重点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使我在工作中又得到锻炼,业务水平得到提高,特别是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社会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思品课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把在教学中的几点实践体会论述如下,请同行剖析与参考。
一、领会课标理念唤发学习活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才艺大舞台”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快乐的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景。开辟了一个“才艺大舞台”,让学生结合电视节目“好声音”为模式尽情地展示才艺。教学内容为:
1.才艺大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叙述自己的或欣赏到的生活情趣。
2.经验分享。对同学表现的才艺或生活情趣,让学生自己自由发言点评。在学习、生活中如何更好地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3.学会欣赏。让才艺表演的同学介绍欣赏某类艺术的要点。如书法作品欣赏要点,音乐欣赏要点等。结合实际指出在欣赏中要注意的礼节等内容。
在活动中学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优化学习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活力
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要建立在学生自身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要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思考,解决学生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学生在与家庭、学校、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使他们形成健康、理解、宽容的个性,以及享受快乐,过积极而有意义的生活。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在教学《我与父母交朋友》时,为了让学生知行统一,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每次外出、回家都要跟父母说一声,每天要帮父母干一件家务活,每周与父母谈一次心,并要求家长做好记录;每周一次反馈给我,装进学生的成长档案。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内化了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另外,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长大后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三、精选问题开展讨论交流彰显个性活力
在新课改下的课堂学习中倡导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让学生敢于对教材、对老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交流中能充分发挥“学生共同体”的作用。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例如,在讲时政热点“网络反腐”时,我问:“党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解决网络反腐?”,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网络反腐”由无序走向有序的一个开端。当反腐败处于胶着困惑失望的“全民焦虑”阶段时,微博等自媒体应运而生,且以出乎纪检监察机关意料的速度空前普及,微博等媒体迅速取代了反应慢半拍的官方举报网站,成为民间“网络反腐”的便捷平台。于是,在短时期内,“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等成批的贪官相继因民间“网络反腐”而现了原形。于是,网络可成反腐新平台和“新窗口”之认知,迅及在民间社会形成高度共识。以至于一位地方的纪委书记为此感慨“离中南海最近的是网络”。有的学生说:“这是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现”。还有的学生说:“这是为反腐败提供了正能量。”等说法不一。教师进一步点拨,“能否在网上随便发贴呢?”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论这个问题。不能伤及无辜、徇私报复、恶意中伤、无端捏造、敲诈勒索等,传播虚假信息甚至是谣言。所以,如何通过制度和规则设计,更有效地发挥“网络反腐”的作用,就是反腐机构面对的问题。对这些观点进行归纳提升,思路便清晰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通过交流、碰撞,个性活力予充分展示。
总之,思品课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应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把握教材内容所反映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涵,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的参与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客观要求。
一、领会课标理念唤发学习活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才艺大舞台”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快乐的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景。开辟了一个“才艺大舞台”,让学生结合电视节目“好声音”为模式尽情地展示才艺。教学内容为:
1.才艺大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叙述自己的或欣赏到的生活情趣。
2.经验分享。对同学表现的才艺或生活情趣,让学生自己自由发言点评。在学习、生活中如何更好地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3.学会欣赏。让才艺表演的同学介绍欣赏某类艺术的要点。如书法作品欣赏要点,音乐欣赏要点等。结合实际指出在欣赏中要注意的礼节等内容。
在活动中学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优化学习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活力
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要建立在学生自身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要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思考,解决学生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学生在与家庭、学校、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使他们形成健康、理解、宽容的个性,以及享受快乐,过积极而有意义的生活。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在教学《我与父母交朋友》时,为了让学生知行统一,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每次外出、回家都要跟父母说一声,每天要帮父母干一件家务活,每周与父母谈一次心,并要求家长做好记录;每周一次反馈给我,装进学生的成长档案。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内化了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另外,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长大后常回家看看,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三、精选问题开展讨论交流彰显个性活力
在新课改下的课堂学习中倡导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让学生敢于对教材、对老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交流中能充分发挥“学生共同体”的作用。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例如,在讲时政热点“网络反腐”时,我问:“党中央为什么高度重视解决网络反腐?”,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网络反腐”由无序走向有序的一个开端。当反腐败处于胶着困惑失望的“全民焦虑”阶段时,微博等自媒体应运而生,且以出乎纪检监察机关意料的速度空前普及,微博等媒体迅速取代了反应慢半拍的官方举报网站,成为民间“网络反腐”的便捷平台。于是,在短时期内,“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等成批的贪官相继因民间“网络反腐”而现了原形。于是,网络可成反腐新平台和“新窗口”之认知,迅及在民间社会形成高度共识。以至于一位地方的纪委书记为此感慨“离中南海最近的是网络”。有的学生说:“这是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现”。还有的学生说:“这是为反腐败提供了正能量。”等说法不一。教师进一步点拨,“能否在网上随便发贴呢?”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论这个问题。不能伤及无辜、徇私报复、恶意中伤、无端捏造、敲诈勒索等,传播虚假信息甚至是谣言。所以,如何通过制度和规则设计,更有效地发挥“网络反腐”的作用,就是反腐机构面对的问题。对这些观点进行归纳提升,思路便清晰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通过交流、碰撞,个性活力予充分展示。
总之,思品课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应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把握教材内容所反映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涵,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的参与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