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江山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染天染水,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它的长度比《清明上河图》还要长一倍多。一眼望去,山水辽阔,山峦平远,明明灭灭,绢色的天空与青绿的山影相映生辉,时而明亮,时而灰蒙,天光云影共徘徊。而画中的细节,也令人叹为观止,松树和远山脚下的竹子精细婉约,画中的石桥、水磨、亭子、瀑布,都精致非凡,非写生不可得。
  而画中那样艳丽的青绿色,被作者涂得那样厚,仿佛不能辜负这美丽的颜色,落笔之间,还有几分油画的厚实感。
  《千里江山图》的颜料是矿物质,山头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山脚以赭石晕染,以汁绿、苦绿染水色,这不仅使山峰的立体、明暗显得格外生动,也增加了画卷的鲜艳绚丽。
  也正是因为颜料为矿物质,所以《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依旧光彩如新,仿佛与画之间隔的不是时间,而只是简单的纸张。
  十八岁少年的千里江山
  大多数人的十八岁,都在无尽的学业中度过,享受着平淡而简单的青春。
  但王希孟的十八岁和他的作品一样惊艳,是许多人不曾想象过的华丽登场,也是许多人不曾预料的轰然退场。
  细数那些流传千古的画作,《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八十岁所得,《墨虾》是齐白石九十岁才能做到炉火纯青的作品。但是《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在画这幅被称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画作时,只有十八岁。
  那时的王希孟大概也是一个刚入世的少年,但他笔下的江山却瑰丽壮阔,亭台楼阁和人物在青绿的山水掩映之间显得如此渺小。
  江山如此绵延巍峨,王希孟的眼界和心境想必也是如此的浩大,那些荡气回肠的山峦,就是这个十八岁少年的理想世界。但就如同这幅图卷的横空出世,王希孟的来去也极为神秘。
  他于史料中的记载不过寥寥数笔,只有《千里江山图》的题跋可以看出一些作者的信息:
  “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
  “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
  “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
  “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可见王希孟曾在北宋的皇家学院学画,并且得到了宋徽宗的亲自指导,不到半年就创作了这幅画,而后徽宗就将这幅画赐给了当时的宰相蔡京。
  少年一战成名,之后又如何呢?
  那之后的王希孟就像用完了一生的力气,没过多久就英年早逝了。宋荦《论画绝句》诗曰:“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
  王希孟在最好的年纪里,专注又从容地画出了《千里江山图》,遥望一片江山如画。人人都有绚丽的十八岁,从此卻无一人有他这般格局。
  他的梦里江山
  说到《千里江山图》,就不免要提到宋徽宗。
  宋徽宗作为北宋的皇帝,在后人眼里却是“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虽然做皇帝不行,但是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巨大贡献却是不可否认的。宋徽宗不仅自己本身就是绘画爱好者,并且也是宋代绘画领域的主要组织者和资助者。
  宋徽宗利用皇权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为当时的画院建立周密的画院制度,使画院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家美术学院。
  进入画院要经过专门的考试,而每年以诗词为题,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据传有一年的题目为“踏花归去马蹄香”,获得第一名的人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这些做法,极大地发展了国画的意境之美。
  由于这些渊源,宋代宫廷中,李公麟的人物、米芾的书法、米友仁的山水、徽宗本人的花鸟,皆卓绝于世。即使放到现代来看,也依旧让人眼前一亮。
  而画出《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不仅凭借自身本领考上了宋徽宗创办的画院,更得到了宋徽宗的亲自指导。
  宋徽宗时,宋朝在政治方面已是风雨飘摇,而如此恢宏的盛世江山图,恐怕在徽宗的梦中早已无数次闪现。
  《千里江山图》不仅仅是王希孟的天纵奇才与少年意气,更是宋徽宗想要拥有和创造的恢宏盛世。
  评点:“咫尺有千里之趣”,这是十八岁少年明媚鲜艳的梦;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这是殿堂之上执政者盛世恢宏的梦。
其他文献
杨绛在《老王》的末段说:“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听过一些公开课,也看过教参和一些相关论文,发现老师们在解读“愧怍”一词时,都是从杨绛自己已经否定了的方面去寻找答案。  譬如“源于情感付出的不对等,老王因无亲少故,所以倾其所有而奉之,而杨绛欲以更多
期刊
什么叫两面思考,双线表述?我们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这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5选入的朱光潜于《咬文嚼字》里的一段话: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
期刊
作者简介:梁德林,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这句话相当有代表性地说明了唐诗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独特、崇高的地位。由于唐诗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中国历代出现了许多的唐诗选本,其中清代孙洙(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是流传较广的一部。所谓“三百首”,是取整数而言,实际上这部书共收录了七十五位诗人(另有无名氏二人)的三百一十首诗
期刊
论点、论据、论证被称为议论文的三要素,是写好议论文的根本所在。论点是灵魂,解决的是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血肉,解决的是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证是骨骼,解决的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的问题。要写好考场议论文,首先要能够娴熟地驾驭这三要素。  下面,我就以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l满分作文《于勤中汲力,扬劳之灯火》为例,向中学生朋友直观地分解、展示一篇高分作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打磨炼就的具体过程。  于勤
期刊
有了他们,大山焕发了更多希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有了更多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大巴山里,在这么一个村庄的一所学校里,就剩下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老師教完数学教语文,教罢语文教体育。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这个村子太穷,学生们都辍学了?老师全不干了?以至于只剩下一个学生、一个老师?  不是。原来,村里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准就到小学三年级,孩子再大些,就要到镇上去上学。目前,村里的孩子全去镇上了,就剩下一个低
期刊
许多考生抱怨,平时自己虽储备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但一到考场面对考题就不知如何运用这些素材了,甚至大脑一片空白。这当然与考生平时在积累素材时对素材的思考、梳理程度不够有关,同时也与考生对素材运用的方法掌握不到位有关。笔者以2019年高考作文的写作为例,就考场作文如何高效运用备考素材这一问题加以探究。  素材呈现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邻近日本、韩国公海交界处,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距最近的陆地
期刊
对“美”的感知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而人类对美的求索也从未止息。用美学的视角观照人生的韵律、鼓励生命的善意、见证人性的关怀,则体现了美的哲思。  一、人生韵律之美  推荐篇目:林语堂《诗意的人生》  我认为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起来,人生几乎是像一首诗。它有韵律和拍子,也有生长和腐蚀的内在循环。它开始是天真朴实的童年时期;嗣后便是粗拙的青春时期,企图去适应成熟的社会,带着青年的热情和愚憨、理想和野心;
期刊
居畔红花烈烈开,恰逢秋气谒君来。  早知到此真羞煞,若个男儿不愧哉!  ——《谒秋瑾故居》  每次面对鉴湖女侠(秋瑾号),心中都会惭愧不已——作为堂堂七尺男儿,年少时的冲天豪气已大半消磨。在这岁月静好的太平之世,有时不禁会想,假如我们生在那个动荡年代,有多少人会如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多少人会像秋瑾那般为家国民族振臂高呼,以身涉险,并不惜以死相拼?答案无从得知,幸好也不需得知。  去
期刊
国之瑰宝  苏轼曾说,“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画至吴道子,书至颜鲁公”。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颜真卿可以说是王羲之后声望最大的书法家。千年来,他的书法影响了无数人。  《祭侄文稿》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横59.6厘米,纵29.2厘米,它与苏轼的《寒食帖》、赵干的《江行初雪图》一起被称为“镇馆之宝”。  《祭侄文稿》写于公元758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在中国,宋元以前保留的书画真迹不多,历经
期刊
顾方舟从31岁开始,就努力在中国消灭导致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病毒,为此花了40余年时间。他在中国研制出首批脊灰活疫苗,并把疫苗包裹进糖丸中,以便送到农村和偏远地区。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病毒时,顾方舟曾作为代表在证实报告上签字,但他從来没因此放弃警惕。  他研制的糖丸已经被证明可以明显降低小儿麻痹症发病率,去当时的卫生部开会时,顾方舟却依然担心活疫苗的有效性,建议引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