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eisd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创业就业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颇具紧迫性和时代感的命题。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及期望的调查研究,我们旨在了解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在创业前准备的真实状况,分析大学生创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做好服务工作。
  一、引言
  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民营经济兴旺发达,高等教育也走在全省教育行业的前列,高校众多,但由于岗位差异,每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是异常激烈,加之政府和学校的各项政策对创业的支持,创业也逐渐成为众多大学生的一种选择。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大力促进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意见》,今后对经评审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创业园以及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四川省都将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补助。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省委精神,我们就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希望借此可以了解到本学院大学生的创业动态与创业意识,希望通过该研究报告引起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关注及重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该研究报告给准备进行创业的大学生一个更为清晰的思路,并提出具有方向性的教育引导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等形式,结合实际编制成“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问卷”。问卷编制好后,指导老师和小组成员通过各自QQ和微信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最终调查问卷共发放1000份,实际收回658份。
  二、问卷结果相关分析
  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所接受调查人群中,男生人数偏多,占56.63%,女生占43.37%。年级大一、大二、大三的人数占比较多,大四学生仅占比3.01%。
  笔者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了分析。
  如第四题:“您是否有创业的意向?”在问卷反馈中显示出,考虑过的大学生占68.68%,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9.52%,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1.2%,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6%(见图1)。从这里可以看出创业对大学生并不是什么凭空想象的事情,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考虑过创业的问题,只不过已经尝试过创业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数还比较少。因此,我们更要深入调查影响大学生人创业的因素,富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其间的各种问题。
  如第六题:“你对创业政策了解吗?”在问卷反馈中显示出,经常关注、了解大部分的大学生占2.41%,了解且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7.23%,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69.88%,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20.48%(见图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政策有一定了解,但经常关注了解的学生只占2.41%,占比非常小,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应多加重视,学校与学院还应当多加宣传,让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创业政策,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
  如第七题:“你认为当前大学生创业环境如何?”调查结果显示,16.2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占有一定优势,创业环境较好;56.6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是一条出路,创业环境一般;27.1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风险太大,即创业环境较差。由此可以看出,很少的大学生觉得自身占有优势,绝大多数大学生则秉持不太积极的创业想法。对此,学校和学院应当更多地让大学生了解到大学生进行创业时政府和高校所能够提供的政策支持,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勇气。
  例如第八题:“你选择创业的原因是什么?”问卷结果反映出28.31%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是因为具有创业兴趣,24.7%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是因为希望创业而解决就业问题,24.1%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是因为希望创业可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而22.89%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是为了得到自身认同(见图3)。四种原因的所占比例相差不多,可以说大学生创业的原因与自身的处境关系很大,大多数人并没有因为其中某一种原因而选择创业。
  如第九题:“你会选择的创业种类是什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7.47%的大學生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23.49%的大学生则会选择与自身专业相关的领域,只有9.04%的大学生会选择创新创造领域(见图4)。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选择创业的大学生都是自身兴趣所致,对于创新创造的领域涉及较少。学校应该多加鼓励,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创新创造领域其前景相对于目前已经相对饱和的很多其他领域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十题:“你希望学校和学院给予你什么样的创业支持?”在问卷反馈中显示出,选择开设创业指导课或讲座的大学生占27.71%,选择提供一定资金的大学生占28.31%,选择提供一定市场的大学生占43.98%。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更加重视的问题在于市场,市场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学校可以考虑在这些方面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创业支持。
  三、结论分析与建议
  从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各界建立有效的引导、帮扶、鼓励机制。高校在大学生创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培训、意见,也可以从侧面给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和市场支持,尤其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不仅可以从客观条件上进行支持,也可以通过锻炼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能力、创业意识以及观念,最终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业条件。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觑。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对大学生的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管国家政策、高校、社会环境如何,我们认为创业最重要的在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主体不容忽视。下面给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创业素养
  创业者本身必须有良好的自身素养。有胆识、才干,同时又要有清醒的头脑,能够清楚地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自身所持有的资本。想要在创业这条路上杀出重围,获得成功,就得内外兼修,既得锤炼自己的头脑与胆识,又得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这些种种近乎苛刻的条件也是直接导致创业成功困难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而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都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   2.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炼自己
  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自己打好生活和事业基础。
  3.广泛获取创业经验
  现目前众多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同时也有很多关于创业心理类的课程,这是一个可以获取直观创业经验的渠道。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此类书籍累积自己的创业资本,以提高自己对创业大市场的认识。
  同时目前很多新媒体也是获取创业相关经验的好渠道,众多知名创业成功人物有自己的微博账号,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关注其微博账号获取一些行业动态与创业心得。此外,还有传统媒体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如新闻媒體、报纸杂志等。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些途径获得的创业知识往往针对性较强。
  4.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培养
  大学生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创业。既要能开拓创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4个支柱,并把其作为开启未来人生大门的四把“钥匙”。“学会认知”就是教人掌握认知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手段,培养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驾驭处理复杂突发事件、危机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培养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能力。“学会生存”就是要不断增强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的责任感,培养人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因此大学生要主动树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从而使自己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5.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是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活动、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炼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又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
  四、结语
  我们通过这一次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可靠的数据基础,深度调查研究大学生创业意向,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上给予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本次调查研究得到菁蓉学院和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但由于初次接触调查研究类论文,文笔拙劣,经验匮乏,可能在诸多方面还存在欠缺,望见谅。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2]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2-15.
  [3] 顾秉林,王大中,王静松,等.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1):1-5.
  [4]陈 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雨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5]王 翔.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况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6).
其他文献
摘 要:校园文化名片的打造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文章基于高校的四大职能和根本任务,指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名片打造必须遵循“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原则,同时基于个案探究艺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名片打造的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名片打造;原则;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一、高校校园文化名片打造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精髓所在,体现在物质建设、精神建设、制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上海电机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教师教学激励团队为例,从教师回归校园、教授重返课堂、本科生导师制、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教学效果、教研教改等方面,介绍了本科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实施一年来的校园新变化,并在高校教师考核、规范高校教师行为、彰显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师教学激励团队;本科生学生导师制;教师回归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收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作为十九大报告中的最大变化之一,意味着我国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有了更为精准和更为全面的判断,也不可否认,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对我国当前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不平衡;
期刊
摘 要:文章针对当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体会,提出用“爱心”“耐心”“关心”三心教育走近学生,具体分析了如何用耐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用爱心感化学生,用关心促进学生进步成长。  关键词:中职;教育;爱心;耐心;关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一、用耐心来承受,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本能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赞赏可以使学生走出自卑,获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改革已经成为一大重点。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改革具有优化教育结构、加强中高职衔接课程联系的作用,是解决当前中高职衔接课程问题的主要方式。文章以旅游专业为例,简单介绍中高职衔接课程的作用,分析目前中高职衔接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合适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旅游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一、中高职衔接课程的作用  中
期刊
摘 要:随着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京东、菜鸟、顺丰等物流企业加速智能化布局,为新时期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在分析智能物流背景下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DIO视角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在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路径及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智能物流;人才培养;CDIO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一、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改革需要通过“互联网+”时代来实现。文章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论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服务平台建设的关系:其一,提升思政工作者的新媒体意识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其二,构建高校新媒体服务平台的要素是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三,大数据平台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提升思政工作者的新媒体意识  大学生是思政教育的对象,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
期刊
摘 要: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将CDIO理念融入PLC技术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将开发和工程实际结合在一起,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时,教师依据学生的基础情况与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将学习划分为几个阶段,改革考核与评价制度。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基于CDIO的项目课程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CDIO;项目课程改革;实践;PLC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期刊
摘 要:翟永明以独特的女性视角、黑夜意识走上诗坛。她的诗歌也以艰涩难懂著称于世,这也使得她的诗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文章以中国古典诗歌做注的传统方法,对《盲人按摩师的几种方式》这首诗进行文本细读,从而触摸她诗歌语言深处的生命脉络。  关键词:盲人;按摩师;生命;世界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盲:喻不被事物迷惑持守通透澄明的心灵境界。《说文》谓:“盲,目无牟子也。”  按摩,
期刊
摘 要:当网恋成为潮流,有知识而社会阅历又不足的大学生似乎对网恋的倾向度开始提高,有的恋情因为互联网跨越了年龄、性别甚至道德底线。当今社会对网恋的抵制力度越来越强,当我们谈到网恋时,究竟该持何种态度?文章将从网恋动机方面表达对大学生网恋的看法。  21世纪的大学生被互联网束缚在了愈来愈小的现实空间,沦陷于不断变大的虚拟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心也在不断变化,对情感的渴求也更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