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文明的太原法院文化在发展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i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法院的精神文明建设蕴意深刻,内涵丰富,涉及到法院建设的各个层次和不同方面,决定了推进司法文明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着眼长远,立足现实,结合法院实际,把握特点,抓住重点,扎扎实实地推进以司法文明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要求各级法院集聚智慧,在人民法院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建设上切实迈出新步伐、走出新路子,为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左世忠对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认为太原中院在法院文化建设上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特色鲜明,效果很好。他要求全省法院系统今后要加大法院文化建设的力度和步伐。
  法院群体属于自觉性角色,即法院群体成员在承担其角色时,应当明确意识到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意识到个体行为与集体荣誉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冯少勇院长提出的“内求团结、寻求真诚的团结与合作的氛围:外求仁和,建立全新的社会法院的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公正审判的同时,以法院管理为重心,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多途径、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法院文化创建活动,增强法官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为法院审判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注入文化因素,提高司法的影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达到法院和社会的双和谐。
  一个越文明越法治的社会,越是需要理性和优秀精神的积淀和传承,需要彰显精神的优秀品质。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冯少勇认为,法官是一个社会的精英群体,肩负执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神圣使命,法官群体,不仅要有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责任感和良知,还要有司法为民、公正执法的法律人的理念。因此,冯少勇院长在太原市法院系统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法院文化创建活动,昂扬向上的法院精神文化让太原两级法院面貌焕然一新,健康文明的法院文化闪耀在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着力提高人民法院法官的思想政治素质
  
  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法院群体的思想行为发展规律,法院群体司法活动发展规律所要求、所决定的,是法院群体精神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调整法院群体共同意识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原则,是贯穿于诸要素的总纲和精髓。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它的艰巨性复杂性都决定了全市法院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做起,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以大力营造“奋发向上的工作文化,公正高效的审判文化,平实为民的法治文化,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为主线,大胆探索谋求创新,通过广泛开展“教育全体法官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理念,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教育全体法官树立公正与效率的主题思想和司法为民的法治理念:教育全体法官树立集体主义思想”等三项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了全市法院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了全市法院的政治素质,坚定了全市法院的政治立场。
  
  院长率两级法院人员观看电影《孔子》,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
  
  冯少勇院长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太原市中院组织全院工作人员、家属及老干部共1700余人观看了影片《孔子》。
  电影《孔子》,顺应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理念,是一部大型文化史诗剧,艺术地再现了孔子的一生,是一次重大的文化艺术创新,对于当今社会树立崇高的道德精神和价值取向有积极的教育、引导和宣传作用。通过观看《孔子》,使大家更深入地认识了孔子、更深刻地理解了儒家文化,增强了历史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了全院人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自觉性,更加坚定了“激发法官智慧,集结善的力量,文化耕耘真情,依法公正公平,传播首善法官”的决心和信心,为实现院党组提出的“争创全国一流”和“六个确保”作出了不懈努力。
  
  开展读书日活动,增强全院人员的文化素质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优良传统,人们把读书当作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立身以立学为基,立学以读书为本”被千古传诵,“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太原中院党组领导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给每位法官送书,大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文明风尚,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提升全院人员文化内涵和干部职工文化素质,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单位建设,营造浓厚和谐的文化氛围。
  
  院领导组织首届清明节踏青健步行活动
  
  在中院党组领导的带领下,全市法院650余名干警健步行走在“森林公园”的林问小径,远离城市的喧嚣,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畅游,尽情感受着阳光的明媚、空气的清新,疲惫的身心得到了最大的释放。通过此次踏青活动,既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又陶冶了干警们的情操,还达到了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的目的,可谓是一举三得,为干警的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使干警们能够以更加愉悦的心情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為构建和谐法院增添亮丽的篇章。
  
  心系灾区、奉献仁心慈善捐助活动
  
  4月26日,按捺不住急切心情的院领导带头捐,干警们积极捐,50元、100元、200元、300元……爱心不分大小,友爱传遍四方,短短几分钟时间全院300余名干警共为玉树地震灾区群众捐助爱心款25465元。
  “地霞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院干警用实际行动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也充分体现出民族大团结的和谐氛围,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渡过难关献出了绵薄之力。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大力弘扬法院文化
  
  为扩大法院文化的传播渠道,提高法院文化的渗透力,太原中院积极开拓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渠道,让社会了解法院,让法院的正义和正气在各个领域和群体中得以彰示,市中院组织参加了全市开展的“十万名志愿者清洁卫生”行动、各类主题文化活动以及“文明和谐监督岗”活动;选派骨干深入基层农村扶贫帮扶,并增派3名同志担任新农村建设特别助理,在人力、财力、科技教育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开展了“司法保护进校园”活动,加强了校园法制教育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及时保护,多方位、多形式地展示了法院健康文明的风采。
  
  以典型精神引领法院文化,强化法院文化建设工作
  
  按照冯少勇院长倡导的“激发法官智慧,集结善的力量,文化耕耘真情,依法公平公正,传播首善法院”的要求,以先进典型引领法院文化。
  先进模范是法院精神文化的人格化,作为活生生的样板,他们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展现法院文化的精髓,对法院文化的形成与强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法院应不断挖掘、培养、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不断昭示法院精神文化的丰富美好内涵和巨大动力,用先进典型的人格魅力推动法院群体共同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法院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承载着太多的关注与期望。人民法院只有高度重视以现代司法理念为精髓的法院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做到精神与物质的良好互动,在历史的考验中磨练,才能真正铸就一支优秀的法官队伍,才能真正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锻造我们寄予厚望的法治、法院、法官之魂。
其他文献
通过“死亡指令指数”可以看透一个国家的医疗理念和人文精神。    在网络上曾经流行过一种说法:中国人生不起、住不起、病不起,也死不起,这里的“死不起”抱怨的还是殡葬费用的高昂。殊不知,“死不好”也是当下中国的现实,而死亡也是有“质量”的——这是一种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  根据一项最新发布的公告,英国在患者临终前提供的照顾和服务为全球最佳。这份由连氏基金会委托、《经济学》人信息部发布的“死亡质量指数
日前,在第15届上海电视节举办的《竞争环境中的媒体责任》论坛中,广电总局网络视听管理司副司长任谦透露,今年广电总局将强化对电视广告的监管,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强对电视购物节目的管理。    电视购物带来的问题    一说到电视购物,大家立刻就会想到“高档”、“奢华”、“真金”等动人字眼,很多“低价”手机、手表、珠宝饰品、保健品等低档产品经电视购物惊叹、惊叫式的包装后。迅速变成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因产
胡舒立11年的经济话语,如今读来,并不过时,大多数文章今天若在杂志上再刊登一次,仍然叫人坐立不安。  1998年,胡舒立就写下了“告别红色资本家”这样的文章。12年前,我在香港看见众人纷纷追捧的所谓“紫筹股”,内地国家资本使得香港资本市场风生水起;12年后,不仅国有企业在北京成了地王,连军工企业也要豪迈地进入房地产市场捞钱了。  2004年,胡舒立写到了“官商结合和民营经济”。今天,中国的私人老板
北京34岁的患者吴西明,需要做心脏手术。术中,北京军区总医院的麻醉科、输血科和手术医生密切合作,为其进行多种形式的自体输血,输血量超过6000多毫升,确保了手术成功,同时又避免了异体输血。吴西明自己的血液从手术切口流出,经过离心、过滤和清洗等环节后,回输至他的体内。仅输血费用一项就省下近千元。  事实上,我国20年前就开展了自体输血,1998年《献血法》出台后,开始大力提倡自体输血,但是到目前为止
现在养狗成为时尚,名狗更是炙手可热。与此配套的是狗市场的繁荣、狗医院的兴起、狗美容院的建立。一只狗走失了,主人会心急如焚,四处张贴广告寻找,并许以高价报酬。狗和人结成了亲密的朋友。为什么养狗?有人回答说:狗比人忠诚,狗不会背叛主人。  此话不假。尽管狗也背负了许多骂名,如“狗腿子”“走狗”“乏走狗”等等,其实人和狗相比,不说高级意识,在动物属性方面来讲,人确实不如狗。  狗有“义狗”的美誉。它的突
世所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正遭逢前所未有的考验,这注定令二零零九年三月开幕的全国“两会”镌刻出非比寻常的历史印迹。刚刚走过改革开放而立之年的中国,面对全新挑战,能否从容应对?站在崭新起点,如何谋划未来?民惟邦本,本固邦强。藏蕴其中的民生二字,为困局解锁之匙、为改革动力之源,更是持续发展之道。    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农民增收、灾后重建……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十
有人感叹,“彭宇案”后,社会道德滑坡30年。是谁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又是谁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种下了恶之花?  围观曾经改变中国。面对摔倒在地上的老人,我们的围观显出的却是冷漠。我们相信大多数老人不会诬陷好人,但我们又实在担心真有老人会咬住咱不放,于是帮扶老人需要技术更需要勇气。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根源恐怕并非仅仅是道德的沉沦,而是在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和审判机关的迷失。老人一旦伤重,将会给整个
岁末年关,年味渐浓,在塞北“煤都”大同一座煤矿当井下工的祁川生满腹心事,年的感觉似乎离他愈来愈远了。这位34岁的四川人在幽深的矿井下干了3年多了,其间一直没有回过数千里之外的家乡。看到周围的人纷纷置办年货,这个汉子也动了心思:得抽空进市区给家中的小女儿买件漂亮衣服。每天一出矿井,他便打听哪家商店能买到既时髦又便宜的衣服。和他一起挖煤的几个老乡忍不住嘲笑他:“在地狱里打拼的人,有今年没明年的,年还不
赵亚夫,男,1941年4月出生,江苏武进人。江苏省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省老区开发促进会副会长,镇江币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名誉会长,被评为“CCTV2007年度三农人物”。    多年来,赵亚夫坚守农技推广,言传身教,不图回报,把开启贫困山区致富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农民,被农民视为心中的金钥匙。  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化开发扶贫。1983年,赵亚夫从日本引进20棵优质草莓品种进行实验,当年亩效益达
食客们常把黑鱼头、尾炖汤,中段红烧称之为黑鱼“两吃”,把蟒蛇皮凉拌,蛇肉的前段焦盐,后段炖汤,称之为蟒蛇“三吃”。去年金秋时节,我们围绕水稻收割采写了四条消息,被同仁们戏称为“水稻四吃”。  春种秋收,水稻收割是一年中的重要农事,也是稻农们最开心的收获季节,因此也成了各媒体每年必报道的“四季歌”之一。如何找出突破口,有创造性地报道好这个收获的季节,是我们多年从事“三农”报道记者值得深思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