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报和经营,思路决定出路”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全国四大晚报之一——《今晚报》的掌门人,多年的辛勤和贡献,为他赢得了诸多的荣誉:首届中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十大报业创新领军人物,中国晚报杰出贡献奖、总编辑奖,中国报刊发展卓越成就奖,共和国60年传媒影响力人物、金长城传媒奖……坐在他对面,透过这些荣誉的浮云,透过他缓慢但从容、自信的话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和蔼谦逊的长者,一个报业行家,一个报业改革的实践者、思想者。
  在采访贾长华之前,今晚传媒集团传媒研究所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料,其中有贾长华即将出版的专著《如何把报纸做强做大》。书稿是贾长华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尤其是担任今晚报社社长以来对办报的深入思考,是他对自己长期新闻实践的总结。整个书稿贯穿始终的是强调“办报思路”的重要性,我们的采访就从“办报思路”这个话题开始了。
  
   思路与套路
  
  《传媒》:《今晚报》的办报总思路是“一报在手,应有尽有”,为什么确定了这样的办报思路?
  贾长华:思路对于办报和经营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思路决定出路;办报思路,决定办报出路;经营思路,决定经营出路。这是时刻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必须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取得事业的成功之路,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仅此一径,别无他途。
  在长期办报实践中,《今晚报》确立了清晰的、明确的办报总思路:一报在手,应有尽有。《今晚报》要做到“兼有”,即不仅要有机关报的重要性,而且要有都市报的社会性、服务性。《今晚报》不是机关报,但一定要有机关报的重要新闻,要有大事,要有很重的分量,要有很高的档次;同时,对于“硬邦邦”的枯燥无味的工作味新闻,则要努力加以摒弃。《今晚报》不是都市报,但一定要有都市报体现广泛社会性、及时服务性的新闻,要对广大读者有吸引力,要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对于“轻飘飘”的缺乏精神内涵、低格调的新闻,则要努力加以摒弃。也就是说,当读者阅读这份报纸的时候,可以满足他们阅读机关报的需求,又不感到“硬邦邦”;可以满足他们阅读都市报的需求,又不感到“轻飘飘”。
  总之,这份报纸要成为内容十分丰富的“信息超市”,让有不同需求的读者阅读的时候,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都会出现不约而同的满意,甚至产生这样的感觉:有这样一份报纸基本就可以了。
  《传媒》:有人认为,没有思路时,是“知难行易”;有思路之后,就是“知易行难”了。在确定了总思路后,贯彻起来困难大吗?有何具体措施?
  贾长华:再好的思路,也要由人来贯彻、完成,因此,思路确定了,人的因素就至关重要了。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既有思路、又有干劲的人。没有思路的人,千万别有干劲;有思路的人,千万别没有干劲;有思路的人,一定要有干劲。具体措施主要围绕从整体上搞好“规模经营”,从局部搞好“技术经营”展开。
  《传媒》:办报角度的“规模经营”和“技术经营”,是很新颖的提法,请您具体解释一下好吗?
  贾长华:所谓“规模经营”,就是要使报纸达到一定的“规模”,成为一张适度的“厚报”,实实在在地做到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在这几年连续3次调整版面,实施了调整版面的“三步走”。通过扩大新闻版,优化专副刊版,通过新的布局,形成有一系列“报中报”的“套报”。
  《今晚报》推出的一系列“报中报”的“套报”是:每天有4块版的要闻版,同时还有4块版的“社会新闻报”、4块版的“经济新闻报”、4块版的“文化娱乐新闻报”、4块版的“体育新闻报”、4块版的“副刊报”。此外,还有每周定期出版的4块版的“时尚报”、4块版的“华夏未来周刊”、8块版的“今晚文摘周刊”。
  《今晚报》还拥有21个海外版,遍布16个国家19座世界名城,形成五大洲均有海外版的格局。《今晚报》的海外版成为宣传天津、宣传中国的一个窗口,为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全国报纸中,《今晚报》率先成为有一系列“报中报”的“套报”,立刻就得到很好的反响。《中国新闻出版报》很快对此进行了报道,给予充分肯定。国内新闻界一些专家学者,有的打来电话,有的写来信件,对这种做法大加赞赏,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创新”,“让《今晚报》更吸引人、更好读了”。读者普遍反映从《今晚报》上既可以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事,又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其他内容,觉得更好看了。
  在“规模经营”中,虽然已经形成完整、系统的“报中报”的“套报”,但决不是意味着就一成不变了,每隔一段时期还要对版面进行一定的调整。
  《传媒》:“从局部上搞好报纸的‘技术经营’”是什么含义?集团采取了哪些举措?
  贾长华:所谓“技术经营”,就是在报纸成为一系列“报中报”的“套报”以后,面对越来越多的版面,要以高超的“技术”,对每一块版面都进行精心的“经营”,使得每一块版面的质量都能得到保证,都能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地进行“技术经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一是建立了当日新闻奖惩制度,鼓励记者以高涨的热情采写当日新闻,让《今晚报》做到“今”字扑面。晚报通常是在下午出版,对于都市报而言,“后半夜”和“上午”是一个难得的时间段,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是一个独有的优势。《今晚报》十分注重抢发“后半夜”和“上午”的新闻,对这一项工作始终抓得很严,始终抓得很紧。我们抢发当日新闻,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成为一种常态。
  二是建立重要新闻奖惩制度,鼓励记者用主要的精力采写重要新闻,让《今晚报》有分量、有档次、有格调。从内容的角度,我们则非常注重抢发重要新闻。因为,能不能不断地推出重要新闻,是一份报纸能不能成为“主流媒体”、成为“大报”的主要标志,是一份报纸能不能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的基本条件,同时更是一份报纸能不能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具体体现。目前,《今晚报》关于重要新闻的报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能够经常及时抢发;二是即使抢发未能实现,报道也有新变化、有新鲜感。这也成为一种“常态”。
  三是建立策划重大活动奖励制度,鼓励各采编部门不断推出大活动,进一步提升集团形象。推出重大活动有很多好处,可以为社会做好事、实事,可以有力地推动各个领域的工作,可以丰富广大读者的生活,可以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反响。多年以来,我们的要闻部、文化部、体育部、经济部等已经推出许多活动,其中不乏重大活动,在天津、全国甚至国外都引起了很大很好的反响。
  四是建立新闻监测制度、读者评报制度,随时学习其他媒体的长处和听取读者建议,让《今晚报》有了提高办报质量的“助力”。我们建立了“全国主要报纸新闻监测制度”,“同城报纸新闻监测制度”,在重要报道、深入报道、问题研究、崭新动向等方面,向各采编部门提供值得借鉴的内容。 我们还建立了“千名读者评报”制度,在各个领域聘请1000名读者担任评报员,每天通过新闻热线、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就《今晚报》新闻报道内容向各采编部门进行反馈。
  五是建立采编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启动新闻课题研究,不断推出战略性举措,使《今晚报》的长远发展有了“后劲”。我们建立了“采编人员培训制度”,做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各采编部门每月定期开展两次新闻业务研讨活动,并定期报告活动内容和效果;全报社每年开展两次采编人员脱产轮训活动,一次轮训在春季,一次轮训在秋季。
  
   经营与精英
  
  《传媒》:您说过经营思路决定经营出路,今晚传媒集团确定了怎样的经营思路?
  贾长华:为了搞好今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各项经营工作,我们确定了清晰明确的经营总思路:“在保持广告经营好势头的基础上,积极搞好与传媒相关的多种经营,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更好地贯彻经营总思路,切实取得成效,我们提出了“一四四三”经营工作方法,即确立一个目标,树立四个意识,利用四个优势,坚持三个合作原则。
  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我们社训所说的“成事”,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把事情干成。
  树立“四个意识”。第一,要干人们通常认为难以干成的事,这件事挺好干何必用你去干?这件事很难干,别人都认为很难干成,这才让你去干,而且一定要干成。第二,要相信事在人为,关键是“人为”,不同的人干同一件事,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但我们干事却一定是最好的结果。第三,要锐意创新,不能因循守旧,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循规蹈矩,那样只能碌碌无为。我们干事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有创新的举措,才能出现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第四,要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干事遇到困难是一种常态,而任何成绩都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取得的。我们遇到困难决不低头、决不畏缩,必须咬紧牙关去克服。
  依靠“四个优势”。第一,领导支持的优势。即我们总是在勤奋地工作、卓有成效地工作,各个领导部门对我们是满意的,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一定会给予强有力的支持。第二,品牌的优势。即我们是中国传媒著名品牌,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誉,这是赢得社会各界信任并主动跟我们进行合作的有利条件。此外,我们还有新闻宣传的优势,还有丰富关系的优势。这都为我们干事提供了许多便利。
  坚持三个“合作原则”。第一,一定要讲诚信,做到诚实而守信用,先做人再做事,表里如一,说话算数。第二,工作一定要投入,就是做事情要十分认真,要热情,甚至富有激情。第三,一定要双赢,不能我赢你输,也不能你赢我输,要互惠互利。
  在经营工作中运用这“一四四三”经营工作方法,十分实用,十分有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已经成为我们经营工作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媒》:前面您说过,“思路确定了,人的因素就至关重要了。”在明确的经营思路下,今晚传媒集团的经营人才队伍情况怎样?
  贾长华:目前,经营工作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今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非时政类报刊经营公司和其他经营公司,已经达到二十多家。我们的经营队伍已十分庞大,经营领域也十分广泛、十分复杂,这就需要大量在各个领域精通业务的经营人才。我们已经培养了一些经营人才,但还缺乏更多的经营人才。如果我们对尽快培养和引进经营人才不予重视、不去抓紧,势必在将来要吃不少的苦头。
  我们对于所选的人、所用的人,既看这个人表态,又不完全相信表态;既听这个人誓言,又不完全相信誓言。要紧紧把握两点:
  一是要看这个人是否深入到实践中去。实践是第一的,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这就像学游泳一样,只有跳入水中,即使不是江河湖海,起码也是游泳池,才能逐渐学会游泳。一个压根儿就没有跳入水中的人,无法想象他能学会游泳,他的表态再好、誓言再坚决,也不要轻易相信。
  二是要看这个人是否进行自觉的实践。深入到实践中去,这只是初级阶段,还必须进入高级阶段,让实践成为自觉的实践,而不是盲目的实践。有了理性认识、符合规律的认识,也就是有了通常所说的思路,就能成为自觉的实践。否则,只能是盲目的实践。深入到实践中去,再成为自觉的实践,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
  我们培养经营人才,就要特别强调“干中学,学中干”。也就是说,首先要去“干”,即深入到实践中去,做一个“实干家”;随后要去“学”,即在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有了清晰的理性认识,让这种实践成为自觉的实践,做一个“有心人”。所以,要做到又“干”又“学”,也要做到又“学”又“干”,实现“干”和“学”的有机统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所要培养的经营人才推向一线去“干”,同时又鼓励他们去“学”、帮助他们去“学”——做到“干中学,学中干”,这样就一定能做好经营工作,让经营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
  我们还要特别注重引进经营人才。社会就是一个很大的“人才库”,各个领域的经营人才比比皆是。这些经营人才长期进行自觉的实践,有着出色的本领,能够将各种经营工作都干得非常出色。对于这些经营人才,我们有着一种渴望,有着一种渴求。我们采取各种举措引进这些经营人才,是推动搞好各项经营工作的最实用做法、最便捷做法。所以,我们不能封闭,要以宽广的胸怀,带着真挚的感情,伸出热情的双手,随时引进我们所需要的经营人才。
  “人才旺,事业兴”。大力培养经营人才,积极引进经营人才,经营工作就会大有希望!
  
   成事与成果
  
  《传媒》:我们在今晚传媒大厦楼下,看到了你们的“社训墙”,“社训”只有“成事”两个字,如此简洁、朴实、明了。请问为何只用了这两个字?
  贾长华:“成事”两个字看似平常、简单,实际上蕴涵着非常深奥的内涵。我们要尽力把新闻工作干得“最好”,创造一流的工作,而不是二流、三流的工作,就务必狠抓落实,始终保持一种务实的作风。如何才能保持务实作风?那就是“成事”——干成事情。我们倡导“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事在人为,关键在于“人为”,但不是寻常的“人为”,是非同寻常的“人为”。要干事,就要干人们认为通常难以干成的事,越是难以干成,就越要干成;干事,遇到困难是常态,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才能干成,要知难而进,决不知难而退。表态是重要的,过程努力是重要的,但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看最终结果,即把事情干成。
  设立这道“社训墙”,有着忧深思远的目的,就是警示大家不要空谈,要十分地务实,要一心一意地努力干事——努力把事情干成。
  《传媒》:近些年,尤其是2005年8月您出任社长以来,今晚报社取得了那些成果?
  贾长华:近年来,新一届社委会班子团结一心,奋力拼搏,集团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具体体现在内容、经营和体制改革三个方面:
  第一,在内容方面,《今晚报》和各系列报刊越办越好,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双满意”程度不断加强。
  第二,在经营方面,广告和多种经营取得了重要成绩。今晚报广告总额、利润年增20%,其他多种经营取得了营业额和利润双增长、两位数增长的好势头。
  第三,在体制改革方面,“两分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今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8月10日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们进一步推动采编与经营“两分开”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有形的有三大成果:一座大厦、一张报纸、一支队伍——在原40层大厦旁新建的22层今晚传媒大厦2007年动工,2009年12月启用;《渤海早报》2008年9月创刊,目前成为天津发行量第二大报;打造了一支有思路、有干劲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今年3月我在集团2011年工作会议上,总结2010年在全国报纸中,我们还创造了4个“全国唯一”:
  第一个“全国唯一”,是在全国参评报纸中唯一获得这样的殊荣——经营多年的新闻专栏《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市场》,同时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入选“中国新闻名专栏”。
  第二个“全国唯一”,是我们在全国报纸中唯一推出新闻专栏《身边好人365》,一年来每天刊登一件好人事迹,后来又结集出书,还将好人事迹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中宣部的高度肯定。
  第三个“全国唯一”,是我们在全国报纸中一年之内唯一创办8个海外版,使海外版总数达20个,遍及五大洲16个国家的19座名城,每周发行量达62.3万份,对宣传中国、宣传天津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个“全国唯一”,是我们与中科院国际交流中心在全国报纸中唯一连续10年举办国际科考活动,足迹踏遍北极、亚马逊河流域、西伯利亚、湄公河流域、东非大裂谷等,海内外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提升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传媒》: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十二五”期间,今晚报社和集团有何规划?
  贾长华:“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乘全国和天津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顺应媒体产业多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今晚报》的品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大做强各项文化产业项目,努力为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做更多贡献。
  面对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为这一事业做好新闻报道,同时,要搞好自己单位的文化产业,向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方向努力。从产业发展看,我们要继续搞好作为重要经济支柱的广告经营,搞好传统的发行、印刷、网络、物业、酒店等经营,同时还要依靠资本运作和好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我们今年推出了“八大项目”,包括建设今晚名门会所、环渤海传媒中心等。经过二三年或三四年,我们要把今晚传媒集团打造成为在中国传媒界具有更强实力、更大影响的著名品牌。
  总之,我们的目标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报纸,甚至传媒,我们要面向整个文化产业,以国有企业的身份参与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并力求成为这一潮流中的主流。
其他文献
在新闻资源日益同源化的今天,非事件性新闻已成为媒体获取独家新闻、提高报道层次的重要领域。然而,在新闻实践中,这种报道由于时间跨度较长,新闻往往成了“旧闻”,变得难做、难做好、难做得好看。  笔者采写的《一只小猴改写百年村史》一文,事件延续时间长达30多年,当时在采写过程中如何将“旧闻”转化为“新闻”颇费脑筋。最后以浙江省林业专家慕名前来考察为主线,增强通讯的时效性和新鲜感,同时挖掘出全省首例“人主
期刊
本刊记者 “黑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注释为“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是个透出几分冷峻色彩的褒义词。其所形容的对象大多“讷于言,敏于行”,行事低调、不爱宣扬,但却常有创新之举、惊人之事。用这一词汇形容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笔者不能确信一定准确,然而纵观浙报发展的62年,它溶于骨血的性格基因与每一次取得的工作业绩,却与“黑马”一词遥相呼应。  1949年,它的前身浙江日报社诞生;20
期刊
网民增速继续放缓 应用习惯显现变化    本刊讯(实习记者 高方)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      网民规模突破5亿 增长进入平台期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
期刊
2011年4月20日,《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其出台引起诸多报业从业者的关注与热议。与此同时,4月31日在安徽合肥举行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有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报业下滑的情况下,中国报业快速发展,发行量增长80亿份,广告收入居中国媒体第一位。喜讯与《规划》几乎同时到来,令人振奋之余,对于中国报业的未来更是令人深思。  增长还是衰退?向好还是式微?一直以来是中国报业争论的重
期刊
广电系统最近有几个动作,在业内影响深广,在社会上也引发了不少议论。那就是最近所谓的“限广令”和“限娱令”开始实施,以及因央视诉讼再次浮出水面的“三网融合”争议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些都应视作广电管理部门促使广电媒体向公益传媒、公共服务回归的努力。解读这些措施背后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本质属性有更清晰的了解。     “限广令”  2011年11月25日,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的补
期刊
今天,互联网使“人人都有麦克风”,用户不但能接收信息,还能发布信息,表达诉求,互联网已然成为影响力巨大的新兴媒体。应该如何认识互联网新闻写作与编辑的理论框架?互联网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应该遵循何种规律?这是摆在传媒学界和业界的新课题。作者詹新惠总结其在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近10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在中国传媒大学讲授网络新闻编辑课程5年的心得体会,写出《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一书,“将新闻实践的成果和
期刊
片儿警、义工、退休教师、小区业主……  好妈妈、好儿媳、好老公、好邻居……  友情、亲情与爱情,坚强、执著与互助……  他们是热心肠,他们有辛酸泪……  他们无私奉献、无悔付出,他们传递爱心、传递信心……  他们是城市的风景,是城市的标签,是城市的良心……  他们用善良、敬业、诚信、爱心感染和带动了身边更多的人愿做好人、争做好人。  他们是平凡的,他们就在你我身边。  从2010年1月1日到12月
期刊
4月底,新聞出版总署颁布的《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为报刊业描绘了未来发展蓝图,引起业界关注。与报业相比,期刊业发展有自身的特点。“十二五”期间,期刊业发展走势如何?做大做强的希望在哪里?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期刊协会原会长、现顾问张伯海先生。    “我对期刊未来发展形势看好”     《传媒》:张老,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我国期刊业“十一五”
期刊
今年6月,在一次关于食品安全的座谈会上,卫生部某负责人说,为了打击或者遏制一些极个别媒体有意误导民众,传播错误信息,将加强传播监控。如果哪一家媒体、哪一位记者发布了误导公众的信息,将被列入“黑名单”。  媒体监督是政府与公众赋予的神圣使命。食品安全离不开媒体监督。前不久,媒体关注三个名词:“长毛粽子、工商局长、记者。”一个是过期食品,一个是政府执法监督管理部门官员,一个是舆论传播与监督者。后两者本
期刊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境外媒体与国内媒体之间、电视媒体与平面媒体之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为了能报道独家新闻,各媒体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对河南来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意义尤为重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为了报道好全国“两会”,采取了全媒体的报道方式,实现了三个“第一次”,即第一次实现全媒体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