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理想的人类数量是多少?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di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受了人类四百多年不计后果的开采和污染,地球的状况看起来变得非常糟糕了,但值得庆幸的是,它还没有完全崩溃。除了发生一些地震、海啸之类的自然灾害外,地球继续慷慨地接纳我们迅速扩大的人口,以至于这一数字已经接近76亿。
  然而,我们会觉得好奇,如果人类的人口少一点,这个星球是否会变得更好?当然,我们并不主张减少人口,我们喜欢人口,但我们需要知道,地球可以承载的最理想的人口数量是多少?如果地球对于人类的容量远超我们的想象,那么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扩张人口,不必杞人忧天;但如果人类人口已经超过了理想数量,那么我们就要有意识地爱护地球,全面停止“谋杀”地球的暴行。

“消费”标准很重要


  讨论人类人口的理想数量,如果我们只给出一个貌似靠谱的猜测值,那就过分简化了这个问题。
  其他动物对地球环境的影响通常只与其本身的食物有关,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则远远超出了生物最基本的需求。这些影响可以被归纳为“消费”这一笼统的词汇,但其中实际上包括了大量的资源开采、生态破坏和能源消耗,这些“消费”正日以继夜地发生在全球76亿人的日常生活中。显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拥有不同的“消费”标准。鉴于这一点,科学家不会只给出一个数值。
  所以,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设立了几种“生活”的理想标准,计算其所需“消费”的资源,然后将这种标准普及到全人类,最后計算出维持这种“消费”标准时,地球所能承受的人口数量。
  比如,以发达国家法国的生活方式为标准,为确保地球上每个人能够享受到法国的浪漫、闲适、奢侈的“好生活”,世界人口的数量最好减少到大约30亿;要是以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民为标准,那么世界人口就需要减少到19亿,理想生活才能维持下去。当然,如果想让地球上的人类居民保持在目前的76亿,并使所有人都能享有世界资源的平等份额,那么发达国家人民的“消费”标准就要降一下——全都向印度人民那样生活即可。
  有趣的是,虽然美国人民的“消费”标准很高,但就幸福程度而言,他们却比不上法国人。换句话说,美国人似乎在获得良好生活状态方面的效率比较低。这表明,人类可以在实现同等或更高水平的福祉的前提下,减少“消费”。那么,人类理想的人口数量将变得更加弹性。

科技增加承载力


  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人们对地球的最佳人口规模进行了长期的争论,但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家认为,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确实没有理想的人口规模。
  如果我们看看两万年前的世界,当时全世界最多只有不到1000万人口,那时的地球无法养活更多旧石器时代的人。18世纪,托马斯·马尔萨斯开始担心当时的世界人口数量——不到10亿——已经太大了。尽管如此,工业革命使人类找到了新的方法获得更多的食物和居住地。当1960年世界人口达到30亿,并且以每年2%以上的速度增长(在不到40年内翻了一番)时,人们普遍担心,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类将面临大规模饥饿,但饥荒没有出现。如今,接近76亿人已经扩散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却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吃得更饱、更健康、活得更长。
  所以,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家预测,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开发技术,这会彻底改变我们将资源转化为消费所需物品的能力。鉴于地球有能力吸收1960年至2019年期间增加的4 0亿人,这位经济学家乐观地认为,2019年至2100年期间,世界至少还能再增加40亿人,生活水平也将继续提高。当然,如果人类能够解决气候和环境问题,世界人口将在100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至少稳定在120亿人左右——这可能是未来地球人口数量的理想数值。
其他文献
阅读,从科学开始……嗯。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毕竟我们社会的发展是靠科学推动的。  但,要知道,科学的背后则是哲学,科学是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以毫不夸大其词的说,任何科学问题都能牵扯到哲学问题。  就拿量子力学来说吧。  在读了《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后,我了解到了两个有趣的问题——薛定谔的猫和冯·诺依曼的无限复归链。  问题大概是这样:设想一个盒子封闭,不透光。内部有一只猫,有一个巧妙地装置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的发展速度极快,对人才的需求量与以往相比大幅度提升,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人才资源的主要组 成部分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实际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依然面临着诸多就业方面的 困境,为缓解大学生的这一就业现状必须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掘大学生的潜力,激活大学生的创 业动力,帮助大学生摆脱就业困境。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教育功能難以发挥 作用。基于
期刊
千万不要相信教科书,即使是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写的教科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物理学家史蒂文·温伯格在1972年出版的巨著《引力与宇宙学》中,称黑洞是“高度猜测性的”,他写道“在宇宙中任何已知物体的引力场中都没有黑洞”。  但他完全错了。  几十年来,射电天文学家们其实一直都能探测到物质落入黑洞之前发出的信号,只是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今天,我们有很多证据表明天空中布满了黑洞。  白洞可能正在重
期刊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什么?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是金星。实际上,在一半的时间里,水星才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科學家们开发了一个模拟太阳系的程序。在这个程序里,太阳系是一个动态系统,每一颗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循环运动,一个循环为一年。最里面的行星即水星完成一个循环的时间要比外面的行星短得多,水星的一年只有88个地球日,而在它之外的金星有225个地球日。这意味着,水星、金星和地球都位于一条直线上是很罕见的,它
期刊
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担心他会使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库克一  “不要再说这些悲观的语言了,你的运算能战胜一百年前售价五元的计算器吗?但它摧毁人类了吗?专心做好你的夸克级微材料研究吧,不要再来打扰我了。”面对AI专家李的这番话,高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走出了李的办公室。  高担心的并不是AI的意识问题,AI的意识问题早已被李解决,高其实另有
期刊
“在太空,没有人能听见你的尖叫。”这是著名科幻电影《异形》的经典宣传语,这句话总是让人感到背脊发凉。许多人认为,太空是寂静的,太空里十分渺小的太阳系当然也是无声而荒凉的,你在太阳系其他天体上的求救声会被埋没在太阳系中。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太阳系真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吗?  如何听到声音?  在我们熟知的世界里,声音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风吹树叶,还是鸟叫蝉鸣,亦或是乐队表演,都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而且
期刊
在银河系背后,最近天文学家发现了之前我们从未注意到的一个矮星系。这个矮星系有银河系的三分之一大。它位于唧筒星座,因此被命名为“唧筒2号”。  唧筒2号是天文学家使用来自“盖亚”卫星的数据时发现的,该卫星跟踪恒星的位置和运动,从而为我们绘制出银河系及其周围环境的星图。天文学家在分析数据时发现,同一类型的4颗明亮的天琴座RR型变星(变星是一类亮度时常变化的恒星。天琴座RR型变星是亮度周期性变化的变星之
期刊
器官移植可以挽救人的生命,但是有一件事情也是挺麻煩的:接受移植的患者,余生必须不间断地服用抗排斥药物,抑制自身的免疫系统,否则新器官就可能被免疫系统攻击,最后坏死;而且,一般来说这些药物都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可让免疫系统接受移植器官的办法。  最近,一种办法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伯纳德·赫林找到了。他是从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学会不去攻击自身细胞的研究中获得灵感的。  在我
期刊
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横跨八个国家,其中就包括秘鲁。在秘鲁,你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森林和上萬种昆虫、鸟类和其他陆地动物,幸运的话,你还能看到蝴蝶停留在乌龟头上的罕见景象,而且蝴蝶还会喝乌龟的眼泪。蝴蝶为什么不去吃花蜜而来喝眼泪呢?  原来是乌龟眼泪里的钠吸引了蝴蝶。蝴蝶是十分渴望钠的,它需要钠来调节新陈代谢,雄性蝴蝶还会收集钠,在交配时将钠作为结婚礼物送给雌蝴蝶,以此帮助雌蝴蝶成功繁殖。  
期刊
不管电磁辐射的波长为多少,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它们都是光,即电磁波,包括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其中的可见光是我们最熟悉的光,我们所熟知的彩虹就包含了所有颜色的可见光。  其他都是一些不可见光,但我们有时可以体验到它们。比如,在一个温暖的夏日,我们的身体可以感受到太阳的红外线带来的热量。而一些光只有我们接收到足够的剂量才能体验到,比如在海滩上长时间晒太阳导致的紫外线
期刊